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技術的價值(第二課時)一、教學設計思想二、《通用技術》新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師生、學生間互動教學、自主探究等形式進行教學設計。(一) 知識與技能1、 理解技術的產生和技術與人類需要之間的辯證關系。2、 理解技術對人的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3、 引導學生對周邊的技術進行探究,培養學生對技術的興趣。(二) 過程與方法1、 教師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得出結論。2、 教師構建互動,讓學生探究。從而掌握知識,拓展知識和多角度觀察、分析問題。3、 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解答問題培養其自主探究精神。(三)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關注技術的新發展,培養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和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三、教學分析1、 教材內容分析本課程內容來源于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主要介紹“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關系。這一節是第一章的重點,也是整本書的引頭,上好這一章節的課顯得非常之重要。在教學中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實例出發展開教學,創設情景,構建互動,從中引導學生用多角度的視野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參與討論和分析,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發展他們的個體,讓每一個學生體會到技術存在我們身邊。同時使他們懂得技術的運用對他們的現在、過去和將來發展所帶來的重大影響,激起他們對《通用技術》課的極大興趣,積極投身于技術與設計的學習創新中來。2、 教學對象分析我們學校把課程安排在高二。對于高二學生來說,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面和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技術也有一定的感知認識,但還沒上升到理性。如果在教學案例設計時離學生生活太遠,技術原理太深,學生不容易接受,會使學生對技術產生偏見,認為技術比較神秘,是技術人員的事,事不關己,還是抓高考分數要緊的想法,導致對技術課產生畏難厭倦的情緒。所以案例的選擇要全面、親切,有趣,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面向全體,共同進步。四、重、難點分析1、 重點(1)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需要的關系。(2)理解技術對人類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3)激發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和關注技術。2、 難點:典型案例的分析與其有關知識的拓展。[難點突破] 由教師引導,通過集體或小組討論,初步形成結論,最后由教師歸納得出結論。五、教學策略與手段1、 模式:探究、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2、 策略:通過實驗、講授、提問、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感受技術就在身邊,技術不斷發展,而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對社會、對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使學生積極地探究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3、 手段:多媒體設備、課件、實物。六、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同學們,上節課開導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術,并為什么要學習通用技術,如何學好通用技術的有關問題及其模塊設制展開了討論,使大家明確了學習通用技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們就通用技術課的技術展開討論。首先我們來做個實驗:《釘、拔木條上的釘子》器材:木條、鐵釘、平嘴鉗、圓頭鐵鎯頭、羊角鐵鎯頭。[創設情景]:木條、鐵釘、鎯頭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屬木工。下面請一位同學幫同學們在教室里做一個掛雨具的架子。1、 首先釘一枚鐵釘到木條上(任選一件工具)習慣上學生一般選擇鐵鎯頭。 【提問】為什么選擇鐵鎯頭,而不鉗子? 因為鐵鎯頭專門用來敲的,而鉗子是用來剪和鉗東西的。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 2、如果出現鐵釘釘彎、釘錯位置時需要拔出鐵釘。(學生也會很自然用羊角鐵鎯頭)【設置問題】為什么要用羊角鐵鎯頭? 因為(1)鉗子拔釘時,直接用平嘴去拔很吃力。(2)一般采用物理上的杠桿平衡原理把剪金屬絲用的斜口處作為鐵釘阻力點進行拔釘,由于鉗子在設計時是為了剪較細的金屬絲而用,因此它的動力臂較短力矩較小,拔較長較粗的鐵釘較困難,并且拔釘時鉗子斜口也用力緊緊卡住釘子,容易損傷鐵釘,鉗子頭部(支點)也容易壓損木材表面。而羊角鐵鎯頭設計時動力臂較長,省力。 5、總結:釘、拔鐵釘,羊角鐵鎯頭比其它工具使用方便,滿足了人們木工上釘與拔鐵釘和敲、砸等需要,因此它是一種技術。而平嘴鉗又是另一種技術。 一種技術具有它的合理性、規范性、應用性等,但不一定是完美的。比如羊角鐵鎯頭只適合于木工,而不適于鉗工、金匠工、鞋匠工或其它工種。你又能發現些什么問題?提些什么建議或改造它嗎?(課后思考) 【由次引出技術的涵義】 技術是什么?[課件展示]:技術的涵義技術就是指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對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設問]: 技術在我們身邊可謂無處不在,誰來說說你所知道或周邊有哪些技術?[學生]……[觀看幻燈圖片]:衣服、燈、建筑、汽車、電話機、航天飛船、基因工程等。[實物展示]:穿針引線工具,收音機,MP3等。[討論]:如果沒有技術,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回到原始社會,成為赤裸的人)[小結]:體現了技術的價值和重要性。由此引出本課學習內容:一、技術的價值(技術與人)[展示課件]: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讓學生閱讀分析、討論。得出假設,然后教師總結。(1) 人類對于光明的需求,怎樣推動了照明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的 (學生回答)(2) 案例又說明了些什么?[總結]:1、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類便產生了技術。人類的需求不斷增長、提高,促使技術不斷地發展。2、照明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改變和方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3、技術的提高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討論】:照明技術的發展雖然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也消耗著大量的自然能源,自然能源是有限的,如何運用現代技術,實現以更少的能源消耗獲取更大的效益?【拓展知識】介紹合理運用核能技術的“人造太陽”教師根據本節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初步形成假設,然后全班討論,最后形成結論。 (1) 分析下列技術的產生分別滿足了人們的那些需求? [課件展示]:(A)印刷技術滿足了人的————————需要(B)農耕技術滿足了人的————————需要(C)攝像技術滿足了人的————————需要(D)B 超技術滿足了人的————————需要(A)學習文化知識。(B)吃飽穿暖(C)把美好的東西留存下來(D)檢查和了解身體內部奧秘[思考1]:(1).原始人最初為什么要選擇穴居或者在樹上居住?抵抗不良環境,防止野獸、病菌等侵害的方法和手段(2).原始人隨身攜帶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來切割獸肉以外,還有什么用途?人為了適應自然的過程中生存下來,需要依靠技術來保護自己。于是產生了技術。(3.)瘧疾、天花、鼠疫、肺結核等疾病曾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為什么現代人對 它們不再恐慌?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疫苗),醫學技術克制了這些疾病。 (4)結合自己身邊(眼鏡、鞋子等)【結論】:1、技術具有保護人的作用[思考2]:以下技術怎樣解放人?取火技術 熟食,人類脫離野性,營養改善,大腦發育健全,智慧提高工具制造 解放了人的雙手 , 擴大了人的能力醫療技術 戰勝了疾病,延長了壽命車船制造技術 解放了雙腳 , 縮短了旅途時間,方便出行電子技術 方便、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結論】:2、技術具有解放人的作用【討 論】: 交通工具的發展使人們的出行便捷、舒適 , 但是也可能使人們過分依賴現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鍛煉, 以致影響 身體健康,還造成交通事故隱患。你認為應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運用現代技術你有好的建議和方法嗎?【總結、提示】合理安排時間,堅持科學鍛煉。生產、使用建身器材,在汽車上安裝感應或傳感系統。(比如:汽車與人、其它機動車間的距離報警提示,超速提示,應急逃生裝置,油門與剎車傳感系統(以免采錯)等)[閱讀]:愛迪生的故事介紹我國小發明家張今是如何發明太陽能熱水器 【結論】:3、技術具有發展人的作用 [本節課總結]:1、技術與人(1)技術是為了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和愿望。(2)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類便產生了技術。人類的需求不斷提高,技術也不斷發展,從而推動了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3)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的作用。 (4)技術是因人而生、為人服務、造福人類。七、作業:(準備下節課集體討論和辯論活動)1、調查或網上查找當今社會對人們工作和生活方式影響最大的10項技術。 2、有人認為, 技術發展導致失業 ; 也有人認為, 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請就次問題展開辯論。(分兩大組,一組為正方,一組為反方)八、課后反思1、 教師構建活動,拓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協作與創作精神由于這門課所關注的是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是過程而非結果。因此,教師在構建教學活動中,課內可采取小組討論小結、集體討論、師生互動等形式多樣的討論,提高學生的合作與創作精神,課外可通過走親訪友,網上查找等方法查找有關學習資料,培養其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2、 課本內容教學建議課本內容充實但多,在教學過程中可能不能面面俱到,可以不完全照搬課本的案例,可以找些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出發,最好是可以以學生互動、回答的例子作為切入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