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上冊第23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說課稿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上冊第23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說課稿

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
第23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說課稿
一、在本書本單元中的地位
教材的地位
承上:第七單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①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內戰激烈;②南京國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啟下:第24課 、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正面戰場和敵后兩戰場相互配合的軍事基礎)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二、課程標準解讀
(一)課程標準:
1.了解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罪行;
2.通過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爭的抗戰,感悟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3.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理解十四年抗戰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意義。
(二)本課立意:
1.呈現日本帝國主義對于中國的步步侵略和犯下的罪行,樹立正確的戰爭責任觀,珍愛和平。
2.揭示中國人民民族意識的日益覺醒,以及民族意識覺醒對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推動作用。(感悟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三、學情分析
知識層面 初中教材內容:關于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的侵華史實、南京大屠殺、抗日戰爭過程的記述較為具體。
素養層面 具備一定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能力
四、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設置
(一)教學目標
1.從抗戰發生的背景的相關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釋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2.通過文字、圖片(地圖)史料,知道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有關抗日戰爭的重要史實和概念,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脈絡和空間格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3.學會用唯物史觀的基本方法,分析抗戰必須民族團結的原因以及走向團結抗戰的基本過程。(唯物史觀)
4.從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暴行的史實中認識到日本發動戰爭的侵略本質,牢記歷史、不忘國難;認識到中國人民在危亡之際的全民族團結一致是獲得十四年抗戰偉大勝利的基石。(家國情懷)
(二)重難點設置
教學重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
教學難點: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
五、設計思路
一、日寇侵華:蓄謀已久,罪行滔天--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二、中國抗戰:局部抗戰,全面抗戰--全民團結抗戰
【導入新課】一曲《紅旗頌》奏響,“致敬” 方陣的21輛禮賓車徐徐駛來,車上的抗戰老兵們備受矚目。
①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八路軍、新四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南抗日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各地游擊隊健在老戰士;
②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事地方工作和地下工作的健在的老同志;
③曾在國民黨軍隊參加抗戰并于解放戰爭時期及其以后參加革命工作(或入伍)以及回鄉務農的老戰士、老同志;
④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海內外愛國人士、抗戰將領中的代表人士;
⑤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中的代表人士;
根據紀念章頒發的對象,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如何得來的?
【設計意圖】:運用抗戰老兵及其勛章點明核心立意——面對日軍侵華,中國人民必須從局部抗戰走向全民團結抗戰,這是勝利的基石。
一、日寇侵華:蓄謀已久,罪行滔天
教學環節一:
我總是堅信中日兩國之間的沖突時所謂“亞洲家庭”兄弟間的爭吵。對日本來說通過武力來營救日本僑民,保護我們受到威脅的權利和利益是不可避免的經歷。這就像是兄長在長時間忍耐后痛打其年輕而又桀驁不馴的弟弟一樣,這一行動是使中國恢復理智,不是出于仇恨而是出于愛。
——《書證第3498號 松井石根宣誓證詞》(1946年)
松井石根認為這場戰爭的性質是什么?你有不同意見嗎(如何反駁)?
事實是對謊言的最有力反駁,日軍的侵華罪行有哪些?
△軍事上:發動戰爭,侵占大片領土; “三光”政策;大屠殺、大轟炸; 細菌戰、化學戰;強征性奴隸,慰安婦制度。
△政治上:以華制華,扶植傀儡政權
△經濟上: 以戰養戰,進行經濟掠奪
△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032385
【設計意圖】:通過戰后日本戰犯否認侵華戰爭侵略性的材料,與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形成鮮明的對比,達成目標:從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暴行的史實中認識到日本發動戰爭的侵略本質,牢記歷史、不忘國難。
教學環節二蓄謀已久,罪行滔天——日寇侵華
朕安撫爾等億兆,終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之安。
——明治天皇《宸翰》(即天皇御筆信)1868年
0-8183880
·我對華政策的主旨精神是確保遠東地區的和平,實現日中共榮。至于其實行方法,鑒于日本在遠東地區的特殊地位,應區別對待中國與滿蒙地區,實施不同的政策。
滿蒙地區,特別是東三省地區,是在國防與國民生存方面有重要利害關系的特殊地區,我們必須給予其特別的考慮。
(8)如果,動亂蔓延至滿蒙地區,并威脅到日本的特殊地位與權益,不管威脅來自何處,日本都必須斗爭,伺機而動。
——《對華政策綱領》節錄(1927年“東方會議”)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其他如小亞細亞、中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東亞為我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1927年
根據以上材料,分析這場戰爭發生的原因是?結合課本及所學知識,說說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還有哪些?(國際、中國)
△侵略中國是日本的既定國策,圖謀已久
△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
△中國的動蕩、分裂、貧弱
【設計意圖】:通過兩則來自日方的材料揭示日本在30年代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同時當時國際上的經濟危機以及中國內部的動亂進一步促成了日本的侵略行為。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從抗戰發生的背景的相關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釋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
二、中國抗戰:萬眾一心,共赴國難
教學環節三: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的兩封遺書》
事實上,像趙一曼一樣的抗日軍民有許許多多,他們可能是母親、可能是父親、可能是兒女,但是在民族危機面前,他們都是中國人!他們有的浴血拼殺、有的奔走呼號。
【提問】:請同學們在課本中找一找,“他們”都還有誰?
【設計意圖】:運用教材中提到的抗日英雄趙一曼的一封遺書集中體現中國軍民在局部抗戰時期的抗日救亡運動,體會中國軍民自發奮起抵抗、英勇不屈的精神;展現部分軍民的抗戰的史實,為后面全民族抗戰局面形成做鋪墊。
教學環節四:
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時,其駐東北的部隊著有關東軍第2師團(以4個步兵聯隊為基干)、6個獨立守備大隊、1個重炮大隊,加上警察憲兵部隊,不過3萬余人,相當于兩個多師團的兵力。而東北軍在關外的部隊則有十余萬人。但日軍僅用4天時間,就掠地千里,幾乎盡陷遼、吉兩省,全世界為之震驚。
——張憲文《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
·
“當余聞及日軍在東北將有某種行動時,余即命令中國軍警收軍器于兵庫,取不抵抗主義。”
——1931年9月21日晚,張學良電
“未有國不統一而能取勝于外者,故今日之對外,無論用軍事方式解決,或用外交方式解決,皆非先求國內統一不為功。”
——蔣介石《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電》
九一八事變前夕,蔣介石調集30萬軍隊并親任總司令,坐鎮江西,指揮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1932年7月在東北淪喪、日本日益擴大侵華態勢的形勢下,蔣介石竟仍調集63萬部隊,親任“圍剿”軍總司令兼鄂豫皖三省“圍剿”軍司令,發動了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和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圍剿”。
——張憲文《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為什么能如此順利地侵占東三省(進而侵占大片中國領土)?
△“攘外必先安內”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雖然中國軍民的局部抗戰是英勇不屈的,但是仍然不能阻止日軍的快速入侵。這很大程度由于國民政府層面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態度,而正是這種態度導致日軍由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步步得逞。引發學生思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該怎么辦。
教學環節五:
蔣介石國民政府:△寄希望于國際調停
1932年3月李頓率國聯調查團到達中國
10月《李頓調查團報告書》出臺,承認東三省為中國領土,但同時提出對東北實行國際共管的方案。
1933年3月日本宣布退出國聯。
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中國:還處于兩半社會 。日本:迅速崛起的資本主義帝國
在物力財力不敵的情況下,怎樣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呢?
△充分發揮人的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在日軍步步緊逼、中日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只有團結起來抗戰,才可能勝利。從而達成目標:分析抗戰必須民族團結的原因,認識到中國人民在危亡之際的全民族團結一致是獲得14年抗戰偉大勝利的基石。
教學環節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表達了誓死抵抗日本侵略,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中國共產黨與主張抗日的第十九路軍簽訂反蔣抗日停戰協議、參與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并率先在東北嘗試運用抗日聯合戰線的策略開展抗日戰爭,使遼闊的白山黑水成為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直接對日作戰的第一個戰場。
1935年春夏間,日本策動華北事變,國民政府先后與日軍簽訂《秦土協定》、“何梅協定”,使中國冀察兩省主權大部喪失,民族危機加深。同年夏,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制定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政策。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在這個政策指導下,以中國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的名義起草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策略開始了一個新的轉變,不再把民族資產階級和國民黨地方實力派的代表人物當作反革命內部的不同派別來看待,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同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窯堡召開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糾正了九一八事變以來長期的“左”傾關門主義錯誤。
1936年間,中共中央逐步實現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再到“聯蔣抗日”政策的轉變,并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國共內戰宣告結束。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抗日戰爭新論》、榮維木《抗日戰爭熱點問題聚焦》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結合材料,找出共產黨的態度變化和行動。
△共產黨:率先提出反抗侵略,并組織抗日武裝;在和國民黨合作問題上經歷了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再到“聯蔣抗日”的轉變,積極努力爭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民眾的悲憤已經到了極點。從北平開始,發生了以愛國學生為主體的一二·九運動。在上海以至全國各地,紛紛成立各界的救國會。停止內戰、合作抗日,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這就為全民族抗戰的爆發奠定了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
“和平未到完全絕望之時,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后關頭,亦絕不輕言犧牲。”(蔣介石在1935年11月國民黨五大上的講話)
國民黨五大后,蔣介石和南京政府的內外政策都一步步發生了變化。用蔣介石的話來說:“中日戰爭既已無法避免,國民政府乃一面著手對蘇交涉,一面亦著手中共問題的解決。”
——金沖及《聯合與斗爭——毛澤東、蔣介石與抗戰中的國共關系》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結合材料,找出國民黨的態度變化和行動。
△國民黨:從對內反共、對外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內”)到聯共抗日
小組合作:結合國共兩黨的態度變化和行動,梳理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
1935年8月中共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2月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北平學生一二·九運動,抗日救亡運動高潮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初步形成
1937年7月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發表抗日通電,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表示準備抗戰
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游擊隊改變為新四軍
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共合法地位。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展現國共兩黨態度的轉變,梳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過程。從而達成目標:理解走向團結抗戰的基本過程。
教學環節七: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戰。
——張憲文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人民抗戰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那么這個統一戰線為什么能夠得以建立呢?
△深重的民族危機使得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救亡圖存、振興國家,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是民之所向和歷史大勢。
△中國共產黨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運用了統一戰線政策和靈活的策略,努力聯合國民政府共同抗日,為統一戰線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各黨派、階級、團體,包括中間力量,以民族大義為重的強烈愛國情懷。
結合書本P136學思之窗,分析中間政派的抗戰主張。
六、課后作業和單元作業設計
△課后作業:閱讀教材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兩次國共合作,并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
構成統一戰線的階級
合作方式
權力的歸屬
合作的綱領
革命任務
結果
△單元作業:(1)搜集材料,結合日本侵華和中國抗戰史實,思考東京審判的意義和不足。
【中外歷史綱要(上)P146學習拓展】
(2)收集九一八事變后國際聯盟派遣李頓調查團來中國東北進行調查的材料和史實,談談你對李頓報告書的認識。【中外歷史綱要(上)P138學習拓展】
【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一、材料過多。
二、學生課堂參與度不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临武县| 洪洞县| 驻马店市| 镇雄县| 中方县| 拜城县| 张家口市| 洮南市| 河津市| 富宁县| 醴陵市| 寿宁县| 赞皇县| 九龙坡区| 安仁县| 临漳县| 德阳市| 绍兴县| 南丹县| 岳普湖县| 句容市| 龙海市| 濮阳县| 钦州市| 武胜县| 双柏县| 姚安县| 贡觉县| 汉寿县| 抚州市| 崇阳县| 永春县| 米泉市| 锦屏县| 和顺县| 临高县| 黎城县| 涟水县| 德州市|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