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2021學年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一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課件 (共35張PPT含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2021學年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一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課件 (共35張PPT含視頻)

資源簡介

(共35張PPT)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2020—2021學年度高中統(tǒng)編歷史新教材選擇性必修一
課程標準:了解當代中國的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
重點難點:①新中國法制建設由奠基到發(fā)展再到完善的歷程。
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就及作用。
概念解讀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
法治: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用法律科學管理;
兩者關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fā)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xiàn)法治。
時空坐標
法制進程
精神文明
1949
1954
1966
1976
1980
1990
1997
2001
2000
2004
2010
2006
2012
奠定法治建設之基
遭到“文革”破壞
“五講四美三熱愛”
1982年憲法
愛國主義教育
提出建立
法治國家
《公民道德實施綱要》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
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形成社會主義特色法律體系
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共十八大以后全面依法治國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等文件,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的進程
一 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
1.新中國法治建設的初創(chuàng)
(1)新中國法治建設開始的標志
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2)新中國初期法治建設的成就
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
(3)新中國初期法治建設的意義
1.中共八大提出要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健全國家法制,使黨和政府的活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發(fā)揚黨內民主,
反對個人崇拜,這一政策(
)
A.實現(xiàn)了政府工作的撥亂反正
B.偏離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正常道路
C.為新中國法制建設指明了方向
D.表明政治建設在徘徊中前行
鞏固訓練
C
解析:從“健全國家法制,使黨和政府的活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中可以看出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方向,故選C項;政府工作的撥亂反正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排除A項;題中正確分析了國家的法制建設,并沒有偏離正確道路,排除B項;1956年的中共八大不僅正確分析了國內矛盾,還為民主政治建設指明了方向,是良好的開端,排除D項。
2.1954年憲法與《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在內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規(guī)定的國家政體不同B.1954年憲法規(guī)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C.規(guī)定的社會形態(tài)和體現(xiàn)出的原則不同D.規(guī)定權利不同
鞏固訓練
【答案】C【解析】 [1954年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xiàn)出的是社會主義和人民民主兩大原則?!吨袊嗣裾螀f(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驗總結,體現(xiàn)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特點,故選C項。]
C
3.1954年3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提出后的幾個月里,憲法起草委員會先后召開七次會議,對憲法草案進行討論和修改。全國各界共有1.5億多人參加憲法草案的討論,約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說明1954年憲法(
)
A.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B.其制定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的原則
C.得益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
D.是新中國直接民主制度的產物
解析:題干中“全國各界共有1.5億多人參加憲法草案的討論”體現(xiàn)了民主的廣泛性,故選B項;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是在1956年,排除A項;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排除C項;社會主義民主是間接民主,排除D項。
B
鞏固訓練
4.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法制建設的總任務是通過立法建立國家政權組織;司法機關的重要任務是開展鎮(zhèn)壓反革命的斗爭,以維護政權和社會秩序。1953年開始,法制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推進社會主義改造和保障經濟建設。這些舉措說明(
)A.我國法制建設開始走向制度化
B.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法制的完善C.依法治國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D.法制建設服務于國家的中心工作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不同階段的法制建設任務,反映了法制建設是為國家的建設服務的,故選D項;材料只是說明我國的法制建設與國家的建設是密切相關的,并不是走向制度化,排除A項;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開始于1953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依法治國理念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提出的,排除C項。
D
鞏固訓練
“文革”時期,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人權遭踐踏。
2.文革時期法治建設的狀況
文革時期彭德懷被批斗
①“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3.20世紀80年代前后: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新時期
(1)背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2)新時期法治建設的成就:
①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1982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此前后,我國還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
③20世紀90年代,中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中共十五大(1997年)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以往的“法制”改為“法治”。
B.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法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C.到2010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一字之差的認識?
“法制”通常是指一國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執(zhí)法和守法的總稱,是指統(tǒng)治階級實現(xiàn)其“法治”的一種重要工具和手段?!胺ㄖ巍笔侵敢环N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一字之改,其對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在于,目標更明確,使之有了必然的精神內容;將更嚴格地遵守執(zhí)法原則;從重視制度建設,發(fā)展為既重視制度,又重視國家法律制度的貫徹實施
問題思考 把“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制”改為“治”。請你談談對這一字之改的認識。
①中共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維護憲法權威;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fā)展、保障善治;做到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化司法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②我國切實貫徹落實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國方針,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全面依法治國進入一個新階段。
(3)新時期法治建設的完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③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
④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3)新時期法治建設的完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從“時空觀念”角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1997年
黨的十五大
1999年
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2002年
黨的十六大
2011年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主義法治問題的認識實現(xiàn)了從“社會主義法制”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大轉變
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以憲法形式規(guī)定下來
提出“堅持依法執(zhí)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提出黨“依法執(zhí)政”
宣布“以憲法為統(tǒng)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guī)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體系的基本成型
5.1978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深刻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在此,鄧小平強調的是(  )A.人民民主原則  
B.社會主義原則C.國民平等原則
D.依法治國原則
【解析】D [材料反映了鄧小平強調應堅持加強法制建設,拋棄“人治”,體現(xiàn)的是依法治國原則,故選D項;A、B、C三項與題意不符,皆排除。]
鞏固訓練
D
6.新中國的一部法律序言中寫道:“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有廣泛代表性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過去發(fā)揮過重要的歷史作用,今后在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與外交活動中,在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團結斗爭中,將進一步發(fā)揮它的重要作用?!边@部法律是(  )A.《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B.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198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
【解析】C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代行全國人大職權,排除A項;1954年我國尚未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排除B項;由“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可知這部法律頒布于改革開放時期,故選C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適用于少數民族地區(qū),排除D項。]
鞏固訓練
C
7.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此規(guī)定意在(
)A.強調憲法和法律的重要
B.重申公民政治權利C.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D.總結民主建設經驗
解析:材料中規(guī)定了其他法律不能同憲法相抵觸,任何組織或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目的是強調憲法和法律的重要性,故選A項;材料主旨是強調憲法和法律的重要性,不是公民政治權利,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1982年憲法,不能體現(xiàn)出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排除C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不是總結民主建設經驗,排除D項。
A
鞏固訓練
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雷鋒
時傳祥
焦裕祿
王進喜
孟泰
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涌現(xiàn)出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個個人
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影響
在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極大地激發(fā)了人民的熱情和干勁。
2、改革開放后
改革開放后,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zhàn)略任務,確定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zhàn)略方針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形成與發(fā)展》
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是20世紀80年代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最響亮的口號
2、改革開放后
1994年推進愛國主義教育;
2001年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從以德治國的高度進一步規(guī)劃思想道德建設;
2、改革開放后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鞏固和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把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上來,引導和凝聚到為祖國的統(tǒng)一、繁榮和富強作貢獻上來,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實現(xiàn)四化、振興中華的共同理想團結奮斗。
——《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呈現(xiàn)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tài)勢,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會道德風尚發(fā)生了可喜變化,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與體現(xiàn)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fā)展的主流。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2006年10月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zhàn)略任務。
2007年10月
中共十七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
2012年11月
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簡明扼要、便于傳播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改革開放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若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紐帶,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是社會和諧的價值支撐,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內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落實基本方略的新舉措,是掌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新需要,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新策略。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階段
特征
新中國成立初期到60年代中期
中公十一屆三中全會到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前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以后
新中國成立以來精神文明建設的三個階段
①除舊布新②為建設新中國服務③面向廣大工農兵群眾
①結合歷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注重革命傳統(tǒng)教有。②結合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圍繞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目標,力求以豐碩的精神文化成果來激發(fā)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③結合新時期的新情況、新問題,重在解決實際問題,即努力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公民道德教育,引導人們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①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zhàn)略任務。②中共十八大做了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簡明扼要、便于傳播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發(fā)展是有其特定規(guī)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為社會意識,其產生與社會存在密切相關,其發(fā)展也影響著社會存在。
(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重要表現(xiàn)。
(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fā)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是凝聚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總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必然要求。忽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全面理解和建設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與地位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支撐和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也離不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促進和保障。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落地生根的過程。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統(tǒng)一于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
依法治國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8.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是(  )A.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B.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C.發(fā)展教育文化事業(yè)D.加強社會輿論監(jiān)督
C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都屬于政治文明建設,故A、B兩項錯誤;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是發(fā)展教育文化事業(yè),而不是加強社會輿論監(jiān)督,故C項正確,D項錯誤。]
C
鞏固訓練
9.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來襲。面對危難,白衣“逆行者”、疫區(qū)“守護員”、最美“建設者”紛紛出現(xiàn),無數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護墻;
愛心口罩、愛心蔬菜、愛心藥物等,無數個暖人心房的
“小舉動”,描繪了同舟共濟的畫面。據此可知(
)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踐行
B.我國注重以德治國C.艱苦奮斗精神是時代精神主流
D.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十分成功
答案:A.解析:據材料可知,人民群眾崇德向善、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了實處,A項符合題意;其他三項皆非最佳選項。
A
鞏固訓練
10.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大慶精神到“兩彈一星”精神到特區(qū)精神再到載人航天精神,這一系列時代精神的凝結說明了(
)
A.社會主義工業(yè)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與成就
C.改革開放的創(chuàng)新實踐
D.“雙百”方針的執(zhí)行情況
鞏固訓練
解析:大慶精神反映了大慶油田建設的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反映了科技領域的忘我奉獻精神,特區(qū)精神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些都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故B項正確。
B
【史料分析】
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fā)展,但由于“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性悲劇……依法治國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材料二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高度注重法制建設,已制定憲法和現(xiàn)行有效法律(截至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規(guī)690多件、地方性法規(guī)8
600多件,保護改革開放和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幾在w惜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fā)展歷程的全景回顧》(1)材料一指出了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概括改革開放時期我國法律建設的基本特點。
(1)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2)政府高度重視;基本形成以憲法為中心的法律體系;保護改革開放和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
【課堂思維導圖】
初步奠基
法治建設進程
精神文明建設
嚴重破壞
形成體系
全面推進
轉折時期
20世紀50年代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
“文化大革命”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十六字”方針;1982年新憲法;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
2010年
中共“十八大”以來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20世紀80年代
20世紀90年代
中共“十八大”以來
健康向上;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
“五講四美三熱愛”
愛國主義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双牌县| 禹城市| 阿拉善盟| 新竹县| 石门县| 威信县| 佛坪县| 缙云县| 华安县| 钟山县| 商丘市| 宁海县| 赞皇县| 中卫市| 津市市| 蓝田县| 滨州市| 平谷区| 内黄县| 通河县| 永顺县| 金阳县| 砚山县| 格尔木市| 赞皇县| 石林| 天镇县| 凤城市| 博乐市| 新巴尔虎右旗| 西充县| 射阳县| 永丰县| 滦南县| 濮阳县| 水城县| 甘谷县| 中西区| 连南|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