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風箏 風箏,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們喜愛。 風箏是由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小詩 小小飛機紙兒做, 折疊壓展變化多。 用力拋向空中去, 飛得遠近耐琢磨。 目的 讓我們一起來折疊紙飛機,進行一次飛行大賽。 探究一下紙飛機飛得遠近于什么有關,并記錄結果。 紀錄表 猜想 紙質 薄(軟)厚(硬) 機翼 寬 窄 飛得遠 飛的近 紙飛機 是一種用紙做成的玩具飛機。它可能是航空類折紙手工中的最常見形式,航空類折紙手工屬于折紙手工的一個分支。由于它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種折紙類型,所以深受初學者乃至高手的喜愛。最簡單的紙飛機折疊方法只需要6步就可以完成 。 發展 最早能追溯到年代的紙飛機是西方在1909年制作的。然而,現在最為人們所接受的制作方法是由約翰·K·諾斯羅普(洛克希德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在1930年所制作的。諾斯羅普用紙飛機來做模擬測試來發現真實飛機的飛行機理。 發展 用紙制作玩具被認為起源于2000年前的中國,那時風箏是一種流行的娛樂項目。但與紙飛機相比并不相同。 主要主城部分 數量 形狀特征 大小特征 機翼 機身 尾翼 起落裝置 動力系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