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484100117221004.13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教學設計-----2021-2022學年人教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明清兩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階段,繁榮與危機并存是這一時期的突出特征。在這一時期封建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繼續發展,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另一方面與世界潮流相比,呈現出落后的一面,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這一單元既是對前面歷朝歷代,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歷史發展的延續和總結,也是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伏筆,在中國歷史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二)教材整合:本課主要講明朝,共三個子目,分別涉及明朝封建專制的發展和明朝經略邊疆的問題。在邏輯關系上采取先內后外的原則。第一子目講明朝的內政、以專制強化為重點。第二、三子目講明朝的外部環境和邊疆問題,其中先講沿海,再講內陸。第三子目在講內陸邊疆的時候,順便帶出清朝建立、明朝滅亡和清軍入關,從而結束全課。 (三)內容取舍:明朝的邊疆與前代相比包括內陸、沿海兩大方面,問題更加復雜,同時,明朝對內陸邊疆的治理也為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打下了基礎,因此這一部分講述稍詳細。內政相對簡略,除太祖、成祖外未出現其他具體人物。但是這一部分概念比較多,歷史解釋的要求比較高,是本課的難點。本課內容最后簡述了清朝入關前和入關后統一南北方的歷史,與下一課清朝歷史前后呼應,體現了明清兩朝的關系。 (四)重點難點:本課重點是明朝面臨的內部和外部問題;難點是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 (五)課時數量:1課時 一、課前準備 教師編制導學案,引導學生根據學案進行自主學習,明確基礎知識,構建基本的知識體系。 二、教學目標與學法指導 1.了解明朝廢丞相、設內閣、宦官專權的史實,運用唯物史觀對明朝加強君主專制作出歷史解釋。 2.正確理解明朝時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對鄭和下西洋作出正確的歷史解釋,培養注目全球、居安思危的家國情懷。 3.了解明朝中央政權與邊疆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掌握明清易代的相關史實,培養時空觀念等學科核心素養。 三、重點難點 1、重點:明王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明王朝海疆和內陸邊疆的問題及治理。 2、難點:明王朝政治制度變化的認識。 四、教學過程設計(一)新課導入以朱元璋與明朝的建立作為本課的導入:出示朱元璋畫像,簡介明朝建立過程。“建立明朝后,他是如何來鞏固統治的呢?” 【設計意圖】以朱元璋與明朝建立作為本課的導入,通過問題設置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朝堂上的大明 1、廢宰相 (1)簡介廢宰相的史實,分析廢相原因 合作探究一:根據材料,找出朱元璋廢除宰相的理由 材料一: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比喻時間極短)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教師提問:明太祖廢宰相的理由是什么?是否充分?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點撥:從宰相制度,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點明廢相的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妨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 (2)借助史料,理解廢相的后果①皇權失去制約,空前加強,政局穩定 材料二: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xiéháng,抗衡),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皇帝)總之,所以穩當(穩定)。 ——《皇明祖訓?祖訓首章》 ②皇帝失去輔佐,政務繁忙材料三: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內,內外諸司送到皇宮的奏章共 1160件。這些奏章有講一件事的,也有講兩三件事的,共計 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處理 411件事。 ——摘編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教學法,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在活動探究一中引導學生得出朱元璋廢除宰相出于一家之私,根本目的是為了加強皇權這一結論;活動探究中,分析材料得知內閣的由來。 2、設內閣:簡介內閣的設立、性質、職能、發展,合作探究二:內閣首輔是不是宰相。材料四: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 ——《新唐書》 材料五:明朝大學士葉向高言:“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 ——《明神宗實錄》 材料六:國家并未正式與閣臣以大臣,閣臣之弄權,皆不免以不光明之手段得之 ——錢穆《國史大綱》問題設置: (1)據史料一,古代宰相制度有什么特點? (2)據史料二、三,明代內閣制有哪些特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點撥:內閣是皇權強化的產物,權力大小、地位高低依賴于皇帝的信任,無法制約皇權。 3、宦官專權。學生回答:宦官專權原因、表現教師調撥:危害與實質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透過原因、目的、實質、影響等要素的分析落實歷史解釋核心素養。 (三)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世界中的大明這一目分為兩個模塊:輝煌與危機。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結合鄭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實,感受大明的“輝煌”,通過下西洋政策的變化,聯系西方新航路的開辟等史實,讓學生感受到明朝外交的調整,及封閉帶來的危害,然后聯系“一帶一路“現實問題進行主題升華;危機主要為沿海危機,分為倭寇侵擾和歐洲殖民者的侵奪,我將通過自主探究形式引導學生學習明朝的主要危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依據教材找出倭寇侵擾我國沿海的概況以及戚繼光平倭的史實;了解歐洲殖民者在我國沿海的基本侵略活動,并探究其對明帶來的影響。 【設計意圖】將明朝置于整個世界歷史發展之下,通過地圖、史料以活動探究形式來認識世界背景下從外交的角度認識明朝的繁榮與危機。在增強民族自信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開放促進發展,封閉導致落后”。 (四)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一統下的大明這一目包含兩個內容:內陸邊疆治理和明清易代。首先設計活動“讀圖說史”:讀明朝形 勢圖,結合教材分別指出 A、B、C區域的主要民族,并說明明政府是如何經略這些地區的?學生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地圖指出 ABC三個區域的主要民族,并說明明政府是如何經略這些地區。 【設計意圖】根據地圖說史,培養學生的讀圖和信息匹配能力,體現地理學科和歷史學科的融合。接著教師給出時間軸,學生根據時間軸提示,歸納明清易代大事記。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地圖和時間軸,落實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 (五)課堂小結 朝堂上看大明:專制集權,政局穩定;宦官專權,政治黑暗。 世界中看大明:七下西洋,輝煌壯舉;鎖國自守,海疆之患。 一統下看大明:治理邊疆,鞏固統一; 腐化墮落,喪失江山。繁榮與危機并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