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華眼底病雜志2006年3月第22卷第2期 Chin J Ocul Fundus Dis, March2006,vol22,No.2述評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眼底病相關的基因研究郭向明張清炯【關鍵詞】眼底;眼疾病;基因中團分類號:R77R394.113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因的突變或多態對疾病的發生并沒有起決定作用,而平的提高,一些既往常見的致盲眼病成為可以預防或是使眼底病發病的風險較普通人群髙,如AMD、葡萄治療的疾病,而老年性黃斑變性(AMD)、糖尿病視網膜炎、大多數青光眼、普通近視等。目前認為,大多數人膜病變、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類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個體遺傳背景有關,多基因遺視網膜色素變性(RP)、錐桿細胞營養不良、原發性視傳病易感基因的研究將會對人類疾病的防治帶來革命神經萎縮等涉及視網膜結構和功能異常的一系列眼底性的影響,正在成為疾病(包括眼底病)基因研究的熱疾病成為了難治性眼盲的主要原因。這些疾病的發生點。特別是2005年關于CFH(補體因子H基因多態都與基因變異有密切關系,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的熱點。與AMD遺傳易感性研究的突破印,徹底改變了眼科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及相關遺傳學技術的廣泛應學界對多基因遺傳病的觀念。確定一個基因與多基因用,為眼底病基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并且已經取遺傳病的關系,需要大量的樣本和多次重復試驗才有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可能。在病例和對照組選擇方面要注意樣本遺傳背景從基因變異對眼底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力度來的均一性,鼓勵多中心合作研究,鼓勵針對一些遺傳學看,可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和多基因遺傳病兩大類。單基上比較單一的群體(如少數民族)進行研究。從目前采因遺傳眼底病中,基因突變對疾病的發生起決定作用用的統計分析標準來看,理論上每20個連鎖定位的單包括各種類型的RP、先天性黑蒙、錐桿細胞營養不基因位點有19個可能是正確的(95%),相比之下,多良、高度近視、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等基因遺傳病的易感基因分析中,每20~50個報道的易等。針對單基因遺傳眼底病研究,迄今已確定了300多感基因中才有1個可能會得到證實。因此,正在成為常個致病基因位點或致病基因(retNet:http://www見疾病研究熱點的易感基因分析,在樣本數量和相關sph.uth.tmc.edu/ retnet/),在人類疾病基因及功能性判定標準方面存在尖銳的爭論。就基因變異與多基基因研究中起作舉足輕重的作用。一系列醫學遺傳領因疾病相關性分析( association study)而言,理論上只域重要的突破都源于眼底病的基因研究,如第一個抗有當P<5×10-5才有可能得到比較肯定的結果5,6,癌基因[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RB1)]、最常見的單基而不是通常采用的P<0.01因遺傳病基因(色盲)第一個細胞質遺傳病變(LHON眼底病基因研究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來進行:發現與線粒體DNA突變)、第一個雙基因遺傳病(RP)1、疾病基因、分析基因突變的規律。收集眼底病患者或家系,通過分子遺傳學技術尋找致病或易感基因位點,并第一個三基因遺傳病( Bardet- Biedl syndrome,在此基礎上確定致病基因,屬于原創性工作。迄今已確BBS)2等等。由于視網膜作為中樞神經系統的外延,定的300多個眼底疾病基因位點和致病基因,其中由大腦的85%以上參與視覺信息的處理,眼底病是認識國內學者完成的極少,參與完成的也屈指可數。充分利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研究大腦功能的重要窗口。被評用我國豐富的眼底病遺傳資源特點,深入開展相關研為2002年在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之一的視神經節細胞究,有可能得到一些重要結果,為我國在現代眼科學(而不是錐桿細胞)作為感光細胞決定人體生物鐘節的發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律,其創新思維源于眼底遺傳病的研究[31眼底病種類與致病基因數量之多,人類任何其它多基因遺傳眼底病與單基因遺傳眼底病不同,基組織都難與其相比。眼底病精細直觀、視網膜功能分析多樣,是基因結構與功能分析的理想靶點。深入開展眼作者單位:510060廣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通訊作者:張清炯,Emailzhang-q@gums.底病基因突變檢測,認識眼底病相關基因突變的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