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本節課是由第一單元消費領域引向生產領域,而生產是經濟生活中最核心的經濟現象,懂得與生產活動有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有助于幫助學生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而本節課在教材中處于核心地位。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著眼于當代社會發展和高中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教學中我堅持“三貼近”的原則。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2、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3、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二)能力目標通過對“生產與消費關系”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從實例中分析認識生產的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認識社會主義根本任務,自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教學重點、難點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2、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充滿生機和活力,對任何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學習興趣很容易被激活,同時基于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材料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體現課改精神;(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讓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古人云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鑒于我班學生的學情,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快樂學習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做了如下思考:1、課前準備:從尊重學生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利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前播放視頻視頻片段《改革開放-三十年滄桑巨變》,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2、導課:剛剛我們看到了一個視頻影片,同學們談談感受好嗎?你能舉出你的家庭消費生活變化的例子嗎?3、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請同學們討論,導致這些變化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設問置疑:請同學們思考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你能例舉事例說明嗎?這樣學生在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明確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既突出本節課第一個重點:生產決定消費,又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4、教師創設平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示視頻材料: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請同學們思考: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食品流通領域最為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人們談奶色變,奶制品企業不僅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三鹿公司從占據了中國乳業的半壁江山一夜之間走到了倒閉的邊緣。這是為什么呢?故事再現:一位農民購買洗衣機回家,用來洗地瓜,由于動力不夠不能洗,海爾集團公司馬上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攻關研究,生產出家庭多用途洗衣機,企業獲得巨大經濟效益。這說明什么呢?請同學們思考:這體現了消費對生產怎樣的反作用?再以“我是小小企業家”為題,談談這些事件對自己的啟示: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學生通過親歷生活體驗,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樣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下,運用所學知識,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達到學習和實踐在課堂上的統一。老師發揮主導作用,總結結論:社會再生產是由四個環節構成的,每個環節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讓學生明確大力發展生產力的理論依據。請同學們說說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而得出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現實依據。同時結合實際,說明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途徑。5、課堂小結,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6、在鞏固練習這個環節上,本節課利用了多媒體試題,引導學生分析材料,鞏固本課所學內容。這種形式改變了以往問題、材料靜止在書面上的情景,使材料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引起學生注意,達到較好的預期效果。7、板書設計注重直觀、系統,既體現教材知識點,又便于學生理解掌握。8、布置作業:作業是學生吸收、消化、應用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了一道來自生活的作業進行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不顧生產力發展的可能,提出過高的消費要求是錯誤的;而在生產發展允許的范圍內,一味限制消費也是不對的。”你同意以上觀點嗎?請說明理由(理論:生產與消費)。總之,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我努力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索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探究式學習為設計思想,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懇請各位評委指正!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