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復習資料 第一章 人的由來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19世紀著名進化論建立者是達爾文。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種現代類人猿: 大猩猩、 黑猩猩 、 長臂猿 、 猩猩。 第二節 人的生殖 3.睪丸的功能: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的功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睪丸和卵巢的共同點是:產生生殖細胞,分泌性激素。 4.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 受精卵。生命的起點是 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 輸卵管, 胚泡最終植入子宮內膜,就好比一粒種子落到了土壤中,這就是懷孕。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是子宮。 5.胎兒可通過 臍帶 從 胎盤 獲得養料和氧氣,產生的廢物也通過 胎盤 經母體排出。 第三節 青春期 6.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伴隨這一青春期發育特點的還有: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能的增強,性器官 迅速發育。男孩出現 遺精,女孩出現 月經。月經與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有關。青春期是一生中身體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7.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8. 糖類、脂肪 和 蛋白質 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其中糖類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 脂肪是備用能源物質。 蛋白質 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人體的生長發育離不開蛋白質。故兒童應適量多食含蛋白質多的食物。 9.①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成年人缺鈣易患 骨質疏松癥; ②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③缺碘會導致地方性甲狀腫(成人)和呆小癥(兒童)④缺維生素A 會導致夜盲癥、皮膚干燥粗糙 ⑤缺維生素B1會導致 腳氣病 ⑥缺維生素D會導致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⑦缺維生素C 會導致壞血病。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 10.消化系統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有:消化道內腺(胃腺、腸腺)和消化道外腺(唾液腺、胰腺和肝臟)。 11. 淀粉 在口腔開始消化為麥芽糖,在 小腸 被完全消化為葡萄糖。參與糖類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和腸液。 12. 蛋白質 在胃開始消化,在 小腸 被完全消化為氨基酸。參與蛋白質的消化液有:胃液、胰液和腸液。 13. 脂肪 在小腸開始消化,在 小腸 被完全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參與脂肪的消化液有:膽汁、胰液和腸液。 14.小腸中有多種消化液:膽汁、胰液和腸液。其中膽汁不含消化酶,只能促進脂肪的消化。胰液和腸液都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15.小腸是 消化和 吸收 的主要場所。小腸中的小腸絨毛和皺襞可增加小腸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表面積。 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16.要做到合理營養,必需根據“平衡膳食寶塔”按時進餐。早中晚的能量比30%:40%:30% 17.綠色食品是產自良好生態環境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8.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 呼吸道 和 肺 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 19.呼吸道的 骨 和(C形)軟骨可作為支架,以保證氣體順暢通過。呼吸道可以對空氣進行預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20.鼻毛可擋塵,擋菌;鼻黏膜中的毛細血管可以預熱空氣;氣管、支氣管里的腺細胞可分泌黏液,使氣管濕潤并還有殺菌作用。痰就是形成于氣管 和支氣管。 21.患感冒時,鼻黏膜充血腫脹使呼吸不暢;吃飯時大說大笑,吞咽時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上,食物進入氣管,會引起劇烈咳嗽。 22. 咽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共同器官。聲音是由喉部的聲帶發出的。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23.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左肺有兩葉,右肺有三葉。成年人在平靜時的呼吸頻率是16次每分鐘。 24.肋間肌和膈肌 收縮 ,胸廓擴大,肺也隨之擴張,肺內氣壓縮小,氣體進入肺,完成吸氣。肋間肌和膈肌 舒張,胸廓縮小,肺也隨之縮小 ,肺內氣壓增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 25.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相比,氧氣 減少 ,二氧化碳 增加 。 26.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包括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和 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27.肺內含有很多肺泡,且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 ,肺泡壁和毛細血管都是由一層 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肺泡 與血液 之間進行氣體交換。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 28.血液由血漿和 血細胞 組成,加入檸檬酸鈉抗凝劑分層后,上層淡黃色半透明液體是血漿。 29.血漿的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紅細胞的功能是:運輸氧氣;白細胞的功能是: 將病菌包圍、吞噬;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 30.成熟的紅細胞和血小板無細胞核。在血液中,紅細胞最多,白細胞最大且最少,血小板最小。 31.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 的功能,因為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肺泡外的毛細血管)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組織細胞)與氧分離。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它呈紅色。 32.某人紅細胞或血紅蛋白數量偏低,可能患有 貧血 ,要多吃含蛋白質和含鐵的食物。如是白細胞數量偏高,則可能患有 炎癥 。 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33.動脈血管管壁較厚、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快;毛細血管由動脈不斷分支而來,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扁平的 上皮細胞 構成;靜脈管壁較薄 ,彈性小、管內血流速度慢,四肢靜脈中有靜脈瓣,靜脈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34.毛細血管的功能是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毛細血管有以下特點:①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③血流速度很慢④數量大。 35.動脈由心臟流向遠心端,靜脈由遠心端流回心臟。判斷血管類型的方法:動脈分支出,靜脈集合進,中間是毛細血管。 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36.體循環: 左心室 →主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此過程中,全身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氧氣與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 ,同時產生二氧化碳等廢物。血液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 動脈血 變成了含氧量少顏色暗紅的 靜脈血 。 37.肺循環: 右心室 ---→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網→肺靜脈→ 左心房 。此過程中,肺部的毛細血管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血液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38. 冠脈循環 可以給心臟本身輸送氧和營養物質。 39.人體內的血液能夠按一定的方向流動,其原因是心臟和血管中 瓣膜 的作用。 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40.輸血應以 輸同型血 為原則,緊急情況下可輸入少量O型血。 41. AB型血 是萬能受血者, O型血 是萬能輸血者。 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 42.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是 腎臟 。構成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單位叫腎單位。腎單位約有100萬個,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 43.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 過濾作用 ,使血液中尿素、無機鹽等廢物減少,而蛋白質、血細胞被留在血液中,此時的廢物在腎小囊中形成 原尿 。 44.腎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 ,可以吸收從原尿中來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從而使原尿變成 尿液 。 45. 膀胱 的暫時儲存作用可以使尿液間歇排出。腎小球兩端是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 46.人體排尿的意義:①排出廢物②調節水和無機鹽的平衡③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47.出現糖尿或尿液量大可能原因是腎小管出了問題;出現血尿或蛋白尿可能原因是腎小球發生了病變。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48.瞳孔 可控制光線,相當于光圈;晶狀體可調節物距,相當于鏡頭;視網膜可感光,相當于膠卷。 49.“白眼球”是鞏膜,有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黑眼珠”是 虹膜 。 50.視覺形成過程: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 51.視覺形成的過程中,形成物像(倒立縮小的像)的部位是 視網膜 ,產生視覺的部位是大腦皮層 。 52.近視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近視產生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近視的人只能看到近處的物體,看遠處物體時要配戴凹透鏡 。 53.聽覺的形成:聲波引起鼓膜振動,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 傳至內耳中的耳蝸,耳蝸將聲音信號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人就產生了聽覺。 54.如果眼球或耳的結構沒有損傷,仍然失明或失聰,表明神經 或神經中樞 出了問題。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組成 55.神經系統由腦 、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 腦和脊髓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 56.腦包括大腦、小腦和 腦干。 大腦 中有感覺、運動、語言等神經中樞。 小腦 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 腦干 可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的生命活動。 57.神經元 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主要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構成。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58.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要產生反射,必須經過神經系統。 59.反射弧的結構模式是:感受器 → 傳入神經 → 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 第四節 激素調節 60.內分泌腺腺體內沒有 導管 ,分泌液直接流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如:垂體、甲狀腺、胰島、胸腺、腎上腺、卵巢、睪丸。 61.生長激素由垂體分泌,其功能是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主要是調節個體的大小。分泌過多導致巨人癥 ,過少導致 侏儒癥 。 62.甲狀腺激素由甲狀腺分泌,其功能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主要是促進生理和智力成熟。嬰幼兒分泌甲狀腺激素少導致呆小癥,成人分泌少導致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成人分泌過多會導致眼球突出,身體消瘦為“甲亢”。 63. 胰島素 有調節、吸收和利用糖的功能。胰島素由胰島分泌,其功能是調節人體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不致過高。胰島素分泌不足時導致 糖尿病 。 64.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 神經系統 的調節,但也受到 激素調節的影響。 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65.“三北”防護林被譽為“綠色萬里長城建設工程”,是世界生態工程之最。森林遭到濫砍亂伐后,導致水土流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 66.“空中死神”酸雨具有較強的酸性,其PH值小于5.6。形成酸雨的原因是工廠中排放含 氣體和機動車尾氣的排放等造成的。 67.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是 二氧化碳 。 68. 臭氧層 能夠有效地濾去太陽輻射中對生物有強烈作用的紫外線,導致其破壞的是人類使用大量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調,飛機尾氣等排出,會造成人類皮膚病 和 白內障 等疾病。 69.重金屬引起疾病,如 汞 引起 水俁病,鎘 引起痛痛病。重金屬可以通過食物鏈進行生物富集,使得最高消費者中含大量重金屬。電池含有大量的汞、銀、鎘等重金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