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2張PPT)我們一起“萌萌”的大熊貓也是個“暴脾氣”“超級特技飛行專家”大鯢——“娃娃魚”人類的近親,當今除人類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生物草原之王的溫柔微笑天使鳳尾蝶黃刺蛾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意志“少女的祈禱”成都市花——芙蓉成都市花——銀杏淫羊藿花在哪兒?植物?真菌!乳酸桿菌埃博拉病毒你認識哪些生物?我們共同的家園請大家閱讀教材第6頁,回答下列問題:(1)我們共同的家園叫什么名字?(2)它包括地球的哪些部分?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生物圈的范圍示意圖為什么要學習生物學飛機來自人們對鳥類的模仿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生物學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生物學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生物學技術醫藥衛生、環境保護等等都離不開生物學21世紀將是生物科學的世紀初中生物學習方法1、上課認真聽講;2、積極思考;3、勤于記筆記、善于記筆記(補充、勾劃);4、理解記憶“本章小節”。作業要求1、按時、高質量完成作業。紀律要求1、不做與生物課堂無關的事;2、舉手發言。課后任務請同學們制作一張卡片:畫出你喜歡的生物和它(們)的家。導言課教材分析本堂課是初中生物學的導言課,旨在引起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進入生命的世界,為正式進入課程學習奠定基礎。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生命的世界充滿好奇和幻想,對身邊的動植物十分感興趣。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日常經驗。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學生剛剛進入中學,正處在適應階段,需要教師幫助其完成學習過渡。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容易分散。教學目標知識目標:①生命世界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②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之中。③生物圈包括大氣圈下層、全部水圈和巖石圈上層。能力目標:①通過“說說你認識的生物”活動,鍛煉表達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認識到生命世界豐富多彩、生物學在各個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①生命世界充滿了形形色色的生物②生物圈包括大氣圈下層、全部水圈和巖石圈上層2、教學難點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教學過程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課前幾分鐘[生物圖片展示]課前幾分鐘,用PPT自動播放模式展示多種生物的圖片。所展示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和病毒。[觀看]課間休息、觀課圖片。新課展開簡單自我介紹首先,跟大家作個自我介紹。我姓譚,大家以后可以叫我譚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們會一起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生物學。說到生物你們會想到什么?太棒了。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在學習中看萬物生長。我們國家是一個禮儀之邦。初次見面,得有點兒見面禮,對吧?待會兒,我會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認識的生物。不過,在我講完之后,我想請你們也能給我講講你們認識的生物。二、形形色色的生物(展示大熊貓、蜂鳥、大鯢、黑猩猩、非洲獅、海豚、鳳尾蝶、黃刺蛾、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螳螂、芙蓉、銀杏、淫羊藿、三角梅、香菇、乳酸桿菌、埃博拉病毒圖片)大熊貓:我的母校就是以研究大熊貓而見長。大家都喜歡它,因為它看起來萌萌的。不過,據我研究大熊貓的同學講,成年大熊貓脾氣可不怎么好,是具有攻擊性的。而且,在野外還跑得非常快。看不出來吧。蜂鳥: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鳥類。成年蜂鳥體型最小的大約只有5厘米,最大的也不會超過20厘米。可別小看它,它可是個技術高超的飛行雜技表演專家,能夠倒退飛行、垂直起落,甚至可以在空中懸停4-5分鐘。因此,它又有“彗星”“森林女神”的稱號。大鯢: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也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全長可達1米。因叫聲很像幼兒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http:?/??/?baike.?/?view?/?9672.htm?)”,是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黑猩猩:人類的近親,當今除人類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生物。非洲獅:草原之王。不過,在面對幼崽是,她也有溫柔的一面。海豚:看起來友善的形態和愛嬉鬧的性格,微笑天使。人類大量的捕撈,生存受到威脅。鳳尾蝶和黃刺蛾:你們知道怎么簡單區分蝴蝶和蛾嗎?長得漂亮的是蝴蝶?可以從它們靜止時翅膀的位置來區分。停歇時雙翅舉起的是蝴蝶,雙翅展開平放的是蛾。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每年7月底,隨著旱季的來臨,數以百萬計的角馬、斑馬等食草野生動物就會組成一支遷徙大軍,開始一段3000公里的漫長旅程,途中伴隨它們會遇到重重危險,獅子、豹、鱷魚、河馬,這使得大批的角馬死在路上,但同時也將有許多小角馬在途中誕生。不得不感嘆,這是一場充分體現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意志的旅途。螳螂:“少女的祈禱”。芙蓉、銀杏:成都市花。淫羊藿:花型特別,花瓣特化成距,具藥用價值。三角梅:常見。但你知道它的花在哪嗎?香菇:我國特產。大型食用真菌。乳酸桿菌:這是一種微生物,細菌。需要借助顯微鏡放大才能看到。可用于制作酸奶。埃博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http:?/??/?baike.?/?subview?/?14713?/?7964605.htm?)和靈長類(?http:?/??/?baike.?/?view?/?114384.htm?)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http:?/??/?baike.?/?view?/?167283.htm?)的烈性傳染病(?http:?/??/?baike.?/?subview?/?36090?/?6497971.htm?)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下面,該你們跟我分享你們認識的生物了。喜歡的,不喜歡的,想見沒見過的,都行。好,看來大家已經認識不少生物了。不過,大家好像忘記了一種我們都知道的生物。我們人類自己。我們和其他所有生物都是這個生命世界的一份子。三、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園[資料分析]大家對我們人類的鄰居、朋友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你們了解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家嗎?請大家翻開書,閱讀教材第6頁,看看:我們共同的家園叫什么名字?它包括地球的哪些部分?給大家1min的時間。好。我們請同學來說說看。好,回答得非常準確。(展示生物圈的范圍示意圖)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個“薄層”里面。這個薄層的范圍,在海平面以下約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之間。科學家們把這一薄層成為“生物圈”。地球的直徑大約是12750千米。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張紙還要薄。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大氣圈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http:?/??/?baike.?/?view?/?2860.htm?)和陸地(?http:?/??/?baike.?/?view?/?94074.htm?)。大氣圈的上層由于氧氣稀薄,和大量的宇宙射線等原因,并不適合生物生存。在大氣圈下層生活的主要是一些能夠飛翔的鳥類和昆蟲,還有一些漂浮在空氣中的微生物。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河流和湖泊,在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絕大部分生物生活在海平面150米以內的水層中。因此,有的書上認為生物圈只包括了水圈的大部分。巖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層大多數覆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不同的生物生活在生物圈的不同位置。人類的活動可以達到生物圈的各個圈層。四、為什么要學習生物學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都是我們生物學研究的對象。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自然科學。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學習生物學呢?首先,大家想想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我們的哪一樣不是來源于生物?再看看我們穿的衣服。很多面料都是用棉花或者家蠶突出的絲制成的。也有一些喜歡穿皮草。也就是用從動物身上剝下來的皮毛做成的衣服。當然,這是很不值得提倡的。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生物。另外,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離不開生物。飛機來自人們對鳥類的模仿;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生物學技術。說到農業,我們必須提起袁隆平和雜交水稻。袁隆平利用生物遺傳育種的原理培育出了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糧食問題。醫藥衛生、環境保護等等都離不開生物學。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在農林業生產、環境可持續發展、醫藥科學的研究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許多專家預言,21世紀將是生物科學的世紀。五、人類對生命奧秘的探索生物學家們除了對其他生物和我們生活的環境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還致力于探索人類自身的奧秘、揭示生命的本質。提到DNA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一些影視作品中,警察在破案時,通常都會通過驗DNA來找出罪犯。DNA是生物的遺傳物質,但是沒有人指導它張什么樣子。直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這是生物學史上劃時代的創舉,是突破性的進展,人們從此開始從分子角度來研究生命科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DNA雙螺旋結構,這是20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三個發現。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草圖公布,標志著人類對自身奧秘的探索進一步深入。這個劃時代的研究計劃,旨在探明人類的全部遺傳信息。這將為我們攻克疑難雜癥提供新方向。甚至你可以決定你的小孩要長成什么樣子。這意味著人類在未來有可能能夠掌控生命。[閱讀]美麗的花草,可愛的動物,等等。[回答]學生分享認識的生物。[閱讀與思考]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回答]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回答]面包,牛奶等等。提出學習要求(1)不允許出現“玩手機”的情況;(2)不允許在生物課上做其他學科的作業;(3)請同學們準備一本筆記本;(4)請大膽表達你自己,不吝惜與大家分享。課后任務請同學們為自己制作一張進入“生命世界”的“通行證”:畫出你喜歡的生物和它(們)的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上生物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doc 七年級上生物開學第一課課件.ppt 薩頂頂 - 萬物生.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