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探究二 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1.馬鐙的含義:馬鐙是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一般成對垂于馬鞍兩側之下。2.馬鐙的功能(作用)騎者腳踏一側馬鐙跨上馬背,雙腳穿過馬鐙,這樣,馬鐙能起到在奔跑中穩定身體的作用。行進時,騎者以馬鐙為主要支撐點,可以解放雙手,在馬背上做各種動作。3.馬鐙的歷史(1)馬鐙的使用:發明馬鐙的最初想法可能來自偶爾用來幫助上馬的皮繩套。最先使用這種皮繩套的大概是中國的中原人、印度人或與中國接壤的中亞游牧民族。(2)馬鐙的鑄造:大約3世紀的時候,中國人已在鑄造金屬馬鐙了。(3)馬鐙的形狀及制作原料馬鐙通常近似于半橢圓環狀,上方由皮革、鐵等具有較高強度的材料制成鐙環,下邊緣可以用木或藤條為芯,外面包裹上鐵片或皮革,或者直接用金屬做成踏板。(4)馬鐙使用的意義①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的發展從此進入新時期。②騎兵可以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容易了。騎兵不但可以穿上沉重的鎧甲,還能夠更好地運用馬的力量,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1.向東:傳入高句麗地區金屬馬鐙發明后很快傳播到東北亞的高句麗地區,并通過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傳播。2.向西:傳入中世紀歐洲(1)時間:6世紀末至7世紀初,薩珊波斯人從突厥人那里引入了馬鐙,并于7世紀初將這一技術傳給阿拉伯人。在7世紀早期,馬鐙傳向東歐和東羅馬帝國,并繼續向北歐、西歐等地傳播。(具體傳播示意圖如下) (2)影響:馬鐙的傳入對中世紀歐洲歷史的影響非同小可。馬鐙將騎手與馬融為一體,這些騎手手持長矛或重的長槍,越來越普遍地披掛金屬盔甲,他們就成為縱橫歐洲中世紀近1000年的封建騎士。對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發明影響體現道理馬鐙、胸戴挽具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對于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不同文明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吸收與整合能促進、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火藥火藥武器應用于戰爭,是人類戰爭歷史上的一個巨大轉折點,對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摧毀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造紙術造紙術由我國傳遍世界,有利于人類文化的保存和傳播,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這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印刷術對人類文化的保存、傳播、交流和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指南針、船尾舵指南針、船尾舵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推動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交流◆不同文明的接觸,以往常常成為人類進步里程碑。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學習希臘,阿拉伯學習羅馬,中世紀的歐洲學習阿拉伯,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學習東羅馬帝國。——羅素《中國問題》文明傳播史實體現道理希臘學習埃及在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遺跡中可以看到,希臘的建筑深受古代埃及影響,如側面人像壁畫、石造建筑、最早的柱頭形式等不同文明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吸收與整合能促進、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羅馬學習希臘繼承發揚了希臘哲學,繼承吸收了希臘的建筑成果,廣泛采用柱廊式建筑,并飾以各種雕刻繪畫阿拉伯學習羅馬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兩河流域、波斯帝國和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部分歐洲學者認為,羅馬法是伊斯蘭教法的源泉之一,伊斯蘭教的若干律例取自羅馬法中世紀的歐洲學習阿拉伯阿拉伯“代數學之父”花拉子米,編撰的代數學著作傳入歐洲后,直到16世紀仍為各大學的通用教科書。通過這本書,阿拉伯數字被傳到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學習東羅馬帝國14世紀,歐洲以復興阿拉伯人保存的古希臘羅馬的文化科學,掀起了一場文藝復興運動一、選擇題1.馬鐙是………………………………………………………………………………( )A.喂馬的廚具B.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C.馬休息的地方D.馬的裝飾物,起美觀作用2.發明馬鐙的最初想法可能來自偶爾用來幫助上馬的皮繩套。最先使用這種皮繩套的最有可能是…………………………………………………………………………………( )①中國的中原人 ②印度人 ③與中國接壤的中亞游牧民族 ④古希臘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右圖為江蘇南京象山墓出土的東晉早期的陶馬,它的兩側各懸掛了一件三角形的馬鐙。據此可以推測……………………………………( )A.馬鐙是由中國人發明的B.馬鐙是我國東晉時期才出現和使用的C.東晉時我國已經有了成熟的雙馬鐙D.馬鐙對中世紀歐洲產生了重要影響4.成熟的馬鐙的使用,使騎兵的發展從此進入新時期。這是因為………………( )①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②馬能夠比原來跑得更快了③騎兵借此能夠更好地運用馬的力量,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④騎兵因此可以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復雜的戰術動作和訓練變得容易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說:“無須贅述騎士們的裝備對于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具有何等意義。……中國的火藥在這一時期后期有助于摧毀這一社會形式,而中國的馬鐙最初曾促成這一社會形式的形成。”李約瑟的觀點表明……………………………………( )①古代中華文明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②火藥和馬鐙對歐洲封建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③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響④馬鐙促進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如果開展一次以“古代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影響”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下列可納入該主題的有……………………………………………………………………………………………( )①柱廊式建筑②羅馬法③馬鐙④胸戴挽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馬鐙的傳入對中世紀歐洲歷史的影響非同小可。騎手們手持長矛或長槍,越來越普遍地披掛盔甲,成為縱橫歐洲中世紀近1000年的封建騎士。這些騎士建立的國家有( )①查理曼帝國②阿拉伯帝國③英吉利王國④亞歷山大帝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選擇題(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右圖)(1)為材料一的圖1寫一段解說詞。從圖2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5分)材料二:(如右圖)(2)為拍攝上述主題相關的影視劇,某導演為了想使劇情更符合真實歷史,要求后勤部門在準備的馬中都準備好金屬馬鐙。你是否贊同這種做法?說明理由。(3分)(3)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是相互影響的,請舉出一項史實印證此觀點。(2分)參考答案綜合探究二 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一、選擇題1.B 2.A 3.C 4.D 5.C 6.D 7.B二、非選擇題 (1)解說詞可從含義、結構、功能等角度加以介紹。如馬鐙是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含義),一般成對垂于馬鞍兩側之下。騎者腳踏一側馬鐙跨上馬背,雙腳穿過馬鐙。馬鐙通常近似于半橢圓環狀,上方由皮革、鐵等具有較高強度的材料制成鐙環,下邊緣可以用木或藤條為芯,外面包裹上鐵片或皮革,或者直接用金屬做成踏板(結構)。馬鐙能起到在奔跑中穩定身體的作用。行進時,騎者以馬鐙為主要支撐點,可以解放雙手,在馬背上做各種動作(功能)。(4分,每個角度1分) 結論:東晉時期,中國已經有了成熟的雙馬鐙。(1分)(2)不完全贊同。(1分)拍攝《大秦帝國》之類的影視劇中的馬不能裝備金屬馬鐙,而中世紀騎士的馬可以裝備金屬馬鐙。因為中國鑄造金屬馬鐙大約在3世紀的時候出現的,秦朝在3世紀前,不可能出現金屬馬鐙。(2分)(3)示例一:阿拉伯學者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示例二:中國發明的船尾舵、馬鐙等傳遍整個歐洲大陸。(其他符合題意也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