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希臘和羅馬的文學、雕塑、建筑藝術、哲學和法學成就,以及公歷的緣起等基本史實,培養對西方古典文化的感知和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材料、制作學習卡片、觀看影像資料等方法,交流、分享有關文化遺跡、歷史人物和文化現象等方面的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尊重和欣賞西方古典文化成就,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培養關注人類社會、探究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希臘和羅馬文學、雕塑、建筑藝術、哲學、法學成就。 難點:理解、分析希臘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荷馬史詩》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在此歷史時期還有哪些文化成就呢?讓我們一起步入古代文化的殿堂,領略它們的魅力。 課前預習:根據PPT呈現的表格,自主梳理本課的知識點。 【新課講授】 一、文學和雕塑 1.教師講解:《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它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 圖片展示:荷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封面圖、《荷馬史詩》插畫。 2.圖片展示:古希臘神話中的十二主神圖片。 材料展示: 古希臘神話中的十二主神的簡介及性格介紹。 教師提問:通過這十二主神的形象圖片及其簡介和性格介紹,你認為古希臘文學有何特點? 提示:“神人同形同性”。 3.圖片展示: 同學們在欣賞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同時,教師講解,古希臘的雕刻,灌注了對人自身的審視,人是萬物的尺度。人們的思想觀念,開始由關注神,慢慢的向關注人轉變。 4.圖片展示:古希臘建筑和中國古典建筑。 教師提問:你從這組中西方的建筑圖中感覺到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提示:略。開放式答題。 教師講解:古希臘的建筑從公元前7世紀末,除屋架之外,均采用石材建造。神廟是古希臘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風格是圍廊式。即建筑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柱式各有不同。希臘風格的典型柱式包含多立克式、愛奧尼克式、科林斯式等。 二、建筑藝術 1.教師提問:古希臘的代表性建筑是什么? 提示: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 圖片展示:雅典帕特農神廟。 2.教師提問:有一句諺語說:“如果一個人到了羅馬而不去看看萬神廟,那么,他來的時候是頭蠢驢,走的時候還是頭蠢驢。”這句話反映了什么? 提示:反映了古羅馬建筑藝術的輝煌成就。 3.教師提問:根據教材相關內容,試分析古羅馬的建筑類型。 提示:古羅馬的建筑類型有宗教建筑,如萬神廟;公共建筑,如大競技場;紀念性建筑,如凱旋門;工程建筑,如引水道工程。 4.教師補充:我國奧運鳥巢建筑理念,便是傳承了古羅馬大競技場這種圓形的建筑的設計。美國白宮、比利時議會大廈等建筑更是沿襲了萬神廟的建筑理念。羅馬的建筑審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哲學和法學 1.教師過渡:你們知道人生哲學的終極三問是什么嗎? 提示: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2.教師講解哲學的含義:現代西方所使用的“哲學”一詞,源自古希臘語,它的原意是“熱愛智慧”。 3.教師提問:提到哲學,都會立馬想到希臘的哲學思潮。古希臘到底有哪些代表性的成就能在哲學發展史上占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圖片展示:《雅典學院》。 教師講解:《雅典學院》整個畫面充滿濃厚的學術探討和爭鳴的氣氛,贊美了人類對智慧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古希臘哲學的繁榮。古典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最初發生和發展的階段,它在很多方面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 4.教師提問:結合課本所學知識,歸納古希臘在哲學方面的主要成就。 提示:(1)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2)蘇格拉底的思考轉向人類社會,他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3)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 5.教師講解: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是對“世界是由神創造的”進行質疑。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引導人們由關注神向關注人開始轉變。亞里士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強調人自身的價值。 6.學生扮演——歷史情景劇: 公元前6世紀的一天清晨,艾倫(貴族)騎著他的愛馬悠閑行走在羅馬街道上,突然,前方拐彎處冒出一位行人(公民),馬受到驚嚇狂跳起來,將行人踢倒在地,行人痛苦叫道:“我的胳膊斷了!”兩人就此起了爭執,行人要求艾倫賠償,但艾倫卻拒不賠償……一時僵持不下,尋求法官裁決。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法官,你會依據什么判決? 提示:習慣法。根據習慣所約定俗成的,并沒有正式確立下來,最終解釋權在貴族手中。也可能是“同態復仇法”。 7.教師提問:“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你知道羅馬的法律包括哪些嗎? 提示:《十二銅表法》、萬民法、經濟法等。 圖片展示:羅馬法的發展歷程。 8.材料展示: 材料一:法國是接受羅馬法最早的國家之一。1804年《法國民法典》接受了羅馬法學關于人和物劃分的體系,沿襲了羅馬法學。這部法典經過修改,至今仍為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而且成為其他許多歐洲國家制定法典的基礎。 材料二:德國歷屆皇帝都宣布羅馬法的效力遍及全國,視羅馬法為其帝國法。德國大學普遍設置羅馬法教程,廣輸人才學習羅馬法。精通羅馬法的人才在具體的行政機構中任職。羅馬法在德國司法中得以確認。 材料三:西班牙王室聘請羅馬法學家在王室參事府和王室法院任職,學者赴意大利和法國學習羅馬法。 教師提問:根據以上材料,分析羅馬法對世界的影響。 提示:羅馬法影響廣泛而深遠,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四、公歷的緣起 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簡述一下羅馬歷法的由來和發展。(學生討論后回答) 提示:古埃及人的太陽歷→羅馬歷法→儒略歷→基督教歷法。 【課堂小結】 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是人類文化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希臘的自由探究精神和民主科學理想,以及羅馬在法制建設上的偉大創舉,共同構成了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