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運用唯物史觀認識秦朝統一的條件,理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與影響。 2.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現,對以民為本的重要性作出歷史解釋。 3.了解秦末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秦朝崩潰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重點: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難點:秦朝實現統一的原因和條件,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課前準備 1.教師利用教科書及其他相關備課資料進行前期課前準備。 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 3.多媒體、粉筆、教科書。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戰國中后期,統一逐漸成為當時人們的共識。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書于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記載:“亂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眾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作者認為只有統一才能結束戰亂。 【新課講授】 秦的統一 1.條件 【師】長期的戰亂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統一安定。各地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通過閱讀教材和史料總結統一的背景條件。并思考為什么是秦國實現了統一,秦國相較于其他強國有哪些優勢條件? 生:(1)客觀條件:政治上,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經濟上,各地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 (2)主觀條件 ①經濟上:秦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 ②政治上:數代秦王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商鞅變法后,秦尊奉法家,獎勵耕戰,為秦的統一莫定基礎。 【師】秦順應了歷史潮流,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有力地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有了統一的條件,下面學習秦統一的過程。通過教材找出秦朝建立的時間、統一策略和結果。 2.過程 (1)時間:公元前230——前221年。 (2)策略:遠交近攻。 (3)結果: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師】“遠交近攻”的含義是什么,小組討論。 教師解答:“遠交近攻”是范雎提出的策略,先把斗爭的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魏三國,破壞了東方諸侯國的“合縱”策略。 【師】秦統一后,采取了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 3.鞏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 措施 內容 確立皇帝制度 皇帝對國家事務擁有至高無上的決定權 設立三公九卿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主要輔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體事務的諸卿 推廣郡縣制 設立郡、縣兩級行政機構,其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師】通過圖解進一步理解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師】除了采取鞏固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外,秦朝還大規模推行鞏固統一的措施,通過下面表格找出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4.鞏固統一的措施 措施 內容 經濟方面 統一車軌、貨幣和度量衡;修馳道、直道;編制戶籍 政治方面 頒行法律;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關中、巴蜀等地;整頓社會風俗 文化方面 統一文字 軍事方面 南征越族,加強了對云貴一帶西南夷的控制;北擊匈奴,修筑萬里長城 里耶秦簡戶籍簿 5.影響 (1)秦朝確立的這套政治體制影響深遠。 (2)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客觀需要。 (3)空前統一的封建國家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 【師】秦朝確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閱讀史料,學習歷代王朝對秦始皇統一和秦制的評價。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記·李斯列傳》 “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漢書·主父偃傳》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其三》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其一己之威也,私其盡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論》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贄《藏書》 【師】秦統一后只存在了十幾年的時間,秦的速亡與秦的暴政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閱讀教材找出秦暴政的表現。 二、秦朝的暴政 內容 表現 影響 秦始皇 經濟 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墓;修馳道、直道等工程 征發繁重,百姓不堪重負 軍事 開拓邊疆和修筑長城 政治 出外巡游、封禪;刑法嚴苛 文化 “焚書坑儒” 摧毀許多先秦珍貴文獻,影響惡劣 秦二世 殘忍昏庸,實行嚴刑峻法,加重人民負擔 階級矛盾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尖銳化 三、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 1.秦末農民起義 (1)原因 ①主要原因:秦朝的暴政 ②直接原因:戍卒遇雨誤期,按律將被處死。 經過 ①時間:公元前209年 ②領導者:陳勝、吳廣。 ③建立政權:“張楚” 【師】《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勝占領陳后,“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史記·項羽本紀》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思考為什么建立的政權稱為“張楚”? 教師解答:“張楚”的意思是發揚張大楚國。陳勝、吳廣及其部下多是楚國人。“張楚”政權的名稱有利于增強起義軍的凝聚力,號召農民積極參加反秦斗爭。 結果: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年,劉邦的軍隊進占咸陽,秦朝滅亡。 影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2.楚漢戰爭 (1)劉邦勝利:“約法三章”,廢秦苛法,善于用人,聽取諫言,指揮得當。 (2)項羽失敗:剛愎自用,不善用人,賞罰不明,燒殺擄掠,加之分封政策失當,缺乏穩固的根據地。 【知識拓展】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 1.中央行政體制以皇權為中心:中央政府主要官職分工嚴密、各司其職、但都圍繞著皇權這一中心來設置和運轉。 2.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 3.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在官吏選拔和任命的基礎上,按照職能、職位分工和分層管理原則建立起行政管理體系,實行俸祿制,官位概不世襲,為以后一代王朝開創了新模式。 4.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絕對服從中央,最后集權于皇帝,加強了中央集權。 二、“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君主專制是一種決策方式,指君主獨攬政權,特征是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中央集權是一種政權組織形式,表現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權利集中于中央,地方聽命于中央。 2.聯系: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相輔相成,二者的結合體現了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目的是保證中央政府和黃帝的絕對權威。 課后總結 秦朝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時期,奠定了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掌握秦統一的條件,鞏固王朝的措施,以及速亡的原因等知識點。認識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理解“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區別與聯系。 板書設計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秦的統一 秦朝的建立 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清朝的暴政 表現 影響 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 原因 經過 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