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教 學 設 計 教學目標 1.運用唯物史觀認識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從城邦國家到雅典的民主制、斯巴達的寡頭制,再到羅馬共和國的貴族寡頭制和羅馬帝國的君主政治。從時空觀念的角度認識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對后世制度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2.運用史料實證,深刻認識、理解中古西歐的封建貴族等級制度,如封君封臣制、法國的等級君主制和英國的議會君主制。運用時空觀念理解英國君主權力受限的傳統。 3.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總統共和制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議會共和制的沿襲與變遷,理解其演變的影響。運用時空觀念理解政治制度嬗變對國家、歷史發展進步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雅典民主政治,斯巴達寡頭政治,羅馬共和國的貴族寡頭制,羅馬帝國的君主政治,封君封臣制,法國的等級君主制,英國的議會君主制,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總統共和制,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議會共和制。 難點: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共和國的貴族寡頭制,等級君主制,資產階級代議制。 課前準備 查找本課相關史料,準備好本課相關知識鏈接。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主張無神論和言論自由,但卻與當局統治相向。 蘇格拉底被判處有罪以后,他的學生已經為他打通所有關節,可以讓他從獄中逃走。并且勸說他,判他有罪是不正義的。然而蘇格拉底選擇了慷慨走向刑場,視死如歸。他的理由:我是被國家判決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會失去它應有的效力和權威。當法律失去權威,正義也就不復存在。這不是悲劇的聲音,這是一個智者在用生命詮釋法律的真正含義--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權威性。只有法律樹立了權威,才能有國家秩序與社會正義的存在。 蘇格拉底是一個愿意為了維護希臘法律尊嚴而死的人,古希臘實行的是怎樣的政治制度讓蘇格拉底為了維護它而不惜放棄一切呢? 【新課講授】 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臘的民主政治 產生:公元前6世紀,古代希臘城邦國家形成。城邦的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實際實行的制度千差萬別。 1.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一(雅典政體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權力交給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國家管理者具有專長,不要求他們具有真知灼見。一個國家應當由既有專業知識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統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選中的人,不是攫取財富的人,不是使用強術騙術的人,而是有統治知識的人。 ——蘇格拉底 【教師活動】提問:古希臘雅典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實行包含一定民主因素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的國家權力掌握在公民大會、議事會、官員和陪審法庭手中公民積極參與國家管理,是雅典城邦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 ①公民大會:由全體成年男性公民組成,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 ②議事會:議員從公民中抽簽產生,主要負責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草案,并參與國家日常管理。 ③官員:由選舉產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時需接受監督,隨時可以被罷免和審判。 ④陪審法庭:是主要司法機關,陪審員全體達6000人之眾,組成規模不等的法庭審理大小案件。 2.斯巴達寡頭政治 【教師活動】與雅典的民主政治相反,斯巴達實行寡頭政治。斯巴達的寡頭政治有什么特點呢? 斯巴達寡頭政治的內容: ①公民大會:名義上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國王世襲繼承,壟斷了軍事統帥權。 ②長老會:議員僅30人,終身任職。 ③監察官: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擁有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等重要權力,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 (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羅馬共和國時代的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羅曾說:“我們的國家政體之所以優于其他國家,是因為在那些國家(希臘)里差不多都有過這樣一些人,他們以自己的立法和規章建立國家。……然而相反,我們的國家的存在不是靠一個人的智慧,而是靠許多人的智慧,不是由一代人,而是經過數個時代,由數代人建立的。” 【教師活動】提問:羅馬共和國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又怎樣的特點? (1)羅馬共和國的主要機構包括執政官等高級官員、元老院和公民 執政官 有兩人,一年一任,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擔任軍事統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并執行相關決議。 元老院 由卸任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負責向官員提出建議,協調他們的行動。 公民大會 有權立法、宣戰媾和和審判,是羅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公民大會的召開和表決都受到高級官員和元老院的限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2)特點:所有官職均無薪金,窮人實際上無法當選;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特征。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他保留了共和國傳統的官職和政府形式,但政府所有重要的政令都出自他手,常備軍將領也只對他一人負責。 【教師活動】提問:羅馬帝國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 羅馬帝國時期——君主制: ①形成標志: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共和國崩潰,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 ②權力歸屬:皇帝(元首)掌握羅馬國家的權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軍隊聽命于皇帝,是實行獨裁統治的重要工具。 【教師活動】提問:古羅馬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什么? 答案提示: 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的工具,公民僅是少數。 二、中古歐洲的封建制度 1.中古歐洲封建國家 【教師活動】講述:隨著日耳曼人的侵略,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中古西歐國家就建立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王國的基礎上。最初的日耳曼人君主把他們征服的地區視為私產,分封給兒子和隨從,這是第一種不同于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教師活動】講述并出示圖片: 843年,法蘭克的國王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在凡爾登簽訂條約,帝國分裂為三個國家,從而奠定了后來的法國、德國、意大利三國雛形。 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龐大帝國。但他死后,國家陷入分裂,形成后世西歐3個主要國家法蘭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維形。我們以法國和德國為例,學習中古西歐國家的政治制度。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恩格斯說:“中世紀后期,當所有各土地的采邑關系造成了一團亂麻般的權利和義務,這團亂麻又不可能解開的時候,情況是怎樣的呢?在這種普遍的混亂狀態中,王權是進步的因素,這一點是十分清楚的。” 【教師活動】提問:為什么說王權是進步因素? 2.中古西歐典型的政治制度 (1)中古西歐國家制度的重要特征:王權和基督教會長期并立。國王依靠教會支持獲得政權的合法性;教會依靠王權擴展基督教維護教會權威。在走向統一國家的過程中,王權與教會多次發生沖突。 (2)法國的等級君主制 ①三級會議的召開:腓力四世為與教皇對抗,召開了由教士、貴族、城市市民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三級會議支持國王,反對教皇,確立了國王有權征稅的原則。三級會議成為近代歐洲民主議會制度的起源 ②法國等級君主制:三級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國王與貴族、教會、市民通過三級會議相互合作,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王權 (3)英國的議會君主制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大憲章也稱《自由大憲章》。英國封建時期的重要憲法性文件之一。1215年6月15日諾曼王朝無(失)地王約翰在大封建領主、教士、騎士和城市市民的聯合壓力下被迫簽署。…肯定封建王權的合法地位,國王人身不可侵犯的尊嚴,同時肯定臣民對其財產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權及在臣民和君主的契約關系中,臣民對暴君的反抗權。……主要內容是保障封建貴族和教會的特權及騎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權。包括了“國民自由”的自由主義精神,預示著君主和各階層進行制度化合作的議會君主專制即將出現。 【教師活動】閱讀課本,并結合材料,講講大憲章出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大憲章》肯定了國王的合法地位與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時保障封建君主的特權,并適當照顧騎士和市民的利益。 答案提示: 國王權力受到制約:13世紀初,英王約翰內外政策失敗,遭到貴族、騎士和市民反對,1215年他們迫使國王簽署《大憲章》。《大憲章》肯定了國王的合法地位與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時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權,并適當照顧騎士和市民的利益。 【教師活動】講述議會君主制政治的逐漸確立的過程。 1.開端:1265年,在貴族與國王的沖突中,英國召開由僧侶、大貴族、騎士和市民代表參加的大會,這是英國議會的開端。 2.發展:1295年,英王再次召開國會。此后,國王不斷召開議會,議會權力逐漸加強。 3.確立:14世紀中期,議會形成由貴族組成的上院和由騎士、市民組成的下院,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議會成為國王與貴族、騎士、市民共商國是的平臺。國王通過議會為自己的政策尋求支持;議會則以向國王請愿的形式,要求國王改善統治。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教師活動】講述: 近代資產階通過革命和改革,確立了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其中以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和法國共和制最為典型。1640年,英國爆發了反抗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的革命。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這場革命從一開始就形成了以國王為首的封建勢力和以國會為代表的新貴族(即資產階級化的、從事資本主義經營的中小責族)相對立的兩大陣營,并國繞著限制王權和保證國會權力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先后爆發兩次內戰。1649年1月30日,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在王宮廣場被送上了斷頭臺,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被推翻,英國進入了共和時代。 內戰中,一個名叫克倫咸爾的新貴族帶領一些自耕農加國會的軍隊,在打敗國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斯圖亞特王朝被推翻后,克倫威爾以其掌握的軍事力量為后盾,實行軍事獨裁。1653年,克倫威爾就任“護國公”,成為統治英國的獨裁者。 …1658年,克倫威爾病逝,英國政局陷入混亂之中。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寄希望于斯圖亞特王朝。1660年,一個名叫蒙克的軍官把查理一世的兒子從歐洲大陸接了回來,立為國王,稱查理二世,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死后,在詹姆士二世統治時期,英國恢復了天主教活動,開始迫害新教徒。人們擔心這個信天主教的國王會否定1640年以來的革命成果。1688年,英國社會上層勢力發動政變,迎接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和女兒到英國執政。這次政權的更迭沒有發生流血事件。因此,西方人認為這是一次“光榮革命”。……1689年,英國國會在倫敦召開全體會議,制定并批準了一個著名的法律文件,即《權利法案》。這個法案對國王在經濟、政治、宗教等事務中的權力進行了嚴格的限定。 【教師活動】提問:為什么稱1688年的革命為光榮革命?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相比于1840年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英國的政變沒有產生流血事件,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權力的轉移。1689年《權利法案》的通過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逐步發展: ①1688年“光榮革命”后,通過妥協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國君主立憲制逐步確立起來; ②1689年《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明確了議會至上原則; ③1701年《王位繼承法》進一步限制王權; ④18世紀20年代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英王統而不治; ⑤1832年議會改革,以妥協方式擴大民主; ⑥1867和1884年英國兩次議會改革,使民主制日趨完善; 【教師活動】講述并出示圖片:1757年英國在北美的13個殖民地發起獨立戰爭。隨后,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建國之初美國實行邦聯制,但邦聯政府內政外交政策的弊端逐漸顯露,美國召開制憲會議重新商討政治制度。 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共和國。 ①內容: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共和國,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是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兼任陸海軍總司令。國會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擁有立法權,包括批準稅收的權力。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和國會規定設立的下級法院,它們對憲法和法律有最終解釋權。 ②意義:美國1787年憲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首次在一個大國中確立了共和民主制度,保持了政治的長期穩定,促進了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逐漸完善:1865年美國廢除奴隸制,黑人隨之獲得公民權。1920年,婦女獲得公民權。歷經200余年的變革,美國民主制度逐漸完善起來。 【教師活動】講述法國共和制的確立 (1)1791年,法國首次建立共和國,但共和制度最初并不鞏固。 (2)1848年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3)1870年法國建立第三共和國。 (4)1875年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法國共和制的確立。 ①總統: 權力:擁有行政權,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任命高級官員,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產生:由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 ②國會: 權力:立法權由兩院行使。 產生:由參議院、眾議院組成,參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任期九年,每3年改選其中三分之一,眾議員由成年男子直接選出,任期四年。 (5)法國中央政府形成了總統和議會兩大權力中心,導致第三共和國政局不穩。經過數年動蕩后,共和派最終在國會中獲得優勢,并控制了總統職位。至此,法國成為一個議會制共和國。 【教師活動】講述:經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西方政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們該如何評價它呢?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回答。 答案提示: 對西方政治制度的評價 (1)積極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部分實現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理想。經過19-20世紀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漸走向穩定和成熟,推動了世界民主化進程。 (2)局限性:在資本主義社會,名義上人民享有廣泛、平等的民主權利,但實際上由于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這種表面上的平等往往為實質上的不平等所替代,法律上的平等往往為事實上的不平等所取代。如英國選民長期僅占人口的很少比例,美國憲法一度承認了黑人隸制的合法地位等。 深化探究 探究一:雅典、斯巴達和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1.相似 (1)都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如都存在公民大會,官員都由選舉產生等。 (2)都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的工具,公民都僅是少數,婦女、外僑和奴隸不僅沒有資格參與政治,還受到剝削和多種壓迫 2.不同: (1)三者實行的政體不同,雅典實行民主制,城邦的公共權力由公民多數人的意志所支配; (2)斯巴達實行寡頭政治,城邦權力掌握在國王、長老會議員、監察官等少數人的手中,公民大會只是名義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3)羅馬共和國實行的是貴族共和制,國家三大政權機構處于權力制衡狀態,但權力偏向貴族一方。 探究二:英國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1.繼承性: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從英國最初的內閣到責任制內閣,無不體現英國政治制度發展的繼承性特點。 2.漸進性與民主性:英國制度的發展變化是徐緩漸進式的,君主立憲制在17世紀末初步確立,后來逐漸發展完善,最終實現了全面的民主化。 3.創新性:從《大憲章》的簽署到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完善,英國歷史上出現的各種政治機構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種現成理論的指導下構建的,多是為適應社會發展新變化,對舊的政治機構和制度及時地進行調整和改造,使得政治體制日益完善,如責任制內閣的形成過程。 4.法制化:英國政治制度的變化與法制化進程密切相關。 課后總結 板書設計 第2課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