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2.6.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教案(人教版必修4)【學情分析】1、認知起點:學生已掌握物質和意識、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具備了學習本框的知識、經驗。2、學習興趣:學生即興探究能力較差,需要老師的適時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活躍課堂,使學生在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3、學習難度:本節課容量偏大,理論性較強,學習中難免會有學生在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上達不到課標的要求。【設計思想】以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為指導,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來組織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有多元選擇,激發他們的潛能。通過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感悟,主動獲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掌握真理的含義;理解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理解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應用具體的事例分析說明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和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進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道理。結合真理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①情境喚起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經驗出發,通過直觀有趣的情境設置,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②問題探究法: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每一階段的學習都以問題帶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體現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③合作探究法:分組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潛能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突顯,生生之間的思維得到融合。同時培養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樂。④例證歸納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經驗出發,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感悟,歸納出新的理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探究活動學習,培養探究精神。②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去認識真理。③通過學習,使學生樹立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豐富和發展真理的思想。④通過學習,使學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而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追求真理是個過程難點: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并有很強的德育功能)。【教學方法】情景激疑、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學設計】一、人類探月之懵懂篇風飄月夜:月球是一顆寂靜荒涼的星球,沒有空氣、輻射強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彩云追月:月亮是相當久遠以前的史前人類造出來的萬能的穿越: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運動和受外星體撞擊,地球飛出去一大塊物質,形成現在的月球。你來跟帖……(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跟帖關于月球的知識即可,進而引出人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引導學生理解整理和謬誤的內涵)二、人類探月之實踐篇探究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陶鐘山說:發射時機是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經過周密計算來確定的,2-3號不行,有雨。這是根據衛星需要的運行軌道、地球和月亮的位置關系、天氣狀況等因素來測算的。錯過了這個時間,就要等半年以后了。嫦娥二號的發射時間精確到10月1日18時59分57秒,體現了真理的哪些特點?(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成果展示。引出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原理及方法論)(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真理條件性和具體性原理的理解,引導學生正確的辨別生活中的一些觀點,進而提高學生辨別事物的眼力和能力。)1.真理就是有用,有用就是真理2.圣人之言、領袖之語就是真理3.真理在任何條件下都是真理4.造反有理5.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一切星球都適用6.分配制度中應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7.“農村包圍城市”真題演練1.(2011重慶聯考)培根說過:“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他主張打破“偶像”,鏟除各種那個偏見和幻想。這表明A.真理和權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科學理論來檢驗C.只有服從真理,才能具有權威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2008 江蘇單科)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這說明( )①真理是無條件的 ②真理是有條件的③真理是具體的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三、人類探月之成敗篇四、人類探月之收獲篇探究三: 小組討論 合作學習 成果展示 耀我班威(各國成就大比拼)情景一:1610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情景二:1959年,前蘇聯科學家利用無人駕駛的火箭,飛過月球的背面進行了拍照,使人們了解到月球全貌。 情景三:1969年,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宇宙飛船,成功登陸月球,并帶回巖石和土的樣本。使人們更清楚的了解對月球。情景四: 2007年,中國“嫦娥一號”撞月成功,使人們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認識。2010年,嫦娥二號赴月球拍攝其表面影象、獲取極區數據,為嫦娥三號的軟著陸做準備 。據息“嫦娥三號”將于2013年落月探測90天,中國人將不斷努力,進行技術創新,不斷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各國的探月實踐體現了追求真理是一個怎樣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通過成果展示,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通過感受人類探月所取得的成就,增強學生的追求成功、不怕困難的意志。進而感受追求真理需要付出不斷地努力,需要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真題演練3.過去,民間流行“天狗食日”的說法,現在普通群眾都知道日食是太陽、地球、月亮三者運行造成的現象。這體現了A.每個人的認識都是無限發展的 B.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C.人類的認識具有反復性 D.社會實踐是無限發展的4.美國一項大學性研究發現,男性吃太多奶制品會增加患帕金森癥的風險。但該項研究卻未能解釋為何男性更易患帕金森癥。這說明A.人類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 B. 人類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C.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 D.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五、回歸生活 體驗踐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事例,感悟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而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板書設計:含義是什么 真理 特征認識的反復性為什么 過程 認識的無限性認識的上升性怎么做方法論 與時俱進 開拓創新“嫦娥二號”發射回來的圖片證實:真理具有客觀性探究二:你還知道世界各國的哪些登月活動或計劃?(通過學生的例舉,引導學生感受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