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6張PPT)寶雞市教研室 楊文睿2012年4月24日2011年中考物理試題答卷分析及教學建議一 、分析2011年陜西中考物理試題的特點。二 、分析學生答題情況及失分原因。三 、幾點教學建議。一、分析2011年陜西中考物理試題的特點2011年陜西中考物理試題相對穩定,命題依然依據課標,立足教材,以生活、物理和科學技術發展為平臺,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物理知識的應用性、探究性和綜合性上考查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試題所選取素材大部分源于日常生活、生產和科技發展實際,并突出了當今社會關注的能量、環保、節能的意識,讓學生感覺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符合新課標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改理念。(1)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注重考察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對結論的準確描述;初中物理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本套試題很好的體現了該項要求。例如:選擇題8以國家重點工程——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的“公路列車”為背景,考察學生對平均速度、壓強、二力平衡、慣性等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實驗探究30題,以課本基本實驗為依托考察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對實驗結論的掌握。(2)試題內容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加強了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例如:選擇5以生活常見的電吹風為背景,考察學生對串、并聯電路、蒸發吸熱、電流熱效應及力的作用效果等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填空24以帶有放大鏡的指甲刀為切入點,考察學生對透鏡成像規律、杠桿知識的掌握情況。(3)物理知識與科技發展相結合,體現節能,環保理念,情景設計新穎。陜西中考物理試題又一特點,就是關注科技發展,以題目告訴學生科技技術發展的同時,讓學生也能根據已有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現象,對基本知識進行考察。例如:第4題考查了復合材料—石墨紙的物理屬性及環保方面的應用。第2題,以雙燃料車為載體,體現環保、節能的具體措施。第25題考查了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納米發電機。(4)加強以實驗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為了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力。本套試題在對物理“雙基”考查的同時,強調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問題的評估、評價能力進行較高水準的考查。如:第32題探究“物體在液體中下沉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該題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方法,要求學生能正確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并形成正確結論,此題在第(5)問與圖像進行巧妙結合,積極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考查學生對圖像的分析運用能力。在強化實驗教學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5)注重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查。如第27題利用斜面考查功的計算及其機械效率的應用;第33題利用力學的基礎知識考查了“浮力、力與運動的關系”的應用;第34題利用了生活中的電餅鐺考查電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二.學生答題情況及失分原因分析Ⅱ卷隨機抽樣2100份由于第Ⅰ卷計算機閱卷,沒有得到相關數據,所以無法提供數據分析。現將第Ⅱ卷數據統計如下:隨機抽樣的試卷份數2100份(Ⅱ卷),統計結果如下表:題號 五 六 七總 計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滿分值4324244878854平均分 2.74 1.99 1.44 1.96 1.48 2.5 3.42 4.64 4.48 3.3 3.7 31.45難度值 0.68 0.67 0.72 0.49 0.74 0.625 0.85 0.58 0.64 0.41 0.46 0.58抽樣統計分析表24. (3分)如圖是一款帶有放大鏡的指甲刀。使用時,透鏡到指甲的距離應 小于( ﹤ ) 一倍焦距(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拇指按壓的杠杠是 省力 杠杠,人的指甲對上刀刃的阻力方向是向上的(選填“向上”或“向下”)。此題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抽樣分析)2.74分(1)特點:①試題以帶有放大鏡的指甲刀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對凸透鏡的正確使用。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查。②通過指甲刀這個生活實例考查杠桿基礎知識的應用;③考察了學生對物體間相互作用力方向的判定。考查方向較好,體現了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考查了能力,體現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特點不理解,導致作答錯誤;指甲刀是日常生話中常見的工具,對于它是省力杠桿學生認識還很準確;少數學生對于人的指甲對上刀刃的阻力的方向出錯,一是由于不會判斷力的方向,再一種是在閱讀題的時候沒有認真理解題意,而導致作答錯誤。25. (3分)納米是長度單位,1nm= 1×10-9 m。圖示為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納米發電機。納米發電機主要依靠氧化鋅等晶體材料在機械壓力作用下產生電壓,實現將機械能轉化為 電能,為納米器件提供電力。此題最高分3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1.99(抽樣分析)分(1)特點:試題關注新技術,以世界上最小的發動機-----納米發動機為背景材料,考察了納米與米之間的單位換算,并且介紹了納米發電機的工作原理,考察納米發電機工作時的能量的轉化。考查學生在新情境下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能量轉化知識。試題材料新穎、科學。(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單位換算為初中物理考查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在物理計算中必備的一種運算能力,此題目直擊學生知識上的薄弱環節,看似簡單,但得分并不高。少數學生不會從題目給的情境中提煉題目表達意思,導致第二、第三空錯誤。啟示:1.對納米不熟悉,造成單位換算錯誤較多。 2.物理學習中,注重物理量的單位。單位換算雖然不是物理的主要問題,但很重要。 3.平時教學要培養學生在新的背景素材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26.(3分)如圖是研究碘的物態變化的實驗裝置。當碘 熱量后,直接升華成碘蒸氣;碘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板會放出熱量,凝華成固態的碘(填物態變化名稱)吸收、吸、吸取、吸熱、吸入 √吸出、吸發、呼收等×此題最高分2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抽樣分析)1.44分。(1)特點:以研究碘的物態變化的實驗裝置為題材,考察升華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及氣態直接變化成固態的物態變化名稱。屬于基礎知識考查,試題語言描述簡練清楚。(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①在物態變化教學中,碘作為一個常用的物態變化物質,經過學習后,大部分學生能較好的理解題目考察的內容,填出正確答案。②有一少部分學生對于凝固和凝華理解不到位,而出錯。27.(4分)如圖所示,用平行于斜面、大小為1.25N的拉力F,將重為1.8N的物體從斜面底端勻速拉至頂端,則有用功是 0.36 J,機械效率是 72.0% 。此題最高分4,最低分0分,平均分(抽樣分析)1.96分(1)特點:利用斜面考查功及機械效率理解及應用,注重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查。此題圖文并茂,文字表達簡潔準確。(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通過抽樣分析發現,此題是填空題中得分率最低的題目,表明學生計算能力差,而且物理素養較差 ,很多考生沒有注意單位的換算,沒有統一單位,而導致結果錯誤,不能簡單總結為不細心。(3)典型錯誤答案摘錄:第一空:36 3.6 360第二空:0.5(1)如圖-1所示,橡膠管一端與漏斗相連,另一端與一只氣球相連。當往漏斗中灌水時,氣球充水后鼓起。如圖-2所示,當漏斗上升時氣球的體積逐漸增大,漏斗上升到一定高度時,氣球被水擠破。以上現象說明水的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是 。28.(2分)提示:在(1)、(2)兩小題中選做一題,若兩題全做,只按(1)小題計分。水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分水的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2分液體壓強與深度成正比 2分p=ρgh 2分液體密度相同時,深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2分水的深度越高,壓強越大, 1分※①沒寫水的給分②寫“有關”不給分 ×③壓強越大,水越深,不給分×此題最高分2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抽樣分析)1.48分此自選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第(1)題(1)特點:①以課后習題為母體題,改變成以橡膠管與氣球相連的直觀模型為背景,考查了在液體確定的條件下,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②題型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在應用中運用物理知識。問題設計巧妙,從實際出發考查了學生對液體壓強大小的理解。③試題緊扣學生平時的練習,不偏、不難、不怪。設置巧妙,能很好的考查學生對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的掌握,是一道很好的試題。(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有一部分學生回答不準確,表現出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較差,不能用物理語言表述問題結論,有些回答有歧義或邏輯混亂。(2)如圖-3所示實驗,將一根塑料吸管彎成直角,在彎折處開一個小孔,插入水中,從水平管口向里吹氣,觀察到由小孔噴出霧狀的水。該實驗的原理是 。①流速大,壓強小 2分②加“空氣”、“氣體”或“流體” 2分 ③小孔處的流速大,壓強小 2分④壓強與流速有關 1分(1)特點:此題也是課后題的改編而來,是學生對題目背景較熟悉,試題難度不大,而且與第(1)題并列作為二選一題,題目設置很具有科學性。29.(4分)(1)請在圖-1中畫出吊扇所受重力的示意圖。(2)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2所示的電路連接完整,并標出通電螺線管的N極。要求:閉合開關后,向左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增強。①作用點、方向、符號錯一處的扣1分,扣完為止;②多畫力不扣分;③畫重力的反向延長線不扣分;④虛線、箭頭畫中間不給分“N”、 “北” 1分“導線”1分(唯一) 導線沒接在接線柱上、電池只用一節不得分①作用點、方向、符號錯一處的扣1分,扣完為止;②多畫力不扣分;③畫重力的反向延長線不扣分;④虛線、箭頭畫中間不給分“N”、 “北” 1分“導線”1分(唯一) 導線沒接在接線柱上、電池只用一節不得分(1)特點:①考查了學生力的示意圖的畫法。②滑動變阻器是初中電學學習中重要元件,本題對滑動變阻器的連接,以及通電螺線管磁極的判定進行了考察,體現了學以致用的特點。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①一部分學生做示意圖極不規范,反映了對作力的示意圖不熟悉,重力符號書寫不標準。②作圖時沒有養成良好的作圖習慣,特別粗心。③滑動變阻器仍然不能按要求正確連接,此問得分率較低。30.(4分)根據圖示實驗,完成填空。圖-1所示,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發現光屏上并沒有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字寫錯不給分)像。圖-2所示的實驗現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圖-3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輕質小球,小球被彈開,說明了聲音是由物體 振動產生的。圖-4所示線框的底邊ab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會產生感應電流或電流或交流電或電壓或電流表的指針偏轉給分電、電磁感應。電流表偏轉不給分×(1)試題特點:此題來源于教材、注重對基本實驗的考查。和近幾年的儀器、儀表使用、讀數題一樣,都是對基本實驗的考查。一方面考查了學生對做過的實驗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是否做實驗,及實驗的效果、實驗的認真程度和學生的參與情況。(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①部分學生平時沒有很好的去動手做實驗,對實驗操作以及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熟悉。②對實驗目的、現象比較模糊,沒有理性思維。③語言表述隨意,不規范,書寫錯別字多。31.(8分)同學們在用伏安法測量標有“220V 60W”白熾燈泡的電阻時,發現電流表示數很小,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流表示數變化非常小。于是,他們設計了圖-1所示的電路,通過在AB間接入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分別測出了不同電壓時白熾燈泡的電阻。(1)根據串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和歐姆定律,可以推出 = (選填“>”、“=”或“<”)(2)根據圖-1所示電路圖,將圖-2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V2的“-”接V1的“15”或接B端或L左端 √電壓表不能正確使用不給分×線沒有接在接線柱上不給分×連線交叉、接在導線中間扣1分,多接線但不影響測量扣1分(3)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發現電壓表V1無示數,電壓表V2示數較大,則該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排除故障后,在某次實驗中,電壓表V2的示數如圖-3,其示數為 _______V。(4)當AB間接入定值電阻為125Ω時,V1的示數為4.0V,V2的示數為2.0V,則RL= 6.25Ω;若將定值電阻換為200Ω,則V2的示數將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220V 60W”白熾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約為806.7Ω,比同學們測得的阻值大很多。請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正常發光溫度高給分√只要出現與溫度有關就給分√典型錯誤答案:電壓不是額定電壓,電流太小等;電壓越大,電阻越大;或電流越大,電阻越大;燈泡兩端的電壓比額定電壓小;電源短路;燈泡的電阻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燈泡的電阻隨電流的增大而增大。第31題分析:此題最高分為8分,最低分為1分,平均分(抽樣分析)為4.64分。(1)特點:①此實驗題利用串聯電路特點并結合歐姆定律為背景,主要考查了電路的連接,電路中故障的分析,電壓表的讀數, 示數變化,溫度對電阻的影響。以及用串聯電路電流特點和歐姆定律應用能力,知識點考查全面、到位,難易適中。特別是這道題的第(2)問對實驗分析能力的考察,問題計巧妙,從實際出發考查了學生對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特點的理解。對具體現象和具體問題分析能力的考察,引導學生要注重生活實際,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② 重視對物理過程和方法的考查,體現了物理學科的特點。(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①這道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平時缺少對課本探究實驗的獨立操作,只局限在基本電路的認識,對知識的理解不透。②錯誤主要集中在第(3)(5)小題,反映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③本題第(5)小題學生在語言表述方面不夠準確完整,邏輯混亂。利用物理知識解釋一些實際問題時,一定要抓住關鍵點,突出重點,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加訓練。(1)物體在液體中下沉的深度相同時,通過比較物體的 判斷下沉的快慢。下沉時間。 √只寫時間不給分。所用時間不給分(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的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其它條件相同時, ,物體下沉的越快。質量越大√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重力越大×質量越重×質量越沉×(3)要想探究物體下沉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應選擇實驗序號為 的三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1、4、72、5、83、6、914,25,36體現控制變量思想(4)分析比較實驗序號7、8、9的數據可知,物體下沉快慢還與 有關。物體(小瓶)表面的光滑程度物體(小瓶)表面的粗糙程度物體(小瓶)表面的材料物體(小瓶)表面的摩擦力、阻力物體(小瓶)表面是否粘有液體物體(小瓶)形狀、體積、浮力、液體的粘性、粘滯力√寫質量、形態、粘油多少、浸入體積多少、接觸面積、液體密度、液體中是否有雜質不給分(5)圖示為物體分別在三種液體中下沉時間與其質量的關系圖象,其中,反映物體在食用油中下沉時間與質量關系的圖象是 。c第32題分析:此題最高分為7分,最低分為2分,平均分(抽樣分析)為4.48分。(1)特點:①該題為自創的新情景探究題——探究“物體在液體中下沉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該題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方法,此類題要求學生根據題給信息,通過分析、推理,探究出相關物理規律,并能正確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并形成正確結論,此題在第(5)問與圖像進行巧妙結合,考查學生對圖像的分析運用能力。此類題目突出體現了過程與方法,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②試題緊密結合實際,體現了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考察對探究實驗的數據分析能力的考察,題目設置開而有度。(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①部分學生在答“結論”時,語言敘述不清,缺乏對問題探究后結論的形成與概括能力。②對物理實驗常用的“控制變量法”理解不到位,應用不熟悉,在填寫有關信息時思維混亂。探究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對學生而言是難點。一般來說它是課本中沒有出現的新情景、新問題。解題時,首先要求學生讀懂題意,并能根據題中上下文意思和實驗結果,結合所學的物理知識來回答,解答時應注意緊扣試題。33.(8分)某同學用圓柱形容器制作了一個測量物體質量的裝置,它的底部較重,可以豎直漂浮在水面,總質量為0.21kg、底面積為3×10-3m2。不放物體時,在與水面所對應位置處標為質量的“0”刻度線,如圖-1.請解答下列問題:(g取10N/kg)(1)不放物體時,該裝置所受的浮力是多大?(2分)該裝置的重力為G=mg=0.21kg×10N/kg=2.1N。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 F浮1= G=2.1N。能算出重力給1分,有二力平衡思想給1分主要的錯誤是沒有公式,不帶單位,沒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第33 題分析:此題最高分為8分,最低分為1分。平均分(抽樣分析)3.3分(1)特點:利用力學的基礎知識考查了“浮力、力與運動的關系”的應用;體現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綜合題”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求并不高,主要是題型的綜合與知識的綜合。此題沒有繁瑣的數字運算,但增強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察,學生的分率較低。(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①對問題分析能力較差,體現在答題時思路不清。②浮力公式不熟悉,寫錯公式。③計算題書寫不規范。有些學生在計算前,沒有一些必要的文字說明以及依據的物理原理;有些學生沒有依據公式,直接是純數字運算;有些學生結果沒有單位。(2)如圖-2所示,在該裝置中放入一個體積為1.5×10-5m3的物塊A,它的底部在水面下的深度h=0.11m。此時,該裝置受到的浮力是多大?與水面所對應位置處的刻度線應標為多少克?(4分)該裝置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Sh=3×10-3m2×0.11m=3.3×10-4m3。所受的浮力為F浮=ρ水g V排=1.0×103kg/m3×10N/kg×3.3×10-4m3=3.3N。----------------------------------2分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G總= F浮=3.3N。物塊A的重力為GA=G總-G=3.3N-2.1N=1.2N.1分物塊A的質量為mA= GA/g=0.12kg=120g。 1分與水面所對應位置處的刻度線應標為120gF浮=pS=ρ水ghs=1.0×103kg/m3×10N/kg×0.11m×1.5×10-5m2=3.3N(3)物塊A的密度是多少?公式1分代入、結果1分1.每一步代總單位給分2.代單位不全的整個33題扣1分3.計算連帶錯誤,不重復扣分(1)特點:利用力學的基礎知識考查了“浮力、力與運動的關系”的應用;體現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綜合題”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求并不高,主要是題型的綜合與知識的綜合。此題沒有繁瑣的數字運算,但增強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察,學生的分率較低。(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①對問題分析能力較差,體現在答題時思路不清。②浮力公式不熟悉,寫錯公式。③計算題書寫不規范。有些學生在計算前,沒有一些必要的文字說明以及依據的物理原理;有些學生沒有依據公式,直接是純數字運算;有些學生結果沒有單位。34.(8分)圖-1為小明家的電餅鐺(cheng),主要用于食品的考烙和烹制。它采用雙控電路,額定電壓為220V,上、下盤同時加熱時額定功率為1000W,工作的簡化電路如圖-2,S為總開關,S1和S2為兩個溫控開關,R1和R2為上、下兩盤的加熱電阻,R1=R2(1)R1正常工作時,R1消耗的電功率是 500 W(1分)解法二(2)R1正常工作時,通過R1的電流是多少?(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2分)結果有多位小數不扣分解法一解法三由P=UI得,R1正常工作時,通過R1的電流是I1= = =2.3A2202V ×220V2×(3)小明媽媽總感覺做晚飯時烙熟一個餅所用時間比在其他時段要長。小明決定用家中的電能表和手表測量做晚飯時電餅鐺的實際功率,于是,他關閉家中其他用電器,讓電餅鐺單獨工作5min,電能表轉盤轉過了225r。(注;該電能表標有“3000r/kW·h”,表示電路中每消耗1 kW·h的電能,電能表的轉盤轉3000r)。①電餅鐺的實際功率是多大 方法一電餅鐺消耗的電能為W==0.075kW·h(1分)電餅鐺的實際功率P= ==0.9kw=900w (2分)方法二方法三②烙熟一個餅所用時間變長的原因是電餅鐺的實際功率小于其額定功率(或電餅鐺兩端的實際電壓小于其額定電壓)電源電壓小實際電壓小實際電流小實際功率小用電高峰期,總功率大,用電器功率小2分不準確的扣1分例:①沒有在額定電壓下②時間長,電阻大,實際功率小第34題分析:本題最高分為8分,最低分為1分,平均分(抽樣分析)為3.7分。(1)特點:①本題以家用電餅鐺為背景材料,考查了純電阻電路電流及實際功率的計算,另外還考查了并聯電路的特點及數學比例式運算的有關知識。②著眼于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問題情境及問題設置切合實際,體現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考查點全面、巧妙、合理,是一道較好的試題。(2)對考生答卷情況的分析:本題學生基本能理清解題思路,但解題過程中仍然存在計算題書寫不規范,無物理公式,直接數字計算,有部分學生沒有理解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此題得分率也較低。(一)認真研究課標,明確課程要求。通過學習課標,端正思想認識,規范教學行為,從而引導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的轉變。三、2011年備考的幾點建議(二)認真學習《中考說明》,把握考試方向。仔細研讀《中考說明》文字說明部分,把握中考方向性要求。要特別注意《中考說明》的“考試內容及要求”部分,從中體會今年考試的方向性要求。《考試說明》明確指出“試題要突出物理學科特點,在全面考查學生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復習中要注意。(三)重視基礎知識,重視知識的靈活應用。在復習中考生首先應以教材為主,除了對概念、公式進行記憶外,還應注意這些知識的探究方法、探究過程,通過總結、歸納等方法構建知識體系了解它們的內在聯系。適當多關注認知要求較高的知識點,如物體慣性、壓力壓強、機械效率、歐姆定律、電功率等。(四)重視探究實驗的復習。在進行探究實驗復習時,仍應以教材上的實驗為主,要注意儀器的構造、原理、使用方法和實驗的原理、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還應注意實驗研究方法及實驗的物理思想等環節。如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一些物質密度的測量、機械效率的測量、電功率測量等實驗都應認真對待。重視教學研究與反思。在常規中尋找新意。(五)關心生活,關注熱點。近年來生活與物理相聯系的問題在試題中漸漸多起來,考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應多關心生活,尤其是與物理有緊密聯系、對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熱點問題,應引起關注。如新能源的應用、家用電器等。(六)注意書寫規范性的訓練。物理題解題過程,需要有必要的文字和公式及公式推導,數字代入要有單位,而探究實驗題通常需要文字表述等。只有書寫規范了才不會丟掉冤枉分。(共22張PPT)《陜西省2012中考說明》解讀一、電功、電能二、電功率知道電能的轉化和電能表的相關知識。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之間的關系,并能簡單計算。能區分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陜西省命題導向年份 題型 分值 考查內容2009年 填空與作圖 2 分 家庭電路的連接綜合題 8 分 實際功率的計算2010年 選擇題 2 分 安全用電綜合題 7 分 電功率的計算2011年 選擇題 4 分 電熱、家庭電路綜合題 8 分 電功率的計算知識點一:電功與電能考點一:電能的轉化考點三:理解表盤參數考點二:認識電能表考點四:利用電能表測量家用電器的功率1.定義2.電流做功的實質3.電功的公式及其變換式4.電功的單位5.電功測量電功、電能306×1041000鏈接中考(2011廣東湛江,第18題)小鵬同學家的電能表如圖所示,則小鵬家已消耗的電能為___kW h,轉盤已轉過______轉;他發現家里只使用一只電水壺(其它用電器都關閉)時,觀察到電能表轉盤3分鐘轉過100轉,電水壺工作時的實際電功率為______W.方法點撥:讀表盤數據理解表盤參數意義利用P=W/t計算練習暑假期間某同學和家人外出旅游,他忘記將家中電視機的電源關閉,電視機處于屏幕保護狀態。出門前他家電能表的示數如圖所示,10天后他回到家中,電能表的示數為1574.7。這段時間電視機消耗了____kw·h的電能,電視機處于屏幕保護狀態時電功率約為___W。你從電能表的盤面上還能獲得什么信息:______(寫一條即可)。2.410額定電壓為220V知識點二:電功率考點一:實際功率、額定功率的計算考點二:測小燈泡的電功率1.定義及意義2.公式3.單位4.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5. 測小燈泡的電功率電功率有一個燈泡上標有“220V、xxW”,字跡看不清了,將它接在電路中,測量它兩端的電壓是220V,通過燈泡的電流是5/11A,求:1)它的額定功率是多少?2)實際上在使用時,照明電路的電壓常常不足220V,現在電路中的電壓是200V,求燈的實際功率。解:1) P額=U額I額=220V × (5/11A)=100W2) R=U額2/P額=(220V) 2/100W=484ΩP實=U實2/R=(200V) 2/484Ω=82.6W鏈接中考方法點撥:2、電路 : 串聯:U實與P實、W、R成正比并聯:I與P實、W、R成反比電功率的計算:1、看清銘牌“××V、 ××W”利用P實=U實2/R計算出實際功率利用R=U額2/P額計算出電阻練 習1、比較燈泡的亮暗程度:⑴ “220V、60W”“220V、100W”兩只燈泡串聯接在220V電源上。⑵ “220V、60W”“220V、100W”兩只燈泡并聯接在220V電源上。2、如圖是家庭、賓館常用的電熱水壺及其銘牌(1)該電熱水壺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為_______歐。(2)該電熱水壺正常工作時、燒開一壺水需要5分 鐘,其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3)在用電高峰期使用,如果電壓只有200伏,這時電熱水壺的實際功率有多大 (不考慮電阻的變化) 練 習解:(1)R=U2/P=(220V)2/1100W=44Ω(2) W=Pt=1100W×5×60s=3.3×105J。(3) P實=U實2/R=(200V) 2/44Ω=909.1W測小燈泡的電功率考點二:故障電路考點六:曲線圖的理解考點四:滑動變阻器的作用考點五:表格中讀取信息考點一:電路連接考點三:電表的讀數P同學們在做“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被測量的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額定功率估計為1W。請你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1)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王琳同學已連接的的部分電路,請你幫他完成電路的連接。(2)王琳連好電路后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到表盤最大刻度右側。王琳的電流表出現異常現象的原因是:。- 3 15- 0.6 3AV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沒有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鏈接中考(6) 作出了I-U圖象,如上圖,結果發現圖象不是直線,這說明燈泡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不成正比,請幫他分析原因: .實驗次數 電壓U/V 電流I/A 燈泡亮度l 2.2 0.502 2.53 2.8 0.38(4) 王琳同學數據記錄如下表,請你在表中填上她第2次實驗的電流值。其中根據第 次測得的數據計算得出的結果是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第 次的實驗數據是電流表的示數讀錯了。燈泡亮度如何變化?(3)該實驗中,需多次移動滑片。閉合開關之后的移動是為了調節 ,當王琳同學調節至電壓表的示數為2.5V時,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如上圖所示.燈泡兩端的電壓0.3620.91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逐漸變亮知識點歸納:一條主線三串公式“3621”1種最為典型的電學實驗方法——伏安法基本公式(定義式)、導出式、比例式。3個基本電學實驗儀器——電流表(安培表)、電壓表(伏特表)、滑動變阻器。6個電學物理量(初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電功率、電熱。2個基本電路連接方式——串聯電路、并聯電路。2012年中考命題趨勢本章內容是電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近幾年的考題中不難發現,電功率內容年年必考,綜合性強。從課程改革和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特征分析,2012年考查將呈現以下趨勢:測量小燈泡功率、焦耳定律均會以實驗與探究題或綜合題的形式出現。電路故障的判斷、電功率的估算將以選擇題形式考查;電功率的計算會以綜合題形式考查。同學們,電的產生需要千錘百煉,沖刺階段的我們,一摞摞的書本、一疊疊的試卷……汗水和淚水已浸透了這片土地,這里因此將會異彩紛呈,感謝你們的辛苦,希望再接再勵持之以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1年中考物理試題答卷分析及教學建議.ppt 電功、電功率.rar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