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6課兩次鴉片戰爭 【課程標準】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實際,理解其性質和意義;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學習目標】 1.了解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分析鴉片戰爭的實質。 2.了解兩次鴉片戰爭的經過、結果。 3.掌握和理解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4.了解“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產生的背景和主要成就,認識其歷史影響。 【內容精要】 1.鴉片戰爭是英國資產階級拓展海外市場、掠奪生產原料的必然結果。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侵略規模擴大,侵略區域從沿海深入到內地,攫取中國更多的領土和主權,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導入】視頻《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從視頻中我們看到馬戛爾尼使團通商的要求遭到天朝上國皇帝的斷然拒絕。47年后,英國用堅船利炮再次叩響了中國的大門。讓我們一起走進第 16課兩次鴉片戰爭,體會天朝上國的暮年悲歌。 【教學過程】 一、暮年篇——漸行漸遠的中國(19世紀的中國和世界) 【自主學習】問題:根據課本第一目內容并結合 PPT所展示圖片說明中國漸行漸遠的含義及具體表現,了解 19世紀的世界與中國?并完成表格。 英國 中國 政治 資本主義確立和發展 君主專制;主權獨立 經濟 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緩慢; 科技 近代自然科學發展 科技落后 文化 思想解放 思想專制;盲目自大,愚昧無知 外交 殖民擴張 閉關鎖國 軍事 船堅炮利、戰斗力強 裝備陳舊、軍紀敗壞 綜合國力 世界強國 日趨衰落 過渡語:落后的中國是怎么也不愿意遇到先進的英國的,但是英國最終不期而至。1840年 6月英國的戰艦如幽靈一般出現在廣東的海面上,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二、悲歌篇——不期而至的英國(兩次鴉片戰爭) 【探究學習·史料實證】 1.結合史料,思考分析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史料一:1929年,柏金漢公開演說:“中國有龐大的人口,某人富有積極的消費的性格,如果把那個國家的市場開放給自由貿易商人,那英國貨物在那個市場上的銷量將比其余全部世界的總銷量還要大。” 史料二:(中國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根本原因: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直接原因(導火索):虎門銷煙在抵抗外來侵略的過程中,我們從來不乏愛國英雄,讓我們來感受一下他們舍生取義、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 2.如何理解“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提示:從政治、經濟、外交、思想、等角度思考) 材料一:國威自此損矣,國脈自此傷矣。亂民自此生矣,邊境自此多事矣。 ——董宗遠 材料二:近日洋布大行,價才當棉布三分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可紡。松、太布市,削減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包世臣《安吳四種》 材料三: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逗鴪D志原敘》 政治方面:嚴重踐踏了中國的國家主權,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 經濟方面: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促使自然經濟濟開始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思想文化方面:列強肆意破壞中國文化遺產,傳播宗教和西方文化;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技和思想,促進了中國思想、教育的近代化。 外交:中國由“閉關鎖國”到被迫“對外開放”,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總之,列強的侵略使中國從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地半封建社會;同時客觀上也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加快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1.政治:嚴重踐踏了中國的國家主權,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革命任務、革命性質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2.經濟: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促使自然經濟濟開始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3.思想:列強肆意破壞中國文化遺產,傳播宗教和西方文化;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技和思想,促進了中國思想、教育的近代化。 4.外交:由閉關鎖國到被迫開放。 【自主學習】仿照第一次鴉片戰爭所學方法,瀏覽教材第 92-93頁,完成下列表格。(五分鐘后請同學展示回答) 項目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原因 直接原因 間接原因 導火索 過程 兩個階段 P92 結果 《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影響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探究:為什么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兩次鴉片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無盡的災難和屈辱,但是不屈不撓、勇于探索的中國人,從迷蒙中驚醒、開眼看世界,正是他們給絕望的中國重新帶來了希望。 三、希望篇——夢中驚醒的先進國人(開眼看世界) 【自主學習·素養提升】 代表作品、內容及地位 主要思想及實踐 影響 林則 徐魏源 徐繼畬 啟示:從鴉片戰爭的學習中你學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少年,你應該怎么做? ◎落后就要挨打 ◎弱國無外交 ◎大膽創新,改革開放,發展科技,重視國防 ◎有國際視野,民族意識,國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青年學生要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本課小結】一個對比:19世紀 40年代的世界與中國兩場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三位先賢:林則徐、魏源、徐繼畬三部經典:《四洲志》、《海國圖志》、《瀛寰志略》八個條約:《南京條約》、《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感悟歷史:從空前覺醒到偉大復興鴉片戰爭與中華民族整個榮辱興衰緊密相連,它是一塊傷疤,記載著這個民族曾經遭受的屈辱和災難;又是一種精神,昭示著中華兒女面對強敵永遠的不屈不撓、無私無畏;還是一把號角,催促著一代代仁人志士探索強國御侮之路的匆匆腳步,更是一種使命和動力,激勵著一輩輩中國人在追趕世界現代化潮流中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當堂檢測】運用多元史觀解讀鴉片戰爭 [史料一] [思考] 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西方文明發展的本質差異是什么?造成中國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本質差異:西方已經邁進資本主義工業文明階段;中國還處于落后的農耕文明時代(或封建社會)。主要原因:封建專制統治強化,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政策。 [史料二] 領事裁判權發生于條約之中,欲去領事裁判權,必先改正條約......非先編訂完全之法律,斷不能達改正條約之望。條約不改正,則領事裁判權永無撤廢之日,我國國權,亦永無恢復之時矣。 [思考] 史料二中的“領事裁判權”是列強在什么時間取得的?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提示]19世紀 40年代(鴉片戰爭后)。破壞了中國司法主權完整,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史料三] 我們反思這場戰爭,不是計較一場軍事戰爭的勝負,它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是一個思想問題,中國文明,經歷了內部的改良與革命,還有外來的侵略和支援,從清朝的封閉和黑暗的中世紀文化,重新回到全面開放和多樣化的近代文明轉型?!徕暋陡淖冎袊f片戰爭英國出兵 170周年反思》[教你讀史] 史料三信息“全面開放和多樣化的近代文明轉型”體現了鴉片戰爭對中國文明轉型的影響。 [思考] 據史料三分析,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的最大改變是什么?其評價的視角是什么? [提示] 改變:鴉片戰爭促進中國文明轉型,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 視角:近代化史觀。 【素養提升·唯物史觀】運用多元史觀解讀鴉片戰爭 史觀 解讀 革命史觀 它是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而發動的侵略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現代化史觀 它在客觀上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文明史觀 鴉片戰爭后,西方先進的文明傳入中國 社會史觀 鴉片戰爭后,西方服飾、生活方式等傳入中國,沖擊了中國傳統的社會習俗 全球史觀 鴉片戰爭后,中國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閉關鎖國”的局面被打破 【概念解釋】工業革命、兩次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師夷長技以制夷”協定關稅:一種是自主協定關稅,即通過協議,在自愿對等的基礎上相互給予對方以某種優惠待遇的關稅稅率;另一種是片面協定關稅,即一國在另一國脅迫下簽訂協議,片面給予優惠待遇的關稅稅率,這構成一國對另一國的特權。領事裁判權:是指帝國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法律管轄的特權。主要內容是:該僑民在居留國犯罪,或成為民事訴訟的被告時,只由其本國在居留國的領事或法庭依其本國法律審理。片面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的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給予另一國享受現實或將來所給予任何第三國同樣的一切優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此稱“最惠國待遇”。最惠國待遇的取得必須有條約和根據。最惠國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締約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相互享受最惠國待遇。但在有些不平等條約中,往往只片面規定一國享受最惠國待遇,而另一締約國則無對等權利,因而是片面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