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學設計【課標要求】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教材分析】本課是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七單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中第1課,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體說來,本課上承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下啟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本課的內容編排上來講,五四運動作為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使得知識分子走上了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道路。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革命的新方向。隨后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實現,推動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迅速展開,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學情分析與對策】2020級高一(26)班的同學選考歷史,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并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同時26班的同學預習習慣較好,具備較高的學習素質和能力,但在歷史學科素養方面需要加強。經過前期問卷調查,學生對于五四運動經過和意義都比較熟悉。所以課堂中過程從簡,意義的講述則需要另辟蹊徑并且側重核心素養的滲透。學生對于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馬克思主義也不陌生,但對于馬克思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則知之甚少,需要借助材料以便理解。學生對于國民大革命也有了解,但是具體過程則并不清楚。但國民大革命過程并非課標要求,教材敘述又相對簡單,故在學案中以大事年表的方式提供相對豐富的史料以幫助學生課下自主學習經過,課上教師點撥補充并做提升。【教學目標】運用文字材料,了解五四運動的背景;在概述五四運動內容的過程中,能夠結合預習成果,運用表格理清事件脈絡;能夠運用有關史料,從歷史縱向變遷的角度認識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并感悟歷史認識具有時代性和發展性,從而體會當今的五四精神,形成自己的歷史解釋,滲透家國情懷;結合史料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一方面辨析史料,能夠比較、分析不同來源、不同觀點的史料。進而在辨別作者意圖基礎上利用史料。在方法上初步形成孤證不舉、多則材料互相印證的史料實證意識。另一方面在內容上,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漸進性發展過程;運用圖像材料,認識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運用大事年表和相關材料,以分組的形式從材料中選取角度,從而在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共產黨的作用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歷史解釋。【教學重難點】重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國共合作領導的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難點:五四運動的意義【教學方法】新課程下的講授法【教學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課件的方式輔助教學【教學資源】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上》(統編版)、周策縱《五四運動史》、【日】石川禎浩著袁廣泉翻譯《中國共產黨成立史》、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國民革命軍北伐親歷記》等【教學過程】導入:播放MV《少年》同學們,聽完這首少年,你知道這位少年是誰了嗎?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奮斗百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初心從未有改變。”那么這個少年的初心是什么,他又是如何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將中國歷史改變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回望百年之前的風云激蕩的中國,共同學習第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3min)展示本課課標,并解讀展示本課學習目錄。(1min)20世紀初的世界和中國可謂是風云際會,風雨如晦。一、風雨如晦起風雷(10min)圖片是歷史場面最直觀的反映,它能清晰而又形象的為我們展示出歷史的脈動。同學們來看如下幾張圖片,充分運用你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共同完成我們的主體活動一:讀圖探史之風雨欲來。主體活動一:讀圖探史之山雨欲來1、五四背景出示:圖片材料,提問說一說:五四運動史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國際:第一次世界大戰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不僅西方人對曾經完美的資本主義制度產生了懷疑,國內一些信奉資本主義的知識分子也開始絕望的感到無路可走。魯迅先生曾說過,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醒來后發現無路可走。然而也正如他在《希望》中所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同行”。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了彷徨的他們一點微光。國內:一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侵略,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快的發展;工人階級的隊伍有所壯大;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讓我們的民族危機日益嚴峻;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最終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主體活動二:填表知史之風雷震天2、五四經過出示1:圖表(學生已經預習填好)概述五四運動經過出示2:上海工人罷工材料當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工人關注于自己生活水平的提升,勞動條件的改善的時候,中國的工人階級關注的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命運,這預示著中國的工人階級從一開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成為推動中國革命的主力軍。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170多年斗爭史和中國共產黨100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用大歷史觀來研究五四運動,我們能夠得到什么啟示?主體活動三:識文斷史之青史流芳3.五四意義出示三組材料,同學們以分組形式選擇不同時期的材料,并結合所學理解五四運動的意義。方法指導:不同的歷史階段下看五四的意義是在不斷的發展。面對材料時,我們應充分考慮所處時代,以形成自己的認識。以十九大習近平關于青年學生的話為結束。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狀況怎樣呢?提供圖片資料和視頻材料:馬克思主義宣傳的相關圖片和影音材料伴隨著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以及工人運動的持續發展,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孕育出一個新天地。二、開天辟地煥新顏(15min)主體活動四:觀影說史之日出東方1、中共一大時間、地點、代表、內容這支平均年齡僅僅28歲,由來自全國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生活舞臺,卻為著同一個理想而相聚在一起。他們的相聚,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主體活動五:讀史闡史之面貌煥新2、面貌煥新出示材料:中共中央黨史研究資料設問: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2005年6月21日習近平在《光明日報》上刊發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認為“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他將“紅船精神”的內涵高度提煉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結合課本歷史縱橫有關中共二大的召開的內容,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制定說明了什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積極投身工人運,推動了一系列罷工運動的展開。經過一年多的革命實踐,中國共產黨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三、攜手共進謀出路(10min)1、國共合作出示材料:中共二大《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中共三大《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1923.6國民黨一大召開會場1924.1簡單講述中國共產黨和孫中山決定合作的變化歷程2、國民革命主體活動六:選事證史之國民革命出示國民革命的大事年表及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從下面任選一個主題,并在大事年表中選擇兩件以上的大事,做簡要闡釋。(1)北伐經過(2)共產黨的貢獻(3)國民黨的反叛(4)國共合作領導的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2min)同學們,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大地上戰火連綿,生靈涂炭。從那時起,實現民族復興就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為了改變被奴役、被欺凌的命運,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努力探尋救亡出路。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李鴻章等組織的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等開展的戊戌變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沒有能夠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而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中國大地上的風雷震動,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為著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中國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最初的領導工人運動到與國共合作開展國民革命,中國共產黨這個英勇的少年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的探索,從而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板書設計:第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五四運動2、奠定基礎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4、國共合作共同領導5、國民革命運動作業:查閱相關材料寫一篇短文闡釋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