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訪山西民居 內容簡介 山西民居的特點 山西居民居住方式(地域劃分) 2 3 山西民居建筑歷史 (時間劃分) 1 一、山西民居建筑歷史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早在新石器時期窯洞就是生活在黃河 中游的氏族部落居住的主要形式。在以后漫長的年代里, 窯洞一直是山西廣大山區民居的一種重要形式。唐宋時期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山西民宅逐步有了木結構 的房屋,磚瓦房屋。 明清兩代,山西民居建筑發展進入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山 西晉商崛起,雄霸一方,盛極一時。代表性的有晉中的喬家、 王家、曹家、渠家、常家等院落建筑群,晉東南的皇城相府、 郭峪村老巷老宅、柳氏民居堡寨,晉南的丁村老宅,晉西北 的磧口古鎮。 遠古與早期的山西民居 明清時期的山西民居 一、山西民居建筑歷史 窯洞 窯洞四合院 渠家大院 → → 二、山西民居的特點 山西民居主要特點: 一是外墻高,從宅院外面看,磚砌的不開窗戶的實墻有4、5層樓那么高,有很強的防御性。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單坡頂,無論廂房還是正房、樓房還是平房,雙坡頂不多。由于都是采用單坡頂,外墻又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三是院落多為東西窄、南北長的縱長方形,院門多開在東南角。 二、山西民居分類 ( 1 ) 晉北民居 ( 2 ) 晉西北民居 ( 3 ) 晉中民居 ( 4 ) 晉東南民居 ( 5 ) 晉南民居 1 2 3 5 4 根據地理分布不同進行民居分類,將由于地形 、 山勢氣候、人文所帶來的多種民居形式分類如下。 1.晉北民居 晉北居民以磚木結構及御寒性強的厚層土坯屋為主, 多平頂, 正面多木柱式滿面開窗, 采光較好 。一座 一座的房屋毗鄰排列 。呈非常整齊的 一 字形布置 , 別有特色, 故有排排房之稱 。 2.晉西北民居 晉西北民居主要存在兩種類型。 其一是靠崖窯(也稱山窯洞) 。即在垂直崖面上開掘橫向 穴洞 的一種民居形式。 其二是兩層重檐木樓。這一帶盛產杉、 松樹,為這一帶 人民建造木構架 住宅提供了物質前提。該住宅首層 層高較低,但二層相對較高,因為當地 雨水較少,屋 頂做得平緩。主房坐北朝南,前部多設上下前廊 3.晉中民居 晉中民居以四合院為主。院落一進到三進。多由大門 倒座、 過廳、垂花門、正房及各院廂房組成。廂房后 墻與正房、 過廳、 倒座山墻平齊 ,形成窄長的院落。 較大的院落由幾組 院落并列而成。晉中地區由于明清 時期商業繁盛、經濟發達 。與外界交流、 聯系緊密。 故而建造技術的水平也最高極具代表性。 4.晉東南民居 晉東南住房變化較多 , 各種民居形式幾乎都有, 如瓦房、磚房、平頂房、 窯洞房 , 最有特點的 是當地人的二層 樓房。晉東南的二層樓 , 一層 一般是居室,二層一般不住人,只是放些糧食、 家具,雜物之類的東西。院落采用獨院或進四合院。 5.晉南民居 晉南民居亦多四合院, 為土木、 磚木結構的大瓦房 , 少數地方蓋有二層樓。丘陵地帶則以窯洞為典型 ,亦 稱天井窯。即從平地直挖成長方形的大坑,然后在坑 壁四周掏挖窯洞, 院角某處打隧道通向崖頂作為出口, 安院門。院內挖出地溝, 以為滲井排水 ;窯頂則為平 坦場地, 為秋收打糧之處。這種民居是前人因地制宜 的創造, 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精巧的設計。 感謝您的關注 敬請批評指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