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教案

資源簡介

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
一、技術的價值
(一)教材內容分析
   “技術的價值”是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一節內容,其中包括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
技術與人體現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和發展人的價值。
技術與社會體現技術促進社會發展、豐富社會文化內涵和改變社會生活方式的價值。
技術與自然體現技術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價值。
教學重點: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教學難點: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和技術與自然的關系。
(二)教學對象分析
由于學生剛剛接觸通用技術課程,雖然他們對技術有一些感性認識,但對其內涵并不是很清楚。由于大部分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再加上所學到的知識都是理論性的,所以學生很難把理論知識與技術產品有機地聯系起來。特別是學生對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較陌生,難于理解。因此教師要當好學生走進技術世界的領路人。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需求之間的關系。
⑵理解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案例分析和探究討論的過程,理解技術的含義和技術的價值。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技術價值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技術,理解技術對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有巨大的作用,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了解技術、需要技術和掌握技術的迫切需求。
(四)教學策略和方法
策略:選擇貼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鮮活有趣的案例。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參與討論的雙邊活動,使學生知道技術的發展過程,感受技術的價值所在。
方法:采用師生互動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準備
直觀圖片、詳實文字資料、視頻資料和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分配:2課時
(七)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引領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通用技術課程介紹 1.何為是通用技術課程?通用技術課程是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2.為何要開設通用技術課程?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技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客觀存在,成為引起和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術素養是當代青少年的基本素養,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3.如何學好通用技術課程?⑴在學習中要學會綜合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學中做,做中學,積極參與技術活動和親身經歷、體現設計過程。⑵學習中要采取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等多種方式,促進能力的提升。⑶注意運用教材,明確“學習目標”,注重技術思想與技術方法的學習,注重探究和實驗。
教學內容 [板書](一)技術的含義
[板書]1.技術的產生
創設情境歸納總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004頁內容人類在生活中,需要著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紡織、印染、縫制技術的產生;需要進食以補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飪加工技術以及農作物栽培、家畜飼養技術的產生;需要住所以避風擋雨、抵御外來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術的產生;需要出行以認識更廣闊的世界,于是有了車船制造技術的產生;需要交往以保持與別人的聯系,于是有了通信郵電技術的產生……結論:從人類磨制石器、鉆木取火開始,技術就為滿足人類需要而開始了它的歷史旅程。 閱讀教材 人類的需求不斷推動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板書]2.技術的發展
創設情境 案例分析: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 閱讀教材 理解技術的發展過程
歸納總結 討論:1.如果人類沒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術,沒有發明燈,那么世界將會是怎樣的?2.人類對光的需求,怎樣推動了照明技術的發展?總結:人類的需求不斷推動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討論并回答
案例分析:古代技術:造紙術和印刷技術的發明近代技術: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現代技術:1.現代航天技術—-常娥一號2.現代農業技術---雜交水稻3.現代信息技術---手機 討論分析 理解技術的含義
歸納總結 技術的含義:技術是指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在長期勞動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技巧和手段,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創造人工自然和人工環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等。
教學內容 [板書](二)技術發展標志人類社會發展進程
內容講解歸納總結 石器時代 原始社會青銅器時代 奴隸社會鐵器時代 封建社會機器時代 資本主義社會信息技術 當代社會結論: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 聽講、思考并總結 理解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對應關系
課堂總結 相信通用技術課程一定會成為同學們夯實基礎、挑戰自我、享受創造與發展樂趣的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布置作業 鞋子最基本的功能是保護我們的腳不受傷害。查閱資料,調查鞋子的發展歷程,試著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鞋子為什么會得到發展:1.滿足了人類的哪些需求?2.需要運用哪些技術?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引領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引入歸納總結 1.學生回顧上節課學到的主要內容。2.從衣食住行方面回顧技術產生與發展。衣:人類需要著衣遮身御寒,于是產生了紡織、印染、縫制技術。食:人類需要進食以補充能量,于是產生了食品烹飪技術以及農作物栽培、家禽飼養技術。住:人類需要住所以避風擋雨,于是產生了建筑技術。行:人類需要方便、快捷地出行,于是產生了車船制造技術總結: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能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學生回答 復習鞏固舊知識,引入新知識。
教學內容 [板書](一)技術與人
情景創設歸納總結 思考討論:1.原始人最初為什么要選擇穴居或在樹上棲居等居住形式?2.原始人隨身攜帶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來切割獸皮獸肉以外,還有什么用處?3.瘧疾、天花、鼠疫、肺結核等疾病曾奪去百萬人的生命,為什么現代人對它不再如此恐慌?總結:技術具有保護人的作用。 思考、討論 說明技術是保護人的
案例分析:瓦特蒸汽機的發明蒸汽機是一種動力機器,它改變了人類完全靠人力、畜力、水力為主要動力的歷史。之后又有內燃動力、電力、核動力、太陽能動力等技術,使人的體力得到了更加高效的解放。討論:交通工具的發展使人們的出行便捷、舒適,但是也可能使人們過分依賴現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鍛煉,以致影響身體健康。你認為應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結論:技術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思考、討論 說明技術是解放人的
案例分析:愛迪生的故事通用技術活動實現自我價值討論:技術上的創造與發明使愛迪生得到終身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結合你的經驗,談談參與技術活動對你個人發展的作用和意義。結論:技術具有發展人的作用。 分析討論 說明技術是發展人的
概括總結: 保護人技術與人 解放人 發展人
教學內容 [板書](二)技術與社會
情景創設歸納總結 案例分析:福特 T 型車的生產流水線 福特 T 型車的生產流水線的創立,實現了大批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實現了產業升級,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討論:技術對企業的發展具有什么作用?結論:技術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閱讀教材思考、分析、討論 說明技術使社會得到發展
案例分析:1.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 2.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勞動者隊伍出現了知識化,整體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素養日益提高。結論:技術豐富了社會文化的內涵。 理解 說明技術豐富了社會文化內涵
案例分析:農業技術的發展與勞作方式農業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土地面積的制約,復種、間種、套種的技術就是以勞動換取土地的技術。采用現代農業技術的人們,勞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結論:技術改變了社會生活方式。 閱讀教材分析討論 說明技術改變了社會生活方式
發展社會 技術與社會 豐富社會 改變社會
教學內容 [板書](三)技術與自然
情景創設歸納總結 案例分析:荷蘭風車荷蘭風車的技術就是利用了荷蘭特有自然條件,世界上流傳一句話:上帝創造了人,荷蘭人創造了陸地。結論:依靠技術,人類得以利用自然。 閱讀教材分析討論 說明技術利用自然
案例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依靠技術,人類得以改造自然,如添還造地、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結論:人類利用技術可以改造自然 聽講理解 說明利用技術改造自然
案例分析:白色污染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人們不僅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且人類還要保護自然。結論:人類利用技術保護自然 閱讀教材舉例討論 說明利用技術保護自然
利用自然技術與自然 改造自然 保護自然
課題小結 技術的核心價值就是技術推動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
布置作業 1.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了巨大的變化。在查閱資料、搜集信息的基礎上,總結出對人類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10項技術。2.調查當地工業和農業的項目,了解技術產生的背景和發展過程,并評價技術的發展給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教學反思
二、技術的性質
(一)教材內容分析
   “技術的性質”是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二節內容,既目的性、創新性、綜合性、兩面性和專利性。教材以 “案例分析”、“馬上行動”、“閱讀材料”和“舉例討論”為主線,從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出發,進而讓學生對技術有深刻的理解。本節內容是技術到設計的過度知識,在全書中屬于基礎理論部分。
教學重點: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
教學難點:革新與發明的關系;技術活動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
(二)教學對象分析
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技術,對技術的理解還比較模糊,雖然他們對技術有一些感性認識,但對其內涵并不是很清楚。教師要當好學生走進技術世界的領路人。由于大部分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再加上所學到的知識都是理論性的,所以學生很難把理論知識與技術產品有機地聯系起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⑵理解技術的發展核心是需要發明和革新。
⑶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⑷理解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環境、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
⑸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了解專利作用、有關規定及申請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案例分析和探究討論的過程,理解技術的含義,掌握技術的性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技術性質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理解技術對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有巨大的作用,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了解技術、需要技術和掌握技術的迫切愿望。
(四)教學策略
選擇貼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鮮活有趣的案例。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參與討論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技術就在他們身邊,讓他們從思想上有渴望了解技術、認識技術、掌握技術和創新技術的迫切需求。
(五)教學準備
直觀圖片、詳實文字資料、視頻資料和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分配:2課時
(七)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引領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引入 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技術世界里,技術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從遠古到現代,人類發明、創造了數不勝數的技術。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技術的價值”,從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和技術與自然的關系中,我們深刻地意識到:技術的核心價值就是技術推動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為什么技術會有這樣的價值?這與技術本身的性質有關,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技術的性質》 學生回顧上節內容,并引發思考。 引入新課
教學內容 (一)技術的目的性
創設情境 案例分析:手機 提出問題1.手機的發明是從什么具體目的出發的?明確:人們能夠移動通話 2.解決了什么問題?明確:臺式電話不可移動的問題。3.滿足了什么需求?明確:人們可以移動通話的需求。 思考討論回答 感知技術的目的性
歸納總結 任何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都是人類有需求、有目的活動成果。 感性認識 理性引導
內容講解 [板書](一)技術的目的性
[板書]任何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都是人類有需求、有目的活動成果。它總是從一定的具體目的出發,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解決的方法,從而滿足人們某方面的具體需求。組織學生閱讀:助聽器的發明討論:1.從什么具體目的出發 2.解決了什么具體問題 3.滿足了什么具體需求 。 學生閱讀并分組討論 加深對技術的目的性理解
知識反饋 自行車的產生討論:1.從什么具體目的出發 2.解決了什么具體問題 3.滿足了什么具體需求 。 討論回答加深理解 加深理解
教學內容 (二)技術的創新性
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助聽器的每一次發展變化說明了什么? 明確:人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技術活動推進了技術的創新 思考問題 拓展學生思維并切入主題
案例分析:瓦特蒸汽機與第一次工業革命 閱讀教材 感受發明
討論:蒸汽機的發明如何推動技術的發展?總結:1.蒸汽機是一種動力機器,它改變了人類完全靠人力、畜力、水力為主要動力的歷史。2.以動力技術為主導,形成了以機加工、蒸汽動力、機械制造、鐵路運輸和鋼鐵冶煉等技術體系。3.蒸汽機的發明,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技術革命。標志著手工業時代即將結束,工業化時代已經到來。 分組討論回答問題列舉實例 理解發明
案例分析:顯象管的革新與電視機的創新 閱讀教材 感受革新
提出問題: 1.電視機的創新和發展經歷哪幾個技術革新階段?(球面、柱面、平面直角、純平)2.為什么要對電視機顯示器進行創新?(好看、清晰、保健)3.電視機的創新和發展經歷的技術革新階段,對你有何啟示?(技術的創新要經歷一個艱難而曲折的歷程)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舉出類似例子 理解革新引導舉例
歸納總結 沒有創新,技術就不能發展,技術創新表現為技術發明和革新
[板書](二)技術的創新性
內容講解 1.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也是技術對人類富有挑戰意義的內在原因。2.技術的創新包括發明與革新3.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的區別和聯系。區別:技術革新是在原技術發明基礎上進行改進、提高和完善,以適應各種新的需求,技術發明是新技術的誕生。 重在理解 理解技術的創新性
教學內容 (三)技術的綜合性
創設情境歸納總結 案例分析:雜交水稻技術簡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提出問題:雜交水稻技術都應用了哪些科學知識?(是植物學、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土壤肥料學、植物保護學等諸多科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技術具有綜合性 認真聽講討論回答 引導回答感知技術的綜合性
[板書](三)技術的綜合性
內容講解 [板書]1.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應用多種知識。
分析制作一個小板凳需要應用哪些學科知識。 馬上行動 深入理解綜合性
[板書]2.技術與科學的區別和聯系舉例說明: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就是科學活動,而瓦特發明蒸汽機就是技術活動。區別:科學是對各種事實和現象進行觀察、歸納、演繹、分析、推理計算和實驗,從而發現規律,并予以驗證和公式化的知識體系。 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的改造。 舉例理解 理解技術與科學的區別和聯系
[板書]3.技術與其它學科的關系提出問題:舉例說明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技術需要其它學科的支撐,其它學科也需要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舉例理解 理解技術與其它學科的聯系
課堂小結 1.技術的目的性2.技術的創新性3.技術的綜合性
布置作業 以生活中常用的家用電器或使用工具為例1.說出此項技術從什么具體目的出發,解決了什么具體問題,滿足了什么具體需求。2.具體說明此項技術的創新歷程。3.回答出此項技術都運用了哪些科學知識。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引領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引入 1.學生回顧上節課學到的主要內容。2.對上節課留的作業進行講評。 學生回答 復習講評
情景創設總結歸納 1.組織學生辯論:農藥的使用正方:提出技術的正面性,農藥可以防止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豐富人類的食物需求。反方:提出技術的反面性,殘留的農藥不僅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而且對人的身體有害。2.對學生的辯論進行點評,予以肯定。總結:技術既可以給人帶來好處,也可能給人類帶來危害。技術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實用性。如果沒有實用性的技術,就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也就失去技術的價值。但是,實用性技術發展到不恰當的地步,甚至不考慮技術對環境、對人類的危害,而盲目地追求功利,就會違背技術的本意。 組織學生列舉幾項常見的技術,并分析正反兩面性。 學生辯論馬上行動學生參與 深入感知技術的兩面性通過討論,理解技術的兩面性。
總結:技術作為人類的使用工具和物品,那就看什么人使用和使用的目的。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挑戰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 [板書](一)技術的兩面性1.什么是技術的兩面性?技術的兩面性是指技術既滿足人類的需求,造福于人類的正面性,同時又會給人類帶來一定的危機、隱患,甚至是災難性負面影響。2.技術為什么具有兩面性?一是技術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而出現“兩面性”,二是由于有些技術的不可控性決定著技術必然會產生負面影響。3.怎樣看待技術的兩面性?從“一分為二”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項技術或產品,只要它的存在有價值,盡管會存在某些危機和隱患,我們依然要使用它,這是我們對待兩面性的正確態度。 加深理解
新課講解 技術作為創造性的勞動成果,是技術發明者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它凝結著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技術實現其價值的過程中,技術發明者對此享有一定的權利,那么,這些權利是否受到法律的保護呢? 學生思考 誘發思考
歸納總結 案例引入1.來自知識產權報的一則消息:2001年5月,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從比利時獨家引進出版了彩色繪圖本《丁丁歷險記》圖書。同年7月,該社接到讀者舉報,稱在市場上購買的《丁丁歷險記》書中有大量的錯頁現象,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經核實后確認此書為盜版。后經調查發現,盜版系該社對外合作部編輯鐘自仁利用職務之便復制,由做印刷業務的蘇志坤負責聯系制版及印刷復制工作,由陳淶偽造委印手續,分別聯系北京冶金大業印刷有限公司等多家印刷廠分別盜印連環畫冊《丁丁歷險記》5000套,在北京市金星印務有限公司、北京市通州胡各莊西堡村裝訂廠將盜印畫冊裝訂成冊,違法經營額達270余萬元。
提問:鐘自仁、蘇志坤、陳淶及北京冶金大業印刷有限公司、北京市金星印務有限公司、北京市通州胡各莊西堡村裝訂廠侵犯什么權?⑵如果你借其它同學的書復印后自己看,算不算侵犯著作權?案例引入2.常州普利司通電動車有限公司是日本普利司通自行車株式會社的中國子公司,自2004年5月進駐國內市場以來,相繼開發了一開兩鎖、適合女性騎行的低踏板等型號的四款電動自行車,且均在中國申請并取得了外觀專利。自2004年10月以來,天津某電動自行車公司無視國家知識產權的法律規定,公然仿冒和剽竊普利司通的專利產品。該公司先后發出了近200封律師函,對侵權者發出警告;對反復警告后仍繼續侵權的天津某電動自行車公司,該公司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提起了訴訟。南京市中級法院下達判決書:天津某電動自行車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原告普利司通公司車外殼、車架外觀設計的行為,并賠償原告普利司通公司經濟損失20萬元。
提問:天津某電動自行車公司侵犯了常州普利司通電動車有限公司的什么權?案例引入3.生產“彪馬”牌運動服裝的德國魯道夫達斯勒體育用品公司,在2007年6月份,發現北京市某大型商場里面銷售的一款拖鞋上的圖案與該公司注冊的“豹圖形”圖案相似,而該鞋并非是德國魯道夫達斯勒體育用品公司授權生產的。于是,該公司員工在公證人員的陪同下,到大型商場里面以56.8元的價格購買了一雙該款男式拖鞋。公證員現場監督,并由公證員對所購物品進行公證封存。隨后將該商場告上法庭,提出該商場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提問:北京市某商場侵犯了德國魯道夫達斯勒體育用品公司的什么權?法律賦予我們這個社會很多權利,特別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我們經常在電視和廣播里聽到“知識產權”。那么什么是知識產權?1.定義:知識產權是人類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的標記、信譽而依法享有的權利。它主要包括著作權(版權)、專利權、商標權。2.知識產權制度:是對技術創新活動,從發明創造的構思開始,一直到研究、開發、實現產業化、直到走向市場這一全過程起激勵、信息傳播和市場保護作用的制度。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用事實說明知識產權的意義用事實說明知識產權的意義
新課講解 [板書](二)技術的專利性[板書]1、什么是專利?由于技術是發明者智慧和勞動的成果,具有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技術實現其價值的過程中,技術發明者對此享有一定的權利,這些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理解專利的含義 明確專利的含義
歸納總結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復印機的專利壁壘》并讓學生結合案例談談專利的作用 [板書]2、專利技術的作用:專利技術具有一定的壟斷作用。使其專利技術和產品在一定時間內獨占市場,從而得到的回報,保持新的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使技術創新活動走向良性循環。 閱讀教材思考并回答問題 明確專利的作用
提出問題:如何取得專利權?專利權是自動取得的嗎?總結:專利權不能自動取得,對于符合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必須履行《專利法》所規定的專利申請手續,向國家專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請文件,經過法定的審批程序,最后審定是否授予專利權。 學生思考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回答 提出問題誘發思考
[板書]3.專利申請的程序:提交申請→專利受理→初審→公布→實質審核→授權 學生模擬專利申請過程 加深理解專利性
課堂小結 1.說出技術的五個主要特性,如何理解這些特性?2.你認為技術還具有哪些特性? 學生總結拓展思維
布置作業 1.查閱有關資料,用案例說明技術的性質。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你怎樣才能做到“科學合理地應用技術”。
教學反思
三、技術的未來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以一個個“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討論”為主線,從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參與討論和分析,還要對第一章進行小結,認識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認識技術與人,技術與科學、藝術等的關系。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能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多種信息,但差異較大,有些學生可能對科技動態比較關注,但更多的學生的關注點并不在此。好在學生對技術未來的憧憬不難接受,但技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可能會非常悲觀。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領略技術世界的奧秘和神奇,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2.方法與過程
通過對技術的未來的案例分析,并就技術對未來的發展進行辯論,形成與技術相聯系的經濟意識、環保意識、倫理意識等,形成和提高理解技術、評價技術以及邏輯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探究欲望和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技術的發展,形成選擇技術的理性態度
(四)重點、難點
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通過對技術的未來的展望和憧憬,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利用課本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和師生互動交流為主,如果單純的口頭語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加快節奏,增大課容量,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本課的教學自始至終都是先通過案例分析或“創設情境”,采用啟發式、講述式、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努力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和邏輯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力求學生能夠自己建構出本課的知識點。
(六)教學準備
PPT課件
(七)教學流程圖
(八)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創設情境 人類的需求推動了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方?視頻1 智能電視(時下馬上可做到的) 視頻2 未來(科幻)汽車 思考 引導學生思考技術的未來。
新課講解 1.人類想要在月球上興建實驗工廠,農場等,形成月球的“地球村”,那到那個時候你會到月球上去嗎?那你要怎么登上月球呢?還是坐宇宙飛船嗎?思考:想想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上去? 閱讀“月球城市”,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2.案例:太空天梯的設想如果有個像電梯一樣的天梯該多好啊,通往太空,連接空間站和地球的鐵路、纜繩,將航天器和旅游者帶到太空去。近年來,科學家提出的有關天梯的設想,以其誘人的前景和較現實的可行性,吸引了整個航天界。因為,天梯一旦建成,它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可以24小時運轉,將航天器和旅游者帶到太空去。由于天梯的運輸費用將比火箭小兩個量級,目前航天飛機運送每千克物品需要2萬美元的成本,而天梯一旦建成,可將運送每千克物品的成本降到10美元。可以相信,由于天梯的出現,天地往返運輸費用將會大大降低,太空探索也變得簡單很多,從而,能夠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跨越式地向前推進,人類將進入真正的“太空時代”。愛德華茲博士在過去數年里一直都在潛心研究 “天梯計劃”。他介紹說,第一步,把一個攜帶天梯半成品的飛船發射到地球靜止軌道的衛星上,使其和地球同步飛行;第二步,把這個半成品的天梯從飛船上放下來,落到位于赤道海面的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類似一般的海上發射衛星的平臺;第三步,把半成品的天梯錨定在平臺上;第四步,用一個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在這個天梯的半成品上上下移動,并把更多碳納米合成纖維纜繩擰在天梯半成品上,進一步完成天梯。整個制造過程大約要用兩年半的時間。另外,根據專家設想,天梯也可由電磁能驅動。電磁能驅動技術目前已在日本和歐洲的高速列車上得到應用。建成后這個爬升器就可以沿著天梯把物資和成噸重的衛星甚至人,緩緩運送到離地面約36000千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時間大約需要7天半左右,回來也大約需要這么長的時間。對愛德華茲來說,建造天梯最大的技術挑戰,就是找到制造纜繩的材料。它必須異常堅硬又要異常輕巧,還要能抵抗任何腐蝕。為了這個曾被稱為“無法得到”的材料,科學家們足足等待了幾十年。 1991年,日本科學家發明了碳納米管,這種材料比鋼輕6倍,而韌度要比鋼高出幾百倍。但這種材料的生產成本太高。美國休斯敦賴斯大學的史密斯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研究一種專利——碳納米鋼索材料,據說,他們可以將碳納米鋼索的生產成本降到每克1美元以下。 觀看PPT,傾聽,思考 拓寬學生視野,了解新技術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3.暢想未來生活展示PPT ①水上住宅、②城市巨輪展示PPT 一組暢想未來生活的動漫 討論:你設想中的未來生活是怎樣的? 憧憬技術給人類帶來美好的未來
4.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技術我們都知道,我們展望得越遠,預測便越不確定,但有一件事是非常肯定的:如果一項技術在物理上說是可能的,看上去也確實有用的話,人類的創造性會將它視為最終可以獲得的技術。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由計算機實現的人造智能。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機器(計算機)上實現的智能。作為一門學科,人工智能可定義為:人工智能是一門研究如何構造智能機器(智能計算機)或智能系統,使它能模擬、延伸、擴展人類智能的學科。②太空城市 在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軌道上可以建立巨大的空間站作為太空城市。利用太空城市的自轉可以產生人工重力,消除失重感覺。國外設想的一種太空城市直徑為6~7公里,長度30公里,呈圓筒狀,利用太陽能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太空城市有自己的太空港和對接艙,便于貨運飛船的往來。由于有發達的通信和交通運輸手段,未來相距遙遠的太空城市也可以進行貿易,并互相派遣留學生。③數字記憶備份人生  在人的記憶力有限的情況下,新一代數字技術將為我們解決記憶難題,留住人生的所有過往。近年來,微軟研究部的開發團隊著手用數字手段,按時間順序逐一記錄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項研究課題名為“My LifeBits”(我人生的每一刻),它為打造終生數字檔案提供了必要工具。在圖像和聲音的配合下,數字記憶能讓往事浮現在人們的腦海中,加深人們對事件的感受。  更為方便的是,電腦還能分析數字記憶,幫助人們合理安排時間。如果我們為重要事項安排的時間不足,電腦就會無情地給予提醒。電腦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記下我們當時的位置,制作一幅記錄行程的活動地圖。  數字記憶的另一功能還是我們健康的衛士。其中,便攜式傳感器可以測量各種人體狀況指標和環境參數,例如血氧濃度、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等。電腦通過檢視測量數據找出規律,比如確定什么樣的環境狀況會導致兒童的哮喘病惡化。傳感器還可以記下每一次心跳(普通人一輩子的心跳次數大約為30億次),電腦再結合其他生理指標,判斷我們的心臟功能是否正常。這些信息為醫生準備了一份詳細的個人健康狀況手冊。④分子制造技術、人體冷凍技術、自我復制機器人、太空移民。(過渡)問題討論:人為什么要移民太空? 5.閱讀《告后人書》  愛因斯坦曾寫下一篇“寫給五千年后人民”的《告后人書》,文中寫道:“我們這個時代產生了許多天才人物,他們的發明可以使我們生活舒適得多……縱然有這一切……人人都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生怕失業……而且不同國家的人民還不時互相殘殺。因此一想到未來,大家都憂心忡忡。” 聽講,觀看PPT聽講,思考 了解愛因斯坦偉大的科學預言和對現代人的忠告,明白知識技術就是力量!
分享交流 兩種觀點:  有人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解決當前技術自身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要相信技術,依賴技術。  有人則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固然可以消除它所帶來的一切已知的危害,但是誰能保證,它不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更為嚴重的災難呢    就兩種觀點展開辯論。 通過辯論讓學生能夠理性的、積極地看待技術的未來。
效果評價 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三個技術中各寫出一個積極作用,你想到的負面作用是什么? 加強學生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歸納總結 積極的未來技術觀(小結):對“技術的未來”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術迷惘中的曠世悲愴,也不需要技術崇拜中的盲目樂觀。應當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人類的共同利益出發,從人類的長遠利益出發,更加理性地看待技術, 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以親近技術的情感、積極探究的姿態參與技術活動,并共同建構個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經濟與文化相協調的未來的技術世界。 閱讀歸納 加強學生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拓展提高 請你展開想象,就“無線家庭一天的無線生活”,根據自已所知道的技術,大膽設想,續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談自己的設想 暢想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捷、舒適和快樂。
教學反思
(九)作業
請你展開想象,就“無線家庭一天的無線生活”,根據自已所知道的技術,大膽設想,續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200字左右)
第二章: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是《技術與設計I》中的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對技術有了較為深刻和全面的介紹。本章將技術與設計聯系起來,是技術到設計的過渡章節,是對設計含義的闡述。
教材中的學習目標1所述與課標幾乎完全相同,即: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學會(能)分析設計在技術發明和革新中的作用;教材中學習目標2所述“了解技術更新對設計產生的重要影響”也是“技術與設計的關系”之一。教材中從兩個方面和四個案例說明技術與設計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發展的關系。
設計的豐富內涵是要求學生理解的知識點,但教材中沒有給出案例,只有幾行內容的文字介紹,從技術設計和藝術設計兩個方面作了個簡介。
綜上可知,本節的內容側重于知識的傳授。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第一章的學習,學生已融入了技術的世界,形成了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以及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和對技術未來的美好暢想,本章要為學生開啟設計的大門。那么技術與設計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學生會注意到身邊一些設計在不斷的更新完善,比如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也注意到有些設計現在很難實現,雖然我們已經規劃出來了,但苦于技術達不到。身邊這樣的事例很多,學生有所了解,但沒有進行歸納總結,去深究技術與設計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此前,學生對設計的認識是粗淺的,也不太可能有意識地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能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并用準確簡練的語言表述二者關系,能用此分析案例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學會分析設計在技術發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了解技術更新對設計產生的重要影響。
3.理解設計的豐富內涵。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案例分析的過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制作筆桿,體驗新材料、熱成型技術所帶來的益處。
經歷用擬人化對白討論、分析等方法使學生靈活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加強團隊合作精神的意識,強化禮貌待人、尊重他人的精神文明意識的教育。
通過簡單的設計制作過程,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喜悅中,增強自信、熱愛科學技術。
(四)重點、難點
重點:技術與設計的關系,結合案例分析設計與技術的關系。
難點:結合案例分析設計與技術的關系。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本課的教學自始至終都是先通過案例分析或“創設情境”,采用啟發式、講述式、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努力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和邏輯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力求學生能夠自己建構出本課的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學會分析設計在技術發明和革新中的作用,要以 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舉例,把學生吸引住,激發他們興趣,刺激他們大膽想像,并給予及時的鼓勵。
(六)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學案 , 3.制備學生實踐用器材(圓珠筆心、熱縮管、打火機、雙面膠貼等)
(七)教學流程圖
(八)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創設情景 新課導入展示一幅化妝前后圖片化妝技術可以讓人們變的更加美麗。展示一組‘“刮胡子”的照片女人化妝為美,男人“刮胡子”為的是年輕帥氣,但這是有代價的。什么代價?麻煩、費時、危險(發現問題)。題問:為什么設計電動剃須刀?導入本節課題,初識設計理念 觀看、聽講、思考回答教師問題 為了安全、方便、快捷(設計電動剃須刀)
新課講解 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通過電動剃須刀案例分析得到:設計需要小型電動機制作技術的發展。設計推動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過渡:多領域設計需要微型電機,并說明技術發展意義。通過對微型電機技術的發展,說明微型電機技術更新對多領的產品設計產生重要影響。通過對手機振動功能的案例分析說明:②設計是技術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③設計可以把技術的潛在價值發揮出。問題:為什么筆芯那么細?④設計促進技術的革新2.技術更新對設計產生重要影響達·芬奇設想的飛行器,當時為什么沒能實現?想一想:汽車的設計、圓珠筆的設計要考慮那些因素?3.設計的豐富內涵人類任何一件作品的完成,都源于設計。從技術的角度看,設計要綜合考慮產品的功能、結構、材料、成本、環保和使用壽命等;從藝術的角度看,設計要綜合考慮色彩、造型、光線、音質和整體美感等。其實,設計的過程要涉及的領域是非常廣泛的,我們通常所說的設計指的是綜合設計,所以設計過程有著豐富的內涵。 觀看課件、思考體會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觀看課件、思考體會技術更新對設計產生重要影響學生實踐:按教師的設計要求制作筆桿。學生閱讀教材案例《書寫工具》,試分析設計在技術發展中的作用學生回答教師問題閱讀P26課文,3 設計的豐富內涵 ~ P27《練習》前。(2)“馬上行動”:討論、歸納技術設計和藝術設計的側重點。 通過不同的案例和表述說明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
分享交流 技術所的與設計院的漫畫人對話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應和對方說什么呢? 學生按行,從教室中間分成技術和設計兩大組討論發言:你想和對方說點什么呢? 強化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的關系。
效果評價 PPT打出兩道關于技術與設計的關系的習題 學生完成習題
歸納總結 技術和設計相互促進發展的關系
教學反思
(九)板書設計
第二章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第一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1.設計是一項有設想、有目的的規劃及創造活動
2.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
3.技術更新對設計產生重要影響
4.設計的豐富內涵
(十)作業
1.閱讀課文,結合實例,簡述設計對技術的發展有什么價值。
樣例示范:手機振動功能的設計,使微型電機成為手機的一部分,在拓展了手機的功能的同時又進一部推動了微型電機制作技術的發展。使微型電機制作技術的潛在價值得以發揮,從而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2.回答下面的問題(二選一作答)
①如果你是搞設計的你想和搞技術的說些什么?
②如果你是搞技術的你想和搞設計的說些什么?
二、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江蘇教育出版社《技術與設計1》第二章第二節內容,人機關系是設計專業學生必修的內容,教材從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讓學生了解在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人機關系的基本規律,知道人機關系在設計過程中的作用和要實現的目標。重在使學生形成“以人為本”的核心設計理念,熟悉一些有關設計的分析方法方面的知識,并不強調學生掌握系統的人機關系方面的知識。人機關系反映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這里的人機關系不是專業的設計,它更多地反映一種理念,重在使學生能夠在這種關系的視野中認識設計,為構思、評價、優化方案打下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人機關系是比較陌生的,學習時容易對本概念產生誤解。對于本節課內容只要求學生達到理解水平,理解人機關系的知識。使學生形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高中學生已有一些生活經驗,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情景,列舉學生身邊熟悉的具體實例,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思考和剖析,幫助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三)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夠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實踐進行思考,能夠了解什么是人機關系,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以及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知識與技能
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讓學生對“機”形成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
理解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
③了解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充分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積極參與實際體驗,獲取感性經驗;學會通過親身體驗、調查、訪問的方式,或者利用網絡資源、圖書資源獲取資料的方法;學會歸納總結,初步學會評價產品的分析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師生互動、同學間的相互協作、親身體驗等積極的學習方式中,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建立科技服務于人與社會的觀念,樹立產品設計要“以人為本”的理念;選擇適當的案例和練習題材,可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節儉的美德,強化學生對人對社會的責任感.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教學難點: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根據課標,采取教師講授、多媒體演示、
案例分析,結合探究、討論、合作、演示、
實踐練習等方式進行有效教學。在教師與學生互動中完成教學目標。
(六)教學準備
案例圖片、教學幻燈ppt
(七)教學流程圖(如右)
(八)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第1課時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討論學生座椅的人機關系(這時還不提出人機關系)請學生坐好,調整自己的坐姿,讓自己坐得盡量舒服。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覺,你覺得椅子哪里還感覺不舒服?經過討論,引入,這里面存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人機關系的問題。 參與活動 討論引入課題
新課講解 (一)什么是人機關系?什么是關系: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現代漢語詞典》提問:人就是我們每個人了,這里的“機”指什么呢?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找出答案。稍后,請學生回答。(課本中有關機的內容)教師總結:如下圖當人使用物品時,物品與人產生了的一種相互關系 , 稱為人機關系。人機關系中所指的 “ 機 ”除了人們通常所說的機器以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設備、設施、儀器、儀表、工具、器具、 家具、交通車輛,勞動保護用具以及人處的環境等。指導學生“馬上行動”,分析下列活動中的人機關系: 1. 教師拿著粉筆板書 2 .農民用鋤頭鋤地3 .漁翁在河邊用釣魚竿釣魚 4 .司機手握方向盤 5 .媽媽拿著拖把拖地學生閱讀,討論開門時的人機關系。案例分析:討論“乘電梯” 時的人機關系討論:1.人與電梯門構成的人機關系;2.人與電梯外按鍵構成的人機關系;3.人與電梯箱體構成的人機關系;4.人與電梯內按鍵構成的人機關系;馬上行動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時候,人體的一些部位和椅子構成了哪些人機關系?1.手臂與椅子的扶手;2.背部與椅子靠背;3.臀部與椅子墊;4.腿部與椅子墊;5.腳部與椅子腳;閱讀了解人機工程學。(二)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高效設計中應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以促進二者的協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閱讀: 案例分析----鐵鍬的作業效率思考: “鐵鍬作業試驗”中改進了哪些具體的人機關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主要改進了鐵鍬的運載量與人的負荷強度的關系;裝載強度、次數與人的疲勞程度的關系。健康人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品對人的健康不會造成不良的影響。馬上行動:指出下列圖片中設計不合理、有損人體健康的地方。舒適人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人體能處于自然的狀態,操作或使用的姿勢能夠在人們自然、正常的肢體活動范圍之內,從而使人不致過早地產生疲勞。心理上的舒適感受也是人機關系應當考慮的目標。案例分析:右邊兩幅圖都是培土用的工具。它們的造型、結構很相似,只是一幅圖中的把手部分作了處理。思考:
 你覺得右邊兩幅圖中的小工具,哪個使用起來更舒適?為什么?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 安全人機關系中的安全,是指人們在操作和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品對人的身體不構成生理上的傷害,產品與人接觸的部分不允許有尖角和鋒利的邊槽,易產生危險的地方應進行安全保護設計,如汽車的安全帶設計、沖床的安全保護設計、兒童座椅前的護欄設計等。其目的是避免操作者和使用者產生因作業而引起的傷害或傷亡。想一想:在我們學校有哪些地方實現了人機關系中的安全目標? 例如: 走廊的欄桿人機關系所要實現的幾個目標是融為一體的,并不只實現某一個目標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將幾個目標綜合起來加以考慮。練習:討論旅游鞋中的人機關系1.存在哪些人機關系?2.你穿的旅游鞋是否滿足人機關系要實現的幾個目標? 閱讀課本思考,回答分析討論分析討論分析討論思考討論思考探究 通過閱讀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用案例幫助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用案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理解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加深理解人機關系中的安全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第2課時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人機關系和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這一課我們來學習: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聽
新課講解 (三)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在設計中,合理的人機關系應該達到高效、健康、舒適、安全的目標。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呢?首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如要實現人與門之間合理的人機關系,就要考慮們的高度、寬度等。而要實現人與門把手之間合理的人機關系,除需要考慮門把手的大小、安裝的高度外,還要考慮人旋動門把手時所需要施力的大小。在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一般地,多數產品是針對普通人的特點和需要進行設計的,產品設計中不可將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完全對立起來。那么,設計產品時能否在考慮普通人群的同時,也照顧到特殊人群呢?在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的需要產生矛盾時,應該如何解決呢?指導學生閱讀: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馬上行動:如圖所示的地下通道,你認為其設計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討論:古代的盔甲的設計中,需要考慮人的哪些動態與靜態的問題設計要符合人體的靜態尺寸,也要符合人體的動態尺寸馬上行動:1.圖中是否考慮到了人的靜態尺寸和動態尺寸 2.請你找出生活中類似的情況,并提出改進的方案。人的生理需求和人的心理需求指導學生閱讀課本。馬上行動信息的交互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即人機之間運用信息語言交流的過程。改善信息傳遞的途徑能夠獲得更好的人機關系。指導學生:討論,思考,探究指導學生閱讀:汽車的顏色哪種顏色的汽車最危險?哪種顏色的汽車最安全?危險:棕色、綠色、灰色安全:銀灰色、紅色、黃色、藍色練習站在工作臺前栽剪布料,哪一把剪刀更方便、省力、高效?坐著剪紙用哪把剪刀更方便? 閱讀課本思考,回答參與活動探究討論 通過講解理解人機關系
教學反思
(九)作業:練習一
三、技術實驗及其方法
(一)教材內容分析
  技術試驗是技術設計中重要的課程內容,它是技術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技術探究中一種重要的方法。它是全書的重點之一。技術試驗在技術發明、技術革新、技術推廣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它是解決技術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技術試驗具有很豐富的教育價值,對于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和良好的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引導、體驗、交流、協作、評價等教學過程,讓學生明白技術試驗往往會經歷一個曲折的過程,技術試驗不可能一帆風順。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于試驗和實驗很難分清,容易混淆。在高中階段學生接觸到了實驗,并不了解試驗。對于技術的試驗建立自己的模型。對于學生的好奇心理很那把握,同時也是學生入門的一個很好的手段。對于新課的教學有很大難度。把握學生的心理是一個難點也是重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什么是技術試驗以及技術試驗的方法,理解技術試驗在技術發明、技術革新中的作用,能夠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并寫出試驗報告。
(2)過程與方法:能夠參與討論,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采用實踐、觀察、引導等多種教學手段,教學中采用對話、討論、啟發、激勵等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輕松、喜悅的活動中,掌握學習目標,達到課程標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技術試驗中體驗學習樂趣,引導學生創造、思考、觀察的能力,形成認真嚴謹的態度、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技術試驗是技術的關鍵
(2)掌握技術試驗的幾種常用方法
(3)能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并寫出試驗報告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1)通過圖片、視頻材料讓學生了解幾種技術試驗的方法,
并通過案例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確技術試驗是技術探究活動
中的一種重要的技術方法。
(2)讓學生動手進行試驗,初步掌握簡單技術試驗的方法和
試驗報告的寫作。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紙,橋梁承壓試驗儀
(七)教學流程圖(如右)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觀看影片:我國第21顆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 引入課題:技術試驗及其方法 學生思考并做出回答。 用案例來引入新課,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講解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技術試驗我們通常將技術活動中為了某種目的所進行的嘗試、檢驗、優化等探索性實踐活動稱為技術試驗。技術試驗是技術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是對技術成功與否的驗證,更是發現問題、探究規律、優化技術的關鍵。技術試驗衛星:設問:①在技術實驗衛星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是生物衛星,為什么要進行生物試驗呢?②生物衛星上為什么常選用猴子、白鼠做實驗品呢?參考答案:白鼠體積小,繁殖能力強,它們14天就能繁殖一代,可以在太空中受孕,回地面繁殖,也可以受孕后上天在太空中繁殖,還可以很快地了解太空飛行對其子孫后代的影響。 聽講,通過案例理解什么是技術試驗。 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技術試驗,初步體會技術試驗的作用。
案例分析教師總結 技術試驗的重要性播放汽車碰撞視頻材料,分析思考這個案例給了我們什么啟發?無論什么產品,大到航天飛機,小到吃穿用的生活用品,設計制造出來的產品都要進行一系列的試驗,來檢驗你的設計是否合理,性能是否達到要求。通過技術試驗,可以使設計得以改進和完善,將設計的風險和失誤降到最低。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哪些技術試驗?請舉例說明,進行這些技術試驗的目的是什么?例如:醫院青霉素皮試、藥品小白鼠試驗、愛滋病疫苗的接種試驗、計算機性能測試(優化大師的使用)完成馬上行動 觀看視頻資料,思考技術試驗在技術研究中的重要性。: 小組討論回答 從反面認識技術試驗的重要性。 小組交流討論,體會生活中的技術試驗的案例。
技術試驗的分類對技術試驗,我們可以根據應用的范圍不同進行分類,如農業試驗、工業試驗、國防試驗、科學技術試驗等;還可以根據目的的不同進行分類,如性能試驗、優化試驗、預測試驗、信息試驗等。 簡單了解技術試驗的分類 了解技術試驗的分類
教師講解教師總結 (二)技術試驗的方法在技術發展的漫長過程中,人們總結了許多技術試驗的方法。這些方法有著各自的特點,同時也有著各自的適用范圍和作用。下面選擇常用的方法加以介紹。1.優選試驗法: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選定若干次典型意義的試驗,邏輯地推出全部試驗所達到的最佳效果,這種試驗方法稱為優選試驗法。如不同品種水稻的對比試驗等。(圖片)2.模擬試驗法:通過再現的形式來模擬現實發生情況的方法稱為模擬試驗法。如汽車的碰撞試驗就可以選用模擬試驗法進行試驗,在專用的場所模擬現實中的撞車事故,以考察汽車的性能。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試驗,可以減小風險,提高效率。模擬試驗法還可以通過縮小(放大)比例來模擬所設計的現場效果。3.虛擬試驗法:利用計算機技術來虛擬現實中的技術設計原型并進行試驗的方法稱為虛擬試驗法。4.強化試驗法:通過擴大和強化試驗對象的作用,以提高試驗效率的方法稱為強化試驗法。如金屬的硬度測試等。5.移植試驗法:在相互具有差異的事物之間,將某些共同相關的因素從一物移植到另一物進行試驗。如橘子從長江以南移植到長江以北的種植試驗。從以上的試驗中我們知道,技術試驗是從多方面多角度地檢驗材料,產品性能的技術手段,試驗方法也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5種方法,同學們也可以在實踐中自己總結出更多的試驗方法。完成馬上行動 聽講、觀察并圖片、影像資料理解技術試驗的方法。 小組討論回答, 例舉的模擬試驗法。 學生回答 通過圖片、影象資料,讓學生理解技術試驗的幾種常見的方法, 在這五種方法中以模擬試驗法和虛擬試驗法為重點進行介紹,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講授新課 (三)技術試驗的實施與報告的寫作技術試驗的步驟: 1.制定計劃2.抽取樣本3.進行試驗4.分析數據5.得出結論技術試驗的寫作要求: 1.試驗目的 2.試驗準備 3.試驗步驟 4.試驗記錄 5.試驗總結總體要求:完整真實技術試驗已具備哪些品質?科學的精神嚴謹的態度頑強的毅力馬上行動用紙張座橋承重試驗 聽講,理解 學生記憶理解。 落實簡單的技術試驗并寫出試驗報告。
講授新課 (四)技術試驗在設計中的作用在技術設計后期,進行綜合性的整體試驗可為設計的評價提供準確、客觀的數據。通過技術試驗可以發現問題、深化認識、推動技術設計的發展案例:神州一號,神州二號,神州三號 神州四號,神州五號,神州六號 的發射案例 思考理解 理解技術試驗在設計中的作用
小結引導學生歸納本節內容。技術試驗是技術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技術探究中一種重要的方法。 討論、歸納 通過總結歸納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
教學反思
(九)作業:課后練習 練習技術試驗報告的寫作
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一、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設計的一般過程》是通用技術教材中的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中的第一小節。本章教材的設計意圖是根據對事物認知的一般規律,從總體上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關于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原則及評價概況,從而形成對設計的一個基本認識,讓學生能站在整體的角度上系統地進行后面各章的學習,具有指導性作用。而本章的第一小節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這個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對于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具有極佳的示范作用,使學生從實際的問題情景中,獲得具體而直觀的認識,通過親歷設計過程,體驗并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還要使學生知道設計過程可能產生多個方案,理解設計方案需要不斷優化。是第三章的一個重點,也是通用技術第一模塊的重點基礎內容。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前面兩章的學習,學生對于技術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由于這些認識大多建立在理論的了解上,學生最初學習的新鮮感可能慢慢消退,而本節的知識開始帶領他們進入動手的過程,所以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由于高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文化基礎,對認識問題有自己的觀點,初步具備了發現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具備掌握技術設計過程的能力。此外雖然目前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但學生對于產品、制作等內容知之甚少,而且對于設計的過程更是沒有清楚的印象。因此本節的重點要放在讓學生初步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上,要引領學生通過分析實例進行學習。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
 2.明確發現問題的重要性,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方法。
 3.知道設計過程中可能產生多個方案,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4.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和發現問題的各種信息,并進行分析和處理。
過程與方法:
經歷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初步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技術問題解決過程的艱辛與曲折
重點和難點:重點:設計的一般過程索 難點:設計方案的構思
(四)教學策略和手段
1.本節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境—解決方案-解決過程—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在教學中把知識點的學習置于具體的情境當中,通過具體的案例提升學生理性分析的能力,同時關注學生用技術語言交流自己的體驗和想法;通過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回想和體會設計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
2.學生本著“回想—聯想—想象-實踐-升華”的思維、實踐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逐步展開,使學生親歷自主探索和思維升華的過程,教學中注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交流、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
3. 探究式、合作式。
(五)教學資源準備
便攜式小凳(成品、半成品),硬紙板,膠水、線、針、釘子,多媒體教學設備等
(六)教學流程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導入 1、通過大屏幕投影展示幾幅現代生活中產品圖樣。引言:上面大家所看到的都是經典的設計,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靚麗的風采!大家是不是也想成為這樣經典產品的設計師呢?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那么這節課我們就從簡單一些的小嘗試開始吧!展示:小板凳圖片(兩三個便攜式)2.提出問題:假如請你來設計一個便攜式的小板凳,我們應該進行哪些步驟呢?設計的一般過程又有哪些呢? 學生觀看圖片,對技術設計形成積極的情感。學生觀察圖片,簡單形成直觀印象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進入學習情境。帶著問題進入本部分內容的學習 。 創設學習情景,激發求知欲望 ,產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內驅力。進一步把學生的參與熱情實際化,避免產生“遙不可及干脆放棄”的思想
討論交流 1.針對剛才展示圖片,提供其中2—3個便攜式小凳的半成品和成品,進行拆裝。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在進行設計制作“便攜式小凳”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如何實現?3.每組請二位同學匯報交流。 1.觀察部分便攜式小凳的結構、材料、使用方法2.每組學生選擇一個小凳,從成品分析設計者的初衷、設計者的選材、實施過程等因素3.傾聽思想進行交流,進行不自覺的設計過程知識建構 采用先“見車-分析車-造車”的方式,避免“憑空想象、閉門造車”學生進行“看中學”、 “聽中學”、“想中學”
歸納總結 在學生表述設計思想的同時,對學生的表述進行歸納、提煉和總結,最后呈現知識框架與內容:設計的一般過程:(一)發現與明確問題根據設計者的設計初衷,引出設計過程的第一步,并提出問題: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是什么?(二)制定設計方案引領學生共同分析課本,了解設計方案的組成。強調與明確:(1)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2)任何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不會僅有一個。(3)方案構思(強調大膽構思)。(4)方案呈現。(簡單說明繪圖的方法)(5)方案篩選。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 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
實踐交流 1.提出問題:剛才我們總結了設計過程中的兩個問題,現在請大家設計“便攜式小凳”,你會有哪些方案呢?大家試試吧!2.引導學生分組,組內討論、交流,根據“制定方案”的幾個方面一一實現,教師并參與學生的實踐活動,解決畫圖等問題,發現亮點并給予鼓勵。3.每組選出學生代表,呈現方案,組織學生評審團進行“初評”。 1.具體問題實施,構思設計方案2.小組內討論、交流、提交設計方案,展示設計制作的一般過程,并對自己的產品進行說明(包括材料的選擇、制作的難易程度、成本、穩定性、便利性等方面)。3.分析各個產品模型的優缺點,優化設計方案。 降低設計難度,提高參與的可行性。通過交流,評審,學生進行“比中學”。
教學反思
(八)作業:
1、你的便攜式小凳的方案是最優化的了嗎?如果不是還有那些地方需要改進,請完善。
2、考慮如何實現你的方案模型,需要的材料步驟請同學們課下進行嘗試。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1、引入:問題1:請根據你們的設計體驗,結合書本內容,談談設計一般包括哪些過程?問題2:你們在便攜式小凳的實際設計中遵循了哪些步驟?省略了哪些步驟?增加或改變了哪些步驟?今天我們一起繼續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中剩余的幾個環節。 小組交流設計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結合具體工作,重點說明本組設計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結合學生設計體驗,復習設計的一般過程,對不同環節之間的處理交流,體現設計的差異性。
評價交流 交流展示成果:同學們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制作出便攜式小凳后,請每個小組,來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設計方案,展示一下自己的產品。各組設計作品交流內容:1、各組展示原型或模型及示意圖,并作自我評價。2、設計過程的介紹與自我評價(展示設計圖);3、對作品的自我評價;4、教師引導學生互評。5、教師點評、歸納。引導:我們所進行的交流與展示,僅僅反映了設計者的主觀意愿。是否能夠達到使用者的要求,還要進行下一步的客觀評價。(四)測試、評估及優化(1)測試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術性能等方面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測試是檢驗產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重要措施。測試的內容有對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強度、載重等方面的測試。問題:P53如何實施小凳承重、穩定性的測試?(2)評估 在測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對方案產品反復進行評估,以最終得到最理想的方案問題:評估的依據是什麼?陳晨的評估報告有何特點和優點?過渡:在測試評估之后,我們找到了產品的不足之處所以接著需要對產品進行優化。(3)優化問題:結合P54的案例,大家考慮對自己的作品如何進行簡單的優化?能否可以從其他角度提出優化建議?能否可以對其他同學的產品提出優化建議? 展示交流自己的勞動成果,通過交流互動,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測試簡易模型承重性、穩定性。結合測試結果,提出改進意見。結合教材,交流對書中案例的不同看法、觀點。思考、表達、交流 使學生獲取成就感,體驗快樂 通過交流互動,為優化、改進提供依據,體驗設計的嚴謹性、科學性通過“自測、自評,自優化+互評、互測、互優化”的形式,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設計的過程體驗與知識構建
完善 問題:我們的同學們有的小組設計的產品較復雜,使用時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這些信息如何告訴使用者呢?(五)產品的使用和維護請大家閱讀55頁使用說明書,給我們自己制作的小板凳也寫個簡單的使用說明書吧 討論回答,根據課文中案例,寫出使用說明書 通過說明書的書寫,培養知識遷移能力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構建“設計的一般過程”框架 培養學生“對產品負責”的態度
課堂小結 這兩節課我們主要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和制作來闡述設計的一般過程,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過程分成五個階段,即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設計的一般過程是按照一定的、科學的、合理的程序過程,但設計同時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一項具體設計中,有些階段或步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步驟之間則可能出現一定的循環,因此,設計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 再次回味,提高認知高度,對知識進行深加工 “回顧艱辛知識程,感悟成功快樂”
作業 1、我們課上完成的只是簡單的便攜式小凳使用說明書,請大家完成完整的說明書。2、你的模型通過測試了嗎,還有改進之處嗎?請大家課下對產品進一步完善。3、通過對小凳的設計,模型制作,你的感悟有那些呢,請大家考慮交流。
教學反思
二、設計的一般原則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主要闡述了設計原則的基本概念及其辨證關系。設計原則既是設計應遵循的標準和規范,同時又是技術評價的基本手段和尺度。本節闡述的七個原則(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技術規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道德原則),并非按重要程度而先后呈現,沒有某個原則比另一個原則更重要的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應在設計原則的講述分析中提升出設計的靈魂,再重點分析闡述。
(二)學情分析
高中生面對生活中的技術產品,依據現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評價意識和評價標準;在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過程中,學生也已運用了某些設計原則。只是對這些設計原則的理解和運用是感性的,不深入、不全面的。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
2、 理解設計一般原則之間的辨證關系。
3、 能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技術產品。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回顧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過程中,感悟設計原則在技術產品中的應用,自主進行設計原則的知識建構。
2、在經歷技術產品評價的過程中,體會設計原則間的相互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產品設計原則的典型案例分析,增強學生對技術產品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培養學生“以人為本”的技術設計理念。
2、通過對設計原則的理解,形成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技術原則觀,增強技術設計的道德責任觀念。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其相互關系。
2、初步學會用設計原則評價某些技術產品。
(設計的一般原則是設計評價和設計應遵循的重要依據,貫穿教材的始終。因此,理解設計原則及其相互關系、學會用設計原則評價常見的技術產品,既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技術素養的體現。)
難點:在設計中,如何正確處理設計原則之間關系。
(在設計過程中如何權衡設計原則之間的關系,是衡量一個設計可行性及設計價值的重要方法。緣于高中生的世界觀、技術觀尚不成熟,如何正確處理設計原則之間關系,就成了本節的難點。)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本節課教學主要由教師通過實物和多媒體手段設置學習情境,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在過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構設計原則知識并形成能力。以便攜式小凳及教材案例為主要案例,其他實物和圖片為輔助案例,貫穿教學始終。主要教學思路為:引入情景——合作探究——引入新課——設計原則——分析探究——原則關系—— 總結提升
(六)課前準備
1.教師的教學準備。
(1)搜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開闊學生思路。
(2)搜集或制作部分實物,以便于學生進行直觀案例分析。
2.學生學習的準備
(1)準備上節課設計并制作的便攜小凳模型。
(2)搜集生活中的相關案例。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新課 (一)展示學生作品:便攜式小凳【思考】上節課設計制做小凳時,你都考慮了哪些因素呢?【探究】小組回顧設計過程中考慮的因素。【交流】設計因素(樣式新穎、實用、牢固、低成本、好看、廢物利用……) 欣賞上節課大家完成的小凳,思考、探究并交流老師提出的問題。 通過展示學生作品將他們帶回熟悉的作品情境中,回顧設計的過程。
新課講解 (二)分析歸納提出設計原則:樣式新穎 ——創新原則實用、牢固——實用原則低成本 ——經濟原則好看 ——美觀原則廢物利用 ——(環保)可持續發展原則不對社會或他人造成影響——道德原則統一規范 ——技術規范原則這就是今天我們要探究的設計的一般原則。 思考聽講 由學生考慮的設計因素歸納出設計的一般原則,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容易理解。對于學生未發現或難發現的設計因素進行歸納查漏補缺。
創新原則 (三)創新原則【案例分析】——洗衣機的變遷【課堂討論】1、洗衣機的發明如何體現創新原則?2、洗衣機的發明給我們帶來了什么?3、洗衣機的技術進步是在哪些方面體現的?【課堂練習】比較相臨兩臺洗衣機的發展變化,填寫教材P58表格【總結】創新就是通過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等,或對已有產品的革新來創造具有相當社會價值的事物或形式。創新是設計的核心,創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一般從外形、材料、結構、原理、工藝等方面來考慮。【拓展案例】——電話的變遷【思考】如果產品的創新會吸引我們進行選擇,那么是否一出現創新的產品就要去購買呢?在購買產品時首要的決定因素是什么呢? 通過案例體會創新原則討論練習聽講觀察并分析案例思考問題 通過案例讓學生感知“創新原則”的概念及意義通過電話的變遷案例,強化學生對創新概念的理解和對創新設計的熱情通過問題引出對創新原則的思考,同時引出下一個原則
經濟原則 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不但要考慮創新原則和實用原則,同樣也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進行選擇,同時也就要求設計者在設計中要盡量降低產品的各項成本。也就是在設計中還要遵循經濟原則。(五)經濟原則設計中的經濟原則是指以最低的費用取得最佳的效果。【案例分析】——卷紙 討論】這兩種卷紙實現的功能可以說是一樣的,那么哪種的費用最低呢?為什么?【思考】應在哪些方面著手降低成本,體現經濟原則?注意采用新工藝、新材料、盡可能做到批量生產、包裝、運輸、銷售、儲存、和回收等方面。【案例分析】——木桶與塑料桶學生自己閱讀案例并完成填空【拓展案例】——多功能剪刀 聽講案例分析思考討論 通過幾個案例的介紹,讓學生對經濟原則有更深入的認識。
美觀原則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觀對設計越來越重要。在產品技術含量相同、功能類似的情況下,人們總愿意用相同或高一點的價格購買更加美觀的產品。這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第四個原則:美觀原則。(六)美觀原則【馬上行動】看書中設計,談自己感受,再看下圖中新款手表。【提問】我們要從那些方面讓我們設計的作品更為美觀呢?外觀美的實現:外觀的美通過造型、大小比例、材質、色彩、裝飾圖案等設計組合來表達。【思考】書中P62三個產品的美學特征美觀性原則對設計工作來說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產品的市場認同程度和人們的消費心理。設計時,要注意運用好美學知識,利用恰當的比例、優美的造型、適宜的色彩、獨具匠心的圖案等,使產品的外觀呈現出迷人的魅力,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拓展案例】 聽講觀察討論思考聽講案例分析 學生對美的觀點是不盡相同的,但對美的追求都是一樣的。因此,這一部分主要以案例展示為主,讓學生從多角度理解體會美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師適當的提示美觀的實現方式即可。
課堂小結 這節課通過大家的自主發現,從產品中找到了設計的部分原則,并通過多個案例學習了設計的四個原則,即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大家回去思考一下,這些原則是孤立的嗎?如果不是孤立的,那么這些原則能同時遵守嗎?下節課我們將會繼續學習設計一般原則的其他幾個基本原則以及他們相互的關系。
作業 思考設計的原則是孤立的嗎?如果不是孤立的,那么這些原則能同時遵守嗎?
板書設計 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1、創新與原則 3、 經濟原則2、實用原則 4、美觀原則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復 習引入 (一)上節課我們講到了設計的一般原則的前面四個基本原則,請大家思考一下分別是哪四個呢?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下面我們介紹其他幾個原則 思考回答 通過提問回憶前幾個原則,為下面分析原則關系做準備。
道德原則 產品設計必須考慮它與人、社會、環境的關系,必須遵循道德原則。要有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技術成果的道德觀念。(二)道德原則【案例分析】——P69給“瓜子”美容【拓展案例】偽劣產品的危害——汽車維修的煩惱類似的例子還很多,如毒瓜子、毒大米、毒豆芽、黑心湯圓、毒火腿、用工業染料染黃的腐竹、死雞做成的扒雞、黑心棉、假酒、假煙、“大頭奶粉”……【拓展案例】目前流行的LED“免電燈”,用的是電話線的余電,電費由郵局負擔,廠家這一技術創新符合道德原則嗎?盜取銀行卡密碼器:假鍵盤套取客戶密碼 盜版光盤【討論】1、道德原則對于產品設計有何意義?維護和完善社會倫理道德、推進人類文明。(強調:不道德的產品設計將被一票否決)2、設計中的創新原則與道德原則有何關系?產品設計應始終堅持為人服務的宗旨,不能出于某種不道德目的,不能危害人體健康。產品的設計不能損害環境。不能為了私利而設計制造低級趣味的產品,不能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技術成果。 聽講案例分析思考討論理解 道德原則說起來比較抽象,但以實際案例來分析學生很容易理解了。根據以上案例,讓學生對道德原則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同時比較兩種原則的關系,為下一步展開多種原則的關系打下基礎。
可持續發展原則 道德原則主要是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問題,而產品的設計除了要遵守道德原則以外還要從自然生態角度出發考慮人類長遠的發展,關注生態、環保和資源的合理利用,這就是我們要介紹的可持續發展原則。(三)可持續發展原則【案例分析】——P65月餅的包裝 【討論】設計中該如何做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產品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并盡量采取措施減少其負面影響。盡可能選用可再生資源和可重復使用的材料,盡量減少原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降低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損耗,以及考慮使用回收問題。對有很大危害的產品,及時設計出更加先進,負面影響更小的替代產品。【拓展案例】——“綠色”設計 超市環保購物袋 可回收的無毒、無味塑料盒 一次性環保鋁箔容器 聽講案例分析討論 案例分析 可持續發展原則著重從自然生態角度出發,在此給學生兩種相反的案例讓學生對比去理解這個原則,同時在討論環節讓學生對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更深刻的理解。
技術規范原則 (四)技術規范原則【案例分析】——P63手機漫游【案例分析】——P64飛機上的圓形窗戶“技術規范”是有關開發生產技術的知識、領域、方法和規定的總和。技術規范強制性標準——是產品設計制造必須達到的要求,否則將出現各種質量和安全方面的事故。技術規范推薦性標準——不是產品設計制造必須達到的,而是對企業形象和產品的品質有很大影響的要求。如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9000及ISO—14000系列質量、環保標準、電腦的TCO—99環保標準等。產品通過了這些標準認證,是對其設計、生產、管理高質量的一種體現和認可。對消費者選購產品以及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都具有很大的幫助。【案例分析】P64重要的“產品標準認證標志” 【案例分析】——插頭、插座【討論】通過以上案例討論為什么技術規范隨設計的發展而發展?因為技術總是在不斷地進步,人們對技術產品的要求也不斷地提高,并且新的技術帶來新的產品功能,這些都要求技術地規范要不斷地發展。 案例分析聽講案例分析討論 技術規范原則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在此列舉學生熟悉的案例,讓學生能很好的理解該原則。
各種原則間的關系 【案例分析】——轎車轎車的設計應用了哪些設計原則?——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美觀原則、技術規范原則都有體現。而經濟原則暫時沒有很好的體現。設計各原則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相互促進;變化發展的【案例分析】——用在生材料和易拉罐制作的臺燈臺燈的設計都應用了哪些原則?——七個設計原則均兼顧到了。在設計過程中,應盡可能使更多的設計原則在產品中得以充分體現,這是設計者應努力作到的。 【案例分析】——婚紗與棉大衣 兩種衣服各應用了哪些原則?是否有所側重?——棉大衣實用性體現得很好,但美觀和創新上稍差婚紗的美觀和創新很好,但實用性稍差設計原則既要全面兼顧,又要根據設計的主要目的不同而有所側重。【思考】眾多設計原則中的靈魂是什么呢 ——創新創新離我們并不遙遠,創新就在我們眼前。實踐證明我們同學具有巨大的創新能力。只有創新技術才能進步、只有創新國家才能發展、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么,如何實現創新呢? 我們要不斷增強創新意識。要在現實生活中自覺實踐創新理念。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小結】在實際運用中,各個原則并不是獨立的,它們之間有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設計的一般原則要求我們在設計中要考慮到人文因素和人機關系,要樹立創新意識,同時要具有對人、社會、環境的責任感。這些原則可以同時遵守,但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在運用中既要綜合考慮,又要分清主次。 案例分析思考回答聽講案例分析思考回答聽講案例分析思考回答 對于各原則間的關系理解采取了案例引入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多個案例的分析,對各個原則間相互約束、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及變化發展的關系有更清晰深入的認識,從而達到在實際設計中更好地運用這些原則的目的。創新是設計的靈魂,由教師引導學生去體會能更好更快的掌握。
課堂小結
作業 除了以上原則,你認為設計中還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板書設計 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一)設計的一般原則:1、創新原則 2、實用原則 3、 經濟原則 4、美觀原則5、道德原則 6、技術規范原則 7、可持續發展等原則(二)設計一般原則間的關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變化發展
教學反思
三、設計的評價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選自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中的第三章第三節“設計的評價”。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本章“設計的一般過程”和“設計的一般原則” 的基礎上的一個總結。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學習以后各章節的知識。本課仍以便攜式小凳為案例展開教學活動。
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主體是普通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已經發展到了成熟的水平。通過前兩節的學習,學生對設計的一般過程與設計的基本原則有一定的理解。通過合作,在設計、制作“便攜式小凳”的過程中,體會了設計的過程與設計的原則。雖然個體的思維能力已經發展到了成熟的水平,對評價活動有感性認識,但不系統、不完整。他們的思維發展具有假設——演繹推理、命題推理、組合分析等特點,所以本節課將在學生感性評價的基礎上,分析、學習如何評價,并在學習后進行二次評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根據設計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要求進行初步評價,樹立質量管理意識。
②能根據設計要求對最終產品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③在交流的基礎上嘗試寫出評價報告。
2.過程與方法
①在評價便攜式小凳的活動中,感悟設計的每一階段的評價。
②經歷技術產品評價的過程,學會評價技術產品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體會評價過程、學習如何評價,指導學生今后的設計工作,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并形成質量管理意識。用適當的方式與他人交流設計思想和成果,并能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
重、難點
重點:根據設計要求對設計過程和最終產品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難點:能夠根據不同作品制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標準。
教學策略和手段
1.教學方法:探究式
2.教學策略:在本節的教學中,遵循由一般認識到特殊認識的思路,引導學生從
一般性的評價入手考慮問題,然后將設計思路引到設計的評價上來。
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模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采取如下形式:共同評價→合作探究→歸納總結→二次評價→總結”。 問題解決教學的成果是多元的,評價也是多元的。
教學準備:便攜式小凳作品、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共同評價】(一)展示作品(小凳),讓學生進行評價提問: 對作品的評價是否合理?評價的內容和標準是否理性?過渡語:這就是本節課要探究的內容。 思考、評價思考明確任務 展現學生原始的感性評價。為與二次評價比較做鋪墊。
授新課授新課 【合作探究】(二)設計的評價:1.什么是設計的評價:(1)由有用的筆引出對一支筆的評價:造型是否美觀、手握是否舒適、書寫是否流暢等。設計的評價——依據一定的原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對設計所涉及的過程及結果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認定的活動。2.設計的評價分類:按評價對象分:設計過程評價、設計成果評價按評價者分:自評、他評、互評【二次評價】3、最終產品的評價:(1)評價依據參照“設計的一般原則”進行評價;按設計要求進行評價。兩者是相互結合的。(2)評價方法:評價表、坐標圖(3)評價內容:功能、形態、效率、創新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性能價格比、美學因素、對社會環境資源的影響、市場應用前景等。﹡不同的產品,評價的內容、標準可能有所不同。(4)進行分組設計過程評價:結合教材P70“馬上行動”(1)評價內容:·設計過程是否完備·分工合作是否合理·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確·每個環節任務是否完成·中間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全過程是否有質量控制、監督、改進措施(2)設計過程評價的方式:評價表、坐標圖(3)設計過程評價的特點:回顧性、反思性、即時性、階段性小結:沒有良好的設計過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設計成果。加強設計過程的評價是實現設計目標的關鍵。 【總結】5、設計評價的作用:它對設計者樹立質量管理意識、強化質量管理、高質量完成設計任務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助于設計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6、設計的評價與設計的交流·設計評價目的: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見、共同研討,完善設計方案。·設計與交流的關系:評價離不開交流,交流是評價的基礎。 ·交流的多種方式:口頭語言、文本、技術圖樣、圖表、模型、計算機演示、網頁等。 思考思考、回答聽講聽講閱讀P71小組制定評價標準,展示作品并評價(自評、互評),比較兩次評價標準與評分異同。小組活動共同探究二次評價針對本組設計小凳的過程,進行自評、互評。閱讀教材P70“馬上行動”分析問題、討論閱讀教材P70“馬上行動”聽講、思考 引出設計的評價的概念。得出學生對評價的感性認識及設計的評價標準。不同的產品評價標準和內容可能不同。學習了如何評價最終產品,在理論的指導下對小凳進行二次評價。并比較兩次的評價的異同。樹立質量管理意識,提高質量意識設計完成后與他人交流設計和設計思路。歸納評價的意義。
課堂小結 通過幾節課的學習,大家了解了設計的一般過程,通過設計小凳的過程,體驗了遵循設計的一般原則,今天又從設計評價的新角度重新審視了我們自己的作品,希望大家學會交流、學會分享、學會評價!這樣才能提高我們自身的技術素養。
作 業 嘗試寫出便攜式小凳的評價報告。
板書設計 設計的評價1.什么是設計的評價 3.對設計過程的評價2.對最終產品的評價 4.設計評價與設計交流
教學反思
第四章:發現與明確問題
(一)發現問題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是《技術與設計1》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主要包括:“問題的來源”及“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兩部分內容。通過第三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節是為了讓學生最深入的了解“發現問題”這一環節。“發現與明確問題”是技術設計過程的第一環節,是設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設計的一般過程中非常關鍵的環節。本節內容對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養成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形成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以及掌握主動發現問題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但對具體的每一個環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切身的體會,所以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發現問題”有更深的認識,并通過分析案例,讓學生親身體會“發現問題”的過程,掌握“發現問題”的方法。由于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知道通過觀察日常生活可以發現問題,但缺乏對問題及問題價值的敏銳性,也對自己能否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缺乏信心。此外學生對于通過收集和分析信息及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試驗來發現問題的方法也比較陌生,對這兩種方法在主動發現問題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所以需要對學生進行增強自信心,提高觀察的敏銳性,以及深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永仁县| 南雄市| 类乌齐县| 普格县| 盐城市| 浠水县| 仪征市| 钟山县| 上林县| 黄平县| 玉树县| 河北区| 阿城市| 宣汉县| 祁东县| 涞水县| 连平县| 涿州市| 舞阳县| 定边县| 永春县| 民县| 苍溪县| 石柱| 贺兰县| 固始县| 巩义市| 龙南县| 湘潭市| 广东省| 余姚市| 方山县| 黄平县| 威远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平和县| 从化市| 同心县| 崇明县|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