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8科8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8科8份)

資源簡介

一、選擇題(共40題,每題1.5分,共60分)
1.范喜良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一位農夫,他可能使用過的日常生產、生活用品是
A.鐵鋤 B.曲轅犁 C.翻車 D.棉衣
2.就說明“至遲到春秋末期,我國已經開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論據中說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發現的春秋時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春秋時期的典籍中出現的“牛”與“耕”結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戰國初期的典籍中關于春秋時期“宗廟之犧(祭祀用的牛)為畎畝之勤”的記載
D.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中關于“叔均(傳說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記載
3.精耕細作是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推動這一模式形成發展的是
①耕作工具不斷改進 ②生產組織的小型化 ③水利設施逐漸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趨加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春秋戰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期。下列有關該時期經濟發展特點的正確敘述是
①農用動力發生改變 ②自耕農經濟出現
③土地所有制發生變化 ④官府壟斷商業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沈氏農書》中記載:“家有織戶,織與不織,總要吃飯,不算工本,自然有贏。”這段話反映了中國古代家庭手工業
A.與農業相結合,競爭力強 B.生產方式落后,效率較低
C.以營利為目的,面向市場 D.生產成本較低,自給自足
6.張軍同學在探究“古代農業發展”課題過程中,選用了右側兩幅圖片,他是想用這兩則史料的變化來論證
A.我國古代農業經營方式的變化
B.我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的變化
C.我國古代經濟結構的變化
D.我國古代手工業技術的進步
7.“江南水輪不假人,智者創物真大巧。一輪十筒挹且注,循環下上無時了。”宋代李處權這首《土貴要予賦水輪》描寫的是
A.筒車 B.耒耜 C.曲轅犁 D.牛耕
8.東漢學者班固在《西都賦》中描繪長安“街衢洞達,閭閻且千。九市開場,貨別隧分”。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嚴格管理的正規市場 B.物流通暢的草市
C.多個繁華的商業市鎮 D.工官監管的夜市
9.“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這句詩突出反映了唐朝揚州的繁榮。唐朝后期,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長安、洛陽。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A.揚州位于南北交通要沖 B.江南物產大多在揚州集散
C.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D.安史之亂使長安、洛陽滿目荒涼
10.唐朝前期長安城實行嚴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為其直接證據的是
A.“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
B.“勒坊內開門,向街門戶,悉令閉塞”
C.“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
D.“坊巷橋門及隱蔽去處,俱是鋪席買賣”
11.詩歌是時代風貌的體現。下列詩句能夠證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開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B.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客
C.洛陽風俗不禁街,騎馬夜歸香滿懷 D.市人日中集,于利盡錐刀
12.兩宋之際,靖康之亂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其中有一部分遷移到了越南,將我國的許多手工業品、生產技術等也帶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
①灌鋼冶煉法 ②白瓷生產技術 ③松江特產棉布 ④用煤冶鐵技術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右圖是清朝《盛世滋生圖》所展示的蘇州斜橋商市。某歷史興趣小組在“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的研究性學習報告中引用了該圖片,他們想用此圖佐證哪一觀點
A.出現了農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邊境貿易繁榮 D.商業市鎮興盛
14.王建在《汴路即事》詩中寫道:“天涯同此路,人語各殊方。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詩中的“草市”指的是
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場 B.自然形成的鄉村貿易集市
C.通宵買賣的城市夜市 D.繁榮的邊疆茶馬市場
15.某同學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時,發現了中國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職業結構表。據此推斷這種職業結構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
自耕農·地主 佃農 工場主 商人
占總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漢代江南地區 B.唐代關中地區 C.宋代太湖地區 D.明代蘇杭地區
16.明朝時“北土廣樹藝而昧于織,南土精織而寡于藝,故棉則方舟而鬻于南,布則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名大布商,你會選擇以下哪些經營方式
①為了安全和方便,隨身攜帶大量紙幣
②和同鄉布商結伴北上販棉,南下購布
③為了節省成本和獲取更多利潤,將棉花直接交給松江織戶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貨物在國內異地銷售,大部分貨物雇船運往東南亞銷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7.明朝的萬歷年間,福建泉州府“佃農所獲,朝登龍畝,夕貿市廛”。這反映了當時農村
A.農民生活日趨貧困 B.農民生產積極性高
C.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D.農產品商品化趨勢
18.有學者認為18世紀中后期西方早已“選擇海洋”,而中國卻“選擇陸地”。這種“選擇”給中國帶來最主要的影響是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強的入侵 B.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貿易中心
C.使中國失去資本擴張和工業化的契機 D.導致中國的綜合國力迅速衰退
19.《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諺語:“一品官,二品賈”。《二刻拍案驚奇》中記載:“徽州風俗以商賈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這兩則材料反映的是
A.漢朝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經濟發展
C.徽商活動遍布全國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斷提高
20.對史料進行研究,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據載,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說的是徽人十二三歲就要到城中當學徒,十七歲就要出去闖天下。根據該史料我們可以推斷
A.明代徽州地區商品經濟發展的概況
B.明代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基本情況
C.明代徽州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程度
D.明朝地方政府對社會風俗變化所持態度
21.1656年,清廷“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許片帆入口”,同時頒布了“遷海令”,在沿海制造無人區。該政策的最大影響是
A.打擊了中國航海業 B.喪失了外貿主動權
C.影響了商民的收入 D.脫離了世界發展大勢
22.關于我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商鞅變法明確規定了“重農抑商”的原則
②“重農抑商”即“重本抑末”或“強本弱末”
③這一政策的目的是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
④這一政策中斷了我國古代商品經濟的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15世紀時,歐洲人急于開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
A.為迅速溝通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B.《馬可波羅游記》的流傳,誘使他們到東方去尋找黃金和香料
C.為了傳播基督教
D.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使他們渴望獲得黃金
24.西方人普遍認為,哥倫布是“一個將要統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國主義之父和一個被推舉為天主教圣徒的候選人”。在西方人看來,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作用是
①確立歐洲對世界的統治 ②傳播天主教 ③掠奪金銀財富 ④推動商品輸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5.2008年當西方慶祝“哥倫布日”時,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卻呼吁在美洲取消這個節日。他說,哥倫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侵略與種族滅絕的先鋒。對上述舉動理解正確的有
①殖民活動給美洲帶來了災難 ②哥倫布是最先發現美洲的殖民者
③哥倫布的行為擴展了工業文明 ④殖民活動沖擊了美洲的傳統社會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6.《世界知識畫報》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樹和一座古城——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圖:馬六甲河口兀立著一艘西歐人首次遠航至馬六甲附近時的巨大木船,盡管經歷滄桑依然保存完好。結合所學知識推測出這艘船最有可能屬于誰的?
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
27.有人就新航路的開辟問題畫了以下四幅漫畫,下列對漫畫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圖①反映了奧斯曼帝國控制傳統商路,促使歐洲人尋找新航路
B.圖②反映了西、葡兩國掠奪大量財富,加速了本國的資本原始積累
C.圖③反映了英國利用其有利的位置開展海外掠奪和貿易,迅速發展起來
D.圖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漸衰落
28.19世紀中葉,一位經濟學家驕傲地宣稱“我們的船只滿載著原料歸來。又將滿載著制成品返回地球各個角落”。這位經濟學家的國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蘭 C.西班牙 D.英國
29. 馬克思說過,只要英國人“把機器用于—個有煤有鐵的國家的交通上”,“就無法阻止這個國家去制造這些機器了”。對于這段話的最準確的理解是
A.殖民活動在客觀上傳播了新的生產方式
B.殖民活動的目的主要是幫助殖民地進行建設
C.殖民活動在歷史上的主要作用是建設性的
D.殖民地國家應重視交通業的發展
30.在長期的爭霸戰爭中,英國最終打敗法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實質上反映了
A.工業國對農業國的勝利 B.英國“大陸均勢”政策的勝利
C.英國海軍的勝利 D.先進社會制度對落后社會制度的勝利
31. 有學者稱: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幾個滿足的因素。當時有評論家評論說“知道美洲對釘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沒見到過美洲極大量的用木頭建造的房屋,是會感到驚異的……”從這段評論中我們判斷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哪個方面的支持
A.技術支持 B.市場支持 C.勞動力支持 D.資本支持
32.英語源于歐洲西部,到了近代,逐漸發展成一種世界語言。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歐洲殖民擴張 B.工業革命的影響 C.種族之間通婚 D.大量戰爭移民
33.“英國是最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國家……再不需要把黑人當作商品從非洲運走,而要把他們當作勞動力留在非洲來生產原料,并為資本主義國家準備市場。”上述核心觀點是
A.英國廢除了奴隸貿易 B.非洲的工業革命已經進行
C.奴隸貿易不適應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 D.非洲成為了新的市場
34.“17世紀和18世紀初,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紀末,歐洲人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自然資源豐富 B.世界市場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強 D.工業革命的需求
35.《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多數情況下,要完成大批定貨,就需要有備用貸款,以購買原料和支付工資……這時,銀行通過由大批儲戶和投資者的資產匯集而成的資本,滿足了這些金融的需求。”這表明資本主義社會
①生產和資本集中的規模正在擴大 ②金融資本對當時經濟生活具有決定性作用
③不斷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 ④克服了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無計劃生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6.工業革命時代,一國發生經濟危機就會波及他國甚至影響到全世界,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經濟危機是不可避免的 B.資本主義固有矛盾激化
C.經濟危機可以蔓延全世界 D.統一的世界市場已經形成
37.錢乘旦、許潔明合著的《英國通史》中說:“……過去以天為單位,現在以分鐘、秒為單位;……火車還教會人們守時,準時準點成為了現代生活的準則,人們開始隨身帶上一塊表,時間概念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依據材料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A.相對論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很大 B.火車的發明使人養成了戴手表的習慣
C.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D.科技發明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38.下列關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發達國家出現的大企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大企業控制著一個或多個部門的生產與經營
B.大企業往往由高級專業人才進行管理
C.大企業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提高了生產效率
D.大企業時代,政府對企業采取不干涉態度并未發生變化
39.“這一發現使工業幾乎徹底擺脫地方條件所規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遙遠的水力的利用成為可能。”“這一發現”是指
A.蒸汽機的發明 B.電的發明 C.蒸汽輪船的發明 D.內燃機的發明
40.第二次工業革命比第一次工業革命更快的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科技與生產的結合更加密切 B.發生的范圍領域廣泛
C.工人的干勁增大 D.各國統治者的重視程度加強
二、非選擇題(共3大題,共40分)
41、中國自春秋戰國就步入鐵器時代,鐵器制造和使用在中國古代社會居于重要的地位。(共16分)
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的鐵器
(1)依據材料一,分析鐵器的使用對當時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6分)
材料二 漢武帝下令“……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鈦(古代刑具)左趾,沒入其器物。”
——《史記·平準書》
(2)材料二表明漢武帝采取怎樣的經濟政策?(2分)
材料三 (明朝時廣東地區)一個冶爐場按中等規模十座冶爐計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爐場,……司爐者二百余人,掘鐵礦者三百余,汲者、燒炭者二百有余,馱者牛二百頭,載者舟五艘。計一鐵廠之費,不止萬金”。
——齊濤主編《中國古代經濟史》
(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礦冶業具有什么特點?(4分)這一類工礦業在明清時期發展受阻,請寫出阻礙的因素。(4分)
42、經濟的發展,折射出時代的變遷,影響著社會的進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植茶業在唐代相當發達,產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據唐朝張途記載:“(祁門縣)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無遺土,千里之內,業于茶者七八矣。”
——據郭亮《從茶產地的分布看唐代區域經濟的開發》
(1)你覺得材料一中“(祁門縣)……千里之內,業于茶者七八矣”的記錄是否并可信說明理由。(2分)
材料二 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但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實是,宋朝時的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絲毫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革命(新航路開辟以后)卻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2)據材料二聯系宋朝商業發展的史實,指出宋朝“商業革命”的主要表現。(4分)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談談你對宋代的商業革命絲毫“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的理解。(2分)
材料三 清代沿襲明制設置的鈔關,大有增加,計設戶關26個,工關5個,……清代稅關對商船戶繳稅亦極為苛重,全國又缺乏統一稅率,以至各關稅吏敢于巧立名目,動輒以商人違反規定為由,沒收財貨……在這樣的苛稅下“商賈望見關津,如赴湯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編《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
材料四 (乾隆時人說)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 ——摘自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一輯
(4)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會現象?(4分)這種現象對新經濟因素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2分)
4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歷史加快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洲際貿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經濟與文化聯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三角貿易興起于16世紀,在17一18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際貿易,因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連接成三角形,故稱“三角貿易”。滿載著槍支、紡織品、鐵器和奢侈品等貨物的商船,從利物浦等歐洲港口“出程”;到達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換被掠來的非洲黑人,然后經大西洋西航美洲,此為“中程”;商船到達美洲后,以這些黑人換取蔗糖、咖啡、煙草、棉花等物品,再運回歐洲,此乃“歸程”。一次三角貿易的航程,大約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獲得數倍的利潤。利物浦等城市因此興盛起來。
——據艾里克·威廉斯《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等
材料二
材料三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
英國資產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況,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但是,有一點他們是一定能夠做到的,這就是為這兩者創造物質前提。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
⑴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在三角貿易中充當哪些角色?并說明三角貿易興起的歷史背景。(4分)
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角貿易的歷史影響。(6分)高一化學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12 N-14 O-16 Na-23 S-32 Mg-24 Al-27 Cl-35.5 Fe-56 Cu-64
一.選擇題(共22題,1-11每小題2分,12-22每小題3分,共55分,每題一個正確選項)
1.下列關于Pt與Pt的說法正確的是
A.Pt與Pt是同一種核素 B.Pt與Pt的質量數相同
C.Pt與Pt互為同位素 D. Pt與Pt的中子數均為78
2.下列物質不屬于混合物的是
A.Na2CO3·10H2O B.青銅 C.Fe(OH)3 膠體 D.鹽酸
3.關于膠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有色玻璃是固溶膠 B.霧、云、煙都是氣溶膠
  C.利用丁達爾效應能把膠體同溶液區分開  D.膠體的分散質不能透過濾紙孔隙
4.下列試劑的保存方法錯誤的是:
A.濃硝酸盛在棕色試劑瓶里    B.氫氟酸貯放在玻璃瓶里
C.少量的金屬鈉保存在煤油里   D.氫氧化鈉溶液保存在帶橡膠塞的細口瓶中
5.如右圖裝置可用于(  )
A.用Cu與濃硫酸反應制SO2
B.Cu與稀硝酸反應制NO
C.加熱氯化銨與消石灰制備NH3
D.用Cu與濃硝酸反應制NO2
6. 下列對實驗事故或藥品的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含硫酸的廢液倒入水槽,用水沖入下水道
B.金屬鈉著火燃燒時,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C.少量濃硫酸沾在皮膚上,立即用氫氧化鈉溶液沖洗
D.有大量的氯氣泄漏時,用肥皂水浸濕軟布蒙面,并迅速離開現場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玻璃可用作制備木材防火劑的原料
B.Na2O和Na2O2都是堿性氧化物,與CO2反應生成碳酸鈉
C.CO、NO、NO2都是大氣污染氣體,在空氣中都能穩定存在
D.高純度的硅被用作計算機芯片和光導纖維
8.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雖然Cu能導電,但Cu是非電解質
B.BaSO4雖然難溶于水,但BaSO4是電解質
C.溶于水能電離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D.NaNO3溶液能導電,故NaNO3溶液是電解質
9.在1L1mol/L氨水中
A.含1molNH3氨分子 B.含NH3和NH4+之和為1mol
C.含1molNH3·H2O D.NH3、NH3·H2O、NH4+之和為1mol
10.氮化鋁(AlN)廣泛應用于電子、陶瓷等工業領域。在一定條件下,AlN的合成反應為:
Al2O3 + N2 +3C = 2AlN +3CO,該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1:1 B.3:1 C.1:3 D.2:3
11.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Cl2與H2O反應:Cl2+H2O===2H++ClO-+ Cl-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SiO32- +CO2+H2O ═ H2SiO3↓+CO32-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過量:Al3++ 3OH- ══ Al(OH)3↓
D.將銅片投入濃硝酸中:Cu +2NO3- + 4H+ = Cu2+ + 2NO2↑ + 2H2O
12.能夠說明硫的非金屬性比氯弱的事實有:( )
① Cl2與鐵反應生成FeCl3,S與鐵反應生成FeS;
② Cl2和H2的混合氣,經強光照射可劇烈反應,而S與H2反應需較高溫度;
③ 將Cl2 通入硫化鈉溶液中可置換出硫;
④ 常溫時硫單質為固態而氯單質為氣態。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3.氫化鈉是一種白色的晶體,NaH與水反應放出H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氫化鈉在水中顯酸性
B.NaH中氫離子可以被還原成H2
C.氫化鈉中氫離子半徑比鋰離子半徑小
D.氫化鈉中氫離子的電子排布與氦原子相同
14.今有A、B兩種原子,A原子的M層比B原子的M層少3個電子,B原子的L層電子數恰為A原子L層電子數的2倍,A和B分別是
A.碳原子和鋁原子 B.硼原子和氫原子
C.氮原子和碳原子 D. 硅原子和鈉原子
15.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1 mol NH4+ 所含質子數為10 NA
B.0.1mol H2O2催化分解(二氧化錳作催化劑),轉移電子數為0.1 NA
C.3.2g Cu與10.0g 98%的H2SO4反應可得0.05NA個SO2氣體分子
D.常溫常壓下,32 g O2和O3的混合氣體所含分子數為NA
16.將SO2通入BaCl2溶液,未見沉淀,通入另一氣體X仍無沉淀,則X可能是
A.H2S B.NH3 C.CO2 D.Cl2
17.某條件下,鋅與稀硝酸反應時,其物質的量之比為2:5,則此時硝酸的還原產物可能是
A. NO2 B. N2 C. N2O D. NO
18.一定體積下,將等體積的NO和O2的混合氣體置于試管中,并將試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應后剩余氣體的體積約為原氣體總體積的             
A、      B、       C、      D、
19.某同學對一無色透明溶液進行分析得出該溶液中含有下列某組離子,你認為該組離子應該是
A.Al3+、NO3ˉ、K+、SO42ˉ B.Ca2+、H+、HCO3ˉ、Na+
C.Clˉ 、CO32ˉ、Cu2+、SO42ˉ D.OHˉ、Mg2+、NO3ˉ、Clˉ
20.在含有Fe3+和Cu2+的溶液里,加入一定量鐵粉,反應完全后過濾,濾渣全部是Cu,則下列關于濾液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A.肯定含有Fe2+和Fe3+,肯定沒有Cu2+
B.肯定含有Fe3+,肯定沒有Cu2+,可能含有Fe2+
C.肯定含有Cu2+,肯定沒有Fe3+,可能含有Fe2+
D.肯定含有Fe2+,肯定沒有Fe3+,可能含有Cu2+
21.1.92g銅與過量的濃硝酸反應,收集到1.344L氣體(折算成標準狀況),則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
A.0.05mol B.0.06 mol C.0.68 mol D.0.12 mol
22.在天平的左右兩邊各放一個燒杯,加入足量鹽酸并使天平保持平衡,向左邊燒杯中加入14.4g Mg,向右邊燒杯中加入14.4g Al,此時天平不再平衡,下述操作可使天平恢復平衡的是
A、右邊加0.45gAl B、左邊加0.98gMg
C、左邊加0.49gMg D、左邊加14.4gMg,右邊加14.85gAl
二、非選擇題:(共45分)
23.(14分)
(1)在原子序數1—18號元素中:(用化學符號填空)
①單質與水反應最劇烈的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_____________。
②除稀有氣體外,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
③氣態氫化物水溶液呈堿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④酸性最強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
⑤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呈兩性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2)在濃硝酸中放入銅片,回答下列問題:
①開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現象為
②待反應停止后,若銅有剩余,再加入少量25%的硫酸,現象為 ,則此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4. (13分)
(1)在下列提供的試劑中,選擇合適的試劑除去下表中各混合物的雜質(括號內物質為雜質),并按要求填寫空格。
A.NaOH溶液 B.氨水 C.鐵粉 D.稀鹽酸 E.氯水 F.溴水
混合物(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試劑(填序號) 反 應 離 子 方 程 式
①FeCl3(FeCl2)
②Mg(Al)
③ NaBr(NaI)
(2)有一固體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KCl等混合而成,為檢驗它們,做了如下實驗:
①將固體混合物溶于水,攪拌后得無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過濾,將沉淀物置于足量稀硝酸中,發現沉淀全部溶解。
試判斷:
a.固體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沒有 ,可能有 。
b.對可能有的物質進行確認,把③的濾液做進一步鑒別操作,寫出你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包括具體操作步驟和實驗現象) 。
25.(8分)在一定條件下,下列各物質可發生如圖所示的變化(反應中生成的水沒有寫出),
請回答:
(1)固體A是_______________,氣體F是_____________。(寫出化學式)
(2)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F→H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工業上以氨氣為原料制備硝酸的過程如下:
某課外小組模擬上述部分過程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制備硝酸(所有橡膠制品均已被保護)。
(1)工業上用氨氣制取NO的化學方程式是            。
(2)連接好該裝置后,首先進行的操作是                。
(3)通入a氣體的目的是            。
(4)盛有Na2CO3溶液的燒杯為尾氣處理裝置,該裝置中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2NO2 + Na2CO3 === NaNO2 +           +     。
(5)已知:溫度低于21.15℃時,NO2幾乎全部轉變為N2O4。工業上可用N2O4與水反應來提高硝酸產率。N2O4與a氣體在冷水中生成硝酸的化學方程式是            。
離子方程式為
養正中學2011-2012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
化學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共22題,1-11每小題2分,12-22每小題3分,共55分,每題一個正確選項)
二、非選擇題:(共45分)
23.(共13分)
(1)①
②Na③N④HClO4⑤Al2O3或Al(OH)3(每空1分)
(2)
①Cu + 4HNO3(濃)= Cu(NO3)2 + 2NO2↑ + 2H2O;有紅棕色氣體生成,溶液變成藍色
②有氣泡冒出;3Cu + 8H+ + 2NO3—(濃)= 3Cu2+ + 2NO↑ + 4H2O(每空2分)語 文 試 卷
命題:李聰語 審核:楊國民
(請考生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考試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分)
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10分,每空1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東船西舫悄無言,             。(自居易《琵琶行》)
(2)西當太白有鳥道,             。(李白《蜀道難》)
(3)滄海月明珠有淚,            。(李商隱《錦瑟》)
(4) ,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5) ,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6)養生喪死無憾, 。(《寡人之于國也》)
(7)故木受繩則直,          。(《荀子·勸學》)
(8)故不積跬步,          。(《荀子·勸學》)
(9)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賈誼《過秦論》)
(10)師者,              。(韓愈《師說》)
(二)文言文閱讀。(16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2—5題。
嚴祺先文集序
歸莊
韓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詩亦怪怪奇奇,獨辟門戶,而考亭先生嘗病其俗,曰《上宰相書》、《讀書城南詩》是也。豈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進,志在利祿乎?故吾嘗謂文章之事,未論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鐫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謁貴人及結納知名之士,則挾以為贄,如此,文雖佳,俗矣。吾讀嚴子祺先之文,深嘆其能矯然拔俗也。無錫自顧端文、高忠憲兩先生講道東林,遠紹絕學,流風未遠。嚴子生于其鄉,誦遺書,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經學。平日重名節,慎行藏,視世之名位利祿,若將浼①焉。感憤郁塞觸事而發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為迂者。韓子嘗言:“人笑之,則心以為喜。”夫人之笑韓子者,特以其文辭為流俗所笑,猶杰然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雖然,使韓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當亦如嚴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書、城南之詩,取譏于大儒矣。嚴子之文,余所見止數十篇,論理論事,明快嚴峭,恂恂儒者而筆能殺人,文辭之工如此!然吾以為文辭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矯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為迂者也。夫世共笑為迂,余獨不以為迂,而欣賞嘆詫,則余亦迂甚矣哉!
(選自《陶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 ①浼(měi):玷污。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而考亭先生嘗病其俗 病:批評
B.深嘆其能矯然拔俗也 拔:拔除
C.遠紹絕學,流風未遠 紹:繼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過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其”字,與“其詩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則或咎其欲出者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4、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感憤郁塞觸事而發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為迂者
A.感憤郁塞 / 觸事而發 / 故其文立言之旨 / 多今人之笑為迂者
B.感憤郁塞 / 觸事而發故 / 其文立言之旨多 / 今人之笑為迂者
C.感憤郁塞 / 觸事而發 / 故其文立言之旨多 / 今人之笑為迂者
D.感憤郁塞 / 觸事而發故 / 其文立言之旨 / 多今人之笑為迂者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韓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2分)

(2)特以其文辭為流俗所笑(3分)

(3)則余亦迂甚矣哉!(2分)

(三)古代詩歌閱讀。(10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6—7題。(10分)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林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注]蛩(qióng):蟋蟀。
6.(1)詞中所說的"心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這首詞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題西溪無相院
張先
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
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
入郭僧尋塵里去,過橋人似鑒中行。
已憑暫雨添秋色,莫放修蘆礙月生。
7.(1)此詩多處寫“影”,有的明寫,有的暗寫。請找出兩處暗寫“影”的詩句。(2分)
(2)頷聯是怎樣寫景的?請簡要分析。(4分)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
8、下列關于《巴黎圣母院》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愛斯梅拉達帶著小山羊離開了狂歡的節日廣場。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隨著她,誤闖入圣跡區。按圣跡區的法律,甘果瓦將被絞死,除非有人愿意嫁給他。愛斯梅拉達出人意料地宣布愿意做甘果瓦的“妻子”。甘果瓦獲救后,愛斯梅拉達只供他食宿,不準他近身。
B、當愛斯梅拉達說“我只能愛一個能保護我的男子漢”時,甘果瓦臉紅了一會,知道那是在責怪他,顯然那姑娘指的是兩個鐘頭以前在那危急情況下他沒有給她什么幫助。這里提到的“危急情況”是指兩個鐘頭以前愛斯梅拉達在格雷沃廣場表演的時候,羅蘭塔里的那個隱修女對她的威脅。
C、克洛德通過甘果瓦把愛斯梅拉達騙出圣母院后,再次威逼愛斯梅拉達,遭拒絕后把她交給隱修女看管。此時的隱修女將失去孩子的怒火都發在愛斯梅拉達身上,當她拿出自己珍藏的小鞋時,愛斯梅拉達也從脖子上掛著的荷包里取出一只小鞋,小鞋上貼著一張羊皮紙,上面還有這樣的題詞:“此鞋若成對,母女重相會。”這對失散多年的母女終于相聚。
D、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寫到:一個畸形的人保護一個不幸的人,伽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處死刑的女囚,這本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壯舉,這是自然與社會造成的兩個極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助。伽西莫多的這個壯舉指的是他在愛斯梅拉達被絞刑時,把她救到了鐘樓里。
E、克洛德曾是一個虔誠的教士,一度恪守禁欲主義教規,但愛斯梅拉達的出現在他死寂的心靈中引燃起熊熊的愛欲之火,他開始不停地跟蹤愛斯梅拉達,指使伽西莫多劫持她,并刺傷與之幽會的弗比斯,使愛斯梅拉達因而被捕和判罪。他氣急敗壞,一再重復“誰也別想得到她”,并最終使愛斯梅拉達遇害。但事后不久他也跳樓而死了。
9、“這時,人們看見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獨眼里,滾出了一大顆眼淚,沿著那長時間被失望弄皺了的難看的臉頰慢慢流下來。這也許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淚。”
伽西莫多為什么會流下生平的第一滴淚?請簡述相關情節。(100字左右)(5分)
100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10、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 (《論語·子路》)
【注】①硁硁(kēng):淺薄固執的樣子。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狹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狹小。
(1)下列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孔子認為,真正的“士”,是能夠在行為上雖曾有令其羞恥之處,但當他出使各國時,能不負君王使命的人。
B.關于士的標準,孔子把它分為三個層次,“言必信,行必果”是屬最后一個層次的。
C.孔子認為不問黑白,一味講信用,只知貫徹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罷了。
D.對當朝的執政諸公的言行,孔子頗為鄙視、不屑,認為他們連小人也比不上。
(2)孔子還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與上文對“信”的表達是否矛盾 結合上面選段,簡要說明你對孔子“信”的理解。(3分)
三、現代文閱讀(2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題。(9分,每小題3分)
歌哭悲歡里的清明節
起初,清明只是一種提示春耕的節氣的名稱。它是怎樣變成祭奠先人的節日的呢?這不能不從清明前兩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節說起。寒食節在清明成為節日前,承載著國人祭奠古圣先賢的職能。溯其源,可直追兩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時代晉國的一個人物——介子推。傳說,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預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紀念介子推。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是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原始社會,鉆木取火,換取新火種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們在新火未到的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習,遂成寒食風俗。
從節日的起源看,寒食節與祭祀祖先并無關系。早在寒食節出現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習俗。起初,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墳丘,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后來,墓穴上要堆起一個墳頭,可以讓子孫后代記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質的依托。這大概發生于春秋后期。戰國時期,墓祭的風氣逐漸濃厚起來。但是,一直到漢代,人們掃墓祭祖并無固定的日子。
進入唐代,民間逐漸興起集中在寒食節祭掃的風氣。唐朝的統治者于開元二十年(732年)將寒食掃墓以法令的形式確立下來,并將之列入五禮。由于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便常常將掃墓沿至清明。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鑒于民間掃墓寒食、清明并舉已相沿成習,下詔準許“寒食通清明四日為假”。從這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人們在祭掃墳墓時,越來越流行焚燒紙錢。寒食節期間禁火,燒紙錢的行為只能在清明進行。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清明上墳。也就是從這時起,清明節逐漸由附屬于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節的地位。
掃墓祭祖給人的印象是悲傷的。其實,清明還有它的另一面相——歡快踏青。唐詩中即充斥著豐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游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來鵠所云:“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墓間祭掃的悲情與春游興酣的喜悅,是通過一個什么樣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時在農歷三月三日舉行上巳節,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求收獲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據古史傳說,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鳥卵所致。《論語》記載,孔子聽到曾皙說:“暮春時節,穿著剛做好的春服,與朋友們到沂水沐浴吹風。”孔子會心一笑,說:“我贊同你的理想。”至晉代,潘尼有詩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觴乘波進,素卵隨流歸”。王羲之的蘭亭之會,表明修禊、踏青習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觴曲水間體驗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進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習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內涵。
自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行祭之余,便興致勃勃地進行郊游宴飲活動了。宋元時期,清明游春宴飲之風更盛。元代一首描寫清明踏青的詩云:“盡說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車旅曲水,寶馬踏荒煙。”
上巳習俗被清明節吸納進去,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清明、上巳兩節前后相接,相距不遠,清明郊外上墳時可順便踏青。二是中華民族是個樂天知命的民族,人們視親人之死為“歸”,生死之間不是絕對的對立,陰間乃為陽世的延長或補充。清明節,人們要祭奠亡人,以通陰間,同時也需要迎春活動,以順陽氣。
11、對“寒食節”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民間傳說認為,寒食節起源于春秋時期,晉國為紀念晉國大臣介子推,規定寒食節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預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習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事先準備熟食。相沿成習,就形成了寒食風俗。
C.最初,寒食節和祭祀祖先并無關系。古代早有在宗廟祭奠先人的習俗,這大概發生于春秋后期。戰國時期,墓祭的風氣日盛。到漢代,掃墓祭祖還無固定時日。
D.唐代,民間逐漸開始集中在寒食節這一天掃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掃墓以法令的形式確立下來,并列入五禮,成為人們的重要節日。
12、下面詩句不是表現古人清明游春習俗的一項是 ( )
A.游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B.羽觴乘波進,素卵隨流歸。
C.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D.香車旅曲水,寶馬踏荒煙。
13、對原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唐開元二十四年,朝廷下詔準許“寒食通清明四日為假”,這樣,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樣放假。說明從這時起清明節逐漸由附屬于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節的地位。
B.上巳節,在農歷三月三日進行,主要活動是踏青、臨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飲中體驗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進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時期,清明游春之風更盛。主要是因為清明、上巳兩節前后相接,也符合中華民族樂天知命的文化傳統。
D.按時間先后排序,三個節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誕生先后論,三個節日則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節于一身,成為中國春天的代表性節日。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題。(14分)
雅 盜
余新鋒
滿目蘆花,天高地闊。乘舟在清粼粼的古河道中,士子李涉油然而生詩情。
這是一個美麗的秋天,年輕的江南才俊李涉由揚州赴長安趕考。
船到途中遇到大風,李涉剛讓船家把船泊在江邊,便見一條小船飛也似的向他這邊靠近,船上十來個人正大聲吆喝:“留下買路錢!”
李涉打個寒噤:“我命休矣!”連忙道:“我一介書生,并無金銀財寶,大王莫傷我們性命!”
為首的虬髯漢子笑道:“我何曾要你性命 借幾兩銀子度日罷了。”
李涉道:“小生李涉,是進京趕考的揚州士子,身上只帶些許盤纏,大王若要,拿去便是了。”
“李涉 ”那虬髯漢子道,“莫不是那善詠梅花,人稱‘李梅花’的揚州才子李涉 ”
李涉慌忙道:“小生正是李涉……李梅花。”
那漢子喜道:“早聞先生詩名!我也是愛詩之人,只因官稅繁重,官府盤剝,無奈做了強人……先生既是當今詩壇才俊,請題一詩,權且當作買路錢吧。”
李涉大喜:“只要不傷我們性命,隨便怎樣都行。”
虬髯漢子道:“只請先生題詩!”
李涉喏喏。當下遙望天邊,便口占一詩:“兩年為客悲秋涼,千里孤舟濟水旁。忽見黃花倍惆悵,故園明日又重陽。”
“好詩!”虬髯漢子復誦三遍,嘆道,“明日便是重陽,我該回去與老父一起插茱萸了!多謝贈詩,就此別過!”說罷掉船而去。
李涉長出一口氣:“好險!”正要回艙,忽見那漢子又駕著小船飛速折回,不禁魂飛魄散。
“先生勿驚,我只想跟先生說一句話。”虬髯漢子道,“李先生此番進京,定能金榜題名,他日為官,還望勿忘天下黎民蒼生!”
李涉正不知如何作答,只聽他一聲唿哨,船在江中飛也似的去遠了……
李涉入京后,抖擻精神,果然高中進士。十多年苦心經營,宦海沉浮,終于官至司刑少卿。也就在那一年,衣錦還鄉的李涉又經水路回揚州省親。
船經濟水,在一條三叉水道,忽聽一聲唿哨,四周鉆出數條小船,一條虬髯漢子喝道:“留下買路錢來!”
李涉定晴一看,喝道:“莫要胡來!還認得本官嗎 ”。
那漢子定睛瞧了半天:“莫非是揚州李涉……李梅花 ”
李涉拈須而答:“本官正是司刑少卿李涉。”
虬髯漢子高聲說道:“李先生果然高中,仕途得意!不知先生都為天下蒼生黎民做了哪些事 ”
李涉張張嘴,不知如何作答。
虬髯漢子笑道:“既然跟大人如此有緣,此番還是請大人題詩一首做買路錢,如何 ”
“大膽!”李涉怒道,復一想,又強笑道,“草莽之徒也配談詩!”吩咐隨從:“把昨日寫好的一詩拿出來!”
幾個隨從依言抽出箱子里一條白絹,只見上面寫道:“及第全用十政官,金湯鍍了出長安。船頭漸入揚州廊,為報時人洗眼看!”
虬髯漢子道:“李大人可否把此詩送給小人 ”
李涉說:“既如此,送與你吧!”
那虬髯漢子接過詩絹,突然往江中一丟!
李涉大愕間,那漢子道:“揚州李梅花變成了只懂衣錦還鄉抖威風的粗俗之徒,全然沒了梅花的氣度。他的詩嘛,當然也只配投到江中付與秋水了!李大人,小人不才,也送你一首詩做回揚州的盤纏吧!”
在一幫水寇的哈哈大笑聲中,虬髯漢子高聲道:“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載長安方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吟罷,虬髯漢子唱起了櫓歌號子,船似飛矢,在蘆葦中轉眼就沒了蹤影……
1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
A.虬髯漢子人在江湖,卻能心憂天下蒼生黎民;李涉居廟堂之高,卻只懂衣錦還鄉抖威風:從而批判了社會的黑暗。
B.上京趕考的李涉初次遇上虬髯漢子的慌忙與第二次遇上虬髯漢子時拈須而答,可以看出十多年的宦海沉浮,讓李涉變得成熟與鎮定。
C.本文最后一段寫虬髯漢子將李涉的詩絹往江中一丟,然后哈哈大笑,邊歌邊櫓,消失在蘆葦之中,既是表現虬髯漢子對李涉的諷刺,也是對自己把希望寄托于李涉這類人身上的否定。
D.本文兩次寫到李涉寫詩,既在情節上做了呼應,又表現了人物思想上的變化,并升華了文章的主旨。
E.本文借助于優美的語言,描繪出江南水鄉美麗的景色,既交代故事的背景,也烘托了虬髯漢子“雅盜”的形象。
15.李涉長出一口氣:“好險!”正要回艙,忽見那漢子又駕著小船飛速折回,不禁魂飛魄散!
“先生勿驚,我只想跟先生說一句話。”虬髯漢子道,“李先生此番進京,定能金榜題名,他日為官,還望勿忘天下黎民蒼生!”
請說說這兩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16.根據文本,結合其時代、生活,探究李涉由“李梅花變成了只懂衣錦還鄉抖威風的粗俗之徒”的原因。(6分)
答:
五、語言文字運用(5分)
17、有些成語,在意思上相似或相反,但在結構上卻成對偶,成為十分有趣的四字對。例如“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請寫出能與下面成語形成對偶的成語。(3分)
① 目中無人 ——( )
② 點石成金 ——( )
③ 小心翼翼 ——( )
18.找出下面文字在語言表達方面存在的兩處錯誤,并加以改正。(2分)
??①《蜀道難》竭力描繪了蜀道的艱難可怖,②但讀者讀完后,不但不感到害怕,為詩的夸張的描寫所激動、所感染,③這是為什么呢?④從描寫對象說,蜀道雖然具備艱難萬狀使人害怕,⑤但又具有雄奇壯美等特點,⑥在詩人的彩筆下,跟美麗的神話傳說結合,更形成一種誘人的魅力。
?
六、寫作(70分)
19、請以“最美的風景”為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70分)
2012年養正中學高一年下學期期中考語文參考答案
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三)古代詩歌詩歌閱讀。(10分)
6、(1)抗金報國(收復失地) (2)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
15.(3分)在情節上起伏跌宕,張馳有度,又為下文的故事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1分);在內容上,與下文李涉高中進士,居廟堂之高,卻只懂衣錦還鄉抖威風,進行對比;(1分)既批判了社會的黑暗,又刻畫了人物形象(1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5分)
17、①目中無人 ②指鹿為馬、 ③大腹便便、
18.第一處 ② 在“為詩的夸張”前添加“反而”。
??第二處 ⑥ 在“跟美麗’’前面添加“它”。
文言文參考譯文:
韓文公的文章,振興起了八個朝代以來的衰頹文風,他所寫的詩也是奇特不群,詩風獨樹一幟,然而考亭先生(朱熹)卻曾經批評他的詩文落于世俗,說《上宰相書》、《讀書城南詩》就是這樣的。
難道不是因為他急切地求得知名而在仕途求取進身,目的在于獲取功名利祿嗎?所以我曾經說寫文章的事情,不說別的,必須首先去除它的俗氣才行。現在,天下的文人多啊,他們身在民間,而(千方百計)地去結識那些達官貴人,并且早晨寫出一篇文章,到傍晚就鐫刻付印,往往就結集成了厚厚的文集,他們在拜見達官貴人以及知名人士的時候,就攜帶著(文章著作)作為見面的禮物。像這種做法,文章即使寫得好,也俗氣啊!
我讀嚴祺先先生的文章,深深的感嘆他的卓爾不群,超然世俗。無錫自從顧端文(顧憲成)、高忠憲(高攀龍)兩位先生在東林講學,遠遠的繼承古圣絕學,圣人流傳下來的風尚才不曾遠離。嚴先生出生在這個地方,誦讀先賢的詩書,蒙受先圣的教化,信奉儒學,深入研究儒家經典。平日看重名節,言行舉止(行,做事;藏,隱退)謹慎,看待功名利祿就好像(這些東西)將要玷污了他似的。
心有感觸憤懣填塞其中,因事而抒發感慨,所以他的文章行文的主旨,大多是被世人恥笑為不合時宜的。韓愈曾說:“他人取笑我,那么在我內心中則把它當做一件喜悅的事。”人們嘲笑韓愈,只是因為他(文章的)言辭被流俗取笑,仍然還是杰出的一代儒家領袖;如果是文章的主旨(思想)被流俗取笑,不又是比古人(韓愈等)更超出一層了嗎!
即使這樣,假如韓愈處在當今之世,他行文的主旨(思想)也應當像嚴先生這樣不合時宜,一定不至于寫出《上宰相書》和《符讀書城南詩》這樣的詩文,而被名儒大家所嘲笑啊。嚴先生的文章,我所見到的只有幾十篇,論理敘事,語言明快曉暢而思想嚴峻犀利。一個恭謹溫順的讀書人卻能以文筆與世俗決斗,如此可見其文章言辭的精巧犀利。但我認為,文辭的精巧,現在世上那些不免于俗氣的文人,也有的能做到這一點;嚴先生之所以卓爾不群而超然世俗,是在于他文章的行文立論,被世俗之人所共同譏笑為不合時宜。世人都譏笑他不合時宜,獨有我不這樣認為,并且(對他的人格和文章)欣賞感嘆,那么我也迂腐得厲害了啊!
詩歌賞析
【賞析《小重山》】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賞析《題西溪無相院》】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寫得豪邁壯闊,氣勢不凡。此詩首句即從孟詩來,但意在寫靜謐之景,且能與全篇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可見其善于借鑒。首句既點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虛,下面則就水來寫,緊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樣的安靜,沒有人聲,甚至沒有一絲微風,所以溪面上波紋不起。頷聯寫得非常細致。水面長滿浮萍,本無所見,而水底小蟲或游魚微動,使得浮萍綻開,隨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邊的草叢本和溪水一樣寧靜,但不經意間,仍能聽到蟲兒活動時的窸窸窣窣的聲響。這兩句,一寫目睹,一寫耳聞,極形大自然之靜,卻又顯示出生命力量的無所不在。頸聯照應題面“無相院”,以入郭之塵反襯禪院之清,以人行鑒中表現物我兩忘,是詩歌境界的進一步深化。末聯回應“積水涵清”,以擔心蘆葦長高,影響觀賞溪中之月作結,使我們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禪典。寫禪意而無禪語,此詩的高明之處就在此。
張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后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
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他以登山臨水、創作詩詞自娛。詞與柳永齊名,擅長小令,亦作慢詞。其詞含蓄工巧,情韻濃郁。題材大多為男歡女愛、相思離別,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閑適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詞寫得很有情韻。初以《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人稱為「張三中」。后又自舉平生所得意之三詞:云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歸朝歡》);「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剪牡丹》),世稱「張三影」。《一叢花令》中有「沉思細想,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之句,刻劃閨中怨女的心理活動極為細膩生動。賀裳在《皺水軒詞話》中評此詞尤為「無理而妙」。詩歌在當代也享有盛名。
其詞含蓄項正,意象繁富,內在凝練,于兩宋婉約詞史里影響巨大,在詞由小令向慢詞的過渡中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功臣。清末詞家陳廷焯云:“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先此則為晏殊歐陽修、為溫庭筠韋應物,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后此則為秦觀柳永、為蘇軾辛棄疾、為周邦彥姜夔,發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白雨齋詞話》堷一)。《詞學通論》中引吳梅評價云“子野上結晏、歐之局,下開蘇秦之堈,在北宋諸家中適得其平,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既正,氣格亦堤,非諸家能及也。”南宋中后期“醇項”派中姜夔的詞受其影響極大。《詞栁輯評》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領手,為姜白石之先驅。”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微博 (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據此回答1~2題。
1. 從全國“兩會”到強制拆遷,從社會熱點事件到眾多 “草根明星”出爐,微博成為民眾參與政治的一個利器。公民利用微博參與政治
①便于公民行使表達權和質詢權 ②促進了政府決策的民主化
③拓寬了公民行使權利的渠道 ④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 微博類似與博客與論壇的綜合,用不超過140個文字在網絡上發布信息、即時互動。微博在匯聚民眾智慧的同時,也可能成為謠言散布的途徑。公民在微博上
A. 可以投票表達自己的態度,行使表決權 B. 可以行使質詢權參政議政
C. 有發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D. 應堅持理性表達、有序參與
3.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實施二周年,新醫改方案的制訂,通過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辦法,讓全社會共同參與,和近年來興起的政務公開、立法聽證會和價格聽證制度等有異曲同工之妙。假如讓你概括、說明這一變化,你認為最合適的應是
A.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形式多種多樣 B. 公民行使監督權有多種合法的渠道
C. 公民參與民主管理的渠道越來越暢通 D. 公民的政治權利落到了實處
4.村里的事務,不是總理做主,也不是村長做主,要堅持由村民做主。溫家寶近期在廣東調研時說,要一切相信農民,一切依靠農民,依靠村民自治搞好農村社會管理,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農村辦事要廣泛聽取農民意見,這是大道理,要管一切小道理。村民做主
①有利于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②體現了我國的國家性質
③有利于鞏固我國基層政權 ④要把村民的一切利益作為我們最高價值標準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5.為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國務院制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國家重視農村扶貧開發是基于
①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需要 ②農民履行應盡義務的需要
③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④農民享有基本的民主權利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6. 2011年8月12日晚,深圳第二十六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開幕。假如你有幸成為一位本屆大運會的志愿者,你認為在服務過程中應當
①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②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社會穩定
③直接管理有關國家事務 ④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被賦予了新的要求,以下能夠體現這種新要求的最
完整組合是
①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 ②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
③改善民生,推進公平正義 ④實行依法治國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三公”經費公開是指政府部門人員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費向社會公開。據此回答8~9題。
8. 在社會公眾的強烈呼吁下,國務院下屬98個部門中的絕大部分已向社會公開了他們的 “三公”經費(公車購置費、公務招待費、出國經費)及財政撥款情況,至此,中國的預算公開終于邁出了“從無到有”的一步。公眾關注包括“三公”經費在內的財政預算公開,反映的是
①“財政預算公開”是公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②公民有了解公共事務的知情權 ③公民行使監督權有利于規范公共權力的行使 ④民意是政府科學決策的出發點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9.公開“三公”經費
①是打造陽光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 ②是有效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的關鍵
③有助于加強對行政系統的外部監督 ④是尊重公民知情權和質詢權的表現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2012年,全國政協共收到委員們的提案6069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07件,經審查立案5651件。并及時反映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這說明政協
①具有參政議政的職能  ②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③是民主黨派之間合作的機構  ④是適應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近年來,改革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成為各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新突破口。這一做法
A.強化了社區的行政管理職能 B.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途徑
C.是城市居民自治的法律保障 D.擴大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
12.下列政治事件與國家機關履行職能準確對應的是
A.某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深入基層開展專題調研活動
B.國家統計局2012年1月12日公布了全年CPI數據
C.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D.全國人大常委會2011年10月29日通過了關于修改《居民身份證法》的決定
13. 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向代表們坦陳“十一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就業比重等三項指標沒有達標。這體現了
A.政府實行重大決策民主評議制度 B. 人大代表對政府行使質詢權
C.人大代表通過聽證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D. 政府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14. 宋之鄙人得璞玉獻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寶也,宜為君子器,不宜為細人用。”子罕曰:“爾以玉為寶,我以不受子之玉為寶。”“子罕不受玉”啟示我們廣大政府官員應
A.自覺接受監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B.保持清正廉潔,牢記拒腐防變意識
C.加強黨的建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D.密切聯系群眾,切實履行政府職能
15. 下表是某縣政府在2010年和2011年召開縣長辦公會的主要內容及次數統計。  
時間 會議總數 會議主要內容及次數
2010年 20次 研究招商引資問題 14次  研究社會治安管理問題 2次研究提供就業信息和改善就業環境問題 2次 集體學習 2次
2011年 20次 研究土地利用及征地補償問題 3次  研究社會治安管理問題 2次  研究公路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2次  匯集和傳播經濟信息 3次研究低保和環保問題  6次   集體學習  4次  
如果僅從會議內容和次數來判斷該縣政府的行為,可以得出的合理結論是:
①轉變政府職能,適應新形勢發展 ②政府精簡會議,提高效率
③政府權力不斷擴大 ④不斷建設和完善服務型政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下列屬于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職能中的市場監管的是
A.某市工商局開展對動漫城、網吧專項治理的“綠色行動”
B.國家統計局公布2012年2月份CPI和PPI兩個經濟數據
C.某市用科學的方法管理小商小販,給小商小販留足生存空間
D.以穩增長、調結構、促和諧為目的的政府投資計劃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據此回答17~18題。
17.2011年8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初次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說明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材料表明
A.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我國最高立法機關 B.公民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C.人大審慎行使行政權力,科學民主決策 D.人民代表大會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18.《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首次寫入了“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重要憲法原則,強調要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護公民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利。這表明
①人民民主的主體更具有廣泛性 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實性
③我國公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許多中國共產黨員成為踐行這一要求的杰出代表,下列黨員的名句最能體現這一要求的是
A.李素麗(北京公交售票員):為人民服務沒有終點站
B.張海迪(著名殘疾人作家):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C.趙雪芳(白求恩式的好醫生):一個離開病人的醫生,就等于沒有了生命價值
D.張瑞敏(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我的最終目標是使海爾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品牌
20.2011年12月12至14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要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同時,還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著力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可見,在新的歷史時期
A.黨必須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作為自己工作的中心
B.黨必須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
C.黨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D.黨必須加強和改善領導,加強自身執政能力的建設
21.某市黨委召開全體會議之前,就提交全會審議的《關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意見》向市民公開征求意見,同時廣泛聽取民主黨派的意見和建議。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
A.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B.切實腥行組織文化建設的職能
C.確保政協行使參政議敢的職能 D.充分發揚民主,堅持民主執政
22.2012年是我國人大換屆選舉年。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你可以
A.行使立法權,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B.行使決定權,制定問題解決的方案
C.行使提案權,提出相關問題議案 D.行使質詢權,向人民政協提出質詢
23.自2011年起,全國縣鄉兩級人大將進行新一輪換屆選舉工作。5月6~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會同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在京舉辦學習班,對換屆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嚴格按照選舉法要求把好代表的入口關,真正選出素質高、責任心強、為民說話的縣鄉人大代表。這一要求
A.有利于進一步擴大人大代表直接選舉的范圍和差額選舉的人數
B.有利于進一步擴大人大代表的職權,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C.能更好地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表明選舉人大代表是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24.2011年底開始的全國新一輪縣鄉人大換屆選舉工作是新修改的選舉法頒布實施后的第一
次,最大的亮點是“實行一個相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體現三個平等—
—人人平等、地區平等和民族平等”。上述“亮點”表明
①在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真實性
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③我國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④我國公民的民主意識與政治參與能力不斷增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為了加強校車安全管理,保障乘車幼兒、學生的人身安全,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并于2011年12月11日全文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這表明
A.我國政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B.我國公民平等地參與法律的制定
C.我國公民認真履行遵守法律的義務 D.我國立法機關不斷加強立法工作
26.2011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材料與右邊的漫畫共同體現了
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最高立法權
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
③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
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對《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
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和建議。這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A.能有效反映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和訴求
B.為各民主黨派行使審議權提供制度化渠道
C.有利于推動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進程
D.是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共同合作的重要機構
28.依法執政是黨執政的基本方式。黨依法執政意味著
①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②黨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必須經過法律程序
③黨是依法治國的領導核心 ④黨作出決議前必須經過人大批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2011年3月,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將“‘十二五’期間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的提案”列為1號提案,建議國務院交由相關部門辦理。這表明
A.人民政協履行參政議政職能 B.國家機構致力于消除城鄉發展不平衡
C.國家機構減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D.人民政協擁有部分重大事務決定權
30.2011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就當前經濟形勢和2012年經濟工作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各
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充分發揮特長暢所欲言,為推動“十二五”規劃深入實施貢獻
智慧和力量。這說明
①中國共產黨發揚黨內民主,推動科學發展
②中國共產黨接受黨外監督,推進政務公開
③各民主黨派發揮自身優勢,服務發展大局
④各民主黨派積極參政議政,參與政治協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共五大題,40分)
31.下面是餐桌上的一段對話:
媽媽:“這是從老家拿來的青菜,是純綠色食品,大家多吃點。”
小張:“我不相信,現在還有沒被污染的青菜!”
爺爺:“吃吧!不干不凈,吃了沒病。”
爸爸:“哎!真希望大家都能出點力,幫助有關部門治理餐桌污染,讓老百姓吃得放心。”
請運用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的知識,說明公民在維護食品安全中應如何作為。(6分)
32.在山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山東省政府宣布:年初承諾的25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消息一出,好評如潮,但也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是真的兌現了嗎 兌現的程度究竟怎么樣
請問:政府應如何正確對待公民的質疑 (8分)
33.材料一: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在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作報告強調,全力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把增加收入作為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礎,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確保2017年全省居民收入比2010年實現倍增,堅決兌現對全省人民的承諾。
材料二:為貫徹落實省黨代會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昆山市將大力弘揚“敢于爭第一、勇于創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堅持“富民、親商、高效、廉潔”的價值取向,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改善民生質量,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使昆山成為社會和諧的首善區、中國和諧幸福名城。
從政治生活角度思考,江蘇省委為什么要堅決兌現對全省人民的承諾?(7分)
34.材料一: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材料二:在我國,各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
請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表明我國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2分)
(2)材料二所體現的政治制度的內容有哪些?(5分)
(1)
(2)
35、閱讀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2011年10月13日,廣東佛山年僅2歲的女童小悅悅,先后被兩輛車碾軋,肇事車輛逃逸。短短7分鐘內18名路人視而不見,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引發網友廣泛熱議。社會輿論呼吁: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來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療傷的疼痛來喚起社會的警醒與行動;在公眾參與下,創造揚善懲惡的制度、條件和社會環境,努力提升全社會道德水平和每一個人的道德良知,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1)請你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別從政府、人大、公民三個角度說明如何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培育文明風尚。(9分)
政府角度:
人大角度;
公民角度:
材料二:今年是雷鋒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澤東主席題詞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49周年。(2)為切實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請你完成以下活動設計。(3分)
角度 實際行動(1分) 理論支撐(2分)
政治生活
選擇題
31、
①正確行使民主決策權,通過多種方式為政府解決餐桌污染出謀劃策(2分)。②正確行使監督權,通過合法渠道監督政府落實解決餐桌污染的措施(2分)。③履行公民的政治性義務,生產和經營者要依法生產、經營食品(2分)。
35、
(1)①政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積極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水平。(3分)②人大需通過行使立法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公民合法權益,鼓勵助人為樂的行為。(3分)③公民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遵守憲法和法律,尊重他人合法權益,弘揚傳統美德。(3分)
(2)2012-4-18
(考試時間90分鐘,考試總分100分)
一、選擇題(共60分)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
某市2005年末統計共有人口500萬,2006年內共計死亡6萬人,出生5萬人,遷出2萬人,遷入4萬人,據此回答1-2題。
1.2006年該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A.-0.2% B.1.2% C. 3.8% D. 1 %
2.下列有關該市人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市人口總數在減少 B.從人口數量變化特征看,該市不可能位于中國
C. 該市人口數量的變化以機械增長為主 D. 該市經濟較落后
圖1為某地四個不同時期的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變化統計圖,讀圖回答3-5題。
3.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遷過程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 D.丙→丁→甲→乙
4.四個時期中,從人口增長狀況分析,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引起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
A.人口基數 B.交通方式的布局與變化 C.自然條件 D.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讀“1995-2009年我國某省級行政區戶籍人口遷移變動情況圖”(圖2)。結合所學知識,完成6-7題。
6. 1995-2009年,該省級行政區戶籍人口
A.遷入率持續上升
B.遷出率持續降低
C.機械增長率緩慢下降
D.累積凈遷入量逐年增加
7.從人口遷移模式看,該省級行政區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我國東北地區有遼闊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吸引黃河中下游地區人口向這里遷移和流動,尤以山東人最多。東北地區俗稱“關東”,人們便把不顧政府禁令,來此謀生的人口遷入現象,稱為“闖關東”。直到1978年,黑龍江省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還比山東省高出2/3。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經濟增長迅速。山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黑龍江省,由此導致了兩地之間人口遷移方向的完全反轉,出現了“雁南飛”現象,根據上述材料,回答8-9題。
8.自古以來山東人“聞關東”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東省人口多,生存壓力大 ②東北地區地廣人稀,資源豐富
③政策鼓勵 ④山東省環境惡化.造成大規模的環境難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9.改革開放以來,導致“雁南飛”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環境因索 C.經濟因索 D.文化因素
10.改革開放后,中國大批學生到歐美留學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國東南沿海大城市,兩者的共同之處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發的性質。
B.交通和通信的發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地區自然條件相差很大,環境質量不同是決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職業更好的發展,謀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20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科學院開展了我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環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費糧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個方案測算,我國耕地資源可承載人口極限分別為16 6億、15 l億、13 8億。如按美國的消費水平,我國人口大致應控制在7億之內。根據上述材料,回答11-12題。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目前人口已大大超過環境人口容量
B.我國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億左右
C.我國人口約為13億,與環境關系屬良性循環,人口與資源之間幾乎沒有矛盾
D.從土地資源看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約為16億
12.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發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資源狀況 D.生活消費水平
讀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和城市化進程曲線的兩幅圖(圖3),完成13-14題。
13.該國人口數量達到頂峰的時間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14.當前該國城市化進程所處的階段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圖4為某城市常住人口數量增長率與距市中心距離關系圖,讀圖完成15-17題。
15.M地布局的主要功能區為( )
A.商業區 B.住宅區
C.工業區 D.綠化區
16.在競爭環境下,城市的每一塊土地用于哪種經濟活動,
取決于各種活動的( )
A.規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租能力高低 D.政府的決策
17.關于該城市中心人口負增長的原因,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最可能是( )
A. 市中心經濟萎縮 B.市中心地價上漲 C.城市環境惡化 D. 城市交通的發展
圖5為樓層高度與距市中心距離的關系示意圖,據此完成18-20題。
18.在O區常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區是( )
A.工業區 B.住宅區
C.中心商務區 D.高科技區
19.上題中功能區的形成主要是因為( )
A.交通便利 B.地租較高
C.人口密集 D.科技發達
20.決定圖中曲線形態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水平 B.地租高低 C.環境質量 D.發展歷史
圖6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線圖,完成21-22題。
21.地租分布等值線并不呈同心圓,而是有明顯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線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條件 B.交通運輸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預
22.若要在乙圖的①②③④四處中選一處建大型日用品倉庫,最好選在(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23.讀圖7,在“愛我城市,共建家園”的民意調查中,
小區居民集中反饋的問題如下:你認為合理的有( )
①高架公路需要改線;
②化工廠和火電廠應搬遷;
③西北綠地改建為學校;
④小區的綠地面積較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如果在圖7中甲處增加商業小區的布局,其合理性是( )
A.人口密集 B.交通方便 C.靠近學校 D.靠近市中心區
圖8為我國北方某城市書店亭分布圖。讀圖回答25-27題。
25.書店與書亭共同的區位特點是
A.呈帶狀分布
B.分布在居民區內
C.位于交通便利的地區
D.不斷向市中心聚集
26.書店與書亭服務范圍的不同點是
A.書店的服務范圍小,分布的數目少
B.書店的服務范圍大,服務的人口多
C.書亭的服務范圍大,覆蓋整個城市
D.書亭的服務范圍小,服務的人口多
27.根據城市商業布局的區位原則,下列各點最適宜布局書店的是
A.A點 B.C點 C.B點 D.D點
2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城市里的快餐店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可以更方便居民
B.城市里的大酒店比快餐店少,這是因為快餐店服務范圍大,贏利多
C.小城鎮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沒有大酒店,因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務范圍
D.城市等級越高,提供的服務也越多,越高級,因而必須淘汰快餐店,多建大酒店
讀2008年廣東省人口數及人口年齡構成圖表(圖9),回答29-30題。
29.2008年廣東省的城市化水平約為( )
A.63.4% B.72.4% C.44.0% D.36.6%
30.在三角坐標圖中,能正確表示2008年廣東省人口年齡構成的是( )
A.a B.b C.c D.d
下圖表示某地區農業生產投入的變化過程,據此完成31---32題。
31. 上圖農業生產投入中,人類活動對自然因素改造比較明顯的是
A. 農業機械、化肥、農藥 B. 飼料加工、科學技術 C. 灌溉水源、大棚 D. 優良品種、城市
32. 該地由小麥種植改為蔬菜種植,影響農業地域類型發生變化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 市場的變化 B. 國家政策的變化 C. 交通運輸的變化 D. 科技的發展
下圖是6月22日五個不同地點的晝夜長短示意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晝),據圖判斷33~34題。
33、五地中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
34、按緯度由北向南五地的順序依次是
A.②③⑤④① B.⑤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⑤ D.⑤①④②③
讀右圖,完成35題。
35.在地球的自轉運動中,甲、乙兩地
A.角速度甲大于乙 B.線速度乙大于甲
C.角速度相等 D.線速度相等
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律,是學習地理的方法之一。讀圖,完成36~37題:
36.若圖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個不同氣壓帶,箭頭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則乙表示:…( )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極地低氣壓帶 C、副熱帶高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37.若甲代表沉積巖,乙代表巖漿巖,丙代表變質巖,箭頭表示不同的地質作用,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箭頭①包括風蝕作用,不包括風化作用
B、箭頭②為外力作用
C、箭頭①、②表示的地質作用中可能都有巖漿活動
D、箭頭②為變質作用
38.“云氣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輟;水泉東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滿……”(《呂氏春秋.圜道》)這段文字主要涉及( )
A.靜態水資源的更新過程 B.水循環的水汽輸送和徑流輸送環節
C.水循環的降水和蒸發環節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古詩云:“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據此回答37~38題。
39.從地理學角度看,古詩描述的是( )
A.由赤道到兩極的域分異 B.從山麓到山頂的地域分異
C.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D.從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異
40.從塞北到江南的景觀差異,產生的基礎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熱量
2011-2012學年(下)養正中學高一地理期中考試
答 題 卷
一、單項選擇題(40題,每題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注意:選擇題要把答案涂在機讀卡上,同時也要填寫在上面表格中。
二、綜合題(3題,共40分)
1.圖13是某城市的橫剖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8分)
(1)在圖A~F中,代表中心商務區的是 ;代表工業區的是 ;代表低級住宅區的是 ,代表高級住宅區的是 。(填代號)
(2)在圖例①~④中,①類用地的建筑高度與距離市中心的關系一般是 。
原因主要是 。
①類用地中超市多分布在高樓的底層,原因主要是 ;
②類用地的主要作用是 ;
②類用地隨著城市的發展,紛紛被迫向市區外緣遷移,原因主要是

2.讀“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圖”,回答問題。(12分)
(1)如對A、B因素利用不當,容易產生哪些態環境問題。
和 。
(2)C、D、E因素中,最終決定農業生產類型和規模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農業類型的最主要區位因素。
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___________;
我國南方紅壤地區種植茶樹:_________。
東北平原農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華北平原農作物大都是兩年三熟:_________;
3、讀右圖和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右圖中②地,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口急劇增加。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土地的利用方式由粗放的放牧業→大田農業→蔬菜、水果、乳酪為主體的方向轉變,現在成為該地所在國最大的水果、蔬菜基地之一,產品可以運銷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市場。
⑴讀右圖,西部沿海地區水資源南北方有什么差異? _____
(2)從氣候因素分析,圖中②地目前農業生產有利和不利條件。
(3)從所給的文字材料分析,圖中②地從粗放的放牧業發展為全國最大的水果、蔬菜基地,其農業區位因素發生了哪些變化?
2011-2012學年(下)養正中學高一地理期中考試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40題,每題1.5分,共60分)
注意:選擇題要把答案涂在機讀卡上,同時也要填寫在上面表格中。
二、綜合題(3題,共40分)
圖4
圖5物 理 試 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豎直向上拋出一小球,3s末落回到拋出點,則小球在第2秒內的位移(不計空氣阻力)是:
A.10m B.0 C.5m D.-1.25m
2.如圖所示,一個物體放在水平面上,在與豎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移動了距離,若物體的質量為,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在此過程中:
A.摩擦力做的功為μmgs
B.力F做的功為Fscosθ
C.力F做的功為Fssinθ
D.重力做的功為mgs
3.汽車作勻加速運動,速度從零增加到v的過程中合力做功W1,從v增加到2v的過程中合力做功W2,則有:
A.W2=W1 B.W2=2W1 C.W2=3W1 D.W2=4W1
4.a、b、c三球自同一高度以相同速率拋出,a球豎直上拋,b球水平拋出,c球豎直下拋。不計空氣阻力,設三球落地的速率分別為va、vb、vc,則:
A.va>vb>vc B.va= vb>vc C.va>vb=vc D.va=vb=vc
5.火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中,若阻力不變,則牽引力F和瞬時功率P的變化情況是:
A.F變小,P不變 B.F不變,P變大 C.F變大,P變大 D.F、P都不變
6.如圖所示,有許多根交于A點的光滑硬桿具有不同的傾角和方向。每根光滑硬桿上都套有一個小環,它們的質量不相等。設在t=0時,各小環都由A點從靜止開始分別沿這些光滑硬桿下滑,那么這些小環下滑速率相同的各點聯結起來是一個:
A.球面
B.水平面
C.拋物面
D.不規則曲面
7.一條河寬100m,水流速度恒為3m/s,一條小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5m/s,關于船過河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船過河的最短時間是25s B.船過河的最短時間是12.5s
C.船以最短航程過河所需要時間是20s D.船以最短航程過河所需要時間是25s
8.從高為h處以水平速度v0拋出一個物體,不計空氣阻力,要使物體落地速度與水平地面的夾角最大,則h與v0的取值應為下列四組中的哪一組:
A.h=30m,v0=10m/s    B.h=30m,v0=30 m/s
C.h=50m,v0=10 m/s    D.h=50m,v0=30m/s
9.已知貨物的質量為m,在某段時間內起重機將貨物以加速度a加速升高h高度,則在這段時間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重力加速度為g)
A.貨物的動能一定增加mah-mgh
B.貨物的機械能一定增加mah
C.貨物的重力勢能一定增加mah
D.貨物的機械能一定增加mah+mgh
10.質量不等但有相同動能的兩物體,在動摩擦因數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則:
A.質量大的物體滑行距離小 B.它們滑行的距離一樣大
C.質量大的物體滑行時間長 D.它們滑行的時間一樣長
11.如圖所示,小球作平拋運動的初動能為6J,從傾角為30°的斜面上拋出并且落在該斜面上.若不計空氣的阻力,則它落到斜面上的動能為:
A.16J
B.14J
C.12J
D.8J
12.如圖所示,兩個勁度系數均為k的輕質彈簧與質量均為m的物塊a、b拴接,下面那個彈簧的下端壓在桌面上(不拴接),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施力將物塊a緩慢地豎直上提,直到下面那個彈簧的下端剛脫離桌面,則在此過程中物塊a重力勢能的增加了:
A. B.
C. D.
二、填空題(每空格2分,共16分)
13.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一本書的紙張的厚度,他先用卡尺測出整本書的厚度如圖所示,則卡尺的讀數是 m;這本書共有486張紙,那么每張紙的厚度為多少 m。
(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14.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
(1)將下列主要的實驗步驟,按照實驗的合理順序把步驟前的序號填在題后橫線上 。
A.用手提著紙帶使重物靜止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
B.將紙帶固定在重物上,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
C.取下紙帶,在紙帶上任選幾點,測出它們與第一個點的距離,并算出重物在打下這幾個點時的瞬時速度;
D.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
E.查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算出打下各計數點時的動能和相應的減少的重力勢能,比較它們是否相等;
(2)動能值和相應重力勢能的減少值相比,實際上哪個值會偏小些?答:____________。
(3)如圖是實驗時得到的一條紙帶,0點是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點,有關尺寸在圖中已注明。我們選中n點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下面舉一些計算n點速度的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
A. n點是第n個點,則vn=gnT
B. n點是第n個點,則vn=g(n-1)T
C.
D.
15.某同學在進行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
(1)該同學將長木板的一端適當墊高,這是為了讓小車的重力沿長木板的分力等于 。
(2)實驗時測得小車的質量為m,沙和沙桶的質量為M,實驗過程中,選出一條比較清晰的紙帶,用直尺測得各點與A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的周期為T,重力加速度為g,若取BD段研究小車的動能變化,求動能的變化正確的表達式是 。
A.mg(d3-d1) B.Mg(d3-d1)
C.m2 D.md4(d4-2d2)/8T2
(3)如圖所示,為了改進實驗,某同學在小車前端安裝一個小型的拉力傳感器,它可以直接顯示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的大小。那么,改進以后,實驗過程中還要保證沙和沙桶的質量遠遠小與小車的質量嗎?答:____________。
三、計算題(第16、17題各8分,第18、19題各10分,共36分)
16.從某一高處水平拋出一個物體,拋出后2s末它的速度方向與水平面成45o角,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水平面成60o角,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拋出時物體初速度v0的大小;
(2)拋出點離地面的高度h的大小。
17.質量m=1kg的物體,以初速度v0經過坐標原點時刻,受到與初速度同方向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沿粗糙水平面運動,如圖(a)所示;經過位移4m時,拉力F停止作用,運動到位移是8m時物體停止。運動過程中動能與位移的關系Ek-x的圖線如圖(b)所示。(g取10m/s2)
(1)物體跟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為多大?
(2)拉力F的大小為多少?
18.如圖所示,左右對稱的斜面傾角均為θ,底端由一段很短的光滑圓弧相連。一個小滑塊放在右邊斜面距離地面高度為h0的A點處,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且μ<tanθ,現在由靜止釋放小滑塊,求:
(1)滑塊第一次沖上左邊斜面的最大高度h1為多少?
(2)滑塊停止運動前在斜面上經過的總路程s的大小?
19.如圖所示,滑雪軌道由一段曲面斜坡和一段水平臺面組成,臺面離水平地面高為h1,與臺面末端點B的水平距離為s的C處有一個高為h2的豎直障礙物CD。某質量為m的運動員,從斜坡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沿滑雪道自由下滑,經B點飛出后恰好能從障礙物上端點D越過。若以地面為零重力勢能面,運動員在斜坡和平臺上滑行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為其在A處重力勢能的k倍(k<1),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求:
(1) 運動員從障礙物上端點D越過時速度vD的大小;
(2) A點離地面的高度h3。
2012年養正中學高一年(下)期中考《物理》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二、填空題(每空格2分,共16分)
三、計算題(第16、17題各8分,第18、19題各10分,共36分)
F
θ
30°
a
b
4
5
6
0
5
0
A
B
C
D
E
d1
d2
d3
d4
x / m
O
Ek / J
2
4
6
8
12
10
8
6
4
2
圖(b)
x / m
圖(a)
13. 4.42×10-2 ; 9.09×10-5 ; 14. BADCE ; 動能值 ; C
15. 阻力 ; D ; 不需要
17.解:(1)在4m到8m位移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
(2分)
∴ (2分)
(2)在0到4m位移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
(2分)
∴ (2分)
18.解:(1)由動能定理得:
mgh0 — μmgcosθ—μmgcosθ= 0 (3分)
(2分)
(2)設滑塊停止運動前在斜面上經過的路程為s。根據動能定理:
mgh0 — μmgscosθ = 0 (3分)
(2分)出卷人:胡海光 王希妮 審卷人:王偉藝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第I卷(選擇題 共115分)
第一部分:聽力(共兩節,滿分30分)
做題時,先將答案劃在試卷上。錄音內容結束后,你將有兩分鐘的時間將試卷上的答案轉涂到答題卡上。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7.5分)
1.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his exam
A. He is happy. B. He does not care. C. He is disappointed.
2. What is the woman thinking about
A. Getting a part-time job. B. Doing better in her job. C. Changing her job.
3. 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the street . B. In a hotel. C. In a school.
4.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o put some money in the bank. .
B.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C. To save a lot of money.
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alogue
A. The man liked the Professor’s speech.
B. The man disliked the Professor’s speech.
C. The man didn’t listen to the Professor’s speech.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22.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或獨白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將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或獨白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 回答第6至7題。
6. How does the woman go to the place
A. By bike. B. By bus. C. By taxi.
7.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
A. She has walked more than two blocks.
B. She is in Nanjing Road now.
C. She is on the wrong street.
聽第7段材料, 回答第8至10題。
8. Who is the woman buying a gift for
A. Her son. B. Her brother. C. Her nephew.
9.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want to spend on the gift
A. Twenty dollars. B. Fifty dollars. C. Ten dollars.
10. What is the first gift the man suggests to the woman
A. A chess set. B. A pen and pencil C. A handball set.
聽第8段材料, 回答第11至13題。
11.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Neighbors. B. Doctor and patient. C. Friends.
12. When does the woman cough most seriously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 C. At night
13. What did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
A. He examined the woman carefully.
B. He gave her some medicine and some advice as well.
C. He just told her not to worry too much.
聽第9段材料, 回答第14至16題。
14.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leave her present job
A. She has never liked the job.
B. She wants to travel and learn another language.
C. She wants to travel and teach English.
15. Which country is the woman most likely to go to if she is given a job there
A. Italy. B. Australia. C. England.
16.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Boss and worker. B. Husband and wife. C. Teacher and student.
聽第10段材料, 回答第17至20題。
17. Why did John’s parents buy him a computer
A. He won a silver medal in 200-metre race.
B. He won a silver medal in 800-metre race.
C. He won a silver medal in 400-metre race.
18. What would happen when John was late for the school bus
A. He would quickly run to school.
B. He would stay away from school for the day.
C. He would ride his bike to school.
19. Why do you think John was happy in the end
A. His mother showed him her love and respect.
B. His mother helped to save his face.
C. He could still play the computer games late at night.
20.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John
A. John was good at sports, but poor in his lessons.
B. John always studied on his computer.
C. John would give up his bad habit.
第二部分 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45分)
第一節 單項填空(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21. ----Hurry up! We don't have much time left.
---- ____________. We still have two hours.
A. Take it easy. B. So what? C. Why not D. Who knows.
22. I try to persuade John _______ the benefit that he can get ______walking to his office, but he has been too addicted_____ cars.
A. into; of; on B. of; from; to C. from; to; by D. out of; from; on
23. Tintin _______ for so many years and now he is on a new voyage to find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
A. adventured B. is adventuring C. had adventured D. has been adventuring
24. ___________ with the old chewing gum, the new one is sweeter and cheaper.
A. Comparing B. To compare C. Compared D. Compares
25. What happened last week suggested that our plan didn’t __________.
A. work out B. turn out C. come out D. figure out
26. Mary ____ a stranger who looked like the escaped prisoner hanging around the store and reported it to the police.
A. admitted B. arrested C. observed D. occupied
27. The evening news is often criticized for being __________ because what it shows isn’t worth much.
A. sensitive B. fashionable C. horrible D. shallow
28. Solar cars are clean and safe, _________ makes them popular among the environmentalists.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ere
29. Those who have finished filling out the answer sheets please hand them in, ________
A. will you B. can they C. don’t you D haven’t they
30. I would appreciate _______ if you would teach me how to use this new machine.
A. that B. / C. it D. this
31. He had finally fallen asleep _______ a noise woke him up.
A. while B. after C. until D. when
32. If you always do _____ you like without considering others’ feelings, you will end up with no friends.
A. whatever B. whichever C. however D. wherever
33. Researchers found that __________ the horrible sound came from a blackboard seemed to bring more discomfort to the listeners.
A. knowing B. to know C. known D. knew
34. I jumped out of the chair ______:“Don’t touch me! I am tired of dancing with you.”
A. scream B. screaming C. screamed D. to scream
35.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_______ been carried out to find a cure for cancer so far.
A. had B. have C. has D. having
第二節 完型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
閱讀下面短文,從短文后所給各題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Lily was heading down the sidewalk towards her subway stop in Washington. She had a lot to do at work. But as she hurried down the 36 , she started to feel warm. By the time she 37 to the platform. Lily felt sick – maybe it hadn’t been a 38 idea to give blood the night before, she thought. She leaned 39 against a post close to the tracks.
Several metres away, John and his girlfriend Mary, found a 40 close to where the front of the train would stop. Suddenly he 41 the scream, followed by someone shouting. “Oh, my God she 42 in!” John didn’t hesitate. Taking off and 43 the bag to his friend, he 44 down to the tracks and ran some 12 metres towards the body lying facedown on the 45 . By the time John reached Lily, he could “ 46 vibration(震動)on the tracks and see the light 47 the tunnel ,” he remembers. “The train was maybe 20 seconds from the station.”
48 ,a former high school wrestler who trains at a gym to stay in shape, 49 Lily under her armpits (腋窩). It was 50 to lift her, but he managed to raise her 1.2 meters to the 51 so that bystanders (旁觀者) could grab her arms and drag her away from the edge. As the train closed in, John had to 52 himself onto the platform. He did so just seconds before the train passed by him and came to a stop.
When Lily woke up again, she felt herself being 53 along the ground, and saw someone else around her. Police and fire officials soon arrived and Lily 54 a series of operations on her face 55 fortunately she didn’t lose her life.
36.A.stairs B.windows C.platform D.exit
37.A.moved B.arrived C.got D.reached
38.A.had B.good C.common D.special
39.A.easily B.luckily C.happily D.heavily
40.A.place B.poster C.door D.restroom
41.A.learned B.noticed C.heard D.saw
42.A.ran B.looked C.took D.fell
43.A.receiving B.throwing C.breaking D.losing
44.A.jumped B.walked C.went D.sat
45.A.paths B.tracks C.trains D.seats
46.A.change B.watch C.feel D.realize
47.A.going into B.making into C.pulling into D.coming into
48.A.Lily B.Joe C.Mary D.John
49.A.grabbed B.pushed C.woke D.called
50.A.hard B.easy C.timely D.possible
51.A.train B.platform C.station D.shop
52.A.take B.convince C.tell D.lift
53.A.beaten B.stolen C.pulled D.worried
54.A.needed B.required C.asked D.ordered
55.A.and B.or C.but D.so
第三部分 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A
When I was a baby, I entertained you and made you laugh.Whenever I was "bad", you'd shake your finger at me and ask: "How could you "—but then you'd give up, and roll me over for a belly scratch and I believed that life could not be any more perfect.
My housetraining was a long process, because you were terribly busy, but we worked on that together.We went for long walks, runs in the park and car rides.We stopped for ice cream.I took long naps in the sun waiting for you to come home at the end of the day.
Gradually, you began spending more time at work and on your career, and more time searching for a human mate.Eventually, you fell in love.She, now your wife, is not a dog person, but I still welcomed her into our home.I was happy because you were happy.Then the human babies came along and I shared your excitement, I was fascinated by their pinkness, how they smelled, and I wanted to mother them too.Your wife was afraid I would bite them.But as they began to grow, I became their friend.
Now, you have a new job in another city and you and they will be moving to an apartment that does not allow pets.You've made the right decision for your "family" , but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your only family.
I was excited about the car ride until we arrived at the dog shelter.It smelled of dogs and cats, of fear, of hopelessness.You filled out the paperwork and said:" I know you will find a good home for her." They shrugged and gave you a pained look.The children were in tears as they waved me goodbye.And "How could you " were the only three words that swept over my mind.
Is it better to live with hope or without hope At first, whenever anyone passed my pen, I rushed to the front, hoping it was you, that you had changed your mind and that this was all a bad dream.
My beloved master, I will think of you and wait for you forever.I hope you receive more faithfulness from your family than you showed to me.
56.Who tells this story
A.A dog. B.A child. C.A dog's owner. D.A dog trainer
57.Why did the dog's owner take his dog to the dog shelter
A.He had a newborn baby. B.His wife did not like the dog.
C.He was moving into a new building. D.He thought the dog too troublesome.
58.Which is true about the dog when it lived at the dog shelter
A.It hoped to be adopted by another family. B.It continued to love its former owner.
C.It did not trust humans any more. D.It was excited about the shelter.
59.What is the story about
A.Man’s bad behaviors. B.Love dogs. C.Never raise a dog. D.A faithful dog.
B
Michael, a typical American, stays home on workdays. He plugs into his personal computer terminal in order to connect with the office. After work, he puts on his headphones, watches a movie on his home video recorder, or plays baseball on the computer. On many days, Michael doesn’t talk to any other human beings, and he doesn’t see any people except the ones on television. Michael is imaginary, but his life style is very possible. The inventions of modern technology seem to be cutting us off from contact with our fellow human beings.
The world of business is one area in which technology is isolating us. Experts say, for example, that many people will soon be able to work at home. With access to a large central computer, employees such as office clerks, insurance agents, and accountants could do their jobs at display terminals in their own homes. They would never have to actually see the people they’re dealing with. In addition, the way employees are paid will change. Workers’ salaries will be automatically paid into their bank accounts, making paper checks unnecessary. No workers will deal with machines to put in or take out money from their accounts.
Another area that technology is changing is entertainment. Music, for instance, was once a group experience. People listened to music at concert halls or in small social gatherings. For many people now, however, music is an individual experience.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or sitting in their living rooms, they wear headphones to build a wall of music around them. Movie entertainment is changing, too. Movies used to be social events. Now fewer people are going out to see a movie. Many more are choosing to wait for a film to appear on television or are borrowing videotapes to watch at home. Instead of laughing with others, viewers watch movies in their own living rooms.
60. After work, Michael likes to ____________.
A. listen to music at the concert hall B. watch a movie in his living room
C. run a program on his computer in his office D. play baseball with his workmates
6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Clerks will be able to work at home.
B. One can play baseball on the computer.
C. One can listen to music without disturbing others.
D. One can borrow books from libraries at home.
62. The sentence “Michael is imaginary, but his lifestyle is very possible” means _________.
A. Michael is a person full of imagination and he can make his dreams come true
B. Michael is not a real person but the lifestyle does exist
C. Michael has ambitions but he can’t make his dreams come true
D. Michael is a person full of imagination and his lifestyle is common nowadays
63. What will the author most probably discuss after the last paragraph
A. Games and sports. B. Personal banking. C. Music and films. 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64.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We may no longer need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human beings.
B. Modern technology seems to be separating human being.
C. We may no longer need to work in the office.
D. Modern 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for us to work and entertain ourselves at home.
C
“Our aim is to take our art to the world and make people understand what it is to move,” said David Belle, the founder of parkour(跑酷).
Do you love running It is a good exercise, yet many people find it boring.But what if making your morning jog a creative one Like jumping from walls and over gaps, and ground rolls Just like the James Bond in the movie Casino Royale Bond jumps down from a roof to a windowsill and then runs several blocks over obstacles on the way.It is just because of Bond’s wonderful performances that the sport has become popular worldwide.
Yes, that’s parkour, an extreme street sport aimed at moving from one point to another as quickly as possible, getting over all the obstacles in the path using only the abilities of the human body.Parkour is considered an extreme sport.As its participants dash around a city, they may jump over fences, run up walls and even move from rooftop to rooftop.
Parkour can be just as exciting and charming as it sounds, but its participants see parkour much more than that.
Overcoming all the obstacles on the course and in life is part of the philosophy(理念) behind parkour.This is the same as life.You must determine your destination, go straight, jump over all the barriers as if in parkour and never fall back from them in your life, to reach the destination successfully.A parkour lover said, “I love parkour because its philosophy has become my life, my way to do everything.”
Another philosophy we’ve learnt from parkour is freedom.It can be done by anyone, at any time, anywhere in the world.It is a kind of expression of trust in yourself that you earn energy and confidence.
65.Parkour has become popular throughout the world because of .
A.its founder, David Belle B.the film, Casino Royale
C.its risks and tricks D.the varieties of participants
66.The underlined word “obstacles” in Paragraph 2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 ”.
A.streets B.objects C.barriers D.roofs
67.As its participants move around a city, .
A.they can ask for help B.they may choose to escape
C.they should run to extremes D.they must learn to survive
68.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philosophy of parkour
A.Sports and extremes. B.Excitement and popularity.
C.Dreams and success. D.Determination and freedom.
D
We can make mistakes at any age. Some mistakes we make are about money, but most mistakes are about people. "Did Jerry really care when I broke up with Perry " "When I got that great job, did Parker, as a friend, really feel good about it Or did she envy my luck " "And was Victor friendly just because I had a car " When we look back, doubts like these can make us feel bad.
  But when we look back, it is too late.
  Why do we go wrong about our friends, or our enemies Sometimes what people say hides their real meanings. And if we do not really listen, we miss the feeling behind the words. Suppose someone tells you, "You're a lucky dog!" Is he really on your side If he says, "You're a lucky guy!", that is being friendly. But "a lucky dog " There is a bit of envy in those words. What he may be saying is that he does not think you deserve your luck.
  "Just think of all the things you have to be thankful for" is another phrase that says one thing and means another. It could mean that the speaker is trying to get you to see your problem. But this phrase contains the thought that your problem is not at all important.
  How can you tell the real meaning behind someone's words One way is to take a good look at the person talking. Do his words fit the way he looks Is what he says shown by the tone of voice The look in his eyes Stop and think. The minute you spend thinking about the real meaning of what people say to you may save your another mistake.
69. When the writer thinks of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happened between him and his friends, he _____.
  A. feels happy, thinking how nice his friends were to him
  B. feels he might not have understood his friends' true feelings
  C. think it a mistake to have broken up with his girl friend
  D. is sorry that his friends let him down
70. When the writer talks about someone saying, "You're a lucky dog!", he is saying that_____.
  A. the speaker is just friendly
  B. this sentence suggests the same as "You're a lucky guy!"
  C. the word "dog" should not be used to apply to people
  D. sometimes the words show that the speaker is a bit envious
71. This passage tries to tell you how to ______.
  A. avoid mistakes about money and friends
  B. get an idea of friendly people
  C. avoid mistakes in understanding what people tell you
  D. keep people friendly without trusting them
E
Many of us still tend to think that emotions can affect reasonable thought, and sometimes land us in trouble. But in recent years psychologists have taken quite a different view. Keith Oatley,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Glasgow University, is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which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s.
He believes we are very ambivalent about them: we think of our emotions as being unreasonable, but we also consider them as necessary to being human. For example, Mr. Spock, a character in the television series Startrek is super-intelligent--and he has no emotions at all! However, he is never made captain of the spaceship. Maybe, this is because Mr. Spock is not the kind of person you can share your feelings with--a person who shows his emotions.
As Professor Oatley points out, our emotions have very important functions, for example, fear. If we cross the road and a car approaches, we usually stop moving or step back. We stop what we are doing, check what we have done -- and pay very careful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The emotion of fear makes us take some action which helps keep us safe.
On the other hand, if things are going well and small problems come up, we find we can solve them with the resources we have. As a consequence, we tend to feel happy and usually continue doing the job.
Anger is an emotion that tends to appear when someone is preventing us from doing something. Then it enables us to prepare ourselves to be quite aggressive to that person, or to work harder, and so on.
Professor Oatley believes emotions generally occur at these important moments in actions. With fear and anger, our emotions make us decide to start doing something else, while with happiness they "suggest" we continue what we are already doing.
72. What's Keith Oatley's opinion about emotions
A. They affect reasonable thought. B. They get us into trouble.
C. They are helpful to us. D. They are reasonable.
7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we are very ambivalent about them" in Paragraph 2 mean
A. We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towards emotions. B. We have similar ideas of emotions.
C. We are quite clear about emotions. D. We can do nothing about emotions.
7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Fear helps us to be careful about our surroundings.
B. Happiness inspires us to continue what we are doing.
C. Anger may urge us to make greater efforts.
D. Anger tends to do us more harm than good.
75.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A. we must control our emotions in daily life
B. emotions play a more important part than we realize
C. positive emotions such as love and joy are good for us
D.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fear and anger make us continue what we are doing
英 語 試 題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35分)
第四部分 寫作(共兩節,滿分35分)
第一節 短文填詞(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閱讀下面短文,根據以下提示:1)漢語提示,2)首字母提示,3)語境提示,在每個空格內填入一個適當的英語單詞,并將該詞完整地寫在右邊相對應的橫線上。所填單詞要求意義準確,拼寫正確。
Tom and I drove to Tainan last month. A___ it was a holiday, traffic on the freeway was heavy. I asked Tom to fasten the safety _____(帶子), but he turned a deaf ear to my a_________. About thirty minutes later, the accident happened. All at ____, the car before us slowed down, but Tom couldn’t stop our car ______ time and the result was a bumper crash. I screamed to find that Tom’s face was covered with blood. L_____, he only suffered a slight injury. “I wish I had t________ your advice. W_______ a fool I was to ignore what you told me!” said Tom with a shy smile. “If _____ I had insisted! The injury could have been reduced to a minimum,” I also _______(責備) myself.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書面表達(滿分25分)
某英語雜志社“中學生專欄”在舉辦英語征文比賽。請你根據下表所列的內容要點,用英語以“Learn to smile”為題寫一篇短文,參加比賽。
生活中會有不愉快的事,如……,微笑總能幫助我們。所以:
1.要學會對自己微笑: 微笑能使你自信; 
2.要學會對他人微笑: 微笑能使你與他人相處得更融洽;
3.微笑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注意:1、 詞數120左右。短文的開頭已為你寫好,不計入總詞數;
2、 文章須包括所有內容要點,不要逐句翻譯,可適當發揮,使短文連貫、通順。
Learn to smile
Smile is an attitude to life.(范圍:必修一∽必修三 第二章 第一節 第二節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命題:杜惠東 審核:余麗娜
一、選擇題(45分,共35題。每小題僅有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第1題至第25題[共25題],每小題為1分。第26題至第35題[共10題],每小題為2分)
1、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生物的細胞與組織,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用10倍物鏡觀察水綿玻片時,玻片與物鏡的距離為0.5 cm,若改用30倍物鏡觀察時,則玻片與物鏡的距離應調整在1.5 cm 左右
B.若載玻片上有d字母,則視野下呈現p字母
C.觀察向日葵葉片的保衛細胞時,若將玻片標本向右方移動,則視野下保衛細胞向左方移動
D.視野下觀察到眼蟲游向右上方,則應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以便追蹤觀察
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細胞結構共性的是(  )
A.都具有遺傳物質 B.都具有選擇通透性的膜結構
C.都具有核糖體 D.都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3、對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配方,敘述不正確的是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試劑的配制是將0.05g/mL的CuSO4溶液和0.1g/mL的NaOH等量混合
C.雙縮脲試劑是將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 mL0.1g/m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雙縮脲試劑含有兩種試劑為:0.1 g/mL的NaOH溶液和0.01 g/mL的CuSO4溶液
4、下列動、植物糖類、脂肪的分類與比較正確的是(  )A
5、“三鹿奶粉事件”中,不法商人給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質“三聚氰胺”以提高奶粉檢測時N元素的含量,造成了部分兒童患腎結石,蛋白質中N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質的(  )
A.肽鍵 B.游離的氨基 C.游離的羧基 D.R基
6、汶川地震后,很多遇難者長時間被掩埋在地下,已經無法通過外觀來辨認。國家派出大批法醫力量,他們對遺體拍照,提取DNA,可運用DNA指紋技術對死者的身份進行鑒定,這是由于DNA分子具有(  )
A.特異性 B.多樣性 C.穩定性 D.高分子性
7、下圖是細胞膜亞顯微結構模式圖,①—③表示構成細胞膜的物質。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③構成細胞膜的基本骨架
B.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C.細胞識別與物質①有關
D.由②參加的物質運輸不一定為主動運輸
8、關于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制片時葉片應保持干燥 B.活細胞中細胞質基質的葉綠體是靜止不動
C.選用含葉綠體大而少的細胞來觀察 D.兩者均需要健那綠進行染色
9、將某植物細胞各部分結構用差速離心法分離后,取其中三種細胞器測定它們有機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蛋白質(%) 脂質(%) 核酸(%)
細胞器甲 67 20 微量
細胞器乙 59 40 0
細胞器丙 61 0 39
A.細胞器甲可能是線粒體、葉綠體或核糖體
B.細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質和脂質,說明其具有膜結構,肯定與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關
C.細胞器丙中進行的生理過程產生水,產生的水中的氫來自于羧基和氨基
D.藍藻細胞與此細胞共有的細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10、下列有關生物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和蛋白質,其功能主要取決于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
B.原核細胞結構簡單,沒有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內質網等,所以不具有生物膜
C.生物膜對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的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起決定性作用
D.線粒體膜、葉綠體膜、溶酶體膜、內質網膜等為化學反應的進行提供了廣闊的場所
11、下列關于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核內存在著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B.細胞核是遺傳的信息庫,控制著生物的所有性狀
C.大分子物質從核孔進出穿越了兩層生物膜
D.核孔是蛋白質、RNA、DNA等大分子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12、已知魚鰾是一種半透膜。若向魚鰾內注入適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魚鰾內的空氣,扎緊開口,將其浸沒在盛有10%蔗糖溶液中,下列能正確表示燒杯內蔗糖溶液濃度隨時間變化趨勢的示意圖是(  )B
13、某同學在實驗室中做“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時,在實驗室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實驗,實驗步驟和現象如下表:
實驗組 5分鐘 再過5分鐘 滴加清水5分鐘
① 0.3 g·mL-1蔗糖溶液 x 無變化 質壁分離復原
② 0.5 g·mL-1蔗糖溶液 質壁分離 y 無變化
③ 1 mol·L-1 KNO3溶液 質壁分離 質壁分離 z
④ 1 mol·L-1醋酸溶液 無變化 細胞大小無變化 細胞大小無變化
對上表的推斷或解釋不正確的是(  )
A.x為質壁分離,因為細胞壁伸縮性弱于細胞膜
B.y為質壁分離,可能導致細胞失水過多而死亡
C.z為細胞稍增大,細胞液顏色逐漸變淺
D.④組無變化是因為細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14、圖中曲線a、b表示分子跨膜運輸速率與O2濃度的關系,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曲線a代表被動運輸,曲線b代表主動運輸
B.曲線a代表的分子跨膜運輸一定不需要載體蛋白
C.曲線b轉運速率達到飽和的原因是細胞膜上載體蛋白數量有限
D.溫度可影響生物膜的流動性從而對曲線a、b轉運速率均有影響
15、某同學在研究化合物P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時,得到如右圖所示的實驗結果。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一定范圍內,底物濃度影響著酶促反應速率
B.曲線①作為實驗對照
C.P對該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應溫度不斷升高,則A點持續上移
16、ATP是細胞中的能量通貨,關于ATP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人在饑餓時,ATP可水解為一個腺苷和三個磷酸
B.ATP的元素組成有C、H、O、N、P
C.ATP中的能量可來自光能和化學能,也可轉化為光能和化學能
D.在有氧與缺氧的條件下,細胞質基質都能形成ATP
17、某同學為了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類型,制作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甲、乙中各加等量的經煮沸后冷卻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內用液體石蠟隔絕空氣。對該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
A.該實驗不能以有無CO2的產生來判斷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類型
B.將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雜菌污染,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C.乙和甲比較,說明酵母菌在不同的條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類型
D.乙為甲的空白對照實驗,以排除無關因素對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響
18、以下甲、乙兩圖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綠色器官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氧濃度為a時的情況對應的是乙圖中的A點
B.甲圖中氧濃度為b時的情況對應的是乙圖中的CD段
C.甲圖的a、b、c、d四個濃度中c最適合貯藏 D.甲圖中氧濃度為d時沒有酒精產生
19、圖為光能在葉綠體中轉換的示意圖,U、V、W、X、Y代表參與光能轉換的物質。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A.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傳遞光能
B.V吸收光能后被激發,使H2O分解,產生電子流
C.W為CO2的還原劑,其也是能量來源之一
D.U至Y的能量轉換在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上進行
20、某研究組獲得了水稻的葉黃素缺失突變體。將其葉片進行了紅光照射光吸收測定和色素層析條帶分析(順序為從上至下),與正常葉片相比,實驗結果是( )
A.光吸收差異顯著,色素帶缺第2條 B.光吸收差異不顯著,色素帶缺第2條
C.光吸收差異顯著,色素帶缺第3條 D.光吸收差異不顯著,色素帶缺第3條
21、科學家用32P的磷酸鹽做標記,浸泡蠶豆幼苗,追蹤蠶豆根尖細胞分裂情況,得到根尖細胞連續分裂數據,A→F為細胞分裂的某個階段,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DE階段發生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B.BC階段結束時DNA含量增加一倍
C.CD階段完成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D.一個細胞周期CD+DE等于17.3
22、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某同學觀察到一個處于分裂中期的細胞,在該細胞中會觀察到的結構包括(  )
①細胞壁 ②染色體 ③紡錘體 ④中心體 ⑤核仁 ⑥赤道板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⑥ D.①⑤⑥
23、如圖是人體局部內環境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結構1和結構2中的細胞所處的具體內環境不同
B.當人體發生花粉過敏反應時,C液會減少
C.當組織細胞產生的代謝產物大量累積在C液中時,B液會增加
D.結構1內部的血紅蛋白是存在細胞外液的主要成分
24、如圖是關于人體內環境穩態調節的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乙表示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
B.丙、丁可以表示溫度和酸堿度
C.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必然會引起代謝紊亂而導致疾病
D.人體、種群、生態系統等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均存在穩態
25、如圖是反射弧的模式圖(a、b、c、d、e表示反射弧的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觸的組成部分),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d為傳出神經,b為傳入神經 B.興奮在結構c和結構b的傳導速度相同
C.Ⅱ處發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D.正常機體內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是單向的
26、科學家在研究細胞膜運輸物質時發現有下列四種關系,分別用四種曲線表示:在研究具體的物質X時,發現與曲線②和④相符。試問:細胞膜運輸物質X的方式是(  )
A.主動運輸 B.自由擴散 C.胞吞和胞吐 D.無法判斷
27、如圖曲線表示物質M生成物質N的化學反應,在無催化劑條件下和有酶催化條件下的能量變化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條件下,使物質M生成物質N反應發生需要的活化能
B.ab段表示在無催化劑催化條件下,使物質M生成物質N反應發生需要的活化能
C.若將酶催化改為無機催化劑催化該反應,則b在縱軸上將向下移動
D.若只改變反應的溫度或pH條件,則圖中的曲線原有形狀可發生改變
28、生物體內能量代謝中ATP的合成和利用過程如圖所示。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過程和b過程都有[H]生成和消耗 B.①過程和②過程的酶和場所不相同
C.c表示吸收的能量,d表示釋放的能量,兩者數值相等、形式相同
D.ATP在活細胞中的含量很少,但轉化速度很快
29、如圖為某同學構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過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線粒體內膜上 B.產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6來自葉綠體 D.3全部釋放到大氣中
30、用某種大小相似的綠色植物葉片,分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已知葉片實驗前重量,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h,測其重量變化,立即再光照1h(光強度相同),再測其重量變化。得到如下結果:
組別 一 二 三 四
溫度/℃ 27 28 29 30
暗處理后重量變化/mg -1 -2 -3 -1
光照后與暗處理前重量變化/mg +3 +3 +3 +1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該葉片呼吸作用酶最適溫度約為29℃ B.光照時,一、二、三組釋放氧氣量相等
C.光照時,第四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D.光照時,第四組合成葡萄糖總量為3mg
31、在做“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對相關試劑的使用情況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們所得的實驗結果依次應為(  )
甲 乙 丙 丁
丙酮 - + + +
水 + - - -
CaCO3 + + - +
SiO2 + +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32、圖示根尖的結構及細胞分裂和分化的情況。正確的是( )
A.觀察細胞質壁分離時可選擇a和b區細胞
B.觀察根尖有絲分裂時應選擇b區細胞
C.①過程所經歷的時間明顯比②過程短
D.③和④過程中細胞核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
33、如圖是蛙的紅細胞無絲分裂過程,和有絲分裂相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沒有DNA和染色體的復制
B.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
C.分裂過程中細胞核縊裂成兩個細胞核,因此子細胞中染色體減少一半
D.無絲分裂只發生在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中,有絲分裂只發生在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中
34、如圖表示三種海蟹在其他環境條件一定時,實驗條件下,不斷改變海水鹽度,它們血液濃度的變化情況(已知海水的濃度約為0.5 mol/L),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①在較低濃度的海水中才能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是甲
②無法判斷甲、乙、丙調節內環境相對穩定能力的強弱
③調節內環境相對穩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能力最強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
35、下圖表示神經纖維某部位膜內外電位差變化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代表靜息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
B.b點時,鉀離子通道開放外流
C.c點時,該部位正處于興奮狀態,某外表現為負電位
D.d點時,鈉離子通道開放內流
二、非選擇題(55分,共5題)
1、(15分,每小格1分)圖1表示人體體液物質交換示意圖(A、B、C、D表示體液,a、b、c、d相關的結構),圖2為人體組織局部結構示意圖。試分析下圖,回答問題:
(1)圖1中A、B、C、D都是人體體液之一,其中 C是 ,圖1中A、B、D分別對應圖2中的 、 、 ;人體消化道的消化液也在體內, (屬于或不屬于)內環境成分
(2)圖1中,A較B、D含有較多的成分是__________
(3)以圖2為例,嚴重營養不良使血漿蛋白含量下降,血漿的滲透壓________,因而水分流向[ ](填標號);過度疲勞時,代謝產物的大量積累,導致[ ](填標號)滲透壓________;以上原因都可能導致______________現象
(4)以圖2為例,②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②的pH一般穩定在__________范圍,這與其含有緩沖對有關,其主要的緩沖對是__________
2、(15分,每小格1分)圖1是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圖,圖2是圖1中A結構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突觸的結構示意圖,在a、d兩點連接一個測量電位變化的靈敏電流計。據圖分析回答:
(1)圖1中,1結構表示 ,2結構表示 。興奮在C上傳導的方向是 ,信號形式是 ,興奮在A的傳導方向是
(2)圖2中,F結構僅存在于[ ] (細胞結構),F結構形成與 (細胞結構)有關,其內含神經遞質,該物質通過 (方式)分泌到B中,可與[ ]
上的受體結合,從而引起下一神經元興奮或抑制。B結構中充滿 液,其中含有分解遞質的酶
(3)請在下列坐標軸上用曲線來表示分別刺激b、c點,ad兩點的電位差(a點→d點)變化
3、(7分,每小格1分)圖1、圖2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圖3表示有絲分裂中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變化,圖4表示有絲分裂中不同時期染色體和DNA的數量關系。據圖回答問題:
(1)圖1細胞在有絲分裂的所處時期是 ,對應圖3曲線的 段,對應圖4柱形圖的 圖
(2)圖3曲線AB段產生的原因 , CD段產生的原因 ,對應圖4柱形圖的 圖
(3)圖4不應存在的柱形圖是 圖
4、(12分,每小格2分)細辛是一種適宜在森林下層(腐質層深厚處)生活的植物,濱藜是一種適宜在沙漠環境生活的植物。圖1是上述兩種植物(用甲、乙表示)單位時間內吸收與釋放二氧化碳的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圖2表示甲植物葉肉細胞中兩種細胞器在圖1中四種不同光照強度(0、b1、b2、c)下的生理狀態。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1中,代表濱藜的曲線是 ;當光照強度為b1時,甲植物葉肉細胞內產生ATP的場所有
(2)IV狀態下影響O2消耗速率的環境因素主要是
(3)就圖1甲曲線代表的植物來說,四種不同光照強度(0、b1、b2、c)對應圖2中的狀態依次是 。假如濱藜、細辛兩種植物葉綠體中的基粒大小和基粒類囊體層數存在較大差異,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角度分析,含有較大基粒和較多類囊體層數的植物是 (填植物名稱)
(4)生產實踐中經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圖1表示大棚內乙植物在溫度、水分適宜的條件下測得的曲線,則d點之后CO2吸收量受到了某外界因素的限制,進而限制產量的增加;若要改變這一限制因素,提高乙植物的產量,通常采用增施有機肥料(如農家肥)的方法,其原理是
5、(6分)如圖表示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細胞結構,甲~丁表示結構中的物質。請據圖回答:
(1)①~⑦中,具有雙層膜的是 (填序號),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結構是 (填序號)
(2)結構⑥⑦中,能增大膜面積的結構分別是 、
(3)結構①中進行的過程是 ,經過①→②→③→④合成的物質稱為
2011-2012學年下學期養正中學高一年期中考試
生物學科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45分,共35題。每小題僅有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第1題至第25題,每小題為1分,第26題至第35題,每小題為2分)
二、非選擇題(55分,共5題)
2、(15分,除標注外,每小格1分)
參考答案:
(1)感受器 效應器 雙向的 電信號 單向的
(2)A 突觸前膜 高爾基體 胞吐 C 突觸后膜 組織液
(3)①為2分,②為3分
時間/ms
刺激b點后,ad兩點電位差變化曲線
a→d
電位差/mv

時間/ms
刺激c點后,ad兩點電位差變化曲線
a→d
電位差/mv

時間/ms
刺激c點后,ad兩點電位差變化曲線
a→d
電位差/mv

時間/ms
刺激b點后,ad兩點電位差變化曲線
a→d
電位差/mv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板桥市| 内乡县| 当阳市| 尼木县| 康定县| 荥阳市| 靖远县| 萨迦县| 宜君县| 双柏县| 阿瓦提县| 吴忠市| 英超| 兴仁县| 博白县| 青田县| 海宁市| 乌鲁木齐市| 乌苏市| 定远县| 阿坝县| 英超| 四平市| 武定县| 洞口县| 嵩明县| 桃园县| 沛县| 东莞市| 历史| 安远县| 青冈县| 南开区| 澳门| 元氏县| 壤塘县| 兴安盟| 罗定市| 满洲里市|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