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索地震奧秘 課題提出背景: 近幾年,地震頻繁發生,一幅幅震后的慘狀令人心痛不已。人們一方面商議怎樣想辦法幫助災區的人們,一方面也對地震提出疑問:老師,為什么余震會不斷發生?地震中如何減少傷亡呢?連云港會發生地震嗎?面對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問題,我們一起商定將調查地震作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共同確定《探索地震奧秘》為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二、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調查訪問、查閱各種資料等探究方式讓學生了解地震胡預測,中國地震帶分布,地震的形成、危害以及如何防震避難。 能力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調查能力、創新能力和與人交往、合作胡能力。 2、培養學生學會調查、收集、整理資料胡方法,培養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獲得豐富胡經驗肯積極胡情感體 驗:關注生活,正確認識自然,有自救自護的意識,初步形成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懂得珍愛生命。 前期準備工作 1、設計征集表格,調查采訪,填寫征集表 時間 地點 采訪對象 采訪情況 最想知道地震的問題? 原因 1 2 采訪小結 指導學生如何采訪,順利征集問題 采訪要素: 1、正確選擇采訪時間、地點、人選。 2、采訪全程要有禮貌,態度誠懇。 3、組員之間要科學分工,配合默契。 學生自主分組,各自選擇不同年齡階段分別開活動。征集人們最想知道地震問題,共列出大家最想了解的問題12個 1、地震是如何產生胡? 2、中國的地震帶分布在哪些地方? 3、地震可以預測嗎? 4、地震前有沒有征兆? 5、地震中人們該如何保護自己? 6、地震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是不是所有的地震都像汶川一樣危害那么大? 7、地震會對人產生什么樣的危害? 8、地震中救援人員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9、為何幸存者從廢墟中出來要蒙上眼睛? 10、被埋廢墟中如何生存? 11、什么樣的建筑結構才防震? 12、地震發生時,人們最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展 概括、歸類、提煉研究小主題: 通過大家一致商議,大家把1、2、6、7歸為一類,主要是對地震知識性的認識,因此提煉出“地震科普知識胡研究”這一小主題’ 把3、4、11歸為一類,主要是對如何防震抗災的疑惑,因此提煉“防震抗震對策胡研究”這一小主題。 把5、8、9、10、12歸為一類,主要解決地震中人們如何自救的問題,因此提煉出“地震中救護方式胡研究”這一小主題: 組 名 提煉的主題 研究的內容 追根溯源組 地震中科普知識的研究 地震的產生?中國地震帶分布?地震的危害分析? 想方設法組 防震抗震對策的研究 地震預測的知識?關于人們所說胡地震前征兆探究?建筑結構與防震知識? 聚焦生存組 地震中救護方式的研究 地震來臨時人們保護自己的方法?被埋廢墟自救的方法? 匯報內容 第一組:追根溯源組 1、地震的產生? 2、中國地震帶的分布及 地震的危害分析? 1、地震的產生 1、構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處巖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巖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采的礦區。 4 誘發地震 由于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后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2、中國地震帶分布?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重要依據 3、地震的危害分析? 地震是世界上最兇惡的敵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 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等。 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冒砂等。 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等。 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沖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區的破壞。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還有地光燒傷人畜的現象。 地震的直接災害發生后,會引發出次生災害。有時,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比直接災害還大。 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主要有; 火災,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氣泄漏,由建筑物或裝置破壞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所引起。 第二組:想方設法組 1、地震預測的知識? 2、地震前兆的探索? 3、建筑結構與防震知識?(地震常識手冊) 1、地震預測的知識? 地震預測:即根據對地震規律的認識,預測未來地震的時間、地點和強度。實現地震預測的基礎是認識地震孕育的物理過程及在此過程中地殼巖石物理性質和力學狀態的變化。目前,地震學家目前仍無法預測地震的確切發生時間 地震前兆的探索?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異常現象稱為地震的宏觀異常。地震宏觀異常的表現形式多樣且復雜,異常的種類大體可分為: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地聲異常、地光異常、電磁異常、氣象異常等 建筑結構與防震知識? 出示防震手冊 第三組:聚焦生存組 展示學生關于地震手抄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