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階段涉及到的天氣系統主要是指氣壓帶、冷鋒、暖鋒、低壓中心、高壓中心、鋒面氣旋系統等。氣壓帶是由于太陽直射導致地球熱量分布不均勻,形成地球不同緯度氣流垂直方向發生不同的運動方向,進而形成不同的大氣壓力。簡單講就是太陽直射的地方獲得的熱量最多,氣體受熱膨脹,向上運動。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受熱膨脹、熱脹冷縮,將水加熱水從液態變成氣態,水蒸氣從水體中脫離出來向上跑去,就是這樣的原理。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地區,赤道地區獲得最大熱量氣流整體上升在赤道地區形成低壓,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整體的空氣分子數量是一樣的,現在底層的空氣分子向上涌,底層空氣分子數量減少形成低壓。同理我們可以得知兩極地區受熱最少空氣下沉形成高壓。赤道高空地區形成高壓(這里氣壓大小的對比我們都是在同一水平平面上,如果是同一地區高空和近地面對比地面氣壓永遠大于高空),空氣密度比較大氣體從高壓流向低壓,流動到30度附近高空時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氣體從南北流向變成東西流向并且源源不斷的受到赤道地區氣流補給,所以在三十度附近氣流不斷聚集并最終下沉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三十度附近地面氣流向南北兩側流動。我們再說兩極地區,極地地區受熱少氣流下沉,下沉后在極地地區形成極地高壓,極地氣流向南和向北流動,并且由于氣流是從南北兩極出發所以氣流溫度較低我們可以看成是冷氣團。從極地出發的冷氣流和從三十度附近出發的相對的暖氣流在六十度附近相遇,冷暖氣流相遇暖氣流被迫抬升,在六十度附近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并且由于是冷暖氣流相遇,所以在這里的天氣經常多變多大風天氣。以上是地球的氣壓帶形成過程,氣壓帶、風帶是影響我們天氣的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東西,在其基礎上再加上其它的影響因素我們的天氣才能多變。我們再看高壓和低壓中心,低壓中心又稱為氣旋高壓中心又稱為反氣旋。再給學生講課時候可以給學生強調一點記住低壓中心就可以,高壓中心是與低壓相反的。低壓中心我們可以給學生強調“低氣旋螺旋上升”每次給學生講課都強調這幾個字眼,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而且學生也不容易出現記憶錯亂。氣壓梯度力是由高壓指向低壓,擴展知識點:等壓距越大氣壓梯度力越大、等壓線越密集氣壓梯度力越大、比例尺越大氣壓梯度力越大。我們可以通過三角形來理解這個事情,先理解等高線等壓線是相同的道理。氣壓梯度力高壓指向低壓后南半球用左手判斷北半球用右手判斷,上圖就是低壓中心的南北半球判斷圖。氣旋中心是上升氣流,上升氣流將水汽輸送到高空,高空氣溫變低水汽析出、遇冷凝結形成水滴,容易產生降水。高壓中心盛行下沉氣流水汽從高空下沉到近地面水汽進一步不能達到飽和,天氣狀態穩定風和日麗、晴朗天氣,分析圖如下。冷鋒和暖鋒的區別:冷鋒鋒面更陡、降水更加劇烈、降水區域更窄。記憶冷暖鋒降水區域的簡單方法:前提是記住降水總在鋒面的下方。如果是冷鋒那么右側是為冷氣團前進方向所以降水在鋒后;如果是暖鋒那么左側是冷氣團移動方向所以降水在鋒前。關于冷暖鋒移動前后天氣狀態問題:可以給學生強調交叉記憶,冷鋒來前熱低壓,暖鋒來前冷高壓;鋒面到來雨水降,鋒面過后正相反。區別在于冷鋒帶來的降水較暖鋒強烈。冷鋒過境之前受暖氣團控制當地天氣狀態溫暖氣壓較低天氣晴朗,過境后受到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氣壓升高。暖風過境后與冷鋒相反。鋒面氣旋判定:簡單理解就是氣旋+鋒面,低氣旋和冷暖鋒相結合。在鋒面氣旋中無論南北半球總是左冷峰右暖鋒。以北半球為例,因為其所在位置緯度更高,所以整個氣旋北側是冷空氣,南側是暖空氣;再加上氣旋的旋轉方式是逆時針;因此氣旋的左側是冷空氣占據主動形成冷鋒,右側暖氣團占據主動形成暖鋒。南半球北半球低低等高距比例尺、疏密程度陡緩程度判斷北半球南半球高高高低氣旋旋轉方向降水區冷鋒區水降暖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