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一)課標要求辨識各種文化現象,領悟優秀文化作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二)學科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文化發展的基本途徑,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科學精神:通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公共參與:理解了文化發展的基本途徑,積極參與文化創新。(三)學習目標◆結合實例,理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懂得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解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結合實例,理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四)議題設置總議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什么能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國目標?分議題: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是什么?(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教學難點: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六)教學過程1、習語誦讀——導入新課①“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說,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2014年6月9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②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③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④希望大家勇于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優秀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平。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文藝創作質量,努力為人民創造文化杰作、為人類貢獻不朽作品。——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⑤古人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要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上的講話2、習語堂間——活動設計總議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什么能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國目標?分議題: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是什么?探究一:文化發展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教師活動:設置問題:學生活動:通過課前搜集的資料,思考并回答探究問題。結論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眾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探究二:文化單位應該怎樣更好地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教師活動:設置問題:學生活動:通過課前搜集的資料,思考并回答探究問題。結論二: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加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生產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豐富高品質文化消費產品的供給,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探究三: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教師活動:播放視頻:電影《我不是藥神》設置問題:學生活動:課前搜集的資料,思考并回答探究問題。結論三:每一種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是時代精神的展現。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類歷史前進的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實踐的起點,只有立足時代、解決特定的時代同題,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只有傾聽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號角。探究四: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教師活動:設置問題:學生活動:課前搜集的資料,思考并回答探究問題。結論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趨勢,又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課堂小結及課外拓展:選擇一部優秀的文化作品,引導學生利用本課所學,以小論文的形式說明其成功的原因。3、習語生聲——升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說,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2014年6月9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希望大家勇于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優秀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平。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文藝創作質量,努力為人民創造文化杰作、為人類貢獻不朽作品。——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古人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要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上的講話4、資源鏈接1.電影《我不是藥神》(來源:愛奇藝)2.《習近平用典第一輯》(來源:學習強國)3.《習近平的創新觀》(來源:求是網)http://news./content/2018-08/10/content_17467321.htm4.《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