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民解放戰爭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及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戰爭的基本史實;掌握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斗爭;理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和歷史的必然選擇。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材、補充史料以及視頻資料的識讀提高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合作探究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調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重大成就。理解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斗爭中的重大貢獻,明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學習重難點1.學習重點:人民解放戰爭的經過。2.學習難點: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學習過程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一),重慶談判1945年8月至10月。1.背景材料1◎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內形勢示意圖材料2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毛澤東先生勛鑒: 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實現……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蔣中正未寒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毛澤東先生勛鑒: 來電誦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甚有賴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 蔣中正哿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毛澤東先生勛鑒: 未養電誦悉……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國家前途實利賴之……特再馳電速駕! 蔣中正梗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材料3想用軟的一套手法,把共產黨吃掉談何容易!可是,國內有厭戰情緒,國際形勢也不允許中國打內戰,一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好做!——蔣介石智囊陶希圣材料4我準備坐班房……現在蘇聯紅軍不入關,美國軍隊不登陸,形式上是中國自己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三國過問,三國都不愿中國打內戰,國際壓力是不利于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所以,重慶是可以去和必須去的。——1945年8月26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會議發言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后,當時的中國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力爭建成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國民黨:打著“和平建國”的旗號,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方針。2.結果《雙十協定》內容: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3.意義:(1)人民民主力量的勝利(2)未解決問題:人民軍隊和解放區的合法地位(二)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初,重慶)會議決議:改組國民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實施和平建國綱領、整編全國軍隊、制定憲法結果: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很快否決了這些協議二、全面內戰的爆發(一)爆發:1946年6月—10月國民黨:全面進攻中原解放區中共:自力更生、自衛反擊,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約30萬人,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二)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1947年3月—6月國民黨:重點進攻陜北、山東解放區中共: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指揮下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拓展1947年5月16日,整編第七十四師在孟良崮戰役中全軍覆沒。5月20為止日,在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發生了高舉“反饑餓、反內戰”大旗的學生運動并迅速席卷全國,在第二條戰線上給國民黨政府沉重打擊。這兩件事竟集中地發生在短短的五天內,使國共雙方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力量對比的變化一下子表面化和明朗化了,它所產生的震撼力量格外強烈。也正是從5月下旬起,……中國共產黨卻對局勢的發展越來越有把握,開始做出新的重大的戰略部署。------金沖及《轉折年代—中國·1947》、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四)戰略決戰時間戰役結果整體意義1948年9月至11月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萬余人,東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軍取得數量優勢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余人,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戰役歷時66天,殲敵55萬余人,南線國民黨軍隊的精銳主力被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獲得解放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平津戰役歷時64天,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余人,基本解放華北全境4.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開(1)內容:①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②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③提出革命勝利后黨的基本政策。(2)意義:七屆二中全會確定了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為中共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奠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基礎,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5.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結果:占領南京: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1.經濟(1)國民政府無限制地發行紙幣,造成惡性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2)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的巧取豪奪,使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民不聊生。2.政治1946年11至12月,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通過了《中華民國憲法》,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當局堅持獨裁和內戰的真面目。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土地改革群眾運動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提出了系統的土地改革計劃,目的是消除地主階級以及平均土地所有權。到1947年下半年,全解放區約有三分之二的地區基本上解決了土地問題。-------金沖及《轉折年代—中國·1947》(1)時間及依據:1947年夏,《中國土地法大綱》。(2)影響: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探究1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材料1抗戰勝利后帶給人民的第一個見面禮,竟是紛至沓來的一群群政府官員軍事機關和特務機關的洗劫式接收。他們貪婪地搜刮的對象是“五子”:金子、車子、房子、女子、票子”,被稱為“五子登科”。社會上人人為之側目,很快便把這種“接收”改稱為“劫收”。------胡素珊《中國的內戰:1945—1949年的政治斗爭》材料2從國民黨來看:逆民意、失民心1、內戰獨裁,喪失民心2、國民黨腐敗,軍隊作戰不力3、指揮不力,多次出現錯誤從中共和中國人民來看:順民意、得民心1、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2、人民軍隊英勇善戰,不怕犧牲3、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指導探究2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1.推翻三座大山,結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歷史,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2.改變了數千年來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3壯大了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4.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探究結合課本,思考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共:執政黨國家:獨立自主人民:當家作主中華民族:開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板書設計第25課人民解放戰爭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二、全面內戰的爆發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