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上第22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上第22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教案

資源簡介

第22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
一、課程標準
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認識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的意義;認識紅軍長征的意義。
??二、教材分析
1、本課立意:在世界、中國近代史的大視野之下,1927-1937年十年間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生的重要變化,探尋歷史發展變化的過程及趨勢。
2、子目之間邏輯關系:本課分為三個子目,分別是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紅軍長征,講述了大革命失敗后國共雙方在十年間的走向與發展。第一個子目與后兩個子目是時空并列關系,第二、三個子目講述中共在大革命失敗、國共對峙的嚴峻考驗下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辛歷程,授課時應當注重三個子目之間互動交流的邏輯關系。
3、內容取舍的考慮:第一子目與初中歷史教材相比,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業的發展是新增內容,旨在補充介紹南京國民政府統治下的社會經濟狀況,這一子目可以略講;第二子目的內容側重革命新道路的形成與實踐,是本課的重點;第三子目與初中歷史教材相似,但更突出長征之于中國工農紅軍建設、革命勝利與中國共產黨成長的意義,強調從史實中歸納結論。
三、學情分析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概貌、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然而更多停留在關注“是什么”的基礎史實層面,對史實背后的原因、規律、內在關聯并沒有深挖;新溪一中屬于面上中學,學生升學意志薄弱、求學興趣不濃、基礎史實欠缺、閱讀記憶能力較差,故而在高一新教材新授課階段,學生應當以教材為重要依托、穩扎穩打夯實基礎,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基礎史實、思維能力、核心素養并重,并結合課后習題演練鞏固學生所學。
四、教學目標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值此建黨100周年之際,開展中共百年黨史學習教育,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聯系,達成高中歷史課程教育傳承民族集體記憶、關注現實問題、體現人文情懷、立德樹人的遠大理想,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更好走向未來。
1、認識并理解中國共產黨于1927-1937年間重要事件與階段性特征,包括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長征等,用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深化唯物史觀。
2、通過教師呈現的繪畫、大事件表、時間軸、地圖史料、視頻等,掌握南京國民政府的政治經濟概況、工農武裝割據的內涵、長征的始末等,將各階段中共黨史置于相應的時間段位、空間方位之中,加強時空觀念,并嘗試以時空為切入點解決相關歷史試題。
3、通過具體的文字與圖像材料創設生動情境,感悟1927-1937年間中共黨史的復雜性、豐富性,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信息、紅軍長征的原因和遵義會議的內容、意義,鍛煉史料實證意識與歷史解釋能力,提高答題技巧。
4、結合汕頭本地黨史故事,在黨史學習情境中感悟中共黨人、革命先烈為實現民族獨立家國富強所做的艱辛付出與無私犧牲,體會中國共產黨根據國情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艱難和偉大的長征精神,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歷史使命感,涵養家國情懷和世界意識。
教學重點:工農武裝割據開辟井岡山道路。
教學難點:井岡山道路作為歷史選擇的必然性,以及五大核心素養在新授課中的滲透。
五、教法學法
1、教法:史料教學法,問題情境設置法。
2、學法:史料分析法,問題探究法。
六、教學設計(1課時)
(一)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原因、過程及結果?
2、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共面臨怎樣的境遇?該去向何方?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的命運、前途將如何?
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后,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回答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補充,再用語言過渡進入新課講授。
(二)呈現教學目標,讓學生直觀認識本課的學習任務和重難點。
唯物史觀
認識并理解中國共產黨于1927-1937年間重要事件與階段性特征,用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
時空觀念
掌握南京國民政府的政治經濟概況、工農武裝割據的內涵、長征的始末等,將各階段中共黨史置于相應的時間段位、空間方位之中,并嘗試以時空為切入點解決相關歷史試題。
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通過豐富具體的文字與圖像材料創設生動情境,感悟1927-1937年間中共黨史的復雜性、豐富性,了解民族工業發展、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
家國情懷
結合汕頭黨史故事,感悟工農紅軍為實現民族獨立家國富強所做的艱辛付出與無私犧牲,體會中國共產黨根據國情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艱難和偉大的長征精神,涵養中華文化自信、歷史使命感。
(三)新課講授
第一子目: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
展示材料:地圖呈現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的位置、時間軸呈現1925-1928年間國民黨重要史實、寧漢合流報刊照片、東北易幟照片、軍閥割據地圖與國民政府的統一等。
1、政治:南京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國民黨新軍閥的統治,依然是城市買辦階級和鄉村豪紳階級的統治。
——毛澤東
據此可知: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展示材料: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2、經濟:民族工業在夾縫中求生存,有了較大發展;官僚資本憑借國家權力,迅速聚斂起巨額財富。
知識鏈接:“官僚資本”
“官僚資本”:在中國近代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官僚利用對資源的控制,利用對信息的獨占,利用對企業的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和轉讓權的掌握,無制約地牟取私利并損害全社會福利的一種歷史現象。
——杜恂誠《中國近代經濟史概論》
蔣家天下陳家黨
宋氏姐妹孔家財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是指民國時期以蔣介石為首的資本主義買辦統治集團,即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陳果夫、陳立夫四大家族,是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代表。
官僚資本還不斷以資金入股的方式滲透到民族工業中去,對民族工業進行侵蝕。
孔祥熙、宋子文執掌國家財政20余年,其間從未放棄為家族謀利,孔宋豪門資本成為千夫所指的目標。
——王建朗
黃克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
第二子目: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1927—1937)
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
1、1927.8.1
南昌起義
領導:周恩來、
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也是八一建軍節的由來)
2、1927.8.7
八七會議(漢口)
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通過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思想。
3、1927.9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
材料一:執著于城市,在那個時候是非常自然的。因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面前只有一個榜樣,這就是已經成功的俄國革命,而俄國革命正是從城市,并在城市首先勝利的。然而效仿俄國人成功的經驗并沒有在中國取得成功。
——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
材料二: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遵照中央指示遵照中央指示,進攻湖南省會長沙。但途中遭到優勢敵軍的阻擊、圍堵,部隊損失慘重。未到長沙,隊伍由開始時的5000余人銳減到余人銳減到2000余人。
——摘編自《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長編》
材料三:秋收起義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長沙那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人管不著或難得管的地方去,
到鄉下去,在鄉下站住腳跟,養精蓄銳,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
——毛澤東
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材料一、二、三分析秋收起義失敗的原因;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受挫后中國共產黨尋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嗎?
得出結論:城市中心論,即蘇俄式革命道路并不符合中國國情;“左”傾教條主義危害革命,以毛澤東為首的工農紅軍把眼光轉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廣大農村。
4、1927.10,毛澤東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5、1928.4,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道路: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近代中國內無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的壓迫,外無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中國的無產階級根本不可能像在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先在城市經過長期的、公開的合法斗爭,然后再組織武裝起義,奪取政權。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能是武裝斗爭,以革命的武裝消除反革命的武裝。
——《毛澤東思想》
近代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和革命的主力軍。在中國開展革命斗爭,必須充分發動農民,凝聚農民階級的革命力量。
——《毛澤東思想》
學生分組討論:結合材料,分析中國革命為什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城市:工人階級力量薄弱,反動勢力相對強大;(敵強我弱)
農村:反動勢力相對薄弱,農民階級占主體,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軍。(敵弱我強)
根本原因:具體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
我們的戰術就是游擊的戰術。大要說來是:“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很短的時間,很好的方法,發動很大的群眾。‥‥打開以爭取群眾,收攏以應付敵人。”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澤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到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輝決斷,朱毛紅軍建立。1930-1931年,中共在國內建立起大大小小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如同紅色烈焰,形成燎原之勢。
展示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中站舊址的照片,穿插地方黨史故事:在汕頭小公園開埠區內,有一處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中站舊址。1930年秋冬建立,汕頭交通中站作為重要樞紐,成功護送周恩來、葉劍英、鄧小平、陳云等200多名中共黨員和重要物資、文件情報經此進入中央蘇區,為中共中央安全轉移起到關鍵作用。如此重要的交通站,為何設在汕頭?因為當時的汕頭是粵東、閩西南、贛東南的交通樞紐、進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南洋華僑和客商往來非常頻繁,因此黨內同志只要經過喬裝打扮,便不易被察覺。活躍在條交通線上的,除了地下工作者,還有許多革命群眾。交通站在沿途設立飯店、客棧等聯絡點和倉庫,要用挑擔、小船運送物資,這些都離不開鄉親和船工。當時汕頭革命群眾對地下工作的支持與幫助,可見中共群眾基礎之雄厚。
1928年毛澤東制定的《井岡山土地法》
一、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種方法分配之:……
二、一切土地,經蘇維埃政府沒收并分配后,禁止買賣。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沒有耕種能力及服公眾勤務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須強制勞動。(一)以人口為標準,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意義:農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擁護中國共產黨,積極發展生產,支持革命。
毛澤東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上,對中國革命過程中的武裝起義和根據地建設進行了理論探討,相繼寫成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建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
教師講解時,應當注重工農武裝割據的豐富內涵,即武裝斗爭、建設農村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三者之間的有機關聯。
第三子目:紅軍長征(1934.10-1936.10)
蔣介石立即著手準備第五次“圍剿”。……僅在江西就已構筑碉堡4920座……蔣介石于廬山舉辦軍官訓練團,聘請德、美、意等國軍官組成軍事顧問團……還從美、英等國購入大批先進武器。
——摘編自魏宏運《中國現代史》
共產國際代表李德、博古放棄了前四次反“圍剿”的成功經驗,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李德不顧中國國情和革命的特殊性,無視紅軍割據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認為這場戰爭“是國民黨政權與紅色政權的決戰”,在戰術上堅持正規化的陣地戰,主張“御敵于國門之外”。
1、長征的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2、長征的過程:
超鏈接:6分鐘視頻《1934年:英雄史詩的鑄就》,介紹長征途中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運何、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面臨物資匱乏的艱辛、突破前有強敵后有追兵的困境等史實,以及毛澤東、習近平等同志對長征的高度贊譽。長征鑄就了偉大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途中,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長征路上,紅軍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軍37公里,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
5條終年積雪,渡過24條河流,經過11個省,通過6個不同少數民族地區。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有三四個紅軍戰士獻出生命。
3、長征中的轉折:1935.1遵義會議
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軍事最高指揮權;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是偉大的歷史轉折,使革命轉危為安,標志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
遵義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處處主動,生龍活虎,左右敵人。
——劉伯承《回顧長征》
紅軍長征歷經千難萬險,卻重視軍隊紀律、嚴整軍隊作風、忠誠擁護黨的組織,對沿途百姓不加侵擾。學生閱讀并討論以下材料,思考紅軍、長征對我們今天有何啟示?學生分組討論并作簡要發言。
材料一:據報,前朱、毛匪部竄川南時,對人民毫無騷擾,有因餓取食土中蘿卜者,
每取一頭,必置銅元一枚于土中。——蔣介石關于紅軍對人民毫無騷擾、應嚴飭所屬愛護民眾給劉湘、潘文華電
1935年3月6日
材料二:金沙江畔,37名船工用六條船七天七夜不停地將主力紅軍擺渡過江,大渡河上四名船工跳下船,用身體頂住了撞向礁石的渡船。另外四名在船上全力撐船,才使隊長孫繼先和17位勇士抵達對岸。
——《長征:民心所向》
材料三: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4、長征的偉大意義:實現了紅軍的戰略轉移,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宣傳了中共的政治主張,突顯了紅軍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和生生不息的革命火種,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四)課堂小結
(五)總結升華:堅持黨的領導,堅定道路自信!
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六)布置作業:結合相關選擇題、材料題,及時鞏固新知。
1、(2020年·全國一卷)20世紀20年代,中國度量衡的狀況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別”“同一天平也,有庫平、漕平、湘平、關平之分別”“同一尺也,有海關尺、營造尺、裁衣尺、魯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別”。這一狀況
A.提高了市場交易的成本
B.加劇了軍閥林立的局面
C.造成國民經濟結構失衡
D.阻斷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答案】A
【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當時國內的度量衡種類繁多,十分復雜,這種混亂的現象使得商品交易需要進行相互間的換算,不利于商品交易的進行,提高了各個領域交易的成本,故A項正確;度量衡的不統一與軍閥混戰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不會加劇混戰的局面,故排除B項;材料與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衡無關,排除C項;“阻斷了”表述太絕對,排除D項。
2、(2020年·新課標全國卷II)中國共產黨的一份告全黨黨員書指出:“國民黨中央驅逐軍隊中的共產黨黨員,我們的黨不得不秘密起來……這所謂國民政府是什么?他從革命的政權機關變成了資產階級之反動的執行機關,變成了軍閥的工具。”由此,中國共產黨
A.闡明工農武裝割據的必要性
B.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針
C.批判“左”傾錯誤的危害性
D.動員工農紅軍進行戰略性的轉移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中央驅逐“軍隊中的共產黨員”,使中共從合法轉向“秘密”斗爭,說明此時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和大革命失敗之時。面對國民政府從“革命的政權機關”轉變成“反動執行機關”、“軍閥的工具”,中國共產黨在八七會議上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方針,B項正確;八七會議前后,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此時尚未闡明中國工農武裝割據的必要性,A項錯誤;導致大革命失敗的是右傾機會主義而非“左傾”錯誤,且八七會議上糾正的是陳獨秀的右傾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動員紅軍戰略戰役發生在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D項錯誤。
3、(廣東省華附、省實、廣雅、深中四校2021屆高三2月聯考歷史試題)據統計,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類文獻中頻繁出現“割據”一詞,如;“暴動割據”“農民割據”“農村割據”“割據局面”制據地帶”“割據區域”等。這說明當時中共中央
A.反思城市中心道路
B.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C.固守原有革命道路
D.主張工人和農民結盟
【答案】A
【解析】“割據”、“農民割據”“農村割據”不斷出現,說明中共開始反思原有革命道路一城市中心道路,對于革命道路的認識發生了變化,A正確;戰略轉移是在1934年,排除B;C與題干內容相反,排除;材料沒有體現工農聯盟的信息,D錯誤。
4、(2021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1928年11月,毛澤東提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毛澤東的分析主要是基于
A.近代社會性質的變化
B.國民革命運動的需要
C.工人階級意識的覺醒
D.土地革命時期的形勢
【答案】D
【解析】中國近代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寧最早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毛澤東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詳細論證,但材料中不涉及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內容,故排隊A;國民大革命于1924年爆發,1927年結束,故排隊B;材料中毛澤東提出,中國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成由農民組成,而非純粹的工人組成,故而應當向農民傳遞無產階級思想,這是結合中國具體實情而得出的診斷,1927-1937中共在廣大農村地區開展土地革命,故C項與材料無關,D項符合題意。
5、(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Ⅲ)20世紀30年代中期,《新中華》載文:“現在你隨便拉住一個稍稍留心中國經濟問題的人,問他中國經濟性質如何,他就毫不猶豫地答復你:中國經濟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經濟。”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知識界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相同
B.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膨脹
C.經濟理論問題引起民眾的普遍關注
D.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得到傳播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會”的術語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資本在中國的膨脹問題,B項、排除。C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不代表忽視蘇區的工作,C錯誤。故選D。
6、(2018·全國卷)美國記者曾生動地記述抗日根據地:“如果你遇見這樣的農民——?他的整個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罵---你真正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對待,征求他的意見,讓他投票選舉地方政府....讓他自己決定是否減租減息。如果你做到了這一切,那么,這個農民就會變成一一個具有奮斗目標的人。”這一記述表明.抗日根據地
A.農民的抗日熱情得到激發
B.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國民革命的任務得以實現
D.排除了國民黨的影響
【答案】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抗目戰爭。由材料"抗日根據地“這個農民就會變成一個具有奮斗目標的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根據地通過改變農民的社會地位便其思想發生變化,激發了其抗日熱情,A項正確。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項錯誤: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的發生標志著國民革命的失敗,其任務并沒有實現,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國民黨在抗日根據地的影響,D項錯誤。
閱讀教材127-129頁第二目,完成下列任務。
(1)根據教材內容,地圖中①~⑤號與之相關的史實分別是:





以上史實正確的時序排列是
(2)承上題,這些史實中,哪個標志著中共“革命新道路”的開辟?就此談談你對“新道路”內涵的認識(提示:可從新道路“新”在哪里進行闡述)。
8、以下是毛澤東寫于1935年10月的《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注釋: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烏蒙: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云南東北部的交界處,北臨金沙江,山勢陡峭。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
金沙:金沙江,指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紅軍曾強渡云南省祿勸縣皎平渡渡口。
大渡橋:指四川省西部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中國西部大山。位于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
三軍: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請結合毛澤東這首詩,展開合理想象,紅軍長征途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重大困難?
答:
9、近代中國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過程中走過的三種道路:(1)走西方人的路(2)走俄國人的路(3)走自己的路;試舉例說明?
【答案】(1)走西方人的路:①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向日本學習,通過改良,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結果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②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向美國學習,通過暴力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也行不通。
(2)走俄國人的路。十月革命后,社會主義理論傳入中國。中國人試圖通過學習俄國的“城市中心論”來奪取政權。中共一大確定黨的中心任務之一是領導工人運動,結果第一次工人運動從高潮走向低潮。1927年中國共產黨先后發動了以攻打中心城市為目標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結果也失敗了。事實證明,俄國的“城市中心論”不符合中國的國情。
(3)走自己的路。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毛澤東在實踐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中國人民終于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10、(2021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考適應性測試歷史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27年10月,毛澤東進攻長沙失敗后,準備向井岡山迸發。他發現部隊中有許多來自舊式軍隊的官兵打罵老百姓,有的戰士還拿群眾地里的紅薯。這引起了毛澤東的憂慮,幾天后他頒布了三條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后來毛澤東又提出了“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等“六項注意”。1929年后,修改補充為“八項注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基本形成。
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為解放軍總部起草了一份《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該訓令提到,這部紀律規定“實行多年,其內容各地各軍略有出入”,故作統一規定。朱德當時也說,必須要把紅軍的優良傳統恢復起來。1949年5月下旬,第三野戰軍占領上海后,執行黨的城市政策,嚴格遵守入城紀律。有市民回憶:“無數解放軍戰士日日夜夜風餐露宿、不入民宅的情景,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摘編自《毛澤東選集》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簡述土地革命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原因。(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意義。(6分)
【解析】(1)第一小問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原因,根據材料“許多來自舊式軍隊的官兵打罵老百姓,有的戰士還拿群眾地里的紅薯”并結合所學可知,士兵來源復雜,紀律松懈;適應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需要。第二小問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原因,根據材料“實行多年,其內容各地各軍略有出入”并結合所學可知,各地各軍紀律內容不統一;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爭取解放戰爭的勝利。
(2)根據材料“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等內容并結合所學可分析得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嚴明了人民軍隊紀律,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增進了軍民關系,贏得了民心;有利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答案】(1)土地革命時期:士兵來源復雜,紀律松懈;適應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需要。(4分)解放戰爭時期:各地各軍紀律內容不統一;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爭取解放戰爭的勝利。(4分)
(2)嚴明了人民軍隊紀律,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增進了軍民關系,贏得了民心;有利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双桥区| 文安县| 高邮市| 曲麻莱县| 准格尔旗| 武鸣县| 米脂县| 报价| 江永县| 泽库县| 于都县| 醴陵市| 凤山县| 商南县| 北碚区| 高邑县| 景泰县| 前郭尔| 兴文县| 普陀区| 民乐县| 北安市| 彭阳县| 新蔡县| 九龙城区| 宣恩县| 祁连县| 咸宁市| 平凉市| 吴桥县| 宿迁市| 平远县| 新建县| 塔河县| 措勤县| 南召县| 阿坝| 巢湖市| 越西县|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