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3 《 公正司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必備知識 公正司法的內涵與特征;公正司法的地位及意義;堅持司法公正的要求。 2、關鍵能力: 通過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通過理解公正司法要求,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懂法、守法、用法,推動依法治國的進程。 3、核心素養: 通過學習,自覺參與司法過程,感受我國司法實踐,體驗、認同司法公正,支持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并自覺監督和維護司法公正 【教學重點】公正司法的內涵與特征 【教學難點】如何堅持司法公正 【教學過程】 溫故知新 1. 嚴格執法的內涵? 2. 嚴格執法的主體? 3. 嚴格執法的意義? 4. 推進嚴格執法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導入新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作出了一系列關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講話,反復強調:“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中,這四個方面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我們這節課來學習公正司法 講授新課:9.3 公正司法 展示本課學習目標:公正司法的內涵與特征;公正司法的地位及意義;堅持司法公正的要求。 自主探究:閱讀教材P103--106,思考下列問題: (認真閱讀、勾畫答案,標記疑難、提出問題。) 1. 公正司法的含義及主體? 2. 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的表現(或特征)? 3. 為什么要推進公正司法? 4. 如何推進公正司法? 5. 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應怎樣確保審判權和檢查權的依法獨立行使? 6. 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司法為民的宗旨? 7. 列舉加強人權司法保障需要強化的制度、落實的原則。 (一)公正司法的內涵 1、公正司法的內涵、地位、要求 (1)內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 (2)地位: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3)具體要求: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 【知識拓展】 我國的司法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司法公正的主體是以法官為主的司法人員。但是法官并非司法公正的唯一主體,檢察官也屬于司法公正的主體 ●各類案件的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不是司法公正的主體,而是司法公正的對象 公正司法的含義里,司法主要指法院的審判活動,公正包括平等、正當、公平、正義等 【知識拓展】我國的司法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人民法院的職能和作用: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其任務是審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商事糾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主義公有財產以及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人民檢察院的四項職能:◆對于危害國家安全案、危害公共安全案、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案和其他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 ◆對于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逮捕、起訴或者不起訴; ◆對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支持公訴; ◆對于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和監獄、看守所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與國家權力機關的關系: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思考:如何理解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司法具有定分止爭的終局性作用。法律具有定分止爭的功能,司法審判具有終局性的作用,對糾紛實行司法最終解決原則。如果人民群眾通過司法這個武器都不能保證自己的合法權利,那司法就沒有公信力,人民群眾也不會相信司法。 公正司法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通過處理具體案件,告訴人們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引領人們朝著合法的方向努力,引領全社會進入法治的軌道。同時公正司法對其他社會活動,如行政裁判等都起著示范作用。 公正司法對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起著保障作用。公正司法既保障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又保障公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既“導航”又“護航”,使保障與引領統一起來。公正司法能有效地調整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使人們生活在有序的社會秩序之中。 公正司法對人們的行為有預測作用。公正司法不僅能防止和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而且能通過案例生動地告訴人們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必須做、哪些行為禁止做,使人們能夠預測到自己的行為后果,引導人們遵紀守法。 2.公正司法的表現(特征)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含義: 程序的公正意味著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 意義: 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2).司法的結果要公正 含義: 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 意義: 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 實現方式:法律的公平正義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公正的判決而得以實現的。 【知識拓展】程序公正與結果公正關系 區別:.含義不同:程序公是正司法過程中堅持公開、公正原則。即訴訟參與人在訴訟過程中所受到的對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權利主張機會是公正的;結果公正是 裁判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確的,對待訴訟參與人的實體權利和義務關系作出的裁判或處理是公正的 2.側重不同: 司法過程是否公正 司法結果是否公正 3.要求不同: 在立案、審理、判決等司法環節都堅持公正公開,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 程序公正≠結果公正 聯系: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與結果公正兩個方面,程序公正與結果公正是辯證統一的。程序公正是結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礎,結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結果和目標 針對第一目進行反饋練習 【反饋練習】 1公正司法是司法的靈魂,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下列屬于公正司法的是 (C) ①全國人大要完善有關法律 ②法院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 ③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 ④行政機關要公正執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全面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基礎性改革,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目前全國法院法官員額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實行法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設立法官懲戒委員會,強化錯案責任追究,此項司法責任制改革的目的是(B) ①強化司法公正,守護公平正義 ②推進陽光司法,維護政府權威 ③完善司法程序,實現核心價值 ④強化責任落實,激發法官動力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推進公正司法 1、推進公正司法的措施 (1)推進公正司法,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 ①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黨政支持) ②任何黨政機關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返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不得干預) ③任何司法機關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不得干預) (2) 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 (3)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 要求: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文書,杜絕暗箱操作。 (4)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要求:(1)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 (2)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 【名詞解釋】 辯護權: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被控告的內容進行申述、辯解的權利。 辯論權:是指當事人(包括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在訴訟進行中,就案件請求、爭議的事實、證據材料及法律適用等方面各自陳述自己的主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互相進行反駁和論證的權利。 罪刑法定:這是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應當由法律加以規定,對于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疑罪從無:這是刑事訴訟法中確立的旨在實現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權的重要制度,指對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須依據確定、充分的證據。對于缺乏充分證據的案件,司法機關應當不起訴或判處被告人無罪。 非法證據排除:通常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偵查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使用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證據均不得在刑事審判中被采納。 【課堂小結】 9.3公正司法 (一)公正司法的內涵 內涵 地位 具體要求 公正司法的表現(特征) (二)推進公正司法 1.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3.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 4.加強人權保障 【鞏固練習】 1.西方有法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官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以法律為依據,增強裁判的程序公正,實現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對司法公正的認識正確的是( C ) ①用結果的公正實現程序的公正 ②要做到平等和正當、公平和正義 ③裁判結果合法合理 ④審判以道德為標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這一條款的確立旨在 ( B ) ①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②實現公民政治權利 ③維護社會秩序 ④促進司法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一好比污染了水源。”這警示我們要( A ) ①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與正義的原則 ②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③堅持國家政權的專政職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④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原則,切實尊重憲法和法律權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 在全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人民法院的司法公開工作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實現了新的跨越。2019年7月18日,湖南省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湘13刑終426號案成為中國庭審公開網直播的第400萬場案件。 打開中國裁判文書網,“今日新增”“文書總量,,“訪問總量”等數據不斷跳動。從當事人千方百計打聽案情,到法院主動、精準推送審判流程信息;從媒體事后報道案情,到公開平臺現場直播;從擔憂執行不到位,到執行信息“一網打盡”……誕生于互聯網陽光之下的司法公開平臺讓人民群眾真正體會到透明、便捷、可參與、可監督的司法全過程。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公正司法”的相關知識談談新時期我們應如何推進公正司法。 .答案:①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庭審公開網直播,法院主動、精準推送審判流程信息,是推進審判公開、 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的具體表現。②推進公正司 法,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司法公開有利于推進結果公正、程序公正。③推進司法公開,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從當事人千方百計打聽案情,到法院主動、精準推送審判流程信息;從擔憂執行不到位,到執行信息“一網打盡”等,保障了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④推進公正司法,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誕生于互聯網陽光之下的司法公開平臺讓人民群眾真正體會到透明、便捷、可參與、可監督的司法全過程,確保了司法獨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