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初中生物考點大全1、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知識點的認識】?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但是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區別,如動物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膜,沒有細胞壁;動物細胞的細胞質中不含葉綠體,也不形成中央液泡.【命題的方向】?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其功能是考查的重點內容,關于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以動植物細胞圖示以識圖填空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也可以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例:王剛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一些細胞,他判斷為植物細胞.因為他觀察到了( )A.細胞壁和細胞膜?B.細胞壁和液胞?C.細胞質和細胞核?D.細胞膜和細胞質分析:此題考查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解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因此,他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了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等結構.故選:B點評:在一般的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細胞膜,知道動植物細胞的區別.【解題思路點拔】?關于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熟記動植物細胞結構圖示,明確各結構名稱及其功能.2、植物細胞中帶有辣味、甜味、色素的物質等,位于液泡中的細胞液中.3、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如根部細胞,不見光的部位的細胞就不含葉綠體.4、動物細胞由于沒有細胞壁,所以在觀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要滴一滴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目的是為了保持細胞原形.口腔上皮細胞如果放在清水中則會吸水脹破.(5分)仔細觀察甲、乙兩圖,回答問題(注:只填標號):(1)組成動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乙 圖.(2)甲圖比乙圖多一種結構是標號 3??,生物體可以通過這種結構進行光合作用.(3)含遺傳信息決定生物的性狀的結構存在于圖中的標號 4??內.(4)在兩幅圖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標號 2??.(5)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的結構是圖中的標號 1??.【考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析】(1)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等結構.它們的異同點如下:相同點不同點??植物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2)圖中1細胞壁、2細胞膜、3葉綠體、4細胞核、5液泡、6細胞質、7線粒體.【解答】解:(1)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沒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所以乙圖為動物細胞結構圖.(2)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多了細胞壁、液泡、葉綠體.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3)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細胞核上有決定生物的性狀的基因.(4)細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質的進出,使有用的物質不能輕易地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5)細胞壁的功能是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故答案為:(1)乙(2)3(3)4(4)2(5)1【點評】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是重要的知識點和考點,應特別理解和記憶.2心臟的結構【知識點的認識】?心臟的結構1、心臟的位置:人的心臟在胸腔內兩肺之間,心尖指向左下方.心臟的形狀像個桃子,大小和本人的拳頭差不多.2、心臟的結構: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它有4個空腔,按照位置關系,這4個腔分別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間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臟的4個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3、與心臟四腔相連的血管: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概括地說,心室與動脈相連通,心房與靜脈相連通.4、心臟的瓣膜: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連的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只能朝向動脈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這樣就保證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動:心房→心室→動脈,而不能倒流.【命題的方向】?本考點考查了對心臟的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重點知識,題型多樣,常結合心臟圖出題.例:心臟的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保證血液的流動方向是( ?。?br/>A.心室→心房→靜脈?B.心室→心房→動脈?C.心房→心室→靜脈?D.心房→心室→動脈分析:此題是一道基礎知識題,具體考查的是心臟的結構.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分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個腔,分別與主動脈、肺動脈、肺靜脈、上下腔靜脈相通.心臟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側的心室和心房之間有房室瓣,心室與動脈之間有動脈瓣.解答:心臟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側的心室和心房之間有房室瓣,保證血液從心房流向心室;心室與動脈之間有動脈瓣,保證血液從心室流向動脈.所以,心臟中的血液流動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動脈.故選:D.點評:心臟瓣膜的作用是重要的知識點,應特別理解和記憶.【解題思路點拔】?掌握心臟的結構,理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分清心臟的四個腔室,心臟瓣膜的作用是保證血液的單向流動是重要的知識點,應特別理解和記憶.(7分)如圖為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觀察心臟四個腔,心臟壁主要由 肌肉 組織構成的,其中心臟壁最厚的是 左心室?。?)在血液循環中,含氧較少的靜脈血通過 肺循環 途徑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3)扎緊血管2,從血管8注水,水會從標號 6??流出.如果某人生病注射藥物,藥物最先進入心臟的 右心房?。?br/>(4)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有一種特殊的結構叫 瓣膜 ,可以防止血液倒流.(5)心臟不斷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血液不僅具有 運輸 作用,而且還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考點】心臟的結構.【分析】觀圖可知:1是上腔靜脈、2是肺靜脈、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5是下腔靜脈、6是主動脈、7是肺動脈、8是肺靜脈、8是肺靜脈、9是左心房、10是左心室,據此解答.【解答】解:(1)心臟主要是由心肌組成的,心肌屬于肌肉組織,其功能是收縮和舒張,為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所以心臟主要由肌肉組成.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從心房壓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壓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體循環的開始,路線比較長,需要較大的壓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環的開始,路線比較短,壓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所以,在心臟的四個腔中,左心室壁最厚;(2)血液循環路線如圖所示:從血液循環圖中看出,在人體的血液循環中,肺循環使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體循環使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因此靜脈血變成動脈血的方式是肺循環;(3)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能開閉的瓣膜:這些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開,動脈瓣只能朝向動脈開.這樣就保證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如果扎緊血管2肺靜脈,從血管8肺靜脈注水,水由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所以水會從標號6主動脈流出;人生病后靜脈注射藥物,藥物是從上腔靜脈開始的,藥物經上腔靜脈進入心臟的右心房、右心室,經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流回心臟的左心房、左心室,再經主動脈、各級動脈到達病灶.所以藥物最先進入心臟的3右心房;(4)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能開閉的瓣膜:這些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開,動脈瓣只能朝向動脈開.這樣就保證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5)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有運輸、防御和保護、調節體溫的功能.所以心臟不斷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血液不僅具有運輸作用,而且還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故答案為:(1)肌肉;左心室;(2)肺循環;(3)6;右心房;(4)瓣膜(或房室瓣和動脈瓣,但順序不可顛倒);(5)運輸.【點評】掌握心臟的結構特點和血液循環途徑是解題的關鍵.3細菌的基本形態和結構特點【知識點的認識】?細菌的基本形態和結構特點1、細菌的形態:細菌是個體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2、細菌的結構: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這是細菌的基本結構,是所有細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細菌除具有這些基本結構外,還有一些特殊結構,如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生有鞭毛.如圖所示為細菌的結構示意圖.【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細菌的基本形態和結構特點的認識,基礎知識,需理解掌握,題型多樣,常結合細菌的結構示意圖出題.【解題思路點拔】?熟記細菌的基本形態和結構特點是解題的關鍵,重要一點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可結合細菌的結構示意圖來理解記憶.(5分)如圖是細菌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1)根據細菌的外部形態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球菌、 桿菌 和螺旋菌.(2)細菌被稱為原核生物,是因為它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 成形細胞核?。?br/>(3)圖中的⑥對細菌具有 保護 作用.(4)大多數細菌的營養方式是 異養 (填“自養”或“異養”),它們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 分解者 .【考點】細菌的基本形態和結構特點.【分析】由上圖可以看出:細菌的各部分結構為:①鞭毛;②細胞質;③DNA;④細胞膜;⑤細胞壁;⑥莢膜.【解答】解:(1)根據細菌的不同形態,細菌可以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三種類型.圖中的是桿菌.(2)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細胞核,被稱為原核生物.(3)圖中的⑥是莢膜,對細菌具有保護作用.(4)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因此營養方式是異養,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大多數細菌營腐生生活,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故答案為:(1)桿菌;(2)成形的細胞核;(3)保護;(4)異養;分解者.【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知細菌的結構營養特點.4人的性別遺傳【知識點的認識】?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兩條性染色體彼此分離,男性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含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則只產一種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受精時,如果是含X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發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發育成為男性.這說明男女的性別在受精卵形成時就已確定.由于男性可產生數量相等的X精子與Y精子,加之它們與卵子結合的機會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命題的方向】?本考點考查了對人的性別遺傳的認識,基礎知識,題型多樣,常結合染色體傳遞圖出題.例:假如一種性狀總是從父親直接傳給兒子,由兒子直接傳給孫子.那么控制這一性狀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A.位于常染色體上?B.位于Y染色體上?C.位于X染色體上?D.位于性染色體上分析: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解答:男性性染色體中的Y染色體只會傳給兒子,而不會傳給女兒;這是因為: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彼此分離,男性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含22+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22+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則只產一種含22+X染色體的卵細胞.受精時,如果是含22+X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發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發育成為男性.可見,如果一個性狀總是從父親直接傳給兒子,由兒子直接傳給孫子,那么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一定位于Y染色體上.故選:B點評:位于Y染色體的基因一定不會傳給女兒,只會傳給兒子.【解題思路點拔】?熟記人的性別遺傳的概念是解題關鍵.決定人的性別取決于男性的性染色體,若男性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即發育為女孩;若男性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即發育為男孩.(6分)觀察如圖兩幅人體體細胞染色體圖譜,請據圖回答:(1)你的體細胞內有 46??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有 1??條DNA分子.(2)決定圖甲性別的染色體組成為 XY??,圖乙產生的生殖細胞性染色體為 X??.(3)一對夫婦已經生了兩個女孩,第三胎生男孩的幾率是 50%??.(4)“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 遺傳?。?br/>【考點】人的性別遺傳.【分析】(1)觀察圖示可知:男女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有22對染色體的形態、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第23對染色體在形態、大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決定有關,稱為性染色體;女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形態大小基本相同,稱為XX染色體,男性體細胞的性染色體中,較大的一條命名為X染色體,較小一條稱為Y染色體.(2)生物體的形態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象叫遺傳;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解答】解:(1)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人的體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一條染色體有一個DNA分子組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2)分析圖示可知:甲圖中的第23對染色體一條大、一條小,為XY染色體,因此甲圖表示男性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的組成;乙圖中的第23對染色體形態大小基本相同,是XX染色體,即乙圖表示的是女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的組成,乙產生的生殖細胞性染色體為X.所以人的性別決定與性染色體有關:女性的表示方式是22常染色體對+XX.根據染色體組成可以判斷,甲為男性的染色體組成.(3)人的性別遺傳過程如圖:從性別遺傳圖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各是50%.因此一對夫婦已經生了兩個女孩,第三胎生男孩的幾率是50%.(4)由分析可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諺語說明了生物的親子代之間在性狀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遺傳現象.故答案為:(1)46;1(2)XY;X(3)50%(4)遺傳【點評】該題考查了體細胞和生殖細胞內的染色體,以及與人的性別決定有關的性染色體,解答時要注意結合圖解.5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知識點的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中貯存于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結構,稱為食物鏈.生態系統中的營養關系是非常復雜的.由于一種生物常以多種生物為食,而同一種生物又常常被多種消費者取食,所以食物鏈相互交錯,這樣多條食物鏈相連就形成了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的復雜的營養關系,叫做食物網.食物網形象地反映了生態系統內各生物有機體之間的營養位置和相互關系,生物正通過食物網發生直接和間接的關系,保持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命題的方向】?這部分知識是命題的熱點,題型的類型也較多.主要考查對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的認識,及食物鏈、食物網的正確寫法,以及在給出的食物鏈、食物網的生態系統圖示中,綜合考查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點.【解題思路點拔】?食物鏈反映的只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對食物鏈寫法的正確認識是解題的關鍵.食物鏈的起始點一定是生產者(綠色植物).食物鏈通常寫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線段不能代替箭頭.另外食物鏈中不能出現分解者(細菌、真菌).食物網是由食物鏈交錯形成的,對于食物網是由幾條食物鏈組成的,是考查的熱點.數食物鏈的條數時,要從綠色植物數起,然后按箭頭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營養級別,而不能有中途停止.完整的一個食物網并不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因為還缺少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溫度、水等),及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細菌、真菌).6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知識點的認識】?根據生態系統的概念,我們可以用以下圖示來表示生態系統的組成:【解題思路點拔】?熟記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理解其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關系是解題的關鍵.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我們平時做題時會遇到這樣題:一個池塘里的全部生物,屬不屬于生態系統?很顯然該題忽略了生態系統的非生物部分,當然不屬于生態系統了.再比如:給出個草原上的生物圖示,圖中有草、兔子、蛇、老鷹,問這是不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根據前面知識點里的概念圖解,我們可以看出,圖示中只畫出了生產者:草,消費者:兔子、蛇、老鷹,沒有畫出消費者:細菌、真菌;另外也沒有畫出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等,所以該圖示要想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話,還缺少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7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知識點的認識】?1、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論點是:物種是可變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1)過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產生很多后代.(2)生存斗爭自然界中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間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進行生存斗爭.(3)遺傳和變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生物個體既能保持親本的遺傳性狀,又會出現變異.出現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將這些變異遺傳下去;出現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4)適者生存生存斗爭的結果是適應環境的生物(或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不適應環境的生物被淘汰,這就是適者生存.2、怎么理解自然選擇:自然界中,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1)自然選擇學說的四點主要內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2)遺傳和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內因,遺傳使生物保持物種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變異使物種向前發展進化.(3)過度繁殖產生的大量個體不僅提供了更多的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材料,而且還加劇了生存斗爭.(4)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5)生存斗爭是自然選擇的過程,是生物進化的動力,而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6)遺傳和變異是基礎,過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爭是手段,適者生存是結果.【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和認識,需重點掌握知識,考試熱點,題型一般為選擇、填空與解答形式,有一定綜合性.【解題思路點拔】?熟記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要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的動力.(7分)仔細閱讀下文,參考圖示,回答問題:在稻花飄香的季節里,我們漫步在田間的小路上,經常會看見飛翔的鳥兒,青蛙在忙著捕食害蟲,偶爾還能遇見在草叢中穿行的小蛇.到了夜晚老鼠的天敵貓頭鷹就會出現在田間的樹上,忠實地守護著這片農田.(1)在上述農田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稻、草、樹?。?br/>(2)寫出一條最短的食物鏈 草→鼠→貓頭鷹(或稻→鼠→貓頭鷹) .(3)此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太陽 ,該能量被儲存在生物體內后通過 呼吸 作用釋放出來.(4)在此農田生態系統中,青蛙的體色多數為綠色,請從達爾文進化論角度分析,這是 自然選擇 的結果.(5)如果人們大量捕捉青蛙,會導致 害蟲 數量增多,從而破壞了生態平衡,因為生態系統的 自動調節 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動物,遵守生態規律,共創和諧家園.【考點】?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2)生產者指的是綠色植物.它們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3)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4)達爾文認為,生物的生存斗爭不僅包括生物種內的斗爭、生物種間的斗爭,還包括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在生存斗爭中,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解答】?解:(1)圖示中的稻、草、樹,它們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均屬于生產者.(2)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由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鏈狀結構.每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生產者(綠色植物)箭頭指向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該圖中共有4條食物鏈:分別是草→鼠→貓頭鷹(或稻→鼠→貓頭鷹),草→食草昆蟲→食蟲鳥→貓頭鷹,草→食草昆蟲→食蟲鳥→蛇→貓頭鷹,草→食草昆蟲→蛙→蛇→貓頭鷹.其中最短的食物鏈是:草→鼠→貓頭鷹(或稻→鼠→貓頭鷹).(3)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儲存能量,同時釋放出氧氣,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進行的主要場所為線粒體,表達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儲存有機物中的能量必須通過呼吸作用釋放出來,才能被利用.(4)在此農田生態系統中,青蛙的體色多數為綠色,因為青蛙的體色存在著變異,與環境顏色一致的體色有利于青蛙的生存和繁殖后代,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境的選擇作用,青蛙的體色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逐漸形成了與環境顏色一致的保護色,這有利于青蛙的捕食和避敵,是青蛙與環境之間通過長期生存斗爭形成的,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結果.(5)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如在食物鏈“草→食草昆蟲→蛙→蛇→貓頭鷹”中大量地捕殺青蛙,則食草昆蟲失去了天敵的控制,就大量的繁殖,使草大量減少,造成植被減少,導致生態平衡被破壞.由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動物,遵守生態規律,共創和諧家園.故答案為:(1)稻、草、樹(寫出其中兩個即可得分,寫一個不得分)(2)草→鼠→貓頭鷹(或稻→鼠→貓頭鷹)(3)太陽(光能或其他符合題意即可);呼吸(4)自然選擇(5)害蟲;自動調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