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單元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教案一、課程標準要求認識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認識“一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意義。二、教學目標1.概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背景,熟記其主要內容,認識其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2.概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撥亂反正、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理解認識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與中國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3.梳理“一國兩制”理論的內涵與提出過程,概述“一國兩制”方針收回香港、澳門及處理兩岸關系的實踐意義三、說教學重難點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建立。難點:認識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改革開放的進程。四、說教學過程一、偉大的歷史轉折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它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2)召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3)內容:①以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為指導,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②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③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4)意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平反冤假錯案(1)原則:實事求是、有錯必糾(2)表現: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級黨、政、軍機關干部陸續得到平反,受到打擊、誣陷或迫害的民主黨派人士和知識分子等也恢復了名譽。②國家還糾正了錯劃右派分子的案件,落實各項政策。3、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年6月)內容:審議和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2)意義: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32年來的歷史,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4、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恢復和發展1982年底,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部憲法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拓展八二憲法我國當前現行憲法。1982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部憲法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并頒布;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都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二、改革開放進程1、開始實施(1)對內改革:①農村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逐漸推廣,促進了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社員簽訂的全國第一份包干合同書,他們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自發實行了一包到底的責任制1982年,實施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社隊占全國社隊總數的92%,其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占78.66%②城市推進:按照逐步擴大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實行政企分開原則,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2)對外開放:①1980年5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②1984年,中央進一步決定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逐步深化1982年十二大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課題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1992年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0年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后來發展成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2001年加入世貿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更深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3、穩步推進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到2010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三、“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1、“一國兩制”構想(1)提出: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2)內涵: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國新澤西州大學教授楊力宇時進一步申述,臺灣和大陸可以實行兩種制度。在臺灣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享有司法終審權;可以保留軍隊,其黨政軍系統均由臺灣當局來管。(3)實踐:港澳回歸。①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會見來訪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討論香港問題◎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在京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英國同意于1997年歸還香港②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門政權交接儀式2、臺灣問題1949年臺灣與大陸處于隔絕敵對狀態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1992年“九二共識”1993年汪辜會談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2015年習馬會五、板書設計第二十八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辟與發展一、偉大的轉折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背景(2).內容(3)意義2.平反冤假錯案:原則、表現3.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年6月):內容、意義4.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恢復和發展:1982年憲法二、改革開放進程1.開始實施對內改革:農村突破、城市推進對外開放:4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城市2.逐步深化3.穩步推進三、“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1.“一國兩制”構想2.臺灣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