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內容主旨】受到兩漢時期的政治與經濟情勢的影響,在春秋戰國與秦朝科技文化的基礎上,兩漢時期科技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知道西漢時期使用竹木簡、帛、麻紙等書寫材料,但竹木簡分量重、帛價格昂貴、麻紙質地粗糙;知道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創造了新的書寫材料——蔡侯紙;知道世界各國的造紙術都是從中國輾轉流傳過去的;理解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了解中國的傳統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知道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總結前人經驗并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知道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能實施外科手術,發明麻沸散和五禽戲;知道史學家司馬遷寫出了歷史巨著《史記》;使學生感受司馬遷面對挫折,堅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使學生感知《史記》具備著巨大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培養學生從時代特征的角度解釋史事的變遷與延續;知道張騫通西域后,佛教傳入中國;知道東漢時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知道東漢末年道教興起,傳播很快;通過了解道教與佛教的教義,培養學生從時代特征的角度解釋史事的變遷與延續。【重點難點】重點:科技與文化成就難點:兩漢時期的時代特征與科技文化之間的聯系【教學過程】環節1:出示材料一(東方朔三千奏牘)。討論:從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問題引導:當時使用的書寫材料是什么?這種書寫材料有什么缺點?拓展說明:中央集權制度下,中央政府的文書往來越來越多,對新的書寫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并導入新課。環節2:出示教材中圖片《居延漢簡》、《馬王堆漢墓帛書》和《紙本地圖》。設問:以上材料說明西漢時期除竹木簡以外還有哪些書寫材料?這些書寫材料有什么缺點?總結:急需一種價廉物美,質地輕便的書寫材料。設計意圖:運用圖片,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知道西漢時期使用竹木簡、帛、麻紙等書寫材料,但竹木簡分量重、帛價格昂貴、麻紙質地粗糙。環節3:閱讀教材P73。設問:這個問題是由誰在何時解決的?這種新的書寫材料叫什么?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知道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創造了新的書寫材料——蔡侯紙。環節4:觀察地圖冊P32《造紙術的傳播路線圖》。敘述造紙術傳播的時間和路徑。設問:造紙術的傳播對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設計意圖:通過地圖與敘述,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國的造紙術都是從中國輾轉流傳過去的;通過問題,理解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環節5:片段一:閱讀P74相關史實。設問:漢代以前我國醫學領域已經具備了哪些基礎和成就?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教材,了解中國的傳統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片段二:閱讀教材張仲景、華佗一目。設問:到了漢代我國在醫學領域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有怎樣的成就?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知道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總結前人經驗并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知道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能實施外科手術,發明麻沸散和五禽戲。片段三:如何解釋東漢末年我國的醫學領域會取得如此巨大的突破?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制造懸疑,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從時代特征的角度解釋史事的變遷與延續。環節5:P76材料研讀,并講述司馬遷的故事。設問:司馬遷的這種精神對我們有什么教育意義?設計意圖:通過材料與故事,知道史學家司馬遷寫出了歷史巨著《史記》,并使學生感受司馬遷面對挫折,堅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環節6:列舉史記故事。“趙氏孤兒”、“孫武練兵”、“完璧歸趙”、“荊軻刺秦”、“背水一戰”等。并結合魯迅“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評價。設計意圖:創設情境,使學生感知《史記》具備著巨大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環節7:出示材料二。設問:司馬遷的這一抱負與他所處的時代有什么關系?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從時代特征的角度解釋史事的變遷與延續。環節8:閱讀最后一目。問題一:東漢時期出現了哪兩個宗教?(教師介紹兩教教義)問題二:為什么兩大宗教在東漢以后廣為流傳?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知道張騫通西域后,佛教傳入中國;東漢時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知道東漢末年道教興起,傳播很快;通過了解道教與佛教的教義,培養學生從時代特征的角度解釋史事的變遷與延續,并總結全課。【材料附錄】材料一: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東方朔剛到長安時,到公車府那里上書給皇帝,共用了三千個木簡。公車府派兩個人一起來抬他的奏章,剛好抬得起來。武帝在宮內閱讀東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閱時,便在那里劃個記號,讀了兩個月才讀完。)——【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材料二: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