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2新課標同步導學高一地理練習:3.1(湘教版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2新課標同步導學高一地理練習:3.1(湘教版必修1)

資源簡介

(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
一、單項選擇題
陜西省神木縣近日發現一系列巨大腳印化石,經考古專家實地考察,初步認定這批化石是1億年前恐龍的腳印。據此回答1~2題。
1.恐龍繁盛的時代是(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2.根據恐龍腳印推測當時的地理環境可能是(  )
A.干旱環境 B.地勢低洼,環境潮濕
C.熱帶海域 D.森林密布
解析: 中生代爬行動物盛行、恐龍繁盛;恐龍腳印化石的形成首先需要潮濕的環境,另外,化石只能在沉積巖中形成,要發生沉積,地勢應該低洼。
答案: 1.D 2.B
3.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絕的時期是(  )
A.中生代和新生代
B.古生代寒武紀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紀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解析: 在地質歷史時期經歷過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環境變化階段,導致大量生物物種的衰退和滅絕。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
答案: D
4.關于古生代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海生無脊椎動物繁盛 B.原核細胞生物開始出現
C.出現原始魚類和兩棲類 D.孢子植物繁盛
解析: 此題考查了古生代的生物進化階段。古生代早期,是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的時代;中期時,出現了脊椎動物——原始魚類;到了后期,原始魚類逐漸演化成兩棲類。這時的氣候炎熱潮濕,陸地上孢子植物繁盛。最原始的生命體(原核細胞生物)出現在太古代海洋中。
答案: B
讀地質年代圖所示,回答5~6題。
5.出現在⑤時期的生物有(  )
①三葉蟲 ②恐龍 ③蕨類植物 ④爬行動物 ⑤魚類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答案: B
6.如圖所示,世華村五十年前位于海岸邊,但現在遠離海岸線。下列哪一項人為原因最有可能加速海岸線產生此種變化(  )
A.在河流上游興建水庫
B.在河流沿岸設置砂石場采砂
C.砍伐森林,減少山坡的植被
D.過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降
解析: 河流上游地區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大,入河口處泥沙淤積,海岸線離世華村變遠。
答案: C
讀下圖所示,回答7~8題。
7.CO2排放量的增多,會使全球氣溫顯著增高。如果這種現象繼續發展下去,將有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是(  )
A.陸地蒸發加劇,干旱地區面積必然擴大
B.海水蒸發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
C.兩極冰川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脹,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D.氣壓梯度力減小,大氣環流減弱
答案: C
8.我國CO2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為了對保護和改善世界環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你認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國國情的是(  )
①限制和壓縮重工業的發展,減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發展水電和核電建設,改善能源消費構成 ③大力建設林業生態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 ④調整工業布局,將高能耗工業轉移到西部地區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D
如表是四川省某山區一縣1961~2008年有關情況的統計資料。據此回答9~10題。
時間項目     1961年 2008年
耕地面積(km2) 400 521
森林面積(%) 36.79 20.46
氣溫年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
雨季地表徑流(億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積(km2) 61 108
糧食總產量(萬噸) 9.6 11.9
人口(萬人) 41.5 60.1
9.下列數據中,呈上升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積 B.人均森林面積
C.人均水土流失面積 D.人均糧食產量
10.下列因果關系正確的是(  )
A.人口增加→開墾耕地→森林面積減小
B.開墾耕地→糧食產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減少→森林減少→氣溫年較差增大
D.森林減少→氣溫年較差增大→水土流失加大
解析: 第9題,由計算可知,人均水土流失面積在逐年增加。第10題,人口增加,為解決糧食問題,就要增加耕地,為增加耕地勢必會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積減小。
答案: 9.C 10.A
讀圖,回答11~12題。
11.該地區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物理風化          B.化學溶蝕
C.風力侵蝕 D.氣候干燥
12.為避免土地進一步退化,應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修筑引水灌溉工程 B.全部退耕還林、還草
C.加大石油開采,發展經濟 D.加強綠化和防護林建設
解析: 根據圖中信息可看出西亞地區土地退化以風蝕為主。西亞地區氣候干旱,加強植樹種草是減緩土地風蝕退化的根本而有效的措施。
答案: 11.C 12.D
二、綜合題
13.修建水庫會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諸多影響。請根據圖中提供的線索,完成下列問題。
(1)修建水庫,形成人工湖泊,會對地理環境要素產生影響。A、B、C、D、E分別代表影響的結果,它們的含義分別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你對修建水庫是支持還是反對?說明理由。
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修建水庫能產生灌溉、防洪、發電、旅游、增加濕地、改善氣候等綜合效益,但也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如移民、誘發局部地震等。可見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答案: (1)地下水水位升高 水生生物或濕地生物增加 氣候濕潤、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相對減少 變小 變少
(2)支持修壩的理由是:可以防洪、蓄水、供水、發電、旅游、水產養殖,還可以改變局部地區的氣候等。反對修壩或持謹慎態度的理由是:生態和環境保護、移民工程代價、地質地震防護、大壩的真正功能能否實現等。
14.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20世紀90年代,某國政府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一項報告中指出:使全球氣候逐步變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類在能源利用與森林砍伐中使CO2濃度增加。圖1是在南極薩布爾基地冰穴測定的大氣中CO2體積分數的歷史數據。圖2是地球上的碳循環示意圖。
(1)自然界中的哪些過程可以消耗CO2
(2)造成大氣中CO2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多選)(  )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生物死亡后被分解后產生的CO2
C.人口劇增,呼出的CO2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作燃料
(3)為避免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人類應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題,從圖2中可以看出陸生植物可以消耗大氣中的CO2;部分被溶解到水中,水溶解的CO2還與碳酸鹽發生反應。第(2)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CO2,生物死后被分解能產生CO2,人口劇增,通過呼吸呼出CO2也會增多,大量燃燒化石燃料也會放出CO2,故選BCD。第(3)題,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廣節能技術等方法直接減少CO2的排放量,植樹造林可以吸收CO2進行光合作用,放出CO2。
答案: (1)綠色植物的生長發育,石灰巖的溶蝕,河湖、海水對CO2的溶解等。
(2)BCD
(3)植樹造林,控制人口數量,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廣節能技術,使用清潔能源等。
.精品資料。歡迎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张掖市| 渭源县| 英吉沙县| 林甸县| 务川| 封丘县| 遂川县| 宜兰市| 平泉县| 福鼎市| 民乐县| 余庆县| 九寨沟县| 云梦县| 张家港市| 北安市| 太白县| 林州市| 汉中市| 抚远县| 湖州市| 上饶市| 开封市| 定安县| 建始县| 潜江市| 呼玛县| 扎鲁特旗| 瓮安县| 志丹县| 常德市| 灵石县| 安顺市| 乌拉特中旗| 神农架林区| 大港区| 丹东市| 汝南县| 乐山市|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