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民以食為天1.關于大米大約在五萬年前,在云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故推測亞洲最早種植稻谷地區應該是云南地區。湖南道縣與江西萬年縣考古發現在約一萬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種植食用,新石器以前人類應該是口腔咀嚼全稻原谷。 在長江下游發掘的河姆渡遺址中存在稻作證據。大米歷史上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水稻的種植技術,并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長江中下游河姆渡文化在約七千年以后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杵臼發明被應用,人類知道清理分離不益食的谷殼與米糠。此后不久應該發現用水淘洗是一種更高效的去雜清理工序,淘米工序的高效去菌除氧化糠層及塵埃功效至今人們仍在延用,杵臼制米裝備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仍有使用。問題:在多少年前云南地區出現了稻屬植物?答案:在大約在五萬年前2.食用宜忌食用宜忌1、大米與蜂蜜同食會產生胃痛;與紅豆同煮,吃多了會生口瘡。2、精米加工,會損失大量營養,長期食用易導致營養缺乏。應適當食用糙米,粗細結合,才能營養均衡。3、做米飯淘洗次數不能太多,以免營養物質流失,只需要簡單清洗兩遍即可。4、米飯要“煮”或裝入竹筒里“蒸”,不要“撈”。撈飯會損失大量維生素。煮粥時,水量要適宜。3.稻米詩句合集恐是麻姑殘米粒,不曾將與世人看。施肩吾 【洗丹沙詞】誰將五斗米,擬換北窗風。李商隱【自貺】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流。杜甫【解悶十二首】唱得涼州意外聲,舊人唯數米嘉榮。劉禹錫【與歌者米嘉榮】烈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烈日炎炎似火燒》施耐庵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菱荇鵝兒水》曹雪芹鋤禾日當午。《憫農》李紳異畝發嘉禾。《嘉禾合穎》孟簡4.生長過程犁田插秧治蟲收割加工大米5.大米實驗6.美味大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