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69340011696700《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學設計】 【課標分析】本課的課標要求是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學習本課在內容上要把握以下兩點:第一,認識五四運動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內在聯系,知道五四運動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知道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因果關系;知道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二,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制定革命綱領,發動工農運動,推動國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史實及偉大意義;了解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及中國共產黨從中吸取的重要教訓。 重點: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難點: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 【導入新課】從 1921年到 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題,也是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是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下登上中國政治舞臺的,又是如何推動中國革命進程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 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設計意圖:以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熱點導入,引起學生對建黨歷史的興趣和關注,讓學生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周年。 【課前預習效果檢測】教師設問:課前同學們已經對本課內容進行了預習,請梳理以下歷史事件關鍵詞,自主繪制時間軸。請閆高澤、左海峰同學來黑板上繪制,時間 3分鐘,并對學生梳理情況進行評價總結。展示關鍵詞:《新青年》創刊、俄國十月革命、“巴黎和會”、國民大革命、一戰、中共一大、五四運動、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破裂、簽訂“二十一條”、國民黨一大;參考答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新民主主義革命崛起時期的相關史實,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學習新課】 教師講述:1918年 11月 11日,一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宣告結束,這在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展示材料:“公理戰勝強權”“民族自決”等名詞,呼喊得很響亮,激動了每一個青年的心弦,以為中國就這樣便宜的翻身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到一九一九年四月,這一期間學生們真是興奮得要瘋狂了。 ——許德珩《紀念:“五四”話北大——我與北大》 教師設問:學生們為什么“興奮得要瘋狂”? (參考答案: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從此可以擺脫被侵略的命運) 教師講述:1918年 1月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解決戰后問題的“十四點原則”,鼓吹“公平外交”,“公理戰勝強權”等,在中國引起強烈共鳴。事件的發展是否如國人所料? 展示材料:大家眼巴巴地企望著巴黎和會能夠給我們一個“公理戰勝”,那曉得奢望的結果是失望。 ——許德珩《紀念:“五四”話北大——我與北大》 教師設問:為什么說巴黎和會令國人失望? (參考答案:和會拒絕了中國代表團的合理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五四運動置于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把握五四運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聯系,明了五四運動發生的重要歷史背景,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 展示材料:“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爾遜總統十四條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惇毿恪峨S感錄》1919年 5月 4日 教師設問:巴黎和會的結果對國人的認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國人不再相信公理,對西方國家產生極大失望) 展示材料:我們學界今天排隊游行,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 ——《北京學界全體宣言》(1919年 5月 4日) 教師設問:最終青年學生們選擇了什么方式捍衛國家公理? (參考答案:游行示威,外爭國權、內除國賊)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材料,了解集會的背景、學生的訴求,以加深對五四運動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教師講述:1919年 5月 4日,偉大的五四運動發生了,北京學生的斗爭得到了全國各地的響應,斗爭的中心也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展示材料:在戰爭結束后來到上海的新時代中,苦力崛起而為這個新時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興無產階級轉入行動。急進和愛國的學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 ——歐內斯特.霍賽《出賣的上海灘》 教師設問:為什么說此時的中國進入了“新時代”? (參考答案: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領導階級) 【合作探究一】從不同角度看五四運動的影響教師明確要求: 1、自主閱讀一遍材料,思考角度;(1分鐘)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小組長做好記錄;(2分鐘) 3、小組展示;(2分鐘)展示材料: 材料一:五四運動為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原先堅持資產階級思想立場和個人主義觀點的知識分子在五四運動高潮時退出了斗爭,能夠起領導作用的、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堅決的左翼知識分子轉向了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開始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準備。---安美慧《五四運動:近代中國上升的歷史拐點》 材料二:“五四運動”最根本的啟蒙在于促使人民走出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思想的盲目相信和對帝國主義的樂觀幻想,標志著中國人民在政治思想上徹底醒悟。--杜利娜《“五四運動”:歷史評價與時代價值》 材料三 “五四”游行的指揮者傅斯年明確說道: “若說這五四運動單是愛國運動,我便不贊一詞了;我對這五四運動所以重視的,為他的出發點是直接行動,是喚起公眾責任心的運動。------《“運動時代”的來臨: “五四”與中國政治現代性的生成》 學生探究展示參考答案: 角度一:五四運動對中國共產黨成立和中國革命進程的影響: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組織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角度二:思想啟蒙:對英美列強的態度轉變,從盲目相信、樂觀幻想,到反思醒悟; 角度三: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民族意識的全面覺醒,民族凝聚力的增強;公民逐漸具備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們從材料中獲取相關信息,深刻認識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教師過渡:五四運動啟迪了國人思想,使國人走出了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思想的盲目相信,這時,俄國人進入了國人的視線。展示材料:俄國人舉行了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過去蘊藏在地下為外國人所看不見的偉大的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之下,像火山一樣突然爆發出來了,中國人和全人類對俄國人都另眼相看了。這時,也只是在這時,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教師設問:中國人和全人類為什么對俄國人另眼相看了?(參考答案:俄國人舉行了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思想上“嶄新的時期”指什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開來)教師展示圖片講述:1919年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1920年陳望道翻譯了《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的知識分子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商討在中國建立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1921年 7月 23日,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發生了。 播放視頻:《筑夢路上》之中共一大的召開。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中共一大召開的情況,認識中共成立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師過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定的領導力量,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在中共一大上,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在一年后的中共二大上,中共又修改了奮斗目標。請同學們閱讀材料,對中共一大和二大黨的革命目標的變化作出歷史解釋。 【當堂訓練】學思之窗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1921年)歷史縱橫 黨的奮斗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本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1922年) 設問:閱讀材料,對中共一大和二大黨的革命目標的變化作出歷史解釋。參考答案:變化:前者以資產階級為革命對象,后者以軍閥和帝國主義為革命對象;解釋:新生的中共對中國國情的認識逐漸清晰,邁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第一步。 設計意圖:通過史料研讀,提高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通過對比兩個革命目標,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根據中國實情不斷進步的黨;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 教師講述:中共成立后,積極投身工人運動。1922年至 1923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出現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展示材料:這次失敗給了我們很大的教訓,教訓就是孤軍奮斗。因此第三次大會無論客觀上與主觀上都有加入國民黨找得政治上的同盟者的條件。 ——蔡和森《中國共產黨的發展》 教師設問:二七慘案給中共留下怎樣的教訓?中共采取了怎樣的對策? (參考答案:孤軍奮斗;要想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教師過渡:1924年 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在革命統一戰線的指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與之前的革命相比,國民大革命有什么特點,又產生了什么影響呢? 【合作探究二】國民大革命的特點和影響教師明確要求: 1、自主閱讀一遍材料,思考角度;(1分鐘)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小組長做好記錄;(2分鐘) 3、小組展示;(2分鐘)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我們加入國民黨,但仍舊保存我們的組織,并須努力從工人團體中,從國民黨左派中,吸收真有階級覺悟的革命分子,漸漸擴大我們的組織?!?---《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 材料二全國性的農民運動在 17個省區展開......1925年五卅運動中,上海人民不懼怕帝國主義的武力鎮壓,相繼有 20余萬工人罷工,5萬多學生罷課,公共租界的商人全體罷市... ---王奇山《中共早期是如何動員農民參加革命的》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隊伍小,力量有限,影響不大。而國共合作的實現為黨的活動提供了一個平臺...... 借助國民黨的力量,公開合法的組織工農運動,宣傳馬克思主義。 ----《淺析第一次國共合作對中國共產黨建設的影響和啟示》 材料四 參考答案:合作方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黨內合作;群眾基礎:廣泛,形成多個革命階層的聯合(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成果:開展北伐戰爭,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中國共產黨擴大了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 教師講述: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統一戰線內部爭奪領導權的斗爭日益激烈。最終,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別發動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國共合作破裂,國民大革命失敗。展示材料:1927年 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共產黨必須擁有一支軍隊、一塊地盤和一個政權;換言之,必須創造一個“國中之國”。 —費正清(美)《劍橋中華民國史》 教師設問:國民大革命失敗給中共留下怎樣的教訓?(參考答案:①中共必須獨立掌握革命的領導權;②中共必須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裝。)教師總結: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年),中共找到自己的新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并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課堂學習效果檢測】教師設問:請同學們依據時間軸,簡要概述新民主主義革命崛起時期相關史實的來龍去脈。學生上黑板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