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隋唐時期民族交融的表現和區域開發的新成就,培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和分析成就出現的原因,理解隋唐時期在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 2.了解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分析繁榮的原因,理解這種高度繁榮首先是建立在國家大一統局面的基礎之上的,從而培養家國情懷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3理解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客觀分析唐朝滅亡的原因,培養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隋朝的統一,“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現。 難點:隋朝滅亡的原因,藩鎮割據,隋唐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特征。 課前準備 1.教師利用教科書及其他相關備課資料進行前期課前準備。 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 3.多媒體、粉筆、教科書。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條大運河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了連接江淮的運河——邗溝。此后歷代都有運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為浩大。隋朝大運河首次南北貫通,溝通五大水系,“運漕商旅,往來不絕”,“自是天下利于轉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新課講授】 【師】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找出隋朝建立的世界,定都。 一、隋朝興亡 1.隋朝建立和統一:581年,楊堅定都長安,建立隋朝;589年,楊廣率軍滅陳,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 【師】隋朝的各項建設較多,規模宏大。通過教材找出隋朝取得了哪些重大建設成就? 2.重大建設 (1)廣設倉庫:在長安、洛陽和地方廣設的倉庫,既包括供應朝廷糧食和物資的倉庫,又包括備水旱賑濟而遍置于鄉間的義倉。 (2)興建洛陽城。 (3)開通大運河:貫通南北,對鞏固統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師】隋朝盛極一時,但短命而亡。思考隋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3.滅亡 (1)原因:隋煬帝的暴政:隋煬帝自恃強盛,大興土木,窮奢極欲;大舉征伐高麗;生產遭到破壞,民不聊生。 (2)標志: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師】請同學們閱讀“學思之窗”皮日休的詩,說說你如何評價隋煬帝。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千余里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 生:1.功績:隋煬帝開通大運河,貫通南北,對鞏固統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2.過失:隋煬帝開通大運河,超越了當時社會和人民的承受極限,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導致階級矛盾激化。 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 【師】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隨后,唐軍逐漸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統一全國。請同學們根據課本內容找出唐朝建立的時間、人物、都城。 1.唐朝的繁榮 (1)唐朝的建立 ①時間:618年 ②人物:李淵 ③都城:長安 【師】唐前期出現盛世局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貞觀之治 ①原因:經濟上,吸取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政治上,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②表現:國家出現了開明政治局面。 武周政權:武則天當權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4)“開元盛世” ①原因:在政治上,選賢任能,改革吏治;大興文治。經濟上,發展生產;軍事上,改革兵制。 ②表現:國家經濟有很大發展,社會空前繁榮,將唐朝推向全盛時期。 【師】“唐朝曲轅犁”唐以前,耕犁是長直轅犁,回轉困難。唐朝時,江南農民在長期生產中將耕犁改進為一種輕便的短曲轅犁。晚唐陸龜蒙的《耒耜經》中有關于曲轅犁的記載。曲轅犁在三個地方有重大改進:一是長直轅改為短曲轅;二是加裝犁評,可以調節耕作的深淺;三是改進了犁壁。這種犁成為當時最先進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廣。至此,耕犁基本定型。 【師】唐朝時,周邊各族迅速發展。唐朝對邊疆少數民族是如何治理的?結合課本完成下面表格。 2.唐朝的民族交融 民族 與唐的關系 作用 突厥 貞觀初年,唐軍擊敗東突厥,東突厥汗國滅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為“天可汗” 唐朝周邊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對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作出了積極貢獻 唐高宗聯合回紇滅西突厥 唐朝加強對西域的管理,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 回紇 唐玄宗冊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9世紀回鶻政權瓦解,大部分入居河西走廊和西域,入居西域的回鶻人發展為后來的維吾爾族 吐蕃 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 9世紀中期唐蕃會盟后,唐蕃間基本上停止了紛爭 靺鞨 唐玄宗封靺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交河故城 位于吐魯番西10余千米處,因河水分流繞城而得名。唐朝安西都護府曾設于此。 ▲《職貢圖》 這幅圖傳為唐朝畫家閻立本所作,反映的是外國使節和我國邊遠少數民族使臣攜帶貢品來唐朝進貢的生動情景。 【師】開元年間,邊疆形勢隨著版圖的拓展日益緊張。唐玄宗在邊境重地增置軍鎮,加強邊防,軍鎮長官節度使兵力隨之擴大。至唐玄宗統治后期,國家出現外重內輕的局面。此時的唐玄宗沉湎于享樂,怠于政事,任人唯親,朝政趨于腐敗。 【師】找出安史之亂的背景、概況和影響。 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 1.安史之亂 (1)背景:唐玄宗在邊境重地增置軍鎮,加強邊防,節度使兵力擴大,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腐敗。 (2)概況:755年,安祿山和其部將史思明起兵叛亂,這場叛亂歷時8年,后被唐平定,史稱“安史之亂”。 【師】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了什么影響? (3)影響:標志著唐朝由盛轉衰:在平叛過程中,唐軍許多將領擁兵自重,中央集權被削弱邊防空虛,吐蕃占領河西隴右地區。 【師】安史之亂后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找出其形成原因和影響。 2.藩鎮割據局面 (1)形成原因: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后,唐朝在內地增設藩鎮,有些藩鎮獨立性很強,形成落鎮割據局面。 (2)影響:藩鎮割據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續了100多年,嚴重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 【師】閱讀材料,思考“黃巢起義”是如何發生的?結局如何? 材料一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句,翁思索未至,巢口應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巢之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巢應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婕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移共桃花一處開。”(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讓等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起兵。黃巢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與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起兵,響應王仙芝。 生歸納總結。 3.黃巢起義 (1)背景:唐朝后期,官官專權和朋黨之爭加劇。 【師】了解朋黨之爭。 “朋黨之爭”唐朝后期的朋黨之爭是指以牛僧孺為首的官僚集團和以李德裕為首的官僚集團之間的斗爭,所以又稱“牛李黨爭”實際上是唐初以來門閥地主與庶族地主之間的延續。 概況:875年,黃巢領導農民起義,起義軍橫掃大半個中國。朱溫降唐,被封為節度使。他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黃巢起義。 【師】同學們閱讀材料內容并思考,五代十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五代”“十國”的范圍是什么? 4.五代十國 (1)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 (2)“五代”:黃河流域先后經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短命王朝,稱為“五代”。 (3)“十國”:南方各地先后出現吳越、南唐等九個割據政權,連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漢稱為“十國”。 (4)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國后期,后周世宗柴榮順應形勢,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實力逐漸增強為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 課后總結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滅陳,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隋煬帝自恃強盛,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終引發大規模起義。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同年,唐朝建立,前期歷代唐朝統治者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先后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唐玄宗統治后期,沉湎于享樂,怠于政事,引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唐朝后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階級矛盾尖銳。875年,唐末爆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橫掃大半個中國,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唐朝滅亡。此后,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后周世宗柴榮順應當時形勢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實力逐漸增強,為后來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隋朝興亡 隋朝的統一與建設 唐朝的建立與統一 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 貞觀之治 武周政治 開元盛世 唐朝的民族關系 唐朝的疆域 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 黃巢起義 五代十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