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課第二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2.科學精神:通過對新時代中國夢的分析和學習,不斷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水平。3.公共參與:積極投身到學習和社會實踐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苦練本領,貢獻力量。【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中國夢的本質和特點;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實現偉大夢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安排;當代青年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偉業中的歷史責任。2.教學難點:理解偉大夢想、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和偉大事業及其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情境教學、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過程】環節一課堂導入:我們都是追夢人【教師】我們聽一首歌曲《我們都是追夢人》。同學們,剛剛我們聽了一首非常歡快的歌曲,歌曲中反反復復都在唱我們都是追夢人,我想問大家我們追的是什么夢啊?到底什么是中國夢?我們如何才能實現中國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學生】聆聽、思考,與教師互動。環節二講授新課1、學生齊讀核心素養目標2、本課總議題為: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分議題為:議題一:立鴻鵠志,中華有夢議題二:牢記使命,追夢新時代議題三:砥礪前行,圓夢新征程議題一:立鴻鵠志,中華有夢【教師】回憶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反抗西方列強和封建統治的壓迫,進行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斗爭。探究一:(展示兩幅圖表)中國古代GDP占全球財富的比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思考:歷代國人追求的夢想是什么?從實現的可能性來看,當前的夢與過去的夢相比有什么不同?(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2分鐘)【學生】2分鐘合作探究學生發言:歷代國人追求的夢想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同:“追夢”的能力不同教師結合發言,點評提升。【教師】中國人民為實現這個夢想進行了170多年的持續奮斗。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課本知識,總結中國夢的本質及基本內涵是什么?【學生】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多媒體展示:1.中國夢的本質及基本內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1)國家富強,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在此基礎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民族振興,就是要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3)人民幸福,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教師】其中,國家富強是中國夢的實現基礎;民族振興是中國夢的核心內容;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奮斗目標。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最終落腳點是人民幸福。2012年黨中央領導集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時,習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國夢,之后在中國大地上產生了極大反響。同學們,中國夢的意義是什么?【學生】學生發言多媒體展示:2.中國夢的意義①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②中國夢已成為激蕩在近十四億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教師】我們前面學習了中國夢的本質及基本內涵,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中國夢的特點(可以從中國夢與人民夢,與中華兒女夢,與世界夢的關系來總結。)【學生】學生發言教師結合發言,點評提升。多媒體展示:3.中國夢的特點:①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②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③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教師】習近平主席說:我們都是奮斗者,我們都是追夢人。接下來我們來學習:議題二:牢記使命,追夢新時代【教師】觀看《災難面前,我們為世界呈現了怎樣的中國》,思考:面對以上考驗,中國人為什么能戰勝這些困難?(呈現視頻)【學生】學生發言: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民族的凝聚力,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教師】在災難面前,中國人從不退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學生】【教師】共同總結: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教師】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和風險。面對諸多挑戰,中國共產黨應如何引領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呈現材料)探究二:材料一:為給黨員醫生們打氣鼓勁,張文宏帶領全體黨員戴著口罩共同宣誓:“迎難而上,共同戰斗!”越是危難時刻,越是急難險重的任務,越能考驗一名黨員。面對災難,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奮斗、扎實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這也是對廣大黨員踐行初心和使命的號令。材料二:1月30日,黃岡市委研究同意,提名免去唐志紅衛健委主任職務。唐志紅并非首位被問責的地方官員。據不完全統計,疫情防控中,全國有多名黨員干部因工作中嚴重失職失責,疫情防控中弄虛作假、不擔當、不作為問題而受到相應處罰。材料三:面對美國大肆甩鍋抹黑中國,我黨經受住了考驗,從而更加堅定“四個自信”,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我們的事業永遠立于不不敗之地,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探究:面對諸多挑戰,中國共產黨應如何引領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時間3分鐘,形成統一意見,小組代表發言)【學生】3分鐘合作探究學生總結:①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比如:我們當前面臨的疫情,分裂祖國的行為,生態環境破壞,腐敗問題等。②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比如: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黨風黨紀,黨的政治領導力等。③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要增強“四個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還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四個偉大”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推進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起決定性作用,所以要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沒有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砥礪前行,圓夢新征程!議題三:砥礪前行,圓夢新征程【教師】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結合課本知識,自主學習,完成以下問題:(1)回憶“三步走”戰略和“兩個一百年”內容。(2)明確新時代“兩步走”戰略的內容。(3)如何實現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學生】學生1發言:(1)“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第一個一百年,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一百年,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學生2發言:(2)新時代的戰略安排:時間跨度奮斗目標第一個階段2020—2035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2035——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教師】如何實現新時代的戰略安排?學生3發言:經濟: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政治:健全人民當家做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社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生態: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軍事: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主權: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建: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教師結合發言,點評提升。【教師】新時代,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還要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比如:成武縣賽諾醫療器械公司,在疫情期間,抓住機遇,實現逆勢上揚,促進企業高層次發展,并捐贈大量防疫物資,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為實現中國夢貢獻了一份力量。【教師】中國夢?誰的夢?暢想未來:說一說,你的夢想是什么?我們如何用我們的少年夢托起中國夢?(展示材料:《開學第一課》之王睿同學連線鐘南山。)【學生】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暢談自己的規劃與行動。【教師】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如何做呢?【學生】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教師】我們當以吾輩之青春,捍衛中華之盛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學生】學生1發言學生2發言【教師】這兩位同學歸納的非常到位,這就是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環節四情感升華齊讀《習語》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是民族的夢,也是人民的夢,更是我們青年一代的夢。我們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做中國夢的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中國夢的本質2.中國夢的意義3.中國夢的特點1.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2.要求1.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2.如何實現這一戰略安排3.青年人應該如何作為造者和享有者。我們前進的每一步都是為中國前進一大步貢獻自己的力量。環節五課后作業以《中國夢有我們的行動》為題寫一篇政治小論文環節六伴隨著歌曲《強國一代有我在》結束本節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