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知識模板——知識這樣記憶和運用 類型 運用價值觀(實現人生價值)的知識,說明做某事的合理性或意義,給我們實現人生價值有何啟示(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記公式 背術語 正確的價值觀+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2)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3)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 (4)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利用好社會提供的各種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5)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真題印證——真題這樣考查與解答 [2018·全國卷Ⅲ,40(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開國將軍甘祖昌,參加過井岡山斗爭、五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榮獲過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 長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戰友約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設,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革命勝利后,曾經的誓言讓他心中的鄉愁越釀越濃。1957年8月,他主動辭去軍隊領導職務,信息①秉持“共產黨人不能享清福,要艱苦奮斗一輩子”的信念,舉家回到家鄉沿背村務農。信息②他把70%的工資捐給了家鄉的建設事業,有關部門按照規定要給他蓋房配車,被他一一拒絕。信息③他領著鄉親們修水利,建電站,架橋梁,綠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項項利民工程幫助村民擺脫貧窮、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給妻子和兒女的唯一遺產是三枚勛章。 將軍農民的事跡被編入小學課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習近平高度評價甘祖昌將軍的艱苦奮斗精神,強調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傳承,下一代也要弘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1)運用價值觀的知識,說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體現不忘初心、一心為民的共產黨員情懷的。 (2)班級擬舉辦學習甘祖昌精神演講會,請圍繞“青春、奮斗”的主題列出演講提綱的三個要點。 即時應用——高考這樣訓練與鞏固 (2020·廣東省茂名市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①許許多多的“逆行者”挺身而出,把自己的安危拋于腦后,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一線,盡己所能,無私奉獻。其中,王兵、李文亮等人不幸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線,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據相關文件精神,評定他們為首批因疫情防控而犧牲的烈士。他們用行動挑起擔當,用愛心守護家園,用生命書寫人生的價值,他們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為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2020年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這些主動請纓報效祖國的逆行者,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時刻豁得出去,展現出舉國上下守望相助,大愛無疆的精神;他們在這一公共突發事件中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和強者風范,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映照。這種信息②逆行精神凝聚了力量、增強了信心、傳遞了正能量、詮釋了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大無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是新時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材,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1)逆行者用行動挑起擔當,用愛心守護家園,用生命書寫人生價值。運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相關知識對逆行者的人生價值加以說明。 (2)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請你就中學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提三點看法。 微課堂27 主觀題對人生價值觀的考查 真題驗收| 感悟高考 淬煉考能 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2020·江蘇卷,33)災難,是觀照一個民族靈魂的鏡子。抗擊疫情過程中,從白衣戰士沖鋒在前的身影里,我們看到了“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勇無畏;從八方馳援的物資洪流中,我們看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血脈深情……這一幕幕感人場景說明( ) ①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因人而異的 ③價值觀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選擇 ④實現人生價值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從白衣戰士展現出的“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勇無畏,從八方馳援的物資洪流中展現出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血脈深情……,這些場景都展現出了我們民族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①正確。材料強調災難面前,中華民族精神對人們的作用,未強調“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排除②,抗擊疫情過程中,白衣戰士不顧個人安危沖鋒在一線,在他們身上體現出“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勇無畏,說明價值觀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選擇,③正確。材料強調災難面前,中華民族精神對人們的作用,未強調“實現人生價值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④表述與題意不符。]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2019·北京卷,27)清掃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區勞動,果蔬種植、木工制作、機床操作等學農學工實踐,“醫生”“博物館講解員”等職業體驗……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課程,讓同學們在不一樣的學習中收獲成長。開展勞動教育,旨在引導學生( ) ①了解社會,提高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②提高勞動技能,促進勞動力市場充分競爭 ③樹立職業平等觀,推動社會分工的細化 ④樹立正確價值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開展勞動教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提高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①正確。開展勞動教育有利于提高勞動技能,但其主觀目的不是促進勞動力市場充分競爭,排除②。開展勞動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但“推動社會分工的細化”的主體不是學生,③不符合題意。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開展勞動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理念,明確勞動在人生價值實現中所起的作用,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④正確。] 3.(價值判斷的特征)(2018·江蘇卷,31)著名作家蕭伯納說:“許多偉大的真理開始的時候都被認為是褻瀆行為。”由此可見( ) A.真理都是具體的 B.價值判斷具有社會歷史性 C.真理是有條件的 D.價值判斷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B [人們開始時把真理不當作真理,到后來認可真理,體現出價值判斷的社會歷史性,故B正確。真理的具體性和條件性是指真理因具體條件變化而變成謬誤,而題干中的真理一直是真理,故A、C不符合題意。遵循規律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故排除D。] 4.(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2019·浙江4月選考,30)漫畫《下雨了》(作者:孫德民)諷刺了( ) ①功過倒置的評價體系 ②弄虛作假的工作作風 ③不思進取的人生態度 ④賞罰不明的分配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漫畫的標題《下雨了》既表明了漫畫的場景為下雨,也對比了“冠軍”與第二、第三名的努力。在“冠軍”辛勤鍛煉汗水揮灑如雨時,“以逸待勞”的第二名、第三名“無動于衷”,在最后的結果評價時,“無動于衷”者得到了“庇護”,而辛勤勞作者“無處立足”。漫畫主要諷刺了功過倒置的評價體系和賞罰不明的分配制度,①④正確。漫畫中辛勤勞動的“冠軍”沒有弄虛作假、不思進取,②③不符合漫畫主旨。] 5.(實現人生價值)(2017·全國卷Ⅲ,22)習近平反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的極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為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這些論述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 ) ①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核心和靈魂 ②理想信念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動力 ③理想信念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 ④理想信念是否堅定取決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習近平反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的極端重要性,強調了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而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核心和靈魂,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動力,①②符合題意。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和人類的根本利益,③說法錯誤。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決定理想信念是否堅定,④說法錯誤。] 6.(實現人生價值)(2019·江蘇卷,33)“軟世代”是近年來出現的青年群體,意指在發達的消費社會,一些年輕人缺乏進取心和意志力,甚至寧愿宅在家里打游戲、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個人的身心都綿軟無力。如果讓你去勸導他們,下列道理比較合適的是( ) ①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②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 ③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④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利用社會提供的物質條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一些年輕人缺乏進取心和意志力,不愿意工作,這不利于其人生價值的實現,①正確。材料中這些人是不去奮斗,而不是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②與題意不符。走不出自我狹隘天地、不愿為他人和社會奉獻的人,永遠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③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④強調的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不符合題意。] 7.(實現人生價值)(2020·浙江7月選考,30)“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這是楊善洲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的寫照。從地委書記任上退休后,楊善洲一頭扎進大亮山,帶領當地群眾植樹造林,22年如一日。到他去世前,曾經山禿水枯的大亮山,已經變成了一片林海。這啟示我們( )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 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一定高度的社會平臺 ③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④人的個性發展應表現為對社會的獨特貢獻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服務人民”是楊善洲的理想信念,扎根亮大山,帶領群眾植樹造林,說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和創造價值,①③正確。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客觀條件,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②觀點具有片面性,排除;人的個性發展應該與對社會的貢獻統一起來,④錯誤。] 8.(價值觀)[2016·全國卷Ⅰ,39(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近年來,有的人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號顛覆英雄、歪曲歷史、消解崇高,如胡謅“黃繼光堵槍眼不合情理”“‘火燒邱少云’違背生理學”“董存瑞炸碉堡為虛構”等。凡此種種混淆是非的謠言借助網絡等傳媒隨意傳播,一些網民盲目跟風、隨手轉發。這種抹黑英雄形象的謠傳引起了一些人歷史認知混亂和價值觀迷失。 還原歷史、守護英雄、捍衛崇高,就是守護良知、正義和精神家園。戰場上多次負傷的志愿軍老戰士李繼德動情地說:“黃繼光堵槍眼時,我在現場!”當年的老排長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燒彈點燃偽裝草,“大火整整燒了二十多分鐘,邱少云始終一動不動”。董存瑞的生前戰友郅順義多次口述力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護之下…… 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對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加以批駁。 [解析] 本題知識限定為“價值觀”,試題類型為批駁類。回答這樣的試題時,首先要明確錯誤言論錯誤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回答出我們應該如何做。依據教材知識,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受到錯誤價值觀的影響,要求我們要尊重歷史、堅持真理,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答案] 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只有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價。受錯誤價值觀驅動,否認英雄的言論歪曲了歷史,遮蔽了真相,導致人們思想的混亂。只有尊重歷史,堅持真理,樹立和弘揚正確價值觀,才能抵制否認英雄的謠言,消除其影響。 9.(歷史觀與價值觀)(2020·天津卷,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異時移,法隨時變。這是一部充分體現時代特點的民法典——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強化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保護……民法典與時俱進,為解決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民為邦本,法系根基。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拋物墜物難題,維護小區業主合法權益……民法典聚焦百姓關切,強化保護人民權利,為百姓安居樂業提供法治保障。 運用“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知識,談談對上述材料的理解。 [解析] 本題設問要求考生運用“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知識,談談對上述材料的理解。設問屬于理解類主觀題,知識范圍為“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屬于中觀考查。考生要回憶“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有關知識,即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包括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運用上述知識,結合材料進行分析。依據材料“事異時移,法隨時變……民法典與時俱進,為解決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可得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依據材料“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可得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民法典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依據材料“民法典聚焦百姓關切,強化保護人民權利”,可得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答案]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民法典的出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為解決時代面臨的新問題提供重要法治保障。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民法典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民法典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 7 /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