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教學目標】★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史實;掌握《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的內容及評價;分析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階級局限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史料的分析、解讀,培養學生全面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農民階級英勇無畏的抗爭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重點難點】★重點: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過程;《天朝田畝制度》。★難點: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及失敗的原因。【過程設計】一、導入新課“天父殺天兄,終歸一場空。打起包裹回家去,還是當長工。”你知道歌謠中的“天父”“天兄”是誰嗎?這描繪的是哪一場運動中的事件?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第3課——太平天國運動。二、新課講授探究任務一:洪秀全與金田起義★教師引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第13頁正文:洪秀全領導金田起義的原因有哪些?(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歸納: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統治階級和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2.教師過渡:我們說時勢造英雄,在這樣的時勢下,一個英雄應運而生,這個人就是洪秀全。3.教師提問:洪秀全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創立了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學生回答:洪秀全于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并積極傳教,在山區貧苦農民中發展會眾兩千多人。★教師總結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開始“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于1851年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探究任務二:定都天京★教師引導1.讓我們根據教材描述,簡單了解太平軍進軍路線:金田→永安(初建政權)→全州(馮云山戰死)→長沙(蕭朝貴戰死)→武昌→南京(天京)。2.教師講述: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后,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至此太平軍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對立的農民政權。3.教師過渡:我們常說,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學生回答:對內: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對外:北伐西征。教師講解:《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其主要內容是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那么它是如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的呢?又該如何評價這一文件?(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總結。)分配方式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理想社會“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評價因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實踐中難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6頁正文第1段,簡要說一說太平天國北伐西征的情況。學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軍覆沒。西征:取得重大勝利,至此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教師過渡軍事和制度建設上的重大成就,讓洪秀全等太平天國領導人沖昏了頭腦,他們開始享樂腐化,爭權奪利,一場席卷太平天國的暴雨即將開始。探究任務三:天京陷落★教師引導1.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6頁第2段,通過圖示簡單描述天京事變的經過。學生回答:2.教師講述:天京事變后,洪秀全依然掌握著朝政大權,但這一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為了重振國政,洪秀全大膽起用新人,封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3.教師提問:洪仁玕總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國政?學生回答: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得到洪秀全的贊賞。但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資政新篇》未能付諸實踐。4.教師講解:《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當時戰爭環境和歷史條件的限制,未能付諸實踐。5.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6~17頁正文,指出:為了打破敵人的包圍與封鎖,挽狂瀾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的天國事業,太平軍進行了哪些軍事斗爭?學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慶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圍困——天京淪陷。6.教師指出:1864年天京的陷落,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這場歷時達14年之久、席卷半個中國的農民運動為什么會轟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問題;教師進行總結歸納)7.教師總結歸納:失敗原因:①主觀: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②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李秀成進逼上海時,遭到華爾率領的洋槍隊和李鴻章率領的淮軍的抵抗和反撲)。★教師總結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課堂總結】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阻滯了中國殖民地化的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教學反思】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有意設計成探討課,用問題探究的方式來處理這節課的內容,再加上中考考試大綱對這節課不作要求,所以我設計這節課的理念是只要完成課標要求就可以了。而且,本節課我用上了初中常用的賞識教育理念,學生們也比較配合,總體感覺效果不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