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第1課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知識與能力1.知道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等史實,掌握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殖民斗爭。2.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因果關系的基本能力。過程與方法1.指導學生利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形勢圖》,全面了解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過程,使學生掌握讀圖和借助歷史地圖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2.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歸納玻利瓦爾、章西女王領導反抗殖民統治斗爭的主要事跡,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了解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歷程,體會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與擴張斗爭的正義性、艱巨性和民族獨立的合理性。2.通過了解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跡,認識杰出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影響和作用;學習他們身上具備的愛國主義的優秀品質,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重點: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原因,玻利瓦爾、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跡。難點: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原因。一、導入新課2018年4月14日,在沒有任何國際調查結果的情況下,美國、英國和法國對所謂敘利亞政府的化學武器基地進行了轟炸。當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就一份“譴責美國以及盟國對于敘利亞軍事行動”的草案進行表決。安理會15個成員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之中,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玻利維亞投了贊成票。大部分國家迫于美國的淫威,是不敢強出頭的,但有一個國家例外,這個國家就是玻利維亞。玻利維亞投譴責美國的贊成票,就是拉美國家反對美國霸權主義的一次縮影,更是以玻利瓦爾為代表的拉美反殖獨立民族精神的傳承。那么,玻利維亞共和國的建立與“解放者”玻利瓦爾有何關系?二、講授新課(一)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教師幻燈片出示問題:(1)拉丁美洲指的是哪一地區?(2)新航路開辟時哪一個航海家發現了這塊大陸?哪些西方殖民者分別占據了拉丁美洲哪些地區?(3)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犯下了哪些罪行?(4)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美爆發了哪兩次大規模的革命斗爭?這兩次革命斗爭對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起到了怎樣的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歷史和閱讀教材P2的內容和P3的第一段,回答上述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拉丁美洲指的是今天美國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區,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2)哥倫布。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占領了除巴西以外的幾乎全部拉丁美洲地區,葡萄牙獨占巴西。(3)屠殺印第安人;奴役和掠奪拉丁美洲人民;等等。(4)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促進了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教師幻燈片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總結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爆發的原因。教師總結:殖民者殘酷的奴役和掠奪給拉丁美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強,因此一場民族獨立運動開始了。這就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804年,海地擺脫法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獨立,成立了共和國,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接下來,更大規模的獨立運動在南美洲打響了。而這場運動的領導者就包含被稱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爾和圣馬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3的內容以及《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形勢圖》,用表格的方式總結玻利瓦爾領導獨立運動的過程。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范圍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廣大地區進程在南美洲北部地區,玻利瓦爾宣布解放黑人奴隸,承諾勝利后分給起義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種人參加起義部隊。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當選總統后,他繼續領導南美洲的獨立運動性質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 教師出示材料,對玻利瓦爾進行評價并介紹其地位。2008年1月1日起,委內瑞拉實行了貨幣改革,發行新貨幣“強勢玻利瓦爾”,有“玻利瓦爾強起來,經濟強盛起來,國家富強起來”的寓意。教師總結:為什么委內瑞拉以玻利瓦爾來作為自己的貨幣人物呢?就是因為玻利瓦爾解放了委內瑞拉,對委內瑞拉作出了重大貢獻。教師提出探究問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從戰爭的性質、國際條件、領導者、斗爭措施和人心所向、團結力和戰斗力這些角度來進行分析。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①戰爭的正義性,得到拉丁美洲人民長期堅定的支持。②有利的國際條件: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鼓舞和法國大革命對西班牙、葡萄牙封建勢力的掃蕩,客觀上支持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③有一批為獨立運動獻身的杰出領導人。④革命措施正確,獲得人民支持。⑤團結協作,相互支援。⑥參加獨立運動的將士英勇奮斗、吃苦耐勞、百折不回的斗爭精神。(二)印度民族大起義教師提問:(1)印度是何時完全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的?(2)英國在印度實行了怎樣的殖民統治?其影響如何?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19世紀中期,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2)英國進一步加強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給印度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但同時也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的原因。19世紀中期,印度已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當時,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強了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印度的手工棉紡織業本來很發達,手工棉紡織品大量行銷英國。為了發展本國的棉紡織業,英國從印度進口大量棉花,并向印度傾銷機器生產的棉紡織品。印度的手工棉紡織業遭到沉重打擊,許多手工業者因此破產。英國還以種種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領地,規定王公死后若無直系后嗣,其領地就歸英國所有。隨著在印度統治的穩定,英國殖民者取消了對印度土兵的較優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這些做法激起印度各階層人民的強烈不滿,人們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教師給出自主學習問題:(1)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大致經過。(2)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歷史意義。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閱讀教材P4、P5的內容來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農民、手工業者以及一些被剝奪了權力的印度王公也參加起義,起義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義軍奪取了德里。英軍雖然武器先進,但還是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攻陷德里。英軍乘勢進攻章西,年輕的章西女王領導軍民與英軍展開激戰。章西失陷后,她率軍轉戰外地。戰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壯烈犧牲。(2)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提出思維拓展問題一: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為什么上自印度王公,下至土兵、農民、手工業者都參加了戰斗?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從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給印度王公、土兵、農民和手工業者所帶來的災難的角度進行分析。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根本原因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和殖民掠奪,給印度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英國直接統治印度,剝奪了印度王公的統治權力;其兼并土地的政策損害了印度王公的經濟利益。英國的殖民掠奪和經濟侵略,使大批手工業者和農民破產,他們無法生存。英國對印度土兵的民族壓迫和宗教歧視,直接激起了土兵的武裝反抗。印度是一個文明古國,有優秀的民族傳統,反抗英國殖民統治表現了印度民族團結一致抵御外侮的精神。教師提出思維拓展問題二:19世紀中期,中國掀起了哪一反抗外來侵略勢力的運動?教師給出答案:中國太平天國運動。舉行故事會,由學生講述玻利瓦爾、圣馬丁和章西女王的故事。(過程略)教師提出設問: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從玻利瓦爾、圣馬丁和章西女王身上學習哪些優秀品質?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玻利瓦爾、圣馬丁和章西女王在領導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和崇高品質,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值得珍視、繼承和發揚,我們要學習他們愛國、堅毅、果敢、不怕犧牲的民族精神。三、課堂小結19世紀,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繼爆發了波瀾壯闊的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起義。通過學習,我們不難發現:①殘酷的殖民統治和掠奪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爭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拉美獨立運動取得了勝利而印度民族大起義卻失敗了。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拉美人民團結協作、聯合抗戰,弱國最終戰勝了強敵。而印度民族大起義是各自為戰,力量分散,最終起義失敗。它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眾志成城,弱國同樣可以戰勝強敵!四、布置作業教學至此,敬請完成本課作業。本節課教學通過使用歷史圖片、文字材料創設情境,把枯燥無味的歷史變成了有血有肉的歷史,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鼓勵學生自學,通過歷史問題的討論,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激發學生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