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年高中生物基礎知識考前梳理(4)第四單元 細胞的生命歷程一、細胞的增殖1.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1)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是一個細胞周期。具有連續分裂能力的細胞具有細胞周期,如植物根尖分生區細胞、受精卵細胞等。2.細胞的有絲分裂(2)一個細胞周期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3)分裂間期細胞內發生的主要變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拓展:用3H 標記胸腺嘧啶,可以研究間期DNA分子的復制。(4)細胞分裂期各階段的變化特點是:前期:核仁解體、核膜消失,出現紡錘絲形成紡錘體,染色質螺旋化成為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紡錘體的中央。中期: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紡錘絲牽引子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末期: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絲消失,出現新的核膜和核仁,一個細胞分裂成為兩個子細胞。(5)記住細胞有絲分裂DNA、染色體的變化曲線圖(6)在細胞分裂的中期,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7)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基本相同,不同的特點是:動物細胞在間期中心體倍增,在前期兩組中心粒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在中心粒的周圍,發出星射線構成紡錘體;而植物細胞在前期從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動物細胞分裂的末期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最后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植物細胞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現細胞板,細胞板由細胞的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拓展:①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主要與中心體有關。②植物細胞分裂末期新的細胞壁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③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還需要核糖體、線粒體的參與。(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有絲分裂后兩個子細胞中的核中遺傳物質和染色體的數量與有絲分裂前親代細胞相同。3.細胞的無絲分裂(9)蛙的紅細胞的分裂過程中,細胞核先延長,核的中部向內凹進,縊裂成為兩個細胞核;接著整個細胞從中部縊裂成兩部分,形成兩個子細胞。拓展:①蛙的紅細胞的分裂是無絲分裂,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無核,也不能進行分裂。②在無絲分裂過程中有 DNA 的復制。二、細胞的分化、癌變、衰老和凋亡1.細胞的分化(1)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2)細胞分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3)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分化導致的穩定性差異一般是不可逆轉的。2.細胞的全能性(4)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細胞包含有該物種所特有的全套遺傳物質,都有發育成為完整個體所必需的全部基因。(5)植物細胞全能性表達需要的條件是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于離體狀態時,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它外界條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現出全能性。拓展:①細胞分化的過程中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②同一個體不同細胞中DNA相同,RNA、蛋白質不完全相同,因為細胞分化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3.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6)生命體的衰老和死亡與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不是同步進行的,例如幼年個體體內有些細胞在衰老和死亡,老年個體體內也有新產生的細胞。(7)衰老細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細胞內的水分減少,結果使細胞萎縮,體積變小,細胞新陳代謝的速率減慢;細胞內多種酶的活性降低;細胞內的色素隨細胞衰老而逐漸積累,妨礙細胞內物質的交流和傳遞,影響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細胞內呼吸速率減慢,細胞核的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拓展:老年人的皺紋、白發及色斑如何解釋?皺紋產生的準確機理比較復雜,皺紋的產生與代謝減慢、皮膚衰老等有關。由于頭發基部的黑色素細胞衰老,細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減少,所以老年人頭發變白。老年斑是由于細胞內的色素隨著細胞衰老而逐漸積累造成的。衰老細胞中出現色素聚集,主要是脂褐素的堆積。脂褐素是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產物,是一種不溶性顆粒物。不同的細胞在衰老過程中脂褐素顆粒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差異。皮膚細胞的脂褐素顆粒大,就出現了老年斑。4.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8)癌細胞主要有以下特征:在適宜條件下,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癌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癌細胞的表面發生了變化,由于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使得癌細胞彼此之間的黏著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9)人和動物體的染色體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環境中的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使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www.k s 5 u.com)高考資源網(www.)www.來源:高考資源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