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導學案設計 時間: 月 日 姓名: 課題 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 學習目標 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圍繞探究的問題,整理、收取、挖掘歸納有效信息。 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分析歷史現象,從多個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 通過探究,回顧人類文明的歷程,認識文明發展是多種多樣的。 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大背景中,關注中華文明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興衰,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憂患意識。 學習重點 通過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在規模、目的、手段、影響等方面的比較,讓學生感悟鄭和的愛國獻身精神、科學創新精神和睦鄰友好精神; 以史為鑒,理解當前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性;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收集材料、比較分析的能力。 學習難點 能區分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活動的緣起、目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25 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中的“基礎鞏固”。 二、合作學習(8 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 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為什么我們把鄭和的船隊叫航空母艦?而稱哥倫布的船隊為小漁船? 鄭和下西洋到了哪些主要的地方?最遠的地方到達哪里? 哥倫布航海是從哪里出發的?最遠到達了哪里? 無論從航海規模、時間、范圍、技術相比,哥倫布都是鄭和的手下敗將。可是新大陸是哥倫布發現的,這是為什么? 你能不能說說為什么鄭和沒有能發現新大陸呢?是沒能力發現還是什么原因? 如何理解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區域文明之間交流互鑒的意義? 7.在新大陸的發現上,“航空母艦”確實輸給了“小漁船”。這是否說明哥倫布比鄭和偉大呢? 三、展示評價(教師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在每一個小組派代 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 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拓展練習,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 六、布置作業 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反思一:教師在他們的發言過程中還應打磨組織方式,促進、確保學生的參與熱情與思維深化。1.一次性全體舉手,利用手掌的不同形狀表達立場與觀點,避免學生游離討論之外;2.教師選擇正方、反方輪流發言的形式,利于刺激不同觀點之間的交鋒;教師選擇相同立場的多個代表發言之后再請另一方多個代表發言,利于觀點充分、明晰;相比之下,前者方式更符合討論的規律。 反思二:關于船隊的選擇 1.這里的選擇出乎教師意料之外。教師以為學生會選擇前者。同時把前者與安全、龐大、設施完善等同起來。但是學生不是這么想的。學生已經在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性,比如海盜來襲、狹道堵路、人員叛亂等。課后冷靜地想,多次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基本上是有理的;教師的反對基本上是失敗的。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發現。2.教師對學生的否定會影響學生的參與,所以,教師要閉牢自己的嘴。3.要營造觀點平等、自由交流的氛圍,教師要用點頭、目光注視、傾聽等鼓勵學生的交流與交鋒。4.教師如果反對學生的觀點,應該提出自己的疑問來,用疑問的方式讓學生反思,相互交流。比如,教師可以問:這樣 240 多艘船,27000 多人都是船員嗎?船會不會有編隊?該怎么編隊?就是一種嘗試。 反思三:對學生的點評要注意對觀點不對人。應該針對學生的觀點說明,比如當學生都選擇“哥倫布航海的目的與動機”時,最好如此表述:你們的觀點忽視了哥倫布的收益是基于殖民掠奪的基礎,支持這個協約就是支持了殖民掠奪。 反思四:教師的點評要跳出學生的具象思維,幫助學生升華認知。教師的語言表述, 要避開學生的爭論,要允許他們在現有能力與認知水平下的不怎么成熟的想法,教師用一個新問題引開爭論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