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走進家鄉民俗文化——三公下水操大家都看得好認真!大家積極討論!你們說,我來寫。這個想法不錯,我趕緊記下來。形成研究子課題一、三公下水操的歷史緣由二、三公下水操的活動儀式歷史緣由組活動儀式組1、匯報的同學要表現大方,聲音洪亮2、聽的同學要有禮貌,認真傾聽展示分享研究成果歷史緣由組匯報通過上網、調查、采訪和實地考察的途徑來對“三公下水操的歷史緣由”進行研究。上網查閱資料到圖書館查閱書籍采訪實地考察制定研究方案長泰巖溪珪塘后人以“三公下水操”的民俗活動紀念九龍三公九龍三公是哪三公?大公:文天祥二公:張世杰三公:陸秀夫第一分隊——>走近文天祥第二分隊——>走近張世杰第三分隊——>走近陸秀夫第一分隊——>走近文天祥匯報走近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生活在一個民族危機陰影籠罩的時代。13世紀初,蒙古族在中國北方強大起來,鐵木真建立了蒙古國,他的兒子窩闊臺繼位后,滅了金國,隨即揮鞭南下,進攻南宋。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么多,你這么點人怎么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后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最后被處死了。第二分隊——>走近張世杰匯報走近張世杰張世杰是宋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德佑二年(也就是1276年),臨安(今浙江杭州)淪陷后,5歲小皇帝宋恭趙顯被俘,他和陸秀夫帶著宋朝二王(益王趙昰、衛王趙昺)出逃。后來剛滿7歲的趙昰即位為皇帝,是為宋端宗,定年號為“景炎”。端宗即位后對張世杰非常重用,張世杰并沒有辜負端宗皇帝的期望,多次指揮宋軍抵御元朝軍隊的猛攻。老大:趙顯老二:趙昰(shì)老三:趙昺(b?ng)張世杰景炎三年,10歲的端宗趙昰溺水而死,他的弟弟衛王趙昺登基做皇帝,改年號為“祥興”,趙昺下詔讓張世杰做太傅(也就是皇帝的老師)。最后,張世杰在崖山海戰中遇颶風英勇犧牲了。第三分隊——>走近陸秀夫匯報走近陸秀夫陸秀夫是南宋抗元名臣,臨安淪陷后,南宋大臣陸秀夫、張世杰、文天祥等擁立8歲的衛王趙昺做皇帝,改年號“祥興”,遷居到廣東新會縣南80里海中的小島崖山。這里地勢險要,可以固守。當時官、民、兵尚有20多萬,多半住在船上。1279年春,元軍發動總攻,最后元、宋在崖山進行一場大戰役,整整大戰22天。因崖山海口被元軍圍困,宋軍糧草運不過去,害得宋軍連續十余日以干糧充饑,用海水解渴,宋軍紛紛病倒。公元1279年二月初六,是南宋行朝最慘烈的一天,張世杰率宋軍在崖山與元兵大戰20余日,這天終于戰敗了。1279年3月19日南宋滅亡。珪塘葉氏第一始祖葉棻(fēn)是南宋人,任長泰縣尉,為支持文天祥、張世杰、陸秀夫前方抗元行動,葉棻積極在后方長泰督辦糧餉,葉棻的兒子是山東威海衛,率水軍抗元犧牲。追遠堂——巖溪鎮珪塘葉氏祖祠大公:文天祥二公:張世杰三公:陸秀夫三公下水操在2008年被列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儀式組匯報通過上網、調查、采訪的途徑來對“三公下水操的活動儀式”進行研究。上網查閱資料到圖書館查閱書籍采訪制定研究計劃第一分隊——>資料整理第二分隊——>準備道具第三分隊——>表演第一分隊——>資料整理匯報“三公下水操”的民俗活動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七傍晚6時許舉行,再現700多年前,陸秀夫負帝投海的情景。圖為人們在做三公下水的準備工作。而此時普濟巖的半畝方塘邊早已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翹首期盼活動的開始。三公被六名赤膊著上身的壯漢抬進了水里,精彩、緊張的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在池中的六個壯漢齊聲喊起口令“嘿呦,嘿呦……”,奮力搖晃起坐著三公爺塑像的輦轎。漢子和輦轎有如蛟龍在水里翻騰,一左一右,一起一落掀起一陣又一陣水花。人游水中,轎浮水面,場面極其驚險、壯觀。岸上數千人觀眾和游客高呼喊著:“加油、加油……”,兩陣大鼓吹使勁吹吹打打助興。這樣水中、岸上,人聲、水聲、鑼鼓聲、鞭炮聲響成一片,熱鬧非凡。三公爺下池繞行三圈,壯漢這才抬三公爺出水。到岸上后踢火堆而過,這樣一個回合才算結束。而整個三公下水操要由7組人員進行進行7個回合的比拼。不僅比拼體力,更比拼架勢,看誰氣更盛、吆喝聲更響。而岸邊的觀眾和游客,不僅是觀者更是裁判。在百名高擎火把青年的簇擁下,開始了下一個環節:神像跑街,再現崖山海戰后,民眾尋找宋帝趙昺和陸秀夫的情形。而路過每一戶宗親家門,葉氏族人則擺上豐盛的供品祭拜,并鳴放煙花爆竹盛情迎接……這一跑街活動一直延續到半夜。第二分隊——>準備道具匯報第三分隊——>表演匯報暢談收獲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