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知識梳理】 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1.動因 (1)歷史原因:從13世紀開始,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就嘗試從大西洋中的島嶼獲取資源。 (2)經濟根源:14-15世紀,隨著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 (3)社會原因:受《馬可·波羅行紀》影響,西歐社會認為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實現發財夢的最好場所。 (4)陸路受阻: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威脅到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也使來自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 (5)精神動力: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基督教,也成為激勵西歐人出海遠航的一個動因,文藝復興倡導的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 (6)西葡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積極支持海上探險活動。 2.條件:西歐人地理知識日益豐富,造船技術也不斷提高,使用星盤導航。 【典型例題】 1.哥倫布曾經對其踏上的新大陸表示遺憾,認為那里并不像馬可?波羅吹噓的“黃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見( ) A.美洲的發現完全出于歷史的偶然 B.哥倫布遠航是為了尋找亞洲印度 C.新航路開辟有著深刻的經濟動因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知識梳理】 二、新航路的開辟 支持國家 代表人物 主要事件 歷史意義 葡萄牙 迪亞士 1487年,船隊因遭遇大風而意外繞過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為新航線的開辟創造了條件 達·伽馬 1497-1498年,船隊繞過好望角駛達印度 此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 西班牙 哥倫布 1492年,哥倫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 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麥哲倫 1519年,麥哲倫的船隊繞過南美洲進入太平洋,1522年,麥哲倫的同伴回到西班牙 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典型例題】 2.哥倫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時,明確向土著居民表示:“遠征軍司令來此目的乃尋找黃金”,然而在給西班牙國王信中,他又說:“這里的一切都應置于其(基督教)統治之下……因為發揚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标P于哥倫布遠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外殖民與傳播宗教并行不悖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經濟掠奪 C.宗教改革刺激人們遠洋探險 D.工業革命促進開辟海外市場 3.據記載,當達?伽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問他是否帶來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說,“總數不多,是樣品”,并請求準予把貨物從船上卸下來。這反映達?伽馬此行的目的是( ) A.加強經濟文化交流 B.積極搶占海外地盤 C.追求豐厚商業利益 D.謀求控制印度王室 【知識梳理】 其他航路的開辟 1.背景: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 2.歷史活動 (1)北半球高緯度航路:英國人卡伯特父子、法國人卡蒂埃、荷蘭航海家巴倫支、效力于荷蘭的英國人哈得遜、俄羅斯人都對北半球高緯度航路的開辟作出了貢獻。 (2)南半球的新航路:1578年,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7世紀,荷蘭的塔斯曼環航澳大利亞。 (3)主要影響: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 【典型例題】 4.新航路開辟刺激了民族君主制的崛起,形成以王權君主制為核心的國家,民族語言、民族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統一,使民眾逐漸擺脫了狹隘的地方主義,轉向以國王和國家為認同的對象,并且形成統一與整體的民族意識與民族情感。這表明( ) A.新航路開辟是民族國家形成的前提 B.新航路開辟得益于民族國家的支持 C.新航路開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D.近代民族國家基于王權君主制的形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哥倫布對所到達的新大陸經濟狀況的看法,沒有體現其發現美洲是一種歷史偶然,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哥倫布對到達的新大陸經濟狀況不滿意,不能體現出哥倫布遠洋航行是為了尋找印度,故B項錯誤;從材料中哥倫布“認為那里并不像馬可?波羅吹噓的‘黃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倫布遠洋航行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反映出新航路開辟有著深刻的經濟動因,故C項正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故D項錯誤。 2.答案:A 解析:哥倫布一方面表示“目的乃尋找黃金”,另一方面又強調傳播基督教乃“初衷和目的”,A項正確。從根本上講,新航路開辟的初衷是經濟掠奪,B項錯誤。宗教改革、工業革命發生在新航路開辟之后,C、D兩項錯誤。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達?伽馬與新航路的開辟。根據材料“總數不多,是樣品”“貨物從船上”卸下來,表明達?伽馬航行到印度是為了追求豐厚的商業利潤,故選C項;“加強經濟文化交流”屬于客觀效果,不是主觀動機,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搶占海外地盤,排除B項;D項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 4.答案: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