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單元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第22課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冷戰結束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發展特點,以及出現的全球問題,認識人類社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教材分析:本課主要敘述了冷戰結束后,兩極格局瓦解,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營建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而眾多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多極化趨勢仍在繼續發展。世界經濟在走向一體的同時,也面臨著“逆全球化”的挑戰。同時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性也不斷發展,世界各國間的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教學目標: 【時空觀念】通過本課教材與課前推送資料,借助地圖和時間軸,認識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 【史料實證】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經濟全球化對不同國家的重大影響及不同國家的應對策略,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家國情懷】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文化多樣性的基本特征,樹立全球意識、責任意識、信息安全意識;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冷戰結束后世界歷史發展的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性等四大特點,發展的趨勢是重點。 教學難點:美國妄圖建立單極世界與當今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的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并存,社會信息化與文化多樣性相互影響等問題如何應對是難點。 教學方法:結合情景教學,以問題探究法為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設置適當的情境,促使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并以問題或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而體現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發揮引導作用。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與分組合作探究相結合。通過自主探究,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提高思維質量,同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與小組成員的合作,生生之間的思想得到交匯、提煉和升華,從而感受到合作的愉悅。 教學過程: 導入:“視”無前例 “線上峰會”說明當代世界歷史發展呈現出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從現實出發點題,尋找古今關聯,并創設情境,設疑激趣,引起思考,啟迪智慧。) 課前預習反饋 (設計意圖:課前推送學習資料,通過課前測試和學生反饋詳細了解學情,真正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讓課堂翻轉,變得有實效。) 課的結構:一、風云變幻: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溫故知新說格局: (設計意圖: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建立聯系,讓知識在循序漸進中呈現) 自學展示話多極:通過學生課前學習,課堂展示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第三世界等實力狀況。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實現自我學習與發展,在這過程中教師及時指導。) 單極多極引爭論:借助史料呈現不同觀點,讓學生概括觀點并表明態度。(設計意圖:討論思辨中,讓學生真正理解多極化的好處與單極化的弊端,啟迪智慧。) 霸權主義護單極:美國為了構建單極世界,積極推行霸權主義,中國如何應對美國霸權主義?(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用,不僅啟迪了智慧,還增強了學生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感、責任感。) 二、走向一體: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解釋概念明關系:(明確全球化與區域集團化的關系,理解全球化的含義,與世界市場建立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鏈接。) 自學展示話全球:學生講解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表現、影響及與區域集團化的關系。(設計意圖: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實現自我學習與發展,在這過程中教師及時指導。) 逆全球化引思考:解釋“逆全球化”的概念,結合史料呈現“逆全球化”不同階段的表現。(設計意圖:補充史料,加深學生對“逆全球化”的認識,理解當下世界的問題,從歷史中找答案,啟迪智慧。) “逆”得了嗎談一談:在相關史料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逆全球化”的表現后,引導學生思考“逆全球化”真的“逆”得了嗎?(設計意圖:在學生直觀認識基礎上深化思考,訓練思維,啟迪智慧,觀點題的解題方法貫穿其中,從史實到理論,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再到世界,學習了方法,培養了能力。最后中國的態度,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和而不同:社會信息化和文明多樣性社會信息化話利弊:首先明確社會信息化的概念,知道信息化給大家帶來的方便,同時透過表象深刻理解信息化的陷阱,知道如何應對?(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社會信息化的利與弊,如何保護好自己信息安全如何合理運用信息手段?) 文明沖突談保護:(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文明的多樣性,思考全球化浪潮引起的文明沖突,如何保護好自己文明?) 傳承自己互鑒文明:(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面對文化多樣性應該有的態度) 課堂小結:繪制思維導圖明思路:(設計意圖:總括本課內容,讓學生有整體認識。)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攜手合作、共克時艱、守望相助,再大的困難都不能阻擋人類前行的步伐。(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面對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有擔當的態度與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措施。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增強家國情懷意識,樹立國之興亡我之責任,為中華崛起好好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用創新發展自己,實現華夏民族富強。) 附:板書設計:第 22課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 一、風云變幻: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 二、走向一體: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 三、和而不同:社會信息化和文明多樣性 第九單元 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第 22課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課堂練習 1.美國于宣布退出《中導條約》,希望在亞洲部署陸基中程導彈。加強同太平洋的控制,勾結印度,澳大利亞,日本搞所謂的亞洲同盟,此舉被媒體和專家廣泛解讀......可能在亞洲引起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這主要反映出美國() A.對亞洲地區控制力增強 B.致力于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 C.霸權政策威脅地區安全 D.冷戰政策矛頭轉向亞洲國家 2.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說:“美國政府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國存在的問題日益惡化。與此同時,中國卻沒有等待,加緊實施經濟改革。德國、印度也沒有等待。這些國家沒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為次要國家。......我無法接受美國成為二等國家。”這表明() A.多極化趨勢正在加強 B.美國已經被中國趕超 C.新的國際格局已經建立 D.“一超多強”格局被打破。 3.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問喬布斯,能否在美國生產蘋果手機。喬布斯回答“這些工作機會回不來了”。特朗普也要求生產基地回歸美國,拜登繼續搞技術封鎖,結果適得其反,這表明() A.經濟全球化趨勢難以逆轉 B.美國工業水平急劇下降 C.發展中國家經濟逐漸崛起 D.國際經濟秩序趨于合理 4.英國決定脫離歐盟。此外,美國也采取了貿易保護、邊境修墻、控制移民等“逆全球化”的措施。這表明() A.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挫折 B.發達國家不再主導全球化 C.區域集團化發展已經失控 D.英美利益得到了絕對保障 5.日本發生的 9級大地震及海嘯,并由此引發了核危機,不僅重創了日本,而且波及了全球經濟。這一現象說明了() A.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 B.經濟全球化導致貧富分化更加嚴重 C.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日趨失衡 D.經濟全球化帶來經濟風險的全球化 6.19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學者提出“信息化”的概念,認為信息化既是一個技術進步過程,又是一個社會變革過程。它既改變了生產組織體系、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結構,又推動人類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邁進。這說明() A.信息化使人類社會的分工更加分散 B.信息化的出現推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 C.信息化推動人類社會的全方位進步 D.信息化是科技領域的一次重大飛躍 1-6 CAAAD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