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人體的營養—2020-2021學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章復習 重難點講解 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食物中的六大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 (1)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2)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3)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捍供能量;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 ※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例題: 某四個月大的男嬰由于出生后一直服用種不含蛋白質的劣質奶粉已出現頭大、臉腫、智力遲緩等癥狀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A.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 B.受傷病人應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大豆、魚類。 C.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由蛋白質提供。 D.人體的生長發育離不開蛋白質。 答案:C 解析: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 2、水和無機鹽 (1)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最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2)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 如: 缺少無機鹽的種類 癥狀 原因 鈣 佝僂病(兒童)、骨質疏松癥(中老年人) 構成骨骼和牙齒成分 鐵 缺鐵性貧血 血紅蛋白成分 碘 地方性甲狀腺腫大 甲狀腺激素成分 3、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 如: 缺少維生素的種類 癥狀 食物來源 維生素A 皮膚干燥、夜盲癥、干眼癥 肝臟、魚肝油、胡蘿卜、玉米 維生素C 壞血病 牛肉、谷類種皮、豆類 維生素D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肝臟、雞蛋、魚肝油 例題: 早在2002年我國政府就已經啟動了“醬油補鐵工程”,它是繼食鹽加碘后實施的又一項全民營養工程。補鐵和加碘分別可以預防成年人患( ) A.乏力和頭暈、佝僂病 缺鐵性貧血、地方性甲狀腺腫 C.佝僂病、腳氣病 D.骨質疏松癥、地方性甲狀腺腫 答案:B 解析:“補鐵”可以預防成年人患缺鐵性貧血;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物質,“加碘”可以預防成年人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 二、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統的組成 (1)消化道 口腔:淀粉在口腔內開始被消化。 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沒有消化作用。 胃:有胃腺,分泌胃液(蛋白質在胃內開始被消化)。 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脂肪在小腸內開始被消化),小腸的起始部位為十二指腸。 大腸:有吸收作用,沒有消化作用,使食物殘渣推向肛門,大腸的起始部位為盲腸。 肛門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唾液淀粉酶淀粉卡麥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3)食物的消化過程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淀粉→唾液淀粉酶→麥芽糖→酶(腸液、胰液)→葡萄糖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酶(胃液、胰液、腸液)→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脂肪→膽汁(肝臟)→脂肪微粒→酶(腸液、胰液)→甘油、脂肪酸 2、食物的吸收 (1)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 小腸很長。 內表面縣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腸絨毛中有毛細血管,且管壁都很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有各種消化液。 (2)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胃:少量的水、酒。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環吸收;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例題: 以下對人體消化和吸收的認識不合理的是( ) A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 B.膽汁中雖不含有消化酶但對食物消化也有作用。 C.胃可以吸收所有的營養物質。 D.腸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答案:C 解析: A、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A正確。 B、肝臟分泌膽汁膽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B正確。 C、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胃能吸收水、無機鹽和酒精,C錯誤。 D、小腸中有腸液、胰液、膽汁腸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能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D正確。 三、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1)按時進餐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3)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1)疏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2)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3)買經檢疫合格的食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跟蹤訓練 1.食物中含有的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有( ) ①蛋白質 ②糖類 ③脂肪 ④無機鹽 ⑤維生素 ⑥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上學前,冬冬吃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面,牛肉面中的哪種食材是冬冬整個上午完成各項活動提供能量的主要來源( ) A.牛肉 B.辣椒 C.蔥花、香菜 D.面條 3.疫情期間,鐘南山爺爺提倡每人每天至少一杯牛奶,以此提高免疫力,是因為牛奶( ) A.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 B.不需消化便可吸收 C.含有大量的水和淀粉 D.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維生素 4.相同質量的下列物質在體內完全分解,釋放能量最多的是( ) A.糖類 B.無機鹽 C.蛋白質 D.脂肪 5.下表中的疾病與其病因不相符的是( ) 選項 疾病 病因 A 壞血病 缺乏維生素C B 侏儒癥 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C 地方性甲狀腺腫 飲食中缺碘 D 貧血 缺鐵 A.A B.B C.C D.D 6.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內抽取內容物進行化驗,結果發現其中的脂肪類物質還沒有被消化,蛋白質卻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該部位應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腸 7.人體內器官各有分工,為人體的正常運行發揮著作用。下列敘述合理的是( ) A.①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 B.②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C.③大腸沒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D.④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 8.如圖為與人體消化有關的模式圖,M代表物質,L代表結構,N代表M在L結構中被分解所形成的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M代表淀粉,L代表小腸,則N代表葡萄糖 B.若M代表蛋白質,L代表大腸,則N代表氨基酸 C.若M代表麥芽糖,L代表口腔,則N代表葡萄糖 D.若M代表脂肪,L代表肝臟,則N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9.2020年疫情期間,一家饅頭店的幾個老板每天親手制作老面饅頭,無償送到派出所、居委會、環衛等防疫一線的普通工作者手上。20多天,他們共送出了5000多個饅頭。下列關于饅頭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饅頭中含量最多的是糖類 B.饅頭變甜與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都有關系 C.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為葡萄糖 D.饅頭與一些蔬菜和肉類一起食用更趨于營養平衡 10.在小腸的結構特點中能擴大吸收面積的是( ) ①有腸腺 ②小腸細而長 ③有皺襞 ④小腸絨毛 ⑤絨毛內有毛細血管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1.下列有關人體消化與吸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唾液、胃液、胰液、腸液都有消化作用 B.飯后立即進行劇烈活動會造成胃腸的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消化 C.吸收是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管壁進入組織細胞的過程 D.手術后病人適量補充蛋白質類食物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12.2020年5月20日是第31個“中國學生營養日”,目的在于廣泛、深入宣傳學生時期營養的重要性。下列關于合理營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每天以牛奶、蛋、蔬菜和水果為主食,以補充身體生長、發育等生理活動所需的營養 B.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因為長期吃霉變的食物容易誘發癌變 C.每天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為3:4:3 D.不常吃太咸的食物,因為太咸易使人血壓升高 13.食品安全無小事,為了保證食品安全我們應該做到( ) A.多吃保健品增強免疫力 B.只要是袋裝食品就可以放心食用 C.用清水浸泡、沖洗水果蔬菜 D.選擇發芽的馬鈴薯保證食材新鮮 14.健康人體內血糖的來源和去向總保持著動態平衡(血糖濃度維持在0.8~1.2克/升),下圖是健康人體內血糖的來源和去向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經常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人體會發胖,說明糖類在體內可以轉化為________。 (2)食物中的糖類經過消化液中________的作用,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腸吸收后,大多數會經血液匯集到________。 (3)空腹時,體內的血糖來源是________和________。血糖的主要去向是進入細胞內氧化分解,說明葡萄糖是主要的_______物質。 (4)當人體的________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時,細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會________,從而形成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大于________克/升。 15.圖1是中國居民的“平衡膳食寶塔”,圖2是消化系統模式圖,圖3是小腸壁縱切圖,請據圖回答: (1)圖1中最底層(E層)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主要是_________,該營養物質在圖2消化道的_________(填代號)內被消化。 (2)某學生因偏食出現牙齦出血等癥狀,根據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建議該學生多攝入圖1中_________層食物。(填代號) (3)“學生飲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學生的生長和發育,主要是因為牛奶中的_________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 (4)圖2中,[__]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變成微小的顆粒。 (5)圖3中,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形的[__]_________,其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使小腸具有巨大的表面積,小腸絨毛內含有豐富的[__]_________,該管壁及絨毛壁都只由一層扁平的_________構成,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無機鹽、維生素、水等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 2.答案:D 解析: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類提供的,選項中只有面條富含淀粉等糖類。 3.答案:A 解析: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能夠促進青少年身體的發育,提高機體免疫力。 4.答案:D 解析:脂肪的熱價最高,同等質量的脂肪在體外燃燒釋放的能量比糖類和蛋白質在體外燃燒釋放的能量多。無機鹽是無機物不能燃燒釋放熱量。 5.答案:B 解析:侏儒癥是患者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6.答案:C 解析:A、口腔只能消化淀粉,可將部分淀粉消化成麥芽糖,蛋白質和脂肪均不能在口腔內消化; B、食道既沒有消化功能也沒有吸收功能; C、胃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消化蛋白質,在胃中蛋白質被初步消化為多肽,但胃不能消化脂肪,符合題意; D、小腸是消化的主要場所,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有分解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酶:能夠把淀粉和麥芽糖最終分解為葡萄糖,將蛋白質和多肽最終分解為氨基酸,將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故選:C。 7.答案:D 解析: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不是內分泌腺;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多種消化酶;大腸沒有消化功能,但能夠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8.答案:A 解析:若M代表淀粉,L代表小腸,則在小腸中胰液和腸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徹底分解為葡萄糖,A正確;蛋白質在小腸被徹底分解為氨基酸,而大腸無消化功能,只能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維生素,B錯誤;口腔中只有唾液淀粉酶,只能初步消化淀粉為麥芽糖,麥芽糖是在小腸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的,C錯誤;脂肪是在小腸中經過膽汁的乳化作用后,在胰液和腸液中多種消化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的,D錯誤。 9.答案:C 解析:在口腔中,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為麥芽糖。 10.答案:D 解析: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全長5~7m,小腸的內表面有皺襞和絨毛,這些都能擴大小腸的吸收面積。 11.答案:C 解析:吸收是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管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12.答案:A 解析:每天以牛奶、蛋、蔬菜和水果為主食,沒有主要能源物質糖類,營養不合理,A符合題意;發霉變質的食物含有毒素,長期吃霉變的食物容易誘發癌變,B不符合題意;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三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4︰3左右,C不符合題意;不常吃太咸的食物,因為太咸易使人血壓升高,D不符合題意。 13.答案:C 解析:保健品也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不能多吃,A錯誤;購買食品時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質期、生產日期等,B錯誤;馬鈴薯中含有龍葵素,它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生物堿,平時馬鈴薯中含量極微,一旦馬鈴薯發芽,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的含量急劇增高。發芽的馬鈴薯即使把芽剔除也不可以食用,D錯誤。 14.答案:(1)脂肪 (2)消化酶;肝臟 (3)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質轉化;能源 (4)胰島;下降;1.2 解析:(1)在肝臟內葡萄糖會被合成糖原,過多的糖類在體內會轉化成脂肪。 (2)食物中的糖類經過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腸吸收后,大多數會經血液匯集到肝臟。 (3)空腹時,體內的血糖來源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4)當人體的胰島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時,細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會下降,從而形成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大于1.2克/升。 15.答案:(1)淀粉(或糖類);②⑦ (2)D (3)蛋白質 (4)④;肝臟;膽汁 (5)①;皺襞;③;毛細血管;上皮細胞 解析:本題考查人體營養的有關知識。 (1)圖1中最底層(E層)食物主要是谷類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淀粉;在口腔和小腸內均含有消化淀粉的酶,因此,淀粉可在圖2消化道的②口腔和⑦小腸內被消化。 (2)某同學因偏食出現牙齦出血等癥狀,這是由于體內缺少維生素C,圖1中D層為果蔬類,含維生素C較多,建議該學生多攝入。 (3)牛奶中蛋白質含量豐富,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中小學生多攝入有利于生長和發育。 (4)圖2中④肝臟分泌的膽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使大的脂肪顆粒變成小的脂肪顆粒。 (5)圖3中,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形的①皺襞,其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使小腸具有巨大的表面積,小腸絨毛腔內含有豐富的③毛細血管,該管壁及絨毛壁都只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