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綜合實踐》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1)紀念屈原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殉國.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2)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3)迎濤神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4)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游百病、給孩子涂雄黃,用艾葉泡水洗臉,小孩子掛蛋兜等.答: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知識競答1.端午節的時間是哪天?2.端午節有哪些習俗?3.端午節由來的說法有哪些?答: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飲雄黃酒......答:源于紀念屈原.源于紀念伍子胥.源于紀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4.哪一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答1980年5.屈原的作品有哪些?答《離騷》、《九歌》、《天問》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