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探究一 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1.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1)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華夏”在先秦時期是中原的地域、國家與族群指稱。(2)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民族大交融的趨勢,“中華”一詞出現。(3)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少數民族與漢族相互交流匯聚,不斷交融,逐步形成和發展成為共同的中華民族。(梁啟超首次使用了“中華民族”)(4)后來,人們用“從多元走向一體”形容中華民族的形成。2.列舉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影響的事例:少數民族的胡床、方凳等家具傳入中原,改變了漢族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等。時間表現重大轉折清朝后期列強侵略中國,中華民族的命運發生重大轉折——從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臨亡國滅種的嚴重危機民族覺醒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極大地激發了民族意識的覺醒。1898年,康有為等發起成立保國會加深危機20世紀初列強在中國邊疆地區的侵略擴張①1903-1904年,英國入侵西藏②1905年,日本從俄國手中轉租中國的旅順口、大連灣及長春到旅順口的鐵路③1910年,俄國煽動部分蒙古貴族和活佛,醞釀叛亂“獨立”振興中華20世紀初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革命派認識到要實現民族富強,必須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他們從歷史中尋找依據,激發人們的斗爭熱情1.原因:在反帝反專制的斗爭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只有將全民族的力量團結在一起,才能抵御外侮,防止列強瓜分中國。2.形成: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主張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平等。辛亥革命充分體現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3.影響:“五族共和”的說法把中國各族人民看作一個整體,中華民族的名稱從這時得到廣泛傳播,越來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共識。說出十八星旗、五色旗相應的歷史事件及影響。議一議,旗幟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圖1 十八星旗 圖2 五色旗(1)十八星旗:武昌起義(1911年10月,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武漢三鎮光復,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十八星旗是其政府代表旗幟)。此后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的統治迅速崩潰。(2)五色旗:武昌起義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五色旗是中華民國建國初期的國旗。以武昌起義為標志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在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促進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3)旗幟的變化表明民族觀念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發生了從小民族主義到大民族主義的轉變。一、選擇題1.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首次使用了“中華民族”一詞的是…………………( )A.康有為B.梁啟超C.孫中山D.毛澤東2.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的歷史事件是……………………………( )A.戊戌變法B.洋務運動C.新文化運動D.辛亥革命3.使得中華民族的命運發生重大轉折——從長期居于世界前列到面臨亡國滅種的嚴重危機的是……………………………………………………………………………………( )A.清軍入關B.日本全面侵華C.元朝統一中國D.列強侵略中國4.民國初年的國歌唱道:“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繡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對此歌詞理解正確的是( )A.“開化早”是指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弘揚民主科學B.“揖美追歐”主要指仿效英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C.“飄揚五色旗”反映了當時倡導國內民族平等,五族共和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性質5.作為革命的宣傳口號,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的轉變,說明革命黨人( )①摒棄了狹隘的民族主義②仍然排斥其他少數民族③追求各民族之間的平等④視各族人民為一個整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1903—1904年,入侵西藏,企圖將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國家是…………( )A.美國B.德國C.俄國D.英國7.孫中山說:“凡屬蒙、藏、青、回同胞,在昔之受壓制于一部者,今皆得為國家主體,皆得為共和國之主人翁。”下列哪項沒有體現出來………………………………( )A.五族共和思想B.中華民族觀念C.民族平等意識D.“驅除韃虜”口號二、非選擇題 (9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學說是“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創新”。——《中華文明史》第4卷(1)根據材料一指出孫中山的學說有何特點。結合史實說明孫中山是中國“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5分)材料二:同盟會提出決斷性民族主義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顯然,最初同盟會已把滿族排除在帝國之外,同時也把關外的滿洲土地排除在帝國之外,不僅如此,其實孫中山同盟會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國之外了;孫中山很快就認識到這是個問題,并且發生一定程度的轉變,1906年,孫中山說:“民族革命是要盡滅滿洲民族,這話大錯。……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帝國分裂與保存》(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武昌起義后口號從“驅除韃虜”改為“五族共和”的原因。(4分)參考答案綜合探究一 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一、選擇題1.B 2.D 3.D 4.C 5.C 6.D 7.D二、非選擇題(1)特點:將西方的政治思想與中國國情相結合。(2分)史實:創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成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維護民主共和。(3分)(2)推翻滿清后,中國面臨分裂割據的危險;孫中山對民族主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