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精致的陶瓷 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著很多陶瓷制成的物品。陶瓷起源于中國,后來傳入西方,現在廣泛為人們使用。 考一考:你知道我們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哪些是陶瓷制成的嗎? 陶瓷的用途 陶瓷的用途很廣,除了可以用來乘裝物品和做裝飾外,它還被運用到工業領域中。比如,用它制作集成電路基板。此外,還可以將陶瓷與金屬粉末混合在一起,燒制成耐熱金屬,稱作合金陶瓷。 小調查: 陶瓷最早起源于中國,它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請同學們分成小組研究一下陶瓷的起源和發展,并把它們記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你知道嗎? 陶瓷的種類 陶瓷按材料可分為粗陶器、陶器、瓷器幾種。 粗陶器看起來疏松多孔,有一定的吸水性 陶器吸水性弱,相對堅固耐用。 瓷器幾乎不吸水,大多數具有玻璃那樣的透明感。 小常識 “china”一詞在英文中就是“瓷器”的意思。 學一學 制陶原料 粘土具有獨特的可塑性與結合性,只要在粘土中加上水調制成為軟泥,再經塑造成型,施釉加彩,高溫焙燒等工藝后,即可做成致密堅硬的陶瓷器皿,所以人們將黏土作為制陶的基本原料。 在生活中你還能找到哪些和黏土基本類似的原料? 制陶工藝 中國古人在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制陶術,而且已經能燒紙簡單的缽,罐 ,缸等日用陶器。早期的陶器大多數是手工制作的,后來人們發明了制陶旋盤,能更快地制作出工藝精美的陶制品。 你知道我國著名的陶瓷制品有哪些么? 唐三彩 青花瓷 琺瑯彩 玲瓏瓷 唐三彩 唐三彩,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唐三彩作品賞析 青花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作品賞析 琺瑯彩 一般指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復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于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游園罐是其代表。至今,乾隆仕女游園罐的各種復制品,仍然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喜愛和收藏。 琺瑯彩作品賞析 玲瓏瓷 玲瓏瓷是古代漢族陶瓷藝術之瑰寶。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然后 以釉燒成后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因為“玲瓏”的本義就是靈巧,明徹、剔透,所以以玲瓏稱這種瓷器是非常確切的。玲瓏瓷也有很悠久的歷史,所以也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玲瓏瓷往往配以青花圖案,叫青花玲瓏瓷。這種瓷器既有鏤雕藝術,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樸、又顯清新,集高超的燒造技藝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于一身,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玲瓏瓷作品賞析 說一說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體會?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