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三大改造教學目標:1、通過問題導向,閱讀教材,說出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和實質,完成時間及歷史意義,培養分析、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2、通過史料分析、小組討論,師生合作探究,概括總結三大改造完成的歷史意義,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3、體會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改造的探索和創造精神,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貢獻,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志向和信心。教學重難點:重點: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完成的意義難點:三大改造的實質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我國現在是什么社會?生:社會主義社會。師:那么社會主義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通過短片了解一下。播放視頻《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師:短片最后總結,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今天就來學習我國是何時成為社會主義社會,又是如何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第五課,三大改造。二、問題導學,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完成)三大改造是指對哪些行業的改造?國家為什么要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改造的時間、方式、原則、階段、目的分別是什么?手工業又是如何改造的?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時間、主要方式是什么?在改造過程中通過什么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三大改造完成的時間是哪一年?結果如何?有什么意義?改造的最終任務是什么?在三大改造過程中存在什么缺點?三大改造的實質是什么?三、講授新課(一)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示土地改革圖片)師: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在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但卻存在一些問題。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分析出現了哪些問題?(教師舉例講解出現土地買賣的原因和根源)師:概括起來就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分散、落后的農民個體經濟很難發展,也不能滿足國家工業化對農業的需要。所以國家對農業的改造迫在眉睫。黨和國家是怎樣去解決遇到的這一系列問題的,通過剛剛的導學,我相信大家已經有了答案。措施(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原則(“自愿互利”)方法(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階段(三步走互助組→初級組→高級組)師:所以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結果如何?過渡: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成功,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也發生了改變,由原先的農民私有轉為了公有制。農業改造的勝利進行也推進了手工業的改造。(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師:結合材料,改造前的手工業行業存在什么問題?(一家一戶單打獨斗)閱讀教材,總結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和結果。生產資料發生怎樣的變化?(三)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師:照片展示的是上海水泥廠的廠長——資本家劉鴻生。同學們可能會有疑問,新中國成立后怎么還存在資本家?為什么沒像地主階級一樣被消滅呢?因為民族資本家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將他們的財產全部沒收,顯然有失公允。因此民族企業家的大部分財產被保存了下來。但是這些企業存在什么問題?(出示材料分析問題)(民族企業生產規模小、生產技術落后)面對這樣的狀況,國家該怎么辦呢?下面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師:國家采取什么方式?如果你是當時的資本家,你對國家的這一政策持什么態度?(積極支持還是懷疑反對)師:通過這段材料可知,大多數的資本家還是樂于進行社會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的,還有一個原因,在整個公私合營的過程中,政府采取了非常好的政策?(解釋贖買政策)如何評級贖買政策結果: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對象不同,但實質卻相同,生產資料: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資料公有制。師:三大改造的順利完成,有什么歷史意義。意義: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②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四、互動交流,情感教育思考:光陰飛逝,斗轉星移。從三大改造中將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到今天的國家又允許和鼓勵私人開辦企業,難道改錯了么?教師總結:同學們,三大改造是我黨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做出的唯一正確選擇;而今天我們國家允許私有經濟的存在,也正是我們黨和國家根據當前經濟實際發展的需要,所有的政策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中國的改革——永遠在路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