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第1節 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1.合作的歷史背景背景說明國際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美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國內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軍閥割據混戰愈演愈烈,社會動蕩不安,經濟發展遇到嚴重阻礙。“打倒列強,除軍閥”,實現國內和平與統一,成為人們的普遍愿望續表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國民黨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在共產國際的促成下,孫中山決定外與蘇俄聯合,內與中國共產黨合作2.國民黨一大召開(1)時間、地點: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2)內容:大會通過了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主張,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3)意義: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統一戰線建立。3.國共合作的成果(1)黃埔軍校建立創辦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又稱“黃埔軍校”性質、宗旨這是一所新式軍事政治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作用黃埔軍校在短時期里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他們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2)掀起國民革命運動:國共兩黨合作后,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促進了北伐勝利進軍,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背景①“打倒列強,除軍閥”,實現國內和平與統一,成為人們的普遍愿望②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國共兩黨合作后,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準備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病逝。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組建國民革命軍開始1926年,國民政府任命蔣介石為總司令,率領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伐目的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性質: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對象主要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三大軍閥勢力路線分三路:一路向兩湖進攻,一路取閩浙,另一路直趨江西主要戰場戰役①在湖北的賀勝橋等地,國民革命軍擊潰了軍閥吳佩孚的主力,迅速占領武漢三鎮②葉挺領導的以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主的第四軍獨立團作戰勇猛,屢戰屢捷,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③江西戰場:打敗吳佩孚后,北伐軍集中力量進攻江西,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接著,北伐軍向長江下游地區大舉推進,攻占了南京成果、意義短短10個月內,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沉重地打擊了反動軍閥和外國列強。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1.在北伐勝利進軍之時,蔣介石等人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革命群眾。不久,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并繼續北伐。2.1928年12月,東北保安軍總司令張學良通電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1.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有什么關聯?(1)以國共兩黨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促進了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軍。(2)北伐戰爭所取得的巨大勝利,都是國共兩黨合作結出的碩果。2.國民革命與北伐戰爭的關系。(1)國民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基礎上興起。(2)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國民革命的高潮部分。(3)從結果而言,國民革命是失敗的,而北伐戰爭是成功的。注: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3.孫中山的主要功績。(1)1894年成立興中會,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1905年成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2)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并于1912年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3)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頒布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1924年,召開了國民黨一大,促成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創辦黃埔軍校,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4.注意“南京臨時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1)南京臨時政府: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于1912年1月1日由孫中山在南京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后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2)南京國民政府:北伐戰爭進程中,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不久,又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后在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后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其殘余勢力退守臺灣。5.結合當時的中國形勢,分析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1)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在全國造就了大革命的形勢。(2)正義之戰,得到廣大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3)北伐軍將士英勇作戰,尤其是共產黨員起了先鋒模范作用。(4)北伐軍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方針。(5)蘇聯在軍事上、物質上的幫助。(6)軍閥間相互猜忌,陷入嚴重分裂的極端脆弱局面。一、判斷并改錯1.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領導了北伐戰爭。2.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廣州國民政府遷到南京,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二、選擇題1.(2019·山東臨沂中考)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孫中山先生之所以偉大不但因為他領導了偉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為他能夠‘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對三民主義作了新的解釋,樹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這里的“三大政策”是指…………………………………………………………………………………………( )①平均地權②扶助農工③聯共④聯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史學家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從廣州到華中,……勢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漢,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領福州,1927年3月進駐上海和南京。九個月內,占中國半個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這一情形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B.國民革命C.國共對峙D.武漢會戰3.學校準備舉辦“1919—1949年國共關系圖片展”。右圖應歸屬的欄目是( )A.國民革命,打倒軍閥B.十年對峙,戰火連綿C.十四年抗戰,同仇敵愾D.解放戰爭,革命勝利4.1924年5月,國民黨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后來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學員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產黨人和共青團員。這說明國民革命運動……( )A.由國共兩黨合作領導B.軍隊由共產黨組成C.由國民黨獨立領導D.國共兩黨合作破裂5.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A.黃埔軍校的創辦B.中共一大的召開C.北伐戰爭的開始D.國民黨一大的召開6.(2019·安徽中考)“國民政府秉總理之遺囑出師北伐,……革命成功唯一之要素,在得民眾扶助。”這次革命的重任是………………………………………………………( )A.推翻清政府統治B.反對袁世凱獨裁C.打倒列強除軍閥D.打敗日本侵略者7.(山東聊城中考)毛澤東說:“中國的革命,自從一九二四年開始,就由國共兩黨的情況起著決定的作用……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的革命”獲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業的發展B.黃埔軍校的建立C.國共兩黨的合作D.國民政府的成立8.“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就是中國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繼承者。”下列史實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①武昌起義②黃埔軍校創辦③北伐戰爭勝利進軍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三、非選擇題1.(14分)觀察下列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圖1 第一次國共合作圖2 陸軍軍官學校圖3 北伐戰爭示意圖(1)結合當時國際國內形勢,分析圖1國共兩黨實行合作的原因。(4分)(2)圖3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結果如何?它與圖1、圖2反映的相關歷史事件有何聯系?(6分)(3)以下材料是小明結合圖3搜集的有關北伐戰爭的歷史信息,請找出其中的錯誤并加以改正。(4分)1927年,國民革命軍10萬人正式出師北伐。這次北伐的目的是為了推翻清朝的統治。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和張學良。短短10個月內,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統一了全國。2.(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民日報》評論孫中山先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習近平主席在大會上號召人們學習孫中山先生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1)《人民日報》評價孫中山先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最主要的歷史依據是什么?(2分)材料二:他(孫中山)說:“我們對于共產主義,不但不能說是和民生主義相沖突,并且是個好朋友……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宋慶齡《儒教與現代中國》(2)材料二體現了孫中山的哪一政策主張?該政策是怎樣得到確立的?(3分)(3)聯系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和國民黨一大的知識,說明孫中山先生在革命思想上“與時俱進”的變化。(6分)參考答案第四課 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第1節 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一、判斷并改錯1.錯。孫中山于1925年病逝,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蔣介石領導了北伐戰爭。2.錯。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二、選擇題1.D 2.B 3.A 4.A 5.D 6.C 7.C 8.B三、非選擇題1.(1)國際: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美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2分)國內: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軍閥割據混戰愈演愈烈,社會動蕩不安,經濟發展遇到嚴重阻礙;“打倒列強,除軍閥”,實現國內和平與統一,成為人們的普遍愿望。(2分)(2)圖3的北伐勝利進軍,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沉重打擊了反動軍閥和外國列強。(3分) 圖2黃埔軍校的創辦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他們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圖1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在全國范圍內迅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有力地推動了北伐的勝利進軍。(3分)(3)錯誤一:“1927年”改為“1926年”。(1分)錯誤二:“推翻清朝的統治”改為“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1分)錯誤三:“張學良”改為“張作霖”。(1分)錯誤四:“南京國民政府統一了全國”改為“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1分)2.(1)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并于1912年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2)聯共政策。(1分) 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通過了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主張,確認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從而事實上確立了聯共政策。(2分)(3)1905年,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綱領,主張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壓迫。(2分)1924年,在國民黨一大上,孫中山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主張。(2分)這說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指導思想實現了從反封建到反帝反封建的變化。(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