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點四:戰爭魅影陰魂不散背景:利比亞戰爭:(2012年01月01日來源:新華網)2011年最重要軍事事件之利比亞戰爭利比亞的大規模民眾騷亂始于2月16日。幾天后起義者便控制了班加西市。大批軍警倒戈到反對派一邊。利比亞強人卡扎菲對反對派示威者和被占軍事設施實施空襲。3月19日,法國戰機出現在班加西上空。美國只是參與第一階段軍事行動,發射了約200枚巡航導彈打擊利防空設施。隨后北約其他國家、卡塔爾和阿聯酋的戰機也參與了巡邏和轟炸。利空軍很快就被摧毀,“維和部隊”開始轟炸其他設施,從空中支援叛軍的作戰行動。空襲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北約廣泛使用制導武器系統。制導彈藥的使用占了近85%。卡扎菲10月20日被叛軍抓獲并殘忍殺死。伊朗核危機:(2012年02月05日 來源: 廣州日報 ( ))美防長帕內塔2日表示,以色列極有可能于今年4月攻擊伊朗。名為“深度兵團”的以色列特種部隊被傳潛入伊朗,針對伊朗核項目開展破壞活動。籠罩在海灣上空的戰爭陰霾似乎越來越近。從伊朗最近頻繁軍演,到美國航母出沒海灣;從美、英、以色列表示不放棄軍事選擇,到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從歐美對伊朗石油禁運,到伊朗表示提前中止向歐供油,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和伊朗的對立日益加劇。雙方正在玩一種介于戰爭與和平的危險游戲。在美國看來,美國力量受到挑戰;而在伊朗領導人看來,伊朗被逼至墻角;在以色列看來,以色列日趨危險。很顯然,突如其來的挑釁與誤判都可以引發戰爭。用德國《南德意志報》的話來說: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戰爭都可能爆發。由于伊朗的地緣位置與“世界油管”的特殊地位,當今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忽視伊朗問題的嚴重性。目前,美伊雙方似乎都在把局勢往戰爭方向推移,離爆發一場新的海灣戰爭看上去只需要一點火星。敘利亞局勢岌岌可危:(2012年02月07日來源: 人民日報 ( ) )去年3月以來,在西亞北非政治動蕩大潮沖擊下,敘利亞局勢持續緊張。在霍姆斯、德拉、伊德利卜、大馬士革等地,武裝沖突升級,安全局勢惡化,平民傷亡增多。而國際上各方力量圍繞敘利亞問題所展開的博弈,更是直接影響著敘利亞局勢的演變。“911”十周年: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至今已整整十年,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在美國的推動下,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反恐。漫漫十年反恐路,成果有喜也有憂。盡管美國在反恐中擊斃了包括本.拉登在內的大批恐怖分子,然而恐怖問題不但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反而有蔓延之勢。在“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十周年之際,我們有必要反思一下這十年的反恐路。知識鏈接:1.巴勒斯坦問題的由來:(1)歷史上猶太人(希伯萊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區居住過。公元1世紀時,猶太人國家滅亡,猶太人背井離鄉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紀末興起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使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發生多次流血沖突。(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之家”。(3)猶太人在二戰中受盡迫害的經歷頗得世人同情,戰后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4)1948年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國卻未能誕生。此后,該地區戰火不斷。2.中東戰火頻仍有何具體表現?項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時間 1948年 1956年 1967年 1973年戰爭進程特點 阿拉伯國家抵制以色列 埃及抗擊英、法、以 以色列突襲阿拉伯國家 埃及、敘利亞進攻以色列結果 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5 埃及實現蘇伊士運河國有化 以色列占領整個巴勒斯坦、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埃及一些地區 埃及和敘利亞收復土地面積不大3.歷次中東戰爭發生的直接原因、戰爭帶來的最嚴重的后果:(1)直接原因:爭奪土地或運河主權,爭奪水源等。(2)最嚴重的后果:巴以雙方長期陷入報復與反報復的惡性循環。4.中東地區的地理范圍:(1)它泛指地中海東岸和南岸地區。(2)現在一般所說的“中東”包括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也門、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國家。總面積為七百多萬平方千米,人口一億多。(3)中東地區大多數是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東”范圍之內。5.中東地區在交通、經濟等方面的重要價值:中東地處歐、亞、非三洲的交通樞紐,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這里擁有極為豐富的石油資源,石油蘊藏量約占整個西方世界的60%以上。6.中東地區的地理特點不是中東戰爭頻仍的根本原因:地理特點不是根本原因,而是重要因素。由于歷史上大國爭霸需要控制這個戰略要地,才使得這里戰爭頻仍;所以大國爭霸才是這里戰爭頻仍的根本原因。7.中東地區戰火頻仍,和平歷程艱難的原因:大國爭霸;阿以之間的領土爭端;水資源問題;耶路撒冷的主權歸屬問題。8.對巴以和平進程做出過貢獻的重要人物有哪些?他們哪些業績和精神值得紀念?(1)重要人物: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以色列的拉賓和佩雷斯、美國的克林頓等人物都做出了貢獻。(2)業績和精神:以色列的拉賓總理對巴勒斯坦作了一些讓步,給中東地區帶來了和平的曙光,卻遭到以色列極右勢力成員的刺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聯合國爭取民族權利與國家獨立,但也爭取和平,無怨無悔地走過了帶有傳奇色彩的艱難一生。美國的克林頓努力為巴以雙方領導人的會晤牽線搭橋,對中東和平產生了一些正面的影響。熱點關注:1、利比亞戰爭:(1)利比亞戰爭給我們的啟示:利比亞的戰火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又一個鮮活例子,再次暴露出西方民主、人道的虛偽面孔,盡顯國際政治斗爭的殘酷性,對我們的國家建設有著深刻的現實啟示。穩定始終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民生福祉的源泉;動亂只會引狼入室,國將不國,百姓遭殃。一定要加快發展的腳步,讓自己變的更強,否則落后就要挨打。 (2)利比亞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相同點:都是北約主導的;都是非接觸性戰爭,以大規模空襲為主;都是對一個主權國家內政的粗暴干涉。2、核能的發展:(1)關于核的小專題:愛因斯坦是打開原子大門的科學家,他被稱為現代物理學的泰斗;核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興起的新型能源;二戰期間,美國曾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擲了一枚原子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鄧稼先被稱為“兩彈元勛”。(2)如何應對核輻射危機:既要利用核能造福人類,也要高度重視和確保核安全。科學而安全地利用核能,才能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隨著科技進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人類在核能開發利用過程中的趨利避害能力必將逐步提高,核能也必將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3)伊朗核危機:原因:伊朗是阿拉伯國家,長期以來西方國家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而伊朗辯解說自己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伊朗只是發展民用核能。雙方在“核”問題上劍拔弩張,尤其是是美軍在伊拉克撤軍和北約結束轟炸利比亞之后,美國的態度愈發強硬起來,因“核”而戰的可能性愈發高了。實質:是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表現,美國對伊朗的“興趣”主要還是對中東地區豐富資源的覬覦。影響:美伊雙方的針鋒相對使世界和平遭受到重要威脅,如果發生戰爭,受害最深的是無辜的伊朗人民,我們希望伊朗核問題能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雖然局地戰爭時有發生,但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主題并沒有變。威脅和平的主要因素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除此之外,民族矛盾、宗教沖突等也會威脅世界和平。世界格局在向多極化發展,但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仍然牢固,多極化發展趨勢任重道遠。4、反思十年反恐路:(1)反恐行動要全球聯合:恐怖主義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9·11”事件之后,全球展開了大張旗鼓的持久聯合反恐行動。 十年來,全球積極為反恐造勢,為持久反恐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全球進行廣泛合作,對恐怖分子形成了齊堵合圍之勢。世界各國建立了反恐應急力量,為聯合反恐奠定了物質基礎。歷史證明,進行反恐斗爭必須加強全球合作。 反恐斗爭難言輕松:在過去十年的反恐過程中,雖然殺死了大批恐怖分子,摧毀了大批恐怖組織,遏制了大批恐怖行為,恐怖襲擊的烈度、影響和戰略性下降了,但恐怖組織的數量、恐怖活動的范圍和恐怖襲擊的次數卻呈上升趨勢。 當前,反恐斗爭面臨諸多問題,如反恐投入巨大;恐怖組織并沒有減少;恐怖活動并沒有減弱;人們的恐懼心理并沒有改變。這些都決定了全球反恐任重道遠。 (3)恐怖主義的源頭——霸權主義:在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年代里,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一個大張旗鼓反恐的十年。十年反恐之后,恐怖行為不降反升,不能不說是人類的悲哀。 恐怖威脅是綜合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其帶來的問題要遠大于它所能解決的問題。恐怖行為背后是利益的訴求,沒有利益的和諧,就沒有真正的世界和諧,沒有世界和諧就不可能真正消除恐怖主義。擺在當今世界的客觀現狀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沖突并沒有被消除,而是在加劇,引起加劇的根源就是霸權主義。如果想徹底消滅恐怖主義,就必須消滅產生恐怖主義的源頭——霸權主義,否則消除恐怖威脅將是一句空話。5、民主的“發展”:雅典民主政治。①位置:古代希臘。②開創西方民主政治先河的是:雅典。人物及事跡:公元前594年,梭倫改革,建立了民主制度。(國家權利的重要機構有: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④伯里克利時期民主政治達到了頂峰。基本上實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奴隸和婦女沒有政治權利,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只是公民權的少數雅典人,所以雅典民主政治有其局限性。其最高決策機構是:公民大會。與奧運會的關系:雅典是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地。近代民主的發展:①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在英國確立。②1776年,北美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告了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管轄,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偉大的歷史文獻;被馬克思譽為“第一個人權宣言”,該文件的思想成為美國立國的基本原則,為美國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③1789年,在法國大革命中由制憲會議頒布的《人權宣言》宣揚了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它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④1804年,拿破侖頒布《法典》,被譽為資產階級國家的立法典范。(3)中國近現代民主與法制建設:①1898年的維新變法運動主張用改良的方式改封建制度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②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③1949年9月在北京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④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⑤1966年,毛澤東錯誤的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使我國的民主法制遭到嚴重踐踏。⑥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民主法制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經過文化大革命,人們認識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國人大加緊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時期我國一部比較完善的憲法。此后,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系列法律,這些法律的頒布和實施,反映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提高,依法辦事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國逐步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4)當前在一些國家爆發的游行示威等,像被西方國家稱為“阿拉伯之春”等事件,表面上是反對極權主義,要求民主和自由,其深層次原因是由于國家經濟不景氣,貪污腐敗現象嚴重,貧富差距大,社會發展不平衡等。所以,民主不是罪惡,斗爭也不是全為了民主,而西方國家卻打著民主的幌子,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導致一些國家走上動蕩之路,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中國致力于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眾生活,任何企圖將中國拉入動蕩的想法和行動都是不切實際和注定要失敗的。6、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習近平闡述了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原則立場,表示中方在此問題上的基本出發點和立足點是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和有關國際關系準則,愿繼續為緩和敘利亞緊張局勢、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處理敘利亞問題六個立場:一、敘利亞政府及有關各方應立即、全面、無條件停止一切暴力行動,特別是針對無辜平民的暴力行動。敘利亞各派別應通過非暴力途徑表達政治意愿。二、敘利亞政府和各派別要從維護國家和人民長遠和根本利益出發,在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的公正斡旋下,立即開啟不附帶先決條件、不預設結果的包容性政治對話,通過協商一致達成全面、詳盡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并盡快予以實施,以恢復國家穩定和社會正常秩序。 三、中方支持聯合國發揮主導作用,協調人道主義救援努力。中方愿向敘利亞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我們反對任何人借“人道主義”問題之名行干涉敘利亞內部事務之實。 四、國際社會有關各方應切實尊重敘利亞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尊重敘利亞人民自主選擇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為敘利亞各政治派別開啟對話創造條件、提供必要建設性協助并尊重其對話結果。中方不贊成對敘利亞實施武力干預或強行推動所謂“政權更迭”,認為制裁或威脅使用制裁無助于問題的妥善解決。五、中方歡迎聯合國與阿盟共同任命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支持其為推動政治解決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方支持阿拉伯國家及阿拉伯國家聯盟在推動政治解決危機方面所作的積極努力。六、安理會成員應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及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愿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同其他各方就敘利亞危機的政治解決進行平等、耐心、充分磋商,以維護安理會的團結。8、人類該如何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人類應當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加強多國的交流與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反對殖民主義;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各國的爭端;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9、未來幾年世界的發展趨勢,中國將在未來世界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未來幾年,將是世界一系列趨勢性、格局性變化加速發展的幾年,是各方密切互動、變中求治的幾年。有四個大的趨勢是特別值得重視的:一是謀發展的勢頭更加強勁。各方更加注重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努力擴大自身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二是世界多極化趨勢更加明朗。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將增強,國際力量的對比將向著相對均衡的方向發展。三是圍繞國際體系變革的競爭與合作更加深入。各方力求對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的調整演變施加更大的影響,全球治理和現行國際體系變革會繼續穩步推進。四是國際和地區的熱點以及全球性問題會更加突出。有的熱點問題會繼續升溫,氣候變化、能源資源、糧食安全等問題會層出不窮,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依然存在,各國之間相互依存、利益融合度將會繼續上升。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理念會更加深入人心。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今后幾年我國外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會疊加交織,機遇與挑戰并存,并且可能相互轉化。總體上看,對我國來講機遇仍然大于挑戰。我們國家仍然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將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同各國共同來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主張合作共贏,在尋求自身利益的同時,要考慮別國的利益,要相互照顧,權責共擔,弘義融利。要共同努力,推動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10、中國在中東問題上的態度和中(國)阿(拉伯)關系:第一,中東地區形勢正在發生一些重大變化,但是最了解這個地區情況的是中東人民,中東地區的問題主要應該由中東人民自己來解決,中東的前途命運應該掌握在中東人民的手中。第二,長期以來,中國堅定支持阿拉伯國家和人民的正義事業,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之間沒有歷史積怨,有的是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有的是攜手努力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共識。第三,中國和一些阿拉伯國家有時在一些具體做法上可能不盡相同,但是在維護中東地區整體穩定和發展繁榮方面的目標是一致的。中阿合作是全面的、戰略性的,雙方之間的友誼是經得起風云變幻考驗的。知識拓展:當下的“中東危機”:自2010年年底以來,發端于突尼斯的動蕩席卷了整個北非西亞地區,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繼垮臺,利比亞動蕩、內戰還引來了法英等國家的軍事打擊,也門接近內戰邊緣,巴林、約旦、阿爾及利亞、沙特、伊朗、敘利亞等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社會動蕩,北非西亞地區陷入了30多年來罕見的政治動蕩時期,地區局勢動蕩不安。這種動蕩局勢出現的原因何在?對我國有哪項啟示?1、西亞北非動蕩的原因:(1)經濟問題:①北非西亞各國大多屬于外向型經濟,經濟結構單一,長期依賴世界市場,易受危機影響。地區發展極不平衡,還有貧富分化懸殊。國內失業率非常高。(2)政治問題:北非西亞地區各國都面臨政治僵化的問題,這些國家大多是強人把持政權,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統治,實行世襲制、終身制,統治者獨裁專制。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來自外界的民主、民權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國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強烈,這種僵化的政治體制導致了政治參與渠道單一,政府腐敗問題嚴重,最終使社會矛盾積累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民怨沸騰,引發了社會矛盾的激化。2、對我國的啟示:(1)經濟方面:避免經濟結構單一化。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在發展中逐步縮小人民群眾收入差距,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避免經濟的兩極分化,減少貧富差距。完善財稅制度,普及社會保障。鼓勵自主創業,大力推行下崗職工創業的優惠政策,減少下崗人員,降低下崗率。對農民工加大關注力度,切實解決農民工外出打工時工資拖欠等問題。(2)政治方面: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消除腐敗土壤,建立健全預防腐敗機制,加大懲治腐敗力度,堅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決策機制,使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確保國家機關始終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3、總結:研究他人教訓,是為了警醒自己。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努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努力走自己的發展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