資源簡介 部編初中生物基礎知識匯總顯微鏡使用部分1、取鏡與安放:左托右握略偏左即:左手托住鏡座,右手握住鏡臂,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偏左的位置。2、對光:三轉三找即:一轉轉換器,找低倍鏡;二轉遮光器,找大光圈;三轉反光鏡,找光源。3、觀察步驟:放→壓→降→升→調即:在載物臺上放上標本→用壓片夾壓住標本→把物鏡降到最低處(側視物鏡)→緩緩上升物鏡(上視目鏡)→調節準焦螺旋4、移動標本時可概括為:偏哪往哪移即: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如果物像不在視野中央,偏什么方向就向什么方向移動標本。制作臨時玻片標本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過程可概括為:凈→滴→取→浸→涂(或展)→蓋→染即:擦凈玻片→滴上水滴→取出材料→浸入水滴→展平(或涂勻)材料→蓋蓋玻片→染上顏色細胞吸水、失水的原理誰濃跟誰走。即:兩種液體接觸時,哪種液體的濃度大,另一種液體中的水分就會走去哪里(會把另外一種液體中的水分吸收過來趨于相同)。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氮葉、磷生、鉀莖甜。氮→葉、磷→生(花、果實、種子)、鉀→莖甜即:氮肥主要作用于植物葉片上;磷肥主要作用于植物的花、果實、種子上;鉀肥主要作用于植物的莖上,還可促進植物體內淀粉(糖類)的形成。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原理及應用1、農產品豐收法(促進光合作用)可概括為:三增一差大(增光、增水、增二氧化碳,晝夜溫差大)2、農產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為:三低一滅(低溫、低氧、低含水量,滅菌類)即:通過適當增加光照,增加植物體內含水量,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來促進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產量;通過適當降低溫度,降低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農產品中的含水量來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機物的消耗。人體心臟結構和血液循環房連靜,室連動(血管);左動右靜,血不同(血液);肺反體同(兩循環中血液與血管的關系)即:與心房相連的是靜脈,與心室相連的是動脈;在心臟及血液循環路線中,流動在左邊的血液是動脈血,流動在右邊的血液是靜脈血;在肺循環中血液與血管的關系是相反的,在體循環中血液與血管的關系是相同的。如:肺動脈內流動的是靜脈血,肺靜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上、下腔靜脈內流動的是靜脈血等。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糖脂蛋,水鹽素六類營養要記住谷豆食糖馬鈴薯核桃花生加豬油奶蛋魚肉和黃豆提供能量主要物水鹽素,量不足出現問題很多處鈣鐵鋅,又碘磷缺鐵吃肝治血貧大人脖腫小孩傻那是因為缺碘啦缺A眼睛怕天黑缺B容易得腳氣缺C壞血很容易缺D缺鈣骨不硬消化和吸收口咽食胃小大腸分工全都不一樣口嚼舌攪淀粉消胃內蛋白有走掉小腸里面最重要胰液膽汁湊熱鬧消化吸收一肩挑三類營養要記牢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中學生,要牢記三餐吃飽長身體早中晚,343合理膳食要均衡呼吸系統與功能鼻咽喉,兩氣管功能不要搞混亂呼吸道,有支撐確保氣流能暢通兩氣管,有纖毛排菌化痰守衛牢清潔濕潤又加溫黏液還能抵細菌肺內的氣體交換胸腔左右二三肺還有膈肌和兩肋肋膈肌縮胸腔擴吸入空氣氧氣多肋膈肌擴胸腔縮呼出廢氣氧氣弱氣入肺泡過兩壁進入血管是毛細氧入碳出交換急最終氧去細胞里血液血液有漿有細胞漿運細胞和養料紅細胞,帶氧跑白細胞,把菌包血小板,凝血牢血管血管動靜和毛細動脈壁厚血流急管腔較小壓力高毛細毛細薄又細薄到只剩一層皮兩紅細胞過不去慢慢通過換氧氣靜脈壁薄彈性小大多分布在體表還有瓣膜防顛倒心臟大小如拳形象桃上房下室有四竅房連靜脈室連動左右不通上下通動脈血,左室離換物質,在毛細回右房,入右室忙去肺,換氧氣新血來,左房里終左室,新周期一顆心臟映眼中,四個腔室須分清。上房下室同側通,房連靜來室連動。靜脈送血回心房,再沿動脈向外沖。瓣膜控制血流向,上下內外不倒行。肺部循環加氧站,血色由暗變鮮紅。氧由血液送全身,分解糖類(等)釋放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腎小球,小囊壁血液流經搞過濾細胞蛋白留血里水鹽素糖穿過去形成原尿不徹底腎小管,重新吸葡萄糖,無剩余尿液積多排出去。眼與視覺光線外面來,透過角孔晶,聚焦視網膜,能把物看清。晶狀體過凸,眼球徑過長,像在膜前方,需戴近視鏡。預防近視眼,主要靠習慣,營養防疲勞,“三要”“四不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